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892|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广州姚钟尧《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3-24 20:17: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
广州姚钟尧    2020-03-13
安徽贵池姚街往昔有“六族十三姚”之说,贵池刘街昔前有“九刘十三姚”之说。这“十三姚”是指:贵池姚氏是当地大姓望族,有13个姚姓聚居之地(自然村)——贵池姚氏之居,十之九住贵池东南乡;聚族成村,衍分十三,星布全县。十三姚,除棠溪乡庄村外,均隶刘街乡。刘街乡今并入梅街镇(今铜陵市贵池区梅街街道)。
多年前首先听铜陵姚维侃说“贵池姚氏十三姚” 、说姚依林是“十三姚”的殷村姚。自此便一直关注和探究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
姚依林(1917.9.6-1994.12.11),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位子退下来的。
(之一)“贵池姚氏十三姚”说法不一(见2#)
(之二)贵池姚氏有字辈有宗谱有祠堂(见3#)
(之三)贵池姚街村(见4#,5#)
(之四)姚依林及其家族(见6#)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0:20: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0-3-25 11:46 编辑

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
广州姚钟尧    2020-03-13
安徽贵池姚街往昔有“六族十三姚”之说,贵池刘街昔前有“九刘十三姚”之说。这“十三姚”是指:贵池姚氏是当地大姓望族,有13个姚姓聚居之地(自然村)——贵池姚氏之居,十之九住贵池东南乡;聚族成村,衍分十三,星布全县。十三姚,除棠溪乡庄村外,均隶刘街乡。刘街乡今并入梅街镇(今铜陵市贵池区梅街街道)。
多年前首先听铜陵姚维侃说“贵池姚氏十三姚”、说姚依林是“十三姚”的殷村姚,自此便一直关注和探究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姚依林(1917.9.6-1994.12.11),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位子退下来的。
(之一)“贵池姚氏十三姚”说法不一
首先在姚网听到铜陵姚维侃说“贵池姚氏十三姚”。
姚维侃,61世维字辈,yao8701@126.com。铜陵新桥头人,始迁祖姚应富-姚词林(姚维侃称高祖)。
铜陵姚维侃说“贵池姚氏十三姚”和姚依林
“山里姚、山外姚、荡里姚、西华姚、毛坦姚、殷村姚、庄村姚、宋村姚、楼华姚、古东姚、九里姚”,还有一个村庄都是姚姓,地名叫棠溪,但历来又没有“棠溪姚”之说,因此说,只问到了十一个半姚。
姚依林其实就是贵池姚街十三姚之一的殷村姚,原名姚克广,是“克”字辈。
【尧曰:姚维侃只说出十一个半姚,其他二个半或三个姚呢?】
吳毓福说“贵池姚氏十三姚”
吳毓福据请光绪三年《姚氏宗谱》说“贵池十三姚”是:荡里姚、楼华姚、南边姚、畈里姚、山里姚、山外姚、殷村姚、毛坦姚、宋村姚、蓝冲姚、庄屋姚、庄村姚和西华姚等13个自然村。
——来源:吳毓福,《西华姚古碑》,新浪博客,2017-05-06
【尧曰:吳毓福的说法,不同于或补充了姚维侃的说法——3个姚:畈里姚、蓝冲姚、庄屋姚。
广州姚钟尧读谱挑出疑似的11个姚
广州姚钟尧对比分析姚维侃和吳毓福的说法,便自己读能读到的贵池姚氏七修谱(1995年版,主编啸月)的一些谱页,试图找出十三姚,只能挑出疑似的11个姚:西华、宋村(福田)、马坦、姚街(古名霞湖,今名荡里)、扳里、宋村(九里)[九里姚]、姚村、殷村、楼华、毛坦、庄村。
——我的挑法靠谱吗?也不全。据说毛坦姚与殷村姚,仅隔一华里。
姚桂乾的“贵池姚氏十三姚”
姚氏祠堂群友姚桂乾,是毛坦姚或霞湖南边姚。他提供“贵池姚氏十三姚”及其祠堂和现况:
梅街镇梅街村的:西华姚<有祠堂>,宋村姚[今无姚人;
梅街镇姚街村的:荡里姚<有祠堂>,南边姚,墈上姚[今无姚人,楼华姚<有祠堂>;
【以上梅街村的6姚】
刘街社区的:山外姚,山里姚<有祠堂>,九里姚[今姚姓只一户,殷村姚<有祠堂>,毛坦姚<有祠堂>;
【以上刘街社区的5姚】
棠溪乡的:庄村姚;
太和村的:庄屋姚。
据姚氏宗谱记载,蓝冲姚<郎冲姚﹥是山里姚分支,移居郎冲定居的,不应在十三姚之内。
也就是说,姚桂乾(毛坦姚)的“贵池姚氏十三姚”是:西华姚,宋村姚[今无姚人;荡里姚,南边姚,墈上姚[今无姚人,楼华姚;山外姚,山里姚,九里姚[今姚姓只一户],殷村姚,毛坦姚;庄村姚;庄屋姚
【尧曰:即是同一位姚桂乾宗亲,十三姚的说法也前后不一致,后来说十三姚是:西华姚、宋村姚、荡里姚、南边姚、墈上姚、楼华姚、庄村姚、山里姚、山外姚、毛坦姚、殷村姚、九里姚、马坦姚。其中,宋村姚、墈上姚已经没有人了,九里姚、马坦姚各尚有一户。——前有庄屋姚,后有马坦姚。】
以上提供了“贵池姚氏十三姚”的4种说法,可知说法不一。我比较看重姚桂乾和吳毓福的说法,又更看重姚桂乾的说法。
点评铜陵姚维侃的“十一个半姚”
姚维侃也属贵池姚氏,是惟(维)字辈。本是姚网的活跃会员,近几年却少在姚网露面。
姚维侃好不容易问到了十一个半姚:“山里姚、山外姚、荡里姚、西华姚、毛坦姚、殷村姚、庄村姚、宋村姚、楼华姚、古东姚、九里姚”,还有一个村庄都是姚姓,地名叫棠溪,但历来又没有“棠溪姚”之说,因此说,只问到了十一个半姚。
姚维侃认为,“姚依林其实就是贵池姚街十三姚之一的殷村姚,原名姚克广,是“克”字辈。”
尧曰:
姚维侃所谓“棠溪姚”应是棠溪乡庄村姚。所以不是找到十一个半姚,应去半。
对照姚桂乾、吳毓福和姚钟尧之说,九里姚是宋村姚,重复了;又似乎不应有古东姚。所以,姚维侃只找到“贵池姚街十三姚”的九个姚。
姚依林也不是殷村姚而是山里姚。
姚依林在退休后回贵池省亲时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只有六个月。我的一个伯父回来过,就在山里续姚的家谱。那个时候续的是克字辈,而且续了一部分家字辈。家字辈没有续全,小的还没生下来”。
池州姚庭洲(凤阳姚郢姚)指出:姚依林是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刘街社区山里姚人,不是殷村姚。最近西华姚姚维耘确认这种说法:姚依林不是殷村姚而是山里姚。姚依林家的故居在山里姚,而祖坟在山外姚。
祠堂微信群中的“贵池姚氏十三姚”宗亲
路明(又名姚廷明)的祠堂微信群,有下列“贵池姚氏十三姚”的群友:
姚桂乾,是毛坦姚,克字辈,是毛坦姚氏祠堂联系人。毛坦姚与殷村姚仅隔一华里。
姚维耘、姚永祥,是西华姚,是西华姚氏祠堂联系人。文化站长。
姚有安、姚家根、姚来宝是殷村姚,是殷村姚氏祠堂联系人。
姚旭升,是楼华姚,是楼华姚氏祠堂联系人。
###(代补),是山里姚,是山里姚姚氏祠堂联系人。
姚家伟,是贵池荡里姚;祠堂已拍,见祠堂影集P017。非遗项目傩戏传承人。
姚志庆,连云港姚会秘书长,祖籍贵池山里姚。
写到这里,应回应文章开头的“贵池姚氏六族十三姚”。
贵池姚氏的“六族十三姚”
“贵池姚氏三支:曰秋浦西山,今之姚村;曰秋浦北冲,今之庄村也;曰秋浦霞湖,今之姚街也。贵池姚氏历元明数百年之繁衍,分为六族十三姚。”
祠堂群友姚家根的说法印证了上列说法:我是南边殷村姚。1939年南边祠堂被日本飞机炸毁。听说荡里姚是虾湖,荡里姚祠堂是姓姚总祠堂。我们始祖从江西迁到安徽绩溪县,后分三批来到姚街,第一批是姚村;第二批荡里姚;西华姚、南边姚是第三批。山里姚山外姚统称姚村。【尧曰:是“三批”还是“三支”?】
姚桂乾说得更具体和明白:
至于你说到六族十三姚,据我们宗谱记载,廿二世裔源清公的十五世孙、十六世孙先后三支迁来秋浦今之贵池,即为三姚。而后衍生五姚,又衍生六门。
五姚:姚村、庄村、霞湖、宋村、南边。
六门:姚村、庄村、宋村、南边、荡里、西华。
六门而又衍生十三姚,即“六门十三姚”也。
由于十三姚说法不一,向贵池姚氏宗亲提出一个问题:“贵池姚氏十三姚”始现于何时?
愚以为:始自清光绪三年或之前,找到清光绪三年的贵池姚氏宗谱很重要;或找贵池刘街刘氏宗谱,也许有助找到答案。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0:22: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0-3-25 17:22 编辑

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之二)
广州姚钟尧    2020-03-13
安徽贵池姚街往昔有“六族十三姚”之说,贵池刘街昔前有“九刘十三姚”之说。这“十三姚”是指:贵池姚氏是当地大姓望族,有13个姚姓聚居之地(自然村)——贵池姚氏之居,十之九住贵池东南乡;聚族成村,衍分十三,星布全县。十三姚,除棠溪乡庄村外,均隶刘街乡。刘街乡今并入梅街镇(今铜陵市贵池区梅街街道)。
多年前首先听铜陵姚维侃说“贵池姚氏十三姚”,又说姚依林是“十三姚”的殷村姚。自此便一直关注和探究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
姚依林(1917.9.6-1994.12.11),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位子退下来的。
(之二)贵池姚氏有字辈有宗谱有祠堂
大姓望族必是“三有宗族”:有字辈,有族谱,有祠堂;贵池姚氏亦然。
一、贵池姚氏字辈
贵池姚氏以西汉孝武帝时龙骧将军姚衮为第一始祖或鼻祖。至二十二世源清公迁皖,以源清公为皖系第一代。自姚衮起到三十七世濬六公(或贤三公;都是源清公起第十六世)迁贵池,为贵池姚氏第一代。
自濬六公起至第九代始有辈字:彦(忠、保)德(大)山(三、本、昌宇)廷(文)世(孟),思(宋)汝(臣)忠(正字之)臣(庆光可祚)大(应),兴(光)之(时成代)必(应立代)以(孝)天,克家惟有志,承(匡)启(国)尚名良; 1995年第七次修谱,新增20字是:教实邦治本,文乃珪(增)麟基,霞映江云灿,耕读延泽长。
荡里姚字辈,以贤三公为一世,自九世起是:彦德三文世,思汝真可大,兴之必以天,克家惟有志,承启尚民良;教实邦治本,文乃珪麟基,霞映江云灿,耕读延泽长。
姚依林属贵池姚氏十三姚之山里姚,1917年9月6日出生在香港,不是生于贵池荡里。因其出生于香港,需用英文名字报户口,小时被取名为“威廉”。又由于姚依林是“克”字辈,母亲又给他取名“克广”。
1993年5月13日,刚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姚依林,偕夫人洪寿子一道来到池州,第一次“回家乡看看”。贵池刘街乡党委书记梅从容,向姚依林汇报刘街乡的经济发展情况。当汇报结束时,姚依林同志便问梅从容:“你怎么知道我是刘街人?你有什么依据吗?”
“您的祖坟在姚村,我们从家谱上查到的,您是克字辈。”梅从容说。
“对,我是克字辈,你知道家谱是谁续的吗?”姚依林同志问。
二、存世的贵池姚氏宗谱
贵池姚氏宗谱,始修于元至正十三年,民国十五年第六修,最近一次是1994-1995年第七次重修并重增字派20字。我知存世的贵池姚氏宗谱有3或4版本。
●Y皖00*[安徽贵池]贵池姚氏宗谱三十卷  1994-1995年,纂编人:西华姚姚永昌(修谱负责人,主编),荡里姚姚克宏(执笔),姚西城,姚品记,姚官保等。内含:姚依林列传,姚克宏撰《贵池姚与霞湖》,等等。此是七修谱,铜陵新姚桥姚维侃(教师)收藏。
【尧曰:此谱共30卷,内容很多。姚维侃曾在姚网发布了贵池姚氏七修谱部分谱页。修谱负责人姚永昌,笔名啸月;维字辈,西华姚,父亲是姚乃芬。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学生,学史地专业的,也是贵池小有名气的文化人。】
●260-0126【安徽贵池】贵池姚氏宗譜四卷  纂修者不详。民国活字本,九册。存卷八、九、十一、十二、二十至二十四。书名据版心、书签题。记事至1922年。
卷八至九虾湖南边世荣、世臣支下世系,卷十一至十二虾湖墈上庆昌公支下世系,卷二十至二十二宋村伯尊、伯缘、伯春等支下世系,卷二十三至二十四虾湖南边豹儿山世昊等支下世系。上海图书馆收藏。
【尧曰:此谱是贵池姚氏六修谱,总共应是30卷;而上图收藏的260-0126谱只有4卷,并且“纂修者不详”和修谱时间(民国年)不详。】
●Y皖00*【安徽贵池】贵池姚氏宗譜三十卷  纂修者姚绍枝等,民国十五年(1926)。贵池县地方志办公室钟华祥收藏。【姚钟尧估计西华姚姚永昌(笔名啸月)、荡里姚姚克宏(已故)、殷村姚等贵池姚氏十三姚宗亲或祠堂也应有收藏】
【贵池县地方志办公室钟华祥生前为查清姚依林家史,在一位退休教师家里找到《姚氏宗谱》,是民国十五年(1926)续修的。此谱与260-0126譜是同一版本,但却是完整无缺,共30卷。
【260-0126谱缺乏第42卷等等好多卷。第42卷第49页载:姚公捷勋之子克广,乳名能官,字威谦,系民国六年(1917)九月七日丁巳年七月二十日辰时生。——克广正是姚依林。其父姚捷勋,兄弟6人排行老四;姚依林的二伯父姚绍枝正是纂修者(之一)。姚依林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只有六个月。我的一个伯父回来过,就在山里续姚的家谱。那个时候续的是克字辈,而且续了一部分家字辈。家字辈没有续全,小的还没生下来”】
●Y皖00*【安徽贵池】姚氏宗譜  清光绪三年【尧曰:吳毓福据清光绪三年《姚氏宗谱》记载说出贵池姚氏十三姚,这说明存在此谱,至于是西华姚氏宗譜还是贵池姚氏宗譜,则不得而知。提请西华姚和贵池姚宗亲关注此谱。】
●260-0125【安徽贵池】秋浦霞湖姚氏宗譜四卷  (明)程文绣纂修。明隆庆(1569)刻本,四册。书名据卷端题。版心题秋浦霞湖姚氏宗譜。国家图书馆收藏。
【尧曰:260-0125谱是明代族谱,应是贵池姚氏十三姚的宗譜。估计今贵池姚氏自己已没有这样珍贵的宗谱了。“版心题秋浦霞湖姚氏宗譜”,当时是秋浦县(贵池县的旧称),虾湖也改称霞湖了。】
三、贵池姚氏祠堂
姚街村有“六族十三姚”之说。姚街村曾是刘街乡的辖地,贵池刘街有“九刘十三姚”之说。今姚街村和刘街都归属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
历史上贵池姚氏有十三姚,本有好多姚氏祠堂,同宗不同祠,各有各的祠堂。历经几百年,十三姚变化了,宋村姚、墈上姚已无姚姓人,九里姚今只有姚姓一户。然而,其中6姚仍然保存或新建了祠堂:荡里姚,西华姚,楼华姚,殷村姚,毛坦姚,山里姚。
●荡里姚姚氏宗祠
该祠位于梅街镇姚街村中心,姚廷明已拍摄并入了他的《中国姚氏祠堂》P016。祠堂简介撰写人姚家伟,也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傩戏传承人。
这个祠堂不单是荡里姚也是姚街姚的始祖祠(贤三公),也可称总祠。著名的姚氏楹联——“建德长绵世泽;虾湖丕振家声。”——正是出于此祠:源清公后十五世孙姚六九、姚国寿的儿子姚濬六、姚贤三,由浙江建德迁居秋浦(今贵池)盛产白虾的虾湖村(后称霞湖),即今之姚街村,贤三公是荡里姚始迁始祖。
该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嘉庆二十一年重修。“面阔12.8米,进深58.9米”为满堂柱抬梁式结构,典型的砖木徽派建筑。原有宏伟的大门楼,上有五个阀阅,可见当初家世之显赫,可惜“文革”时期被毁于一旦,祠堂内外破坏严重。近几年宗族集资修复,勉强恢复到现况。荡里姚氏祠堂是铜陵市和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华姚祠堂【联系人和撰稿人姚维耘】
梅街镇姚街西华姚,背倚来龙山,夹溪而居。姚氏宗祠在其中。
在来龙山脚下,还有一块姚氏奉宪护林古碑屹立:青石板碑,碑额为阳文篆书“奉宪禁碑”4字。碑正文为阴刻魏体,十五行。落款是“时乾隆四十一年岁次丙申季春月榖旦 西华姚氏阖族敬立”
姚街的傩戏,刘街的傩戏,在贵池是出了名的。姚街姚氏祠堂例定正月初七和元宵演傩戏,荡里姚祠堂和西华姚祠堂必定排在贵池官方的日程表(节目单)中。荡里姚姚家伟是非遗项目傩戏国家级传承人,刘氏国家级传承人刘臣馀巳故。
●殷村姚祠堂
门联:源清五子世泽长;吴兴一本家声远。
族人:姚有安(祠堂联系人);姚来宝;姚家根(傩戏会长)。
姚家根说:南边姚祠堂,1939年被日本飞机炸毁。桂乾叔是霞湖南边姚。
●楼华姚祠堂【祠堂联系人姚旭升】
●毛坦姚祠堂【联系人和撰稿人姚桂乾】
    以上西华姚、殷村姚、楼华姚、毛坦姚4祠堂,姚廷明已于2020年元月拍摄,姚维耘等也递交了祠堂简介,将入姚廷明《中国姚氏祠堂》下册。
●山里姚祠堂
四、讨论2个问题
贵池霞湖姚氏始迁祖贤三公,究竟是衮公后几世?
姚桂乾说:源清公十五世孙六九、国寿,由江西迁至建德杨河口;其子姚濬六、姚贤三复由建德迁秋浦霞湖,即今之姚街也。于是广州姚钟尧计算:22+16-1=37世;姚濬六、姚贤三应是三十七世。
铜陵新姚桥姚维侃(祖籍“茅坦姚”)也认姚濬六(兄弟姚贤三)是源清公后十六世。
然而,荡里姚姚家伟在祠堂简介中指出:“荡里姚始迁祖贤三公是衮公第三十四世”(见:祠堂影集P016)
所以尧曰:姚贤三(或姚濬六)是衮公后三十七世还是三十四世?
荡里姚姚氏宗祠是五进祠堂?建筑面积究竟是多少?
上文已简介荡里姚宗祠,该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清嘉庆二十一年重修。
姚家伟描述:面阔12.8米,进深58.9米[算得754平方米]。
姚维耘在《古风犹存的姚街村》(见:池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P76-78》描述:祠堂分五进,72开间,建筑面积2960平方米。
【尧曰:两人所述的建筑面积相差太大;是五进祠堂(五进四天井)?是 “72开间”(七开间)祠堂?】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0:24: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0-3-24 20:36 编辑

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之三)
广州姚钟尧    2020-03-13
        安徽贵池姚街往昔有“六族十三姚”之说,贵池刘街昔前有“九刘十三姚”之说。这“十三姚”是指:贵池姚氏是当地大姓望族,有13个姚姓聚居之地(自然村)——贵池姚氏之居,十之九住贵池东南乡;聚族成村,衍分十三,星布全县。十三姚,除棠溪乡庄村外,均隶刘街乡。刘街乡今并入梅街镇(今铜陵市贵池区梅街街道)。
       多年前首先听铜陵姚维侃说“贵池姚氏十三姚” 、说姚依林是“十三姚”的殷村姚。自此便一直关注和探究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
       姚依林(1917.9.6-1994.12.11),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位子退下来的。
(之三)贵池姚街村
这个贵池姚街村是安徽秋浦霞湖姚氏重地,贵池姚氏十三姚的荡里姚、山里姚、山外姚、西华姚、楼华姚、殷村姚都在此;山里姚和山外姚又统称姚村。
这个姚街村,今属池州市贵池区梅街街道(前不久梅街镇);在公社化时期,则是姚街生产队。
借用两篇文章来认识和了解贵池姚街村和贵池姚氏:
●姚克宏,贵池姚与霞湖,1994年,贵池姚氏七修族谱
●姚维耘,古风犹存的姚街村,池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76-78
贵池姚与霞湖
荡里姚姚克宏
(来源:贵池姚氏七修谱,1994年)
鸡鸣发黄山,暝投霞湖宿。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提携采铅客,挈荷水边沐。半夜四天开,星河烂人目。明晨大楼去,冈垄多屈伏。当当持斧翁,前溪伐云木。
这是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宿霞湖,此名作使霞湖名闻遐迩,流芳千古。
世道沧桑,李白投宿之霞湖今在何处呢?《贵池县志》第四卷仅有“城南六十里,南姚之南,李白常宿其境,今涸。”的记载。那么,今天的霞湖风貌若何?
虾湖因盛产白虾而得名,干涸后称霞湖。原来就是刘街乡的姚街,唐时叫“虾湖”,宋改“虾”为“霞”。来到姚街一座古村庄,在四山环抱的深谷平畴之中,景色迷人,胜景十二果真丽若蓬莱,幽于桃园,令人流连。
古代的虾湖东起蟹形岩,西至水口老虎嘴,南抵南屏山的雾岭之壑,北达长平山脚,面积约二十四平方里。当年一泓湖水微波荡漾,茶花飘香,白虾成群,好一处深山水乡!好一派瑰丽风光!终因老虎嘴峡谷狭窄,从东面九华山南边黄山岭背面湾冲十八道沟三面倾泻而下的大量泥沙顽石无法随水流出,日久天长,湖床淤塞,只剩一道白洋河蜿蜒而过。姚氏宗谱载:“虾湖今涸,为姚氏阳宅,全村形势四面高中独低形势固在也。”据耆老谈原姚氏宗祠门联曰:“虾涝春渚富,湖霭水云高”亦可证姚街即虾湖也。昔时村中桂花树学堂的粉壁上有名士刘中丞题联:“窗外寒山圆扇画,座中佳士谪仙人” 盖相传虾湖十二景之寒山白雨即入李白诗句中。村中贤达有诗句赠:“寒山垄上竹森森,暝辰白雨引诗人。李白当年挥妙笔,千古绝唱到如今。”
虾湖有古官道经过,解放前徽担络绎不绝,也是朝拜九华之必由之路。村中由南屏山伸出一巨岩直插湖心,平兀如船,名“船山”;上有石桌石香案。正对九华,可观天台诸峰;虾湖十二景之“天台积雪”即此。朝山信男信女均来此礼拜,故名“回香炉”。至今尚存回香炉下巨岩如削、悬岩百仞,直落虾潭。碧水一泓深数十丈,如今白虾无迹,鲛鱼可寻。
虾湖一带矿藏丰富,自古以来即一采铅基地,其中以黄山岭与新冲最著。黄山岭即李白“鸡鸣发黄山”之“黄山”,李白在秋浦所作中多次写到黄山。著名的《秋浦歌》十七首其二,即有“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之句。为区别歙县之黄山,故称小黄山。当地人称黄山岭上铅锌品位很高,唐李白即看见采铅客。
新冲有血水窝,有云发生一次塌方事故,有云系矿水,都说明此冲早已有矿。血水窝还分东银冲和西银冲。昔时以之为银,实铅锌也。黄山岭六十年代已建规模较大的铅锌矿场,现已向新冲发展。血水窝也有集体开办的露天铅锌矿,成了姚街的摇钱树。古老的黄山岭,辛酸的血水窝,新生了,欢腾了。
黄山岭头旧有黄山岭庙——大觉寺,《县志》载唐李白曾游此,而李白诗“鸡鸣发黄山”想已宿此。庙前有亭,内有碑记,上亦有李白宿虾湖诗,今庵亭俱毁,惟碑与屋基尚在。
从黄山岭到姚街仅五里之遥,而胜景目不暇接。黄山小涧、出源洞水、桃花山秀、雾岭丹枫、天井朝云、香山樵子、董冲茶歌、寒山白雨等一路风光无限,怎不叫“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冒雨畅游整整一天呢!
古老的虾湖村经历多少坎坷!仅南姚之南的荡里,盛时有二千丁,有谣“进荡闻三声”:婴儿啼哭声;朗朗读书声;呀呀纺车声。民俗醇厚,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然明中、清前、民(国)初抗日,迭遭兵燹,尤以血吸虫病瘟神横生,尤其封建王朝、反动政权的苛捐杂税,抓丁抓夫,闹得十室九空,成了大肚罗汉多,寡妇奶奶多,空房荒地多的“三多村”。真正“万户萧疏”“千村薜荔”,解放前全村只余一百六十一人,还大半患有大肚子病。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人民搬掉三座大山,送走瘟神,发展生产,筑堤开田一百亩,现在姚街,分上街下街两个生产队,全村三百八十多人。在“四害”横行时,人均收入只六七十元,三中全会以来,山乡巨变,办起了乡镇村企业,一九八三年即使受灾年,人均已达二三百元。如今是“公路通古村,山乡电话明,家家放电视,瘟神断了根”。真是“虾湖依旧风光好,荡里处处气象新”。
姚克宏    一九九四年十一月十九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0:25: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0-3-24 20:45 编辑
pszyyao 发表于 2020-3-24 20:24
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 广州姚钟尧    2020-03-13 安徽贵池姚街往昔有“六族十三姚”之说,贵池刘街昔 ...


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
广州姚钟尧    2020-03-13
安徽贵池姚街往昔有“六族十三姚”之说,贵池刘街昔前有“九刘十三姚”之说。这“十三姚”是指:贵池姚氏是当地大姓望族,有13个姚姓聚居之地(自然村)——贵池姚氏之居,十之九住贵池东南乡;聚族成村,衍分十三,星布全县。十三姚,除棠溪乡庄村外,均隶刘街乡。刘街乡今并入梅街镇(今铜陵市贵池区梅街街道)。
多年前首先听铜陵姚维侃说“贵池姚氏十三姚” 、说姚依林是“十三姚”的殷村姚。自此便一直关注和探究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
姚依林(1917.9.6-1994.12.11),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位子退下来的。
(之一)“贵池姚氏十三姚”说法不一
(之二)贵池姚氏有字辈有宗谱有祠堂
(之三)贵池姚街村
姚维耘,古风犹存的姚街村,池州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76-78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20-3-24 20:26: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20-3-24 21:43 编辑

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
广州姚钟尧    2020-03-13
        安徽贵池姚街往昔有“六族十三姚”之说,贵池刘街昔前有“九刘十三姚”之说。这“十三姚”是指:贵池姚氏是当地大姓望族,有13个姚姓聚居之地(自然村)——贵池姚氏之居,十之九住贵池东南乡;聚族成村,衍分十三,星布全县。十三姚,除棠溪乡庄村外,均隶刘街乡。刘街乡今并入梅街镇(今铜陵市贵池区梅街街道)。
        多年前首先听铜陵姚维侃说“贵池姚氏十三姚” 、说姚依林是“十三姚”的殷村姚。自此便一直关注和探究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
姚依林(1917.9.6-1994.12.11),前党和国家领导人,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位子退下来的。
(之一)“贵池姚氏十三姚”说法不一
(之二)贵池姚氏有字辈有宗谱有祠堂
(之三)贵池姚街村
(之四)姚依林及其家族
一般是这样介绍姚依林:“姚依林(1917.9.6-1994.12.11),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人,曾用姚克广一名,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前副总理。”——。
而我则改写为:姚依林(1917.9.6-1994.12.11),前党和国家领导人,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梅街镇姚街村山里姚人,不是姚街村殷村人。出生于香港,不是出生于姚街村荡里姚。谱名姚克广,是贵池姚氏克字辈。
姚依林生前对祖籍之地有殷切地眷恋之情
1975年,全国第一次农业学大寨会议期间,出席会议的贵池县委书记赵新民在休会时被姚依林召见,向赵询问贵池梅街姚氏家族情况。赵因到位不久,没有思想准备,回说不详。散会后,赵专程到刘街公社姚街、刘街两大队详细了解情况后,写了一份材料寄到北京。1976年第二次农业学大寨会议期间,赵主动去拜见姚依林。姚老告诉他:“所寄材料收到了,以后有机会一定回家乡看看。”从此,贵池人才知道:姚依林是姚街村姚氏家族人。
1986年10月,冶金部黄金处处长姚谦(女,贵池人),到贵池视察金矿,顺路看望姚氏家族,受到家乡父老的热情接待。乡、村干部请她问候姚依林副总理。当年12月18日,姚谦在京致信姚依林,汇报在贵池家乡见闻,并转告故乡亲人的问候,邀请姚老回家乡看看。次年1月28日,姚老亲笔复信说:“我原籍是安徽贵池,但因出生在外地,以后也从未到过贵池。县里的同志们和村干部,希望我能回去看看,这种心情我完全理解。感谢他们对我的问候与关怀。我已多年没有去过皖南,以后如有机会,一定去看看。”
1993年5月13日,刚从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姚依林,偕夫人洪寿子一道来到池州,圆了“回家乡看看”的夙愿。
当时贵池刘街乡党委书记是梅从容。在季昆森介绍到梅从容时,姚依林同志紧握他的手,问“你贵姓?”“梅,梅。”崔朝林代为回答说。“梅,梅花的梅?”姚依林同志问。“对,是您家乡姚村所在的那个乡书记。”
梅从容向姚老汇报刘街乡的经济发展情况,当姚依林同志得知刘街人民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十分高兴。
当梅从容汇报结束时,姚依林同志便问梅从容:“你怎么知道我是刘街人?你有什么依据吗?”
“您的祖坟在姚村,我们从家谱上查到的,您是克字辈。”梅从容说。
“对,我是克字辈,你知道家谱是谁续的吗?”姚依林同志问。
姚依林同志停顿了一下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我生下来只有六个月,我的一个伯父回来过,就在山里姚续的家谱。我伯父是哪一年去世的?大概是1955年1956年吧!记不清楚了。那个时候续的是克字辈,而且续了一部分家字辈,下一辈是家字辈,家字辈没有续全,小的还没生下来。”
姚依林回乡后约一年零七个月,即1994年12月11日,在北京逝世。1997年7月21日,池州地、市领导赴京参加姚依林骨灰安放仪式。1999年5月15日,经中央批准,在池州城中心百荷公园百牙山举行姚依林铜像揭幕仪式。当时,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姚依林夫人洪寿子,女儿姚明珊、外甥女姚冬梅、郭良玉、张步平、张步华,外甥女婿李恒广和长孙姚庆及其亲属,还有省市县等领导,都参加了揭幕。
姚依林早期情况
姚依林于1917年9月6日出生在香港,因其出生于香港,需用英文名字报户口,小时被取名为“威廉”。又由于姚依林是家庭中的“克”字辈,母亲又给他取名“克广”。“广”取意出生地点,也寄托着母亲的希望。
民国十五年(1926)续修的《姚氏家谱》【即是Y皖00*贵池姚氏六修谱】(唯秉均公派)第42卷第49页载:姚公捷勋之子克广,乳名能官,字威谦,系民国六年(1917)九月七日丁巳年七月二十日辰时生。此记载与姚依林出生年代相吻合。
姚依林进入清华大学读书后,因为他时常穿一件肥大的深灰色长袍,显得身材伟岸,所以同学们都不称其名,直呼其“姚胖子”。据姚依林晚年回忆说,他参加革命后一直无名,被俗称“姚胖子”,去天津工作时曾用假名“许志庸”。直到冀东暴动后,部队给每个人发津贴时要有名字,他想起在上海时曾借给他进步书籍的人叫薏林,就随口给自己定名为依林,这个名字就一直沿用终生。
在姚依林6个月大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蔡亦民后来带着姚依林和姚依林的姐姐姚锦新投奔当时担任江苏省武进县知事的二伯父。在这里,姚家孤儿寡母得到了悉心照顾。姚依林的母亲思想比较开明,在洋学堂教过外文,她为了让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就带着姚依林和姚锦新来到上海读书。姚母用丈夫的抚恤金,在杭州买了一栋房子出租,用房租和教学工资抚养一双儿女,过着节俭的生活。
贵池方志办等陆续查清:姚依林父亲姚捷勋,学名国耀,字继之,号默斋。清光绪七年(1881)生。曾在清末任江苏候补道,上海巡警总局局长,广东警备处长兼省警察厅厅长等。在澳护法有功,曾获三等文虎章和三等嘉禾章。卒于民国六年(1917),年仅37岁,葬于江西南昌。他有二女一子:大女姚锦萱早逝,次女姚锦新居北京。姚锦新于1934年留学德国,专攻钢琴。是我国最早走出国门,学习西洋音乐的女性之一。子姚克广是他病故前6个月出生的。祖父姚桂林,一生无职,姚捷勋为其第四子。曾祖父姚绍翰,曾任江西永丰、赣县、万载三县巡检员,有补临江府经历。姚桂林是其第七子。
姚依林父辈是显赫的大家族
姚依林的大家族,在民国初年出有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在北洋政府显耀一时。姚依林的父辈兄弟6个,著名的就有4人。
姚绍枝,排行老二,是姚依林的二伯父。曾担任江苏省武进县知事。五四运动期间,曾因学生运动与著名的“七君子”之一的史良在武进县有过激烈的斗争。后移居上海,任上海文史馆馆员等职。
姚捷勋,排行老四,是姚依林的父亲。清末,任江苏候补道。民国时,任上海巡警总局局长、顺天督捕局总办、京兆巡防营务处处长,1913年被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授予陆军少将衔。因响应孙中山革命,在粤护法有功,荣膺陆军中将军衔。
姚国桢,排行老五,属段祺瑞派安福系,是当年皖系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先后担任交通传习所(现北京交通大学)所长、交通次长、全国烟酒事务署督办、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北洋军阀垮台后,到天津做了寓公。九一八事变后出任“冀东防共自治政府”顾问和“华北防共自治政府赈济部”次长。1942年去世。
姚震,排行老六,亦属段祺瑞派安福系人物,是姚氏大家族成员中在民国时期地位最显赫的一位。他早年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获法学学士,曾在日本司法省及裁判所实习。宣统二年(1910年)归国,授法科进士,任法部员外郎、大理院推事。1912年,被袁世凯任命为北京政府大理院第一庭庭长兼司法会议成员。后历任大理院院长兼高等捕获审检厅厅长、段祺瑞执政府秘书长、临时法制院院长、司法总长等职。北洋军阀垮台后,和姚国桢一起到天津做了寓公。1935年病故
夫人洪寿子及其子女
夫人洪寿子,是陪伴姚依林一生的女人。老家在安徽东至,但是出生在北京,又分别在杭州、上海、天津读完了小学、初中、高中,之后又在北京师范大学读外语系。洪寿子前二十年的人生始终在漂泊中度过,而且她所有念书的地方都是女子学校,这些经历也塑造了洪寿子温文尔雅的性格。
1993年5月13日,洪寿子陪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姚依林一道来到池州 “回家乡看看”。
1998年洪寿子再次来到池州,参加丈夫姚依林的铜像揭幕仪式,池州人以极其隆重的仪式迎接她,洪寿子也给予了池州“好上更好”的愿景,这是她对婆家人的深情寄语。
姚依林和洪寿子共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三女分别是姚明瑞、姚明珊和姚明端,儿子叫做姚明伟。
姚明伟曾任机械工业部副部长,2001年逝世。
姚明珊嫁给了王岐山,姚明端嫁给了孟学农,姚依林的这两位女婿都曾担任过北京市市长。
2006年10月8日,姚明珊和姚明端回到故乡池州祭祖、观光,拜谒了坐落于池州城中心的百牙山上的姚依林铜像,并到池州市贵池区刘街乡祭扫祖墓。
姚依林的两女婿王岐山和孟学农
1969年,王岐山中学毕业后,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加入到上山下乡运动中,来到陕西延安冯庄公社插队劳动;两年后,进入陕西省博物馆;1973年,以工农兵学员身份被推荐进入西北大学历史系学习。王岐山在延安知青插队劳动时期,他与同为北京知青的姚明珊相恋,后结为夫妇。后来,王岐山先后任中共中央纪检书记和国家副主席。姚明珊现已退休。
孟学农,1949年8月出生在山东蓬莱。1969年3月参加工作,197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硕士。2003年1月,担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的孟学农,在一场SARS风暴袭击包括北京在内的中国大地之际,因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抵御措施不力,2003年4月20日,被免去北京市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接替孟学农担任北京市市长的正是他的连襟王岐山)。2008年01月,孟学农调任山西省委副书记、省长。2008年09月,又因山西省襄汾县“9.8”尾矿溃坝重大责任事故,被免去山西省委副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引咎辞去山西省省长职务。
姚依林的兄弟姐妹
姚依林只有同胞姐姐姚锦新,大姐姚锦萱早逝,其他是堂兄弟姐妹。
姚锦新于1934年留学德国,专攻钢琴。是我国最早走出国门学习西洋音乐的女性之一。
叔父姚国桢(五叔)寓居天津时,姚依林利用姚氏大家族掩护革命和开展革命工作。叔伯兄弟姚克祜(姚克佑)和姚克荫(姚周杰)最早受他的思想影响,先后参加革命工作。
姚克祜后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解放后担任空军副参谋长。原名姚克祜,后赴延安读抗日军政大学,在部队任政委,因常被人把“祜”念成了“佑”,便随俗更名克佑。姚克佑,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67年5月5日逝世,终年仅49岁。可惜英年早逝。
姚克荫曾担任燕京大学中共秘密支部书记,解放后从事外贸工作及翻译工作。
姚锦是姚依林的堂妹。原名姚锦凤,1925年生。父亲姚震民国十四年(1925年)任司法总长、大理院长。姚锦1939年入辅仁中学。1944年入辅仁大学中国文学系。新中国建立后,到北京市文委做编辑工作。后在北京市文联《说说唱唱》编辑部任编辑,在《北京文艺》编辑部任小说组组长。1952年与著名作家李克异(袁犀)结婚。曾著有小说《幸福》和散文《假日》,发表于《人民日报》文艺版。小说《幸福》后被苏联《火星》文艺刊物转载。1959年与李克异一起离京赴穗,在广东珠江电影制片厂编辑室任编辑,参加创作了《英雄诗篇》,当年曾获文化部奖。1983年离休后,最主要是办两件人生大事:一是和六兄姚依林的“百夕谈”;二是为李克异整理编辑旧作。
《姚依林百夕谈》,是姚锦访问姚依林的访谈录,记录了姚依林在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遭遇和经历。
姚锦,姚依林百夕谈,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年12月1日,16开本,36.00元,ISBN 978-7-8019-9960-3
姚依林的侄子叫姚恕。解放前在南昌中正大学读书,秘密加入中共。解放后在江西师范学院任历史系主任。文革后任江西画报社负责人。大约十年前去世。姚恕有一个女儿曾经在江西。现在定居深圳。
姚依林的长孙姚庆,于1999年5月15日到池州城百牙山参加姚依林铜像揭幕仪式。
(完)

签到天数: 2083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20-3-25 12:42:58 | 只看该作者
我来顶贴来了。姚文元是哪一支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20-3-25 17:28:15 | 只看该作者
河南姚树江 发表于 2020-3-25 12:42
我来顶贴来了。姚文元是哪一支

        姚网,pszyyao,广州姚钟尧《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1110&fromuid=17165

姚依林和“贵池姚氏十三姚”
(之一)“贵池姚氏十三姚”说法不一
(之二)贵池姚氏有字辈有宗谱有祠堂
(之三)贵池姚街村
(之四)姚依林及其家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5-17 14:4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