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6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风家训】姚崇告诫子孙:与其浊富 宁比清贫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8-13 15:2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崇是唐代著名政治家,他文武双全,历仕五朝,三次拜为宰相,并兼任兵部尚书。特别是在唐玄宗朝早期担任宰相时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深远,人称“救时宰相”,又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其家族为陕郡姚姓,现已遍布全国各地。
8 [4 s7 ]) \8 E

% w/ }) N; Z2 X) P) [
姚崇

" n/ k, }) J' M( g. I; Z
姚崇不但以显赫的政绩被载入史册,而且以他有鲜明特点的家训而流传后世。姚崇在继承姚氏家族传统的基础上,发展了姚氏家风家训,其具有家规家训性质的文章主要有《扑满赋》《口箴》《执秤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和他的临终遗嘱《遗令诫子孙文》等。他的家训文章没有高谈阔论,没有虚言套语,没有庸俗的说教,具有注重实际的文风。

1 G" ~" f5 D2 D' Z  g# b
姚氏家族家风的特点是“忠义与孝义”。姚氏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其代表人物皆遵循儒家道德规范,重视忠与孝:以忠事国,以孝持家。

: k3 L# H! {. U1 ^" S/ S
姚崇一生秉持忠孝之心,在《答张九龄书》中说“自少及长,从微至著,惟以直道为业”,“但知信心向前”。在《请致仕归侍表》中说“孝于亲者,然后可以忠于君;理于家者,然后可以移于国”。正是恪守这种尽忠尽孝的理念,姚崇才始终忠于国家,忠贞不渝,信念不移。

# l; r/ v2 x) X/ u4 s( q
姚崇一生倡导勤政,反对“以财贿为亲”的腐败风气,提出为官者“刑不可滥,政不可贼”。只有勤政为民,才能做到“如镜之明,断可以平;如镜之洁,断可以决”。在《辞金诫》中,姚崇说:“古之君子,策名委质,翼翼小心,乾乾终日。慎乎在位,钦乃攸司。”他认为为官要忠于职守,要“为政以公,毫厘不差”,“存信去诈,以公灭私,无偏无党,君子拟之”。同时为官也要正人先正己,他认为“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无怨,唯上之平”。姚崇自己就做到了以身作则,开元年间贵为宰相,在京城长安竟然买不起府邸,客居在罔极寺,其清廉节俭可见一斑。

8 h( z2 o4 O7 j$ ]/ M( V( x

: z$ ^3 I, N: s# i2 H, [, ~; H
《辞金诫(并序)》
5 n3 T4 @2 \+ r. \/ I: {+ D
姚崇不仅一生报效国家,成为名垂青史的一代名相,而且治家严谨,颇负盛名。他举族聚居洛阳,四世同堂,长幼有序,彬彬有礼。他的子侄都深受他的教诲,忠君报国,有所作为。姚崇临终之际,撰写《遗令诫子孙文》,这是充满了人生哲理和智慧的文章。
# ^+ `) n, ^( ^4 Y( E8 R9 p
这篇文章对子孙的各个方面都做了要求和教育,告诫子孙不要妄图富贵。姚崇说:“德薄任重,而能寿考无咎者,未之有也。”妄求富贵容易引祸上身,德行浅薄却担任要职往往无法善终。他在《扑满赋》中还说,“多藏必害,常谨不忒”,“谦以自守,虚而能受”。所以,他告诫子孙:“与其浊富,宁比清贫。”
' V5 N. W* e% {0 `" x" @5 H7 x9 y
姚崇还提倡薄葬,在《遗令诫子孙文》中告诫子孙“死者无知,自同粪土,何烦厚葬,使伤素业”。姚崇父亲姚懿的墓被发掘之时,除一块墓志铭外,陪葬的只有少量的白瓷罐,没有任何值钱的物品。
2 [% ]* O0 r! k: [
姚崇的家规家训对姚氏后人影响深远。姚氏后人把姚崇的遗训作为传家宝,代代相传。在家族的传承中,逐渐形成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和生活方式,无论为官还是为人,都遵纪守法,清清白白,恪守本分,保持了姚氏先人的风范。
/ i3 x! {) _* H; f1 Y+ q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王永平)

0 |" g- i. [7 [5 _, F- S$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9-8-13 15:29:32 | 只看该作者

  辞金诫(并序)


2 W, Y4 _+ P# R# C& P; L: `- c+ }* L  辞金者,取其廉慎也。昔子罕辞玉,以不贪为宝 ;杨震辞金,以四知为慎 。列前古之清洁,为将来之龟镜。原其立者俯而揖,让也;跪者仰而受,恭也。俾左右顾盼,又得谦恭之道焉。

4 e2 K& c+ ^" L8 s
  古之君子,策名委质,翼翼小心,乾乾终日 。慎乎在位,钦乃攸司 ,请谒者咸息,苞苴者必辞。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慎为师;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若尔有赠,吾今取之,尔则丧宝,吾则怀非。故曰欲人不知,莫若无为;欲无悔吝,不若守慎。慎之伊何?主诫在乎瓜李 ;悔之伊何?讟(dú)谤由乎薏苡。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苟自谨身,必无谤耻。凡所从政,当须正已,诫往修来,慎终如始。(选自《全唐文》卷二百六)


2 O9 R# L* \' y" @( F8 v) T; W6 ^  【作者】:姚崇(公元650年-公元721年),三门峡历史文化名人之一。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父姚懿,曾任硖石县令,祖籍江苏吴兴,因先辈世代在陕州为官,遂定居陕州硖石(今属陕县菜园乡南县村)。崇出身于官僚家庭。年轻时喜好逸乐,年长以后,才刻苦读书,大器晚成。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时宰相”之称,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宰相。特别是在玄宗朝早期为相,对“开元之治”贡献尤多,影响极为深远。

4 m; \* `& G! K
  【注释】:

子罕,春秋时宋国贤臣,乐喜字子罕,宋平公时为司城,当时五卿之一。《左传·襄公十五年》载: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子罕置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

5 A7 F, L; ?2 ~) l5 |

杨震(公元59一124),字伯起,东汉名儒,弘农华阴人。他出身名门,精通经学,读书教学三十余年,为社会培养大批人才,号“关西孔子”。五十多岁才出仕,历任襄城令、荆州刺史、涿郡太守、太仆、司徒、太尉。在他入由荆州刺史迁东莱太守的赴任途中,经过昌邑县,昌邑县令王密是经杨震推荐任县令的,夜怀金十斤欲赠杨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由引成为古代廉吏典型,四知即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也成为著名典故,杨氏后人引为堂号,号“四知堂”。清洁,此处即廉洁。


$ {: ~* H( T7 {% g* Z: Y. }+ q; }

龟镜:龟可卜吉凶,镜能别美丑,因以比喻可供人对照学习的榜样或引以为戒的教训。

$ ]7 p+ @5 @1 g$ E, D

策名委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质,贰乃辟也。”杜预注: “名书于所臣之策。”孔颖达疏:“古之仕者于所臣之人书己名于策,以明系属之也。”后用以指因仕宦而献身于朝廷之事。

  r5 G, g9 z" ]9 R& j

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诗经·大雅·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昭事上帝,聿怀多福。”

6 @5 L3 x$ l7 h, r( M" V

终日乾乾:整天自强不息,勤奋努力。《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很谨慎,对待自己的主管上司很恭敬。


8 c: ]$ g$ e6 c6 E

攸司,即有司。这句话的意思是:私下有所告求的人都息绝了,送礼物的人也都息绝了。

5 j7 k( A6 m5 h/ r& Z4 q  {/ }! `

苞苴:本义为包装鱼肉等用的草袋。后常代指贿赂者所馈赠的礼物。《管子八观》:“请谒得于上,则党与成于下。”明代廉吏于成龙有句名言:“不事苞苴梦亦清”。


5 f2 A7 k/ G- C2 z1 G  f( V

瓜李指处在嫌疑的地位,成语有瓜田李下。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 }5 o! o5 Y/ z8 k) }& _

《后汉书·马援传》:“初,援在交址,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南方薏苡实大,援欲以为种,军还,载之一车。时人以为南土珍怪,权贵皆望之。援时方有宠,故莫以闻。及卒后,有上书谮之者,以为前所载还,皆明珠文犀。”后因称蒙冤被谤为“薏苡之谤”或“薏苡明珠”。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是知瓜李之嫌,薏苡之谤,斯不可忘。”


( l$ _9 g, Q' X7 H6 C; n1 l! a

讟音读,讟谤就是诽谤的意思。


" d* |9 |  o/ \# S, y- W+ e

诫往修来:改掉过去的坏毛病,今后要朝好处学,也说改往修来。


0 _/ \& v: C% o: y3 Q# q. V/ h

慎终如始:始终要谨慎。《老子》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 p6 M+ S, M$ ^' U+ h  【鉴赏】诫同戒,本意是警醒世人不可超越的某些规范,后世演变成一种规劝他人要警惕的文体。可能随佛教中之戒定慧传入中国。自诸葛亮起古代有许多诫的文体,名为《诫子书》。姚崇有五诫,即《执秤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此五诫作于姚崇任紫微令时期,可以看作是意在自勉的系列文章。姚崇另有《遗令诫子孙文》,属于相同文体。


$ B" X6 v% G+ P+ J" j0 d4 w4 {  诫与铭接近,全文是第句四字的韵文。从唐代适用的平水韵看:质日:入声四质韵。师司辞欺之为,上平声四支韵。慎,去声十二震韵。非,五微韵。子耻苡已李起,上声四纸韵。全文可以看作是韵文,平仄不拘,整体押韵,更有古意。  (任文武)


6 d" S1 @- K: j3 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4 09:34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