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楼主 |
发表于 2019-10-28 06:43:38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你转的《吳兴郡的认识》,作者、来源或出处?
《我对吴兴郡姚氏说法的粗浅认识》
[size=36.9444px]2018年12月15日 ,中华姚氏宗亲网有宗亲发帖,帖子的名字叫《吴兴郡姚氏始祖姚平公冬祭典礼》。文中说,浙江吴兴武康姚氏,亦称吴兴郡姚氏,是舜帝姚重华血脉,是正统贵族。舜帝姚重华嫡裔六十九世嫡长孙西汉大臣姚平为保全舜帝血脉永续,于公元前23年举家迁隐吴兴郡(今德清县),姚平是吴兴姚氏肇基之祖。
《祭文》载:“舜裔平公,原籍河东。京房学易,经学博士。阶列大夫,冀州刺史。惠政洽民,德泽一方。因祖蒙难,迫徙吴兴。卜居霅溪,复我姚姓。子孙封侯,奉祀舜帝。肇基之恩,后裔当记。”
姚平是西汉末人,年轻的时候跟随京房学易,后成为经学博士。又知考功课吏法,任冀州刺史。在任时多有惠政,深受百姓的爱戴。因为祖父蒙难,被迫迁徙吴兴,卜居在霅溪边的山崖,恢复姓姚。
根据嘉泰《吴兴志》记载:汉青州刺史恢、尚书左仆射姚皓,三国吴太常卿姚信,隋开府仪同三司姚僧垣、陈吏部尚书姚察、隋蜀王司马姚最,唐秘书监姚思聪墓皆在武康城山。嘉泰《吴兴志》之《著姓》将姚姓列为吴兴著姓第一。
“全球六百多万姚氏人口中约百分之八十出自吴兴姚氏,吴兴郡姚氏的祖籍地在武康,是姚氏先人给我们德清留下的宝贵财富。”来自我县的姚氏宗亲,祭祖活动组织者姚建国介绍。
那么吴兴姚一说的来源是怎样的?
姚平公迁居浙江德清县的时间是公元前23年,此时还没有吴兴郡。
百度德清县得知:公元222年在武康立县,公元691年(唐天授二年)析武康东境17乡立武源县,公元742年更名德清县。此后两县长期并存。
再查吴兴郡得名:三国东吴乌程侯宝鼎元年(266年)分吴、丹阳两郡置吴兴郡。诏曰:“今吴郡:阳羡,永安,余杭,临水及丹阳,故鄣,安吉,原乡,于潜诸县地势水流之便,悉注乌程。既宜立郡,于镇山越,且以藩卫明陵,奉承大祭。不亦可乎。其亟分此九县为吴兴郡,治乌程。”“吴兴”名取“吴国兴盛”之义,为湖州立郡之始。
从以上看出,吴兴郡始于公元266年,而姚平公迁到浙江的时间是公元前23年,此时还没有德清县这个县名,也没有吴兴郡这个郡名,只有吴郡和丹阳郡。所以吴兴姚称为吴郡姚比较恰当。称为吴兴郡姚,要从三国时期的公元266年开始,那是平公迁到德清县289年以后的事了。
吴兴郡有多大?九县之地,有阳羡,永安,余杭,临水及丹阳,故鄣,安吉,原乡,于潜,诸县地势水流之便,悉注乌程。既宜立郡,于镇山越,且以藩卫明陵,奉承大祭。不亦可乎。其亟分此九县为吴兴郡。
此时有个疑问,平公当年避祸,是他一人来吴兴,还是举家迁来?平公是兄弟一人?还是多人?平公的家族来没来?在平公来之前,吴兴有没有其他姚氏居住?
家谱中的郡望又是什么意思?郡望是由郡和望组成,郡是指当时的行政统治区域,望是指名门望族。郡望连在一起是指某个区域内的名门大族。在秦汉以前是没有郡望的说法的,从三国、魏、晋开始,人才、官吏的录用,实行的以姓氏、血统为代表的门阀制度。 门阀制度下,姓氏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婚姻问题,以至前途命运。由于一姓可能在多个区域内有大族,所以从唐代开始,家谱中就开始有了郡望的记录。譬如,朱姓的郡望就有沛郡、吴郡、河南郡、钱塘郡等。
所以,吴兴郡姚氏的叫法,应该是从唐朝开始的,因为吴兴姚的家族中,出了以姚崇宰相和姚思廉大学士为代表的人物,就是他们和他们家族的社会影响和社会地位为吴兴郡姚氏这个叫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