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 * f- v* M& b( J5 i! V
中国人常说“富不过三代“,回顾历史的轨迹似乎确实如此,无数名动一时的大家族最终都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让人叹息。
7 P3 F) n/ Z l; z ?0 E. D+ m4 \
但也有不少传承数百年的优秀家族存在,近代以来国内的文化家族如梁启超家族、陈寅恪家族等处在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之下也薪火不绝,国外的洛克菲勒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同样传承了数代之久。
* _+ ]) p* L, n, c# A2 @9 J
那么为什么这些家族能够不断的延续与传承,而大部分人却是”富不过三代“呢?
7 X/ I' r6 I6 k2 A9 i& f ( {6 I( M7 p% C% M- |
![]()
* c- X& n k0 T7 G( o9 l
, S" W) `: p1 K0 t: z, j; w文化的传承或许是其中关键。 0 G1 `4 x% J* U% ~- n2 @$ V2 T
现代许多社会精英,更多地只重视自身的发展,忽略了家族的整体发展与进步。我们也可以从众多的社会事件中发现,导致一个家族衰败真正原因的往往并不是灾难,而是家族成员的分崩离析。 & W. ~5 r r1 F/ H4 W" L0 x
以曾国藩家族为例,两百多年来,自曾国藩以下八代人中无一“败家子”,曾氏家族至今190余年间,绵延至第八代孙,共出有名望的人才240余人,有近两百人接受了高等教育,众多留学欧美或日本等国,其中取得博士、硕士和获得院士、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等职称的多达百余人,构成了一个名声远播的华夏望族。 6 `; l' {: M; m, Q3 j3 P, S
' F# x. d' t. `3 [
7 Y# P( F) V! x3 K/ \0 k* T6 w9 B9 Z" E
曾国藩兄弟后裔部分杰出代表一览表 ' ?2 K5 t# A7 C9 M
" j+ T8 @) f& g5 c1 d0 i7 j
2 Y9 X% x+ U: K0 E* A8 O4 _
$ ^8 _. ?# k4 P+ k' q
我们仔细研究曾国藩的家族就会发现,曾国藩非常注重家族成员间的交流,即使在与太平天国作战的时期,他也保持着每半月与家庭成员保持一封长信的交流,那时候他比许多今天的官员、企业家要忙很多,但他并未因此就忽略与家族的联系。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时间中,共写了近1500封家书。
( R2 b4 _3 |! r/ X8 X! U7 ? / r: e4 M1 B7 d3 o$ |
曾国藩家书
4 L1 [- n% n. I洛克菲勒家族也同样如此,洛克菲勒家族采用了各种家族活动,包括家族成员聚会、集体旅游、合作开展慈善项目等方法,将所有家庭成员聚集在一起,增进家族凝聚力并传承家族慈善理念。应该说,没有这些仪式,洛克菲勒家族的灵魂将不复存在。 * f8 ]0 U( `: |( u( q+ M: k" f
7 @6 O. B7 a7 y7 q9 E洛克菲勒家族聚会 1 o% m( d* k" i3 P9 J( S
一个家族能否兴盛壮大,真正惠及子孙后代,最为重要的就是家族文化。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家族文化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子孙后代才能因此受益。家族文化不仅仅是见证人们耕读传家,它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它包括价值观、创新、勇气等多方面深层次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它是基业长青、永续的关键性因素和「灵魂」指导,它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并值得世代传承的珍宝。 ' a# u6 m/ a& J$ V0 P. ^
; z$ N u1 D- Y' Q: \, y8 j$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