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1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读姚崇家训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0-2-9 16:0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文/任文武
0 N3 k0 W, Y- |- E# D此文所谓姚崇家训,指姚崇的《遗令诫子孙文》。古代所谓令,是宰相大臣发布的指示,需要下级照办的。形式上犹如皇家的诏、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遗令》是曹操临终所谓“分香卖履”的《遗令》。姚崇晚年虽罢相,但仍享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意思是可以像三公一样给自己的手下授予官职。所以也是“出言即令”。此文可以简称《诫子孙文》,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遗嘱”。8 y1 m' H5 [! D5 |/ _' n) r

4 I" J7 Q6 v) C  |  R. ]5 Y. S: M姚崇《遗令》的侧重点即安排自己的身后事。在交代身后事的同时体现出对子孙后代为人处世的嘱托。
& x0 Z# P6 W5 n, e/ R& `8 Z; j% }6 ?5 I% H
原文第一段,中心是说明一个人的富贵应该与自己的德行相称。实际上是临终之际的自我评价。名相将死,后人自有评论。儿孙也会树碑立传以评之。关于这一层,史实是张说撰文给姚崇高度评价。传说是“死姚崇智嫌活张说”,因为张说与姚崇曾有隔阂与矛盾。但此文字字面上意思有几层:一是自己也有不足,不必说得太圆满,语气极其谦虚谨慎。二是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不必对既往过多计较。$ P, q" k& c, T8 G1 K1 X7 w

  h4 k; D& B, q& c' [原文第二段,重点说子孙后代对财产的分配。既承接前文,不汲汲于富贵才是对财富的正确认识。后联系实际,自己已经把家产分析清楚,“预为定分”,即提前有了分家的计划书。据文意分析,姚崇一定另文分好了家产,而分割的方式一定是把全部家产分到个人名下,条理明晰,而不是有公产、有私产,公用的财产散灭最快。姚崇不是从亲情为切入点说,而是先讲人对富贵的正确认识,后讲自己的声名与祖宗的声名。兄弟因家产而反目成仇,是辱没家声的事儿。
- J% m0 T+ N  @1 f* ]
, |8 S2 W; a; L6 V/ a* ^原文第三段,谈丧葬之事。从丧葬的费用来说,强调薄葬。引用前人的事例,说薄葬之优。厚葬诲盗,自己将受戮于地下。是从另一个角度申明薄葬的道理。
& o; X1 c! {( b) ?1 g8 o" y1 g: g! a6 @
广义地说,全文即分三部分。因为薄葬的问题与时风不合,所以见出姚崇的高超、与众不同。最后两段也是薄葬相关的申述。: l- T! Z/ p: f2 u

* Z! ?+ ]  O: A2 _0 g" X一是说佛,一是说道。因为有足够的史料证明,初唐佛道兴盛,民间丧葬之事,佛教道教都参加其中。或称斋醮,或称法事,是丧葬必备。形式越大,似乎越见子孙孝顺。甚而至于造像、建寺,都是丧葬、祭祀、追荐的一部分。所以姚崇谈佛道,相当于告诫子孙:
; S' d/ g2 |  E  [) N: a$ o% I; M0 {, }+ ]8 c2 M
不做法事、: b" F* _; w8 h5 t# N
不造佛像、
& d4 E. i7 i; V不大兴施舍、$ O# b1 R( C2 L8 G" a7 Q9 J
不造寺度僧。5 Q# M: i' ?$ D! {/ E$ ]2 \
——完全是丧葬的一部分。
, p% N( _6 p! L. j1 |+ ?3 H3 W
; K7 Q6 }/ y7 q: X4 E  `关于丧葬之事,含有宗教成分。生死大事儿,先儒都有所讳言。姚崇直面生死,已经是看破了生死。他不是胶着与固执地反对佛教或道教,他是讲究实用。他的薄葬不是“裸葬”,近于低调的“默葬”。实际上他的葬礼肯定有一定的规模与礼仪。姚崇自己也不反对一定的规模与礼仪,他反对的过度的奢华与浪费。
1 f( y1 A& L) p, n) w% f( F7 F+ c- ]7 ]: Q% R: [1 c4 d
由关于丧葬的交代,可以看出姚崇对宗教的态度,这是另一个角度的研究。我个人以为,姚崇非纯儒,他所举的孔子的例子也近于拉大旗作虎皮,儒家一惯是提倡厚葬,他举的例子恰恰侧重于实用一面。而姚崇的反佛教、反道教,也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姚崇自己也曾为自己的母亲参与过建寺与造像的类似活动,姚崇此文中谈“神忌其满”“鬼瞰其室”及“真魂去身”,他也是借宗教说事,并非完全的无神论者。他的目的也没有所谓“移风易俗”“兴利除弊”的果断与决绝,他的目的是不让子孙“惑于流俗,拘于鄙俗”而已。务实而不溺俗,这者他的企求。, h4 X, g$ j3 b$ `
& E  @$ a: A: u
部分前半见一个谦谦君子,后半部分见一个谆谆父亲。一篇遗令见性情,见思想,足称名篇。
/ U4 |4 A5 `& u* h, Q# Y* s0 h
% E4 i3 z8 x9 L& \# S. @; Y0 ~姚崇没有名为家训的书籍与文章。狭义的家训即《遗令诫子孙文》,广义的家训可以包括赋、箴、诫之类的姚崇所有佚文。如果从现代子孙继承姚崇思想以弘扬家风的角度说家训,还可以研究姚崇的其他文章。! n# T" o9 G3 Q8 l" q  d# S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55 天

连续签到: 4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20-2-11 14:46:19 | 只看该作者
部分前半见一个谦谦君子,后半部分见一个谆谆父亲。一篇遗令见性情,见思想,足称名篇。
) h4 [; Z1 s% [7 @* a0 j* B
- `3 b* {1 I9 E) c- F+ }2 z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26 08:0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