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8301|回复: 12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说古老的灵源姚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21 10:49: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1-21 11:18 编辑 ' R! @( Y! Y+ t& }+ x
, u) m+ X2 _0 X  u; ]4 P. n2 z' u
     再说古老的灵源姚: b. W% C9 x& h, R: F$ v/ w% N
       江西古老的灵源姚根源于河南汴梁,隋末唐初播种于江西丰城,肇基于新昌灵源,开支散叶于瑞州,发扬光大于南昌。8 L. d  L% \: `; i6 e- Y

2 G" _' e# E3 W/ L) z    从南昌姚氏家谱溯源,斑斑可考。虽历经千年风霜,有迹可循。唐代初年,彦国公三世仁贵公迁滨临鄱阳湖的昌邑(即海昏侯在汉朝建立的南昌古城)。遗憾的是这一支姚氏经过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十八年的浩劫散落了,昌邑故地仅仅流下了一个百余人的家族。
( D3 t/ b/ {" z  D4 m$ L% l, A     “南昌姚”的称谓是1929年第十四届修谱的事情,之前冠名曰“豫章姚”,再之前就是“瑞州姚”。如今立村己超过八百年的姚湾,祠堂上的对联说:“姚墟缔福绥蕃衍豫章,湾水显吉祥肇自灵源”。
" Y+ H) L+ X" B! p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1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9-1-28 11:54: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我在这里说说我卿芳介说的口误对各位解释一下,事情发生一年前的事,当时是南昌一个外迁宗亲在南昌宗亲联谊群与南昌以外的宗亲吵架,我当时在骑电动车上班路上看到这些信息,他在南昌宗亲联谊群赶人家出群而且不是一次,我当时一边骑电动车一边说话,对当时我是说了记我是正宗南昌姚氏就没说话,因为那时我骑电动车到十字路口没把话说完,过了十字路口接到电话办事去了就一直没说话,等我办完事回来看微信事情就平静下来了我当也就设说话,因为这个南冒外迁宗亲经常在南昌群与南冒以外的宗亲吵架赶人家骂人家说人家不是南昌姚不能在南昌群里叫人家自动退群,我当时想说的那记正宗南昌姚氏的原话是想诰诉他,我是南昌宗亲会正宗的理事会成员从来没有听说过南昌宗亲会有这个规定,不是南昌姚不能进南昌群,那想到我一向没说完的话让人利用了,这也是我的错,我在可以诰诉所有姚姓宗亲,南昌宗亲群与宗亲会永远欢迎全国名地宗亲来南昌交流姚姓文化,交流我们姚氏今后发展。好了在这我也不多说了,说多了又怕被人利用,今天开始就过年了我在这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下姚姓宗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全家幸福。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10:14: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2-1 10:16 编辑
( x' W) q4 t& p7 l# X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1-31 11:04' ?6 b$ f; q( W. ]9 v( G. I2 _
5。山背姚与斗门脱节六代人。* I3 H; Q8 C, t  V
    从现在的山背家谱上看,尽管多方努力收录了三个“文”字派的先祖, ...

/ X+ N- i* g. W) {2 }0 ~$ c5 {   四。姚一苇,“暗夜中的掌灯者 ”* f- ]7 M- G4 U$ x5 h
       标题上的称誉不是我的发明,而是台湾文化界的总结。' `) I! d# W8 M7 c/ @
        我在许多版本的姚书和多地家谱中看到过介绍姚氏名人中有“姚一苇”的名目,作为台湾姚氏的杰出代表“姚一苇”赫然在目。我单独为他开一话题介绍。" U, ^  v* y7 e& f
     百度上有关“姚一苇”的内容很多。我选择如下:5 S3 f! H6 w0 j8 _- V2 A
) b6 w, g+ `2 m% ?
      姚一苇
4 e* f% t3 o8 H( m7 ]       姚一苇,台湾戏剧家、文艺理论家。本名公伟,字一苇。视野广阔而勇于探索,他的剧作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地探索、追求一种融会中西戏剧精髓的艺术表现。他经常在一个纯粹中国式的故事框架中,铸入一些现代的、崭新的思想或意念。他不但从我国古老的戏剧传统、民间歌舞、皮影、鼓书、弹词、杂耍等民间艺术中汲取艺术表现力,而且大胆地借鉴了外国面具、哑剧、歌队、象征手法等各流派的戏剧技法,从写实到抽象,无不成功地拿来为体现内容服务。他的作品清晰可喜,意蕴无穷,深受读者喜爱。& `% T, t2 T! R# i7 c' G% B
中文名
1 H! `9 u; t' t' w" o) l  f- L姚一苇$ K7 S8 [0 L: w  _2 q2 t
出生地
& E( l  t6 e) H% `江西南昌! n7 ]7 x) h* A6 f7 G
出生日期
3 _4 r* ?9 f3 z, l1922年
- f% W7 r3 p% J  j" i. |3 \逝世日期+ R8 G% l* ?2 n* M$ ~$ |
1997年
  Z6 a; q- @6 Z; W职业
: @5 G) G0 D. d3 E2 V! T, I戏剧家,文艺理论家$ `+ D4 F8 |7 U( x
毕业院校
0 S" Q: \3 Q8 P  }& {) z厦门大学4 d) D  P! q' ?! ?: k
代表作品
6 x6 K+ o9 z* C3 Y1 s《艺术的奥秘》,《美的范畴论》,《戏剧论集》,《文学论集》" q9 N' f* T+ N  S' a
人物介绍$ D8 [0 }. S8 R, q5 ]2 ~, h
姚一苇(1922--1997)男,1922年生于江西南昌 ,本名姚公伟。
+ w/ x' B  p8 C6 Q2 T: P     1980年催生了第一届"实验剧展",1982年创办艺术学院戏剧学系。1997年病逝台北,享年76岁。
/ v) m% s6 R2 E5 ]2 Y; {4 l    生前一向被文化界尊称为"姚老"的姚一苇,和创办"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及催生"世界剧展"和"青年剧展"的李曼瑰,同为台湾早期戏剧发展史上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g5 y) M, i' H2 R
生平经历; a7 W) c3 B  ~1 K) x/ W3 Y! Z4 s, s' l
     1938年十六岁时入吉安中学,旋即连年遭遇战乱,随校迁徙,后考进厦门大学,[1]厦大躲战火而搬到长汀,先生仍需以校为家,1946年毕业后,姚一苇来台就职,奈何两岸遽然隔绝,直到五十一年后,1989年,始得重返故乡。% K; o' W! ~& ^+ c( T$ @' [1 z
      1946年去台湾,先在台湾银行任职,后在各大学主讲戏剧理论和文学理论。先生在台湾银行工作三十六年,不求升迁,但求温饱,毕生以读书为乐,创作、著述、教学为志业。先生坚信传统人文精神和古典美学信仰,治学严谨,意境深远,在剧作、美学、理论、批评、散文等领域成就斐然。从五十年代起参与《笔汇》、《文学评论》、《现代文学》等重要文学刊物编务,提携后进,发掘有才之士不遗余力,被文学界誉为“暗夜中的掌灯者”。
4 O7 s! {- y1 Y7 L8 m+ s. S1 _  M2 ]# N/ h( z- C. u( m
: G; p- G1 q$ I, W! M
& D0 P7 s- A! R6 @) R
- C8 _" i6 |; X- H/ M1 ^

5 i) x/ k9 m6 m. _( E. t/ m( z
& P. P3 s# a  I( z9 h9 e8 e( ]7 `

( F" j4 d! \- Q     2 m, `0 f  P& ?0 f1 L* A8 I

签到天数: 3368 天

连续签到: 16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发表于 2019-1-29 14:59:45 | 只看该作者
姚启义 发表于 2019-1-28 11:54+ T1 _$ \! r5 c* D0 [$ N0 e2 I
各位宗亲大家上午好,我在这里说说我卿芳介说的口误对各位解释一下,事情发生一年前的事,当时是南昌一个外 ...

/ w/ X# N" e- m  O% q( e这个事情的始未我知道一些端倪,和启义会长说的一样。
. p4 C1 C. l* d- f1 n- b4 M      我是15年参与宗亲工作的,16年元月受尚明站长和众位版主所托添为版主之职,16年8月在南昌召开了『中华姚网第二次版主会』才第一次融入宗亲活动,认识了那么多可亲可敬的宗亲,我祖籍唐河,不是南昌姚一脉,可南昌姚以他宽大的胸襟包容了我,我也走近了南昌宗亲这个热情.宽厚.纯朴的群体,认识了如父亲般慈善的卿芳老,认识了纯朴热情的明芳会长.卿宸会长.卿堂会长,认识了睿智.勤勉.谦逊的来水.来保秘书长,也认识了活泼中不失憨厚本性的启义会长,南昌版主会议由南昌宗亲会全力协助举办,而我是会务人员,所以几天中与启义会长接触较多,为姚网会议他忙里忙外,常常是汗湿透了衣衫,但挂满汗水的脸上却始终洋溢着饱满的热情,那几天他象小弟弟一样的照顾我,布置会场脏活累活.爬高上低抢着干,庐山险道牵着.扶着我通过,那几天我感受到了宗亲情.血脉亲的内涵,体会到家的温馨,从南昌宗亲身上我也领会了宗亲工作的意义何在,后来.南昌宗亲又吸纳我参加〈南昌姚氏宗亲群〉,并委于我这个编外的南昌姚做了南昌家族群的群管理,所以我比较关注群内的聊天状况,大约是去年(具体时间记不得了)在群里,上海一位宗亲[盐城籍]和凤阳几位宗亲产生争执,启义看到后想中间调停,启义是用语音,我当时也听到似乎有:我是正宗南昌姚………,后语句就忽然中断了,我当时也认为此话有不妥的地方,所以,当日傍晚即打电话与启义沟通,启义解释说:当时正在开车路上,正好遇到红灯刹车才停止了语聊,本来是想说:我是正宗南昌姚宗亲会理事,从没听说有随便赶宗亲出群这项规定。所以这样才引起了有些宗亲的误会与疑惑,从我这几年接触南昌姚和启义宗亲来看,他们中的每一个人从来都没有把宗亲分成远近亲疏而对待,都将所有姚家人一视同仁,这次去年11月份我和信阳姚磊宗亲到南昌姚湾参与祭祖叙谱活动,现场就见到我们一个河南籍姚姓小伙,与南昌姚无任何瓜葛,在南昌工作,就因为姓姚而常常得到启义和宗亲们的眷顾,使他彻底的融入了南昌姚,参加当地的宗亲活动。
! t9 O4 ]( X# L) I* c      这就是我亲身感受到的南昌姚这个群体和我眼中的启义一一一一朴实憨厚的一个年轻会长!所以,大家不要轻信以讹传讹而谬误...........3 r8 L0 r$ w) t3 I9 f( ~0 n% i6 U6 o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3:47:3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高安文史专家谢华平老师依据同治版《高安县志》和戴佳臻主编的八五年版《高安县志》及《高安姓氏大观》等资料,在“中国高安”网站发表了“新庄,高安姚氏之根”的文章,罗列了整个高安姚氏的脉络及分布。新庄即古新昌天德灵源姚的聚集地。高安即古称瑞州。我与南昌“三卿团”的卿堂于近日在谢华平老师的陪同下,实地考察了几支有代表性的姚氏村落。. P7 h( f- w, L" @
      座落在锦江上游,古高安金川门下的“锦水姚”,因为古城门下建有亭子,他们俗称“亭子下姚”。这支姚是历史上有据可查第一个来到高安,年代为唐初的贞观年间。据族人姚有元说,此地易发水患,又是水路要道,外迁宗亲很多。由于族谱遗失,理不清谱系。即使外迁宗亲来锦水寻根问祖也是无从核对。他们的家谱现在与灵源老家的谱合修了,他属于“道启三千士,宗绍五百传”的第十字“传”字派。“我们发源于灵源是沒有疑问的”,姚有元说。7 s6 u0 U$ b6 }7 ]
; _+ c& f6 T9 R4 F9 k6 B! ]
        据我所知,从锦水姚开枝到安福正雅公一支现在的分支星罗棋布。正雅公是唐朝中期人。安福家谱也记载从灵源到锦水,继迁安成即安福。浙江开化及云南巍山两支姚也说迁出地是瑞州锦水。
# n4 N% U8 `3 Z  I, p/ R
8 I( W1 X4 K- t/ j, n' I3 `& F       锦水姚与南昌昌邑姚存在的时间上有惊人的相同,都是唐朝初期。一个是锦江进入县城的水路要道,一个是赣江连接鄱阳湖的古南昌城。巧的是锦江与赣江的汇合处历史上叫“烂泥湾”,现在的南昌姚湾仅在“烂泥湾”下游的几公里处。换句话说,锦水亭子下,姚湾,昌邑位于交通要道上。, _# ?, v  _+ m2 V7 L+ G: Y; h

1501548122810_.pic.jpg (607.7 KB, 下载次数: 546)

再说古老的南昌灵源姚氏

再说古老的南昌灵源姚氏

1491548122809_.pic.jpg (283.34 KB, 下载次数: 722)

再说古老的南昌灵源姚氏

再说古老的南昌灵源姚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9-2-27 11:15:26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2-27 10:58
, R- r! V. z; c现澄湖东边有一古老的揭姓村庄,有一千余人。号“溪东揭家”。他们是宋元祐六年开基,从丰城入赘 ...

7 m- ~& H& d5 T& E            谢谢,乡土历史多了一谈资。      原来这么曲折。
+ i3 H; w& x% `
; o: [, }4 U* b  7 n6 R' `( P+ p3 w% V3 {
      南昌姚斗门各房和观前房族人,为了澄碧湖的归属,与南昌县揭氏打官司。——现在还有南昌县揭氏?
+ h9 @/ e% C3 k3 ^    揭氏原不姓揭,因祖先([汉]史定)在揭阳当官,后裔以揭为姓。

- P+ l# f% u9 T! L; ~6 N  Z6 d# ~% A    诚如钟尧老109楼所云,揭氏的起源与史定有关。史定是汉武帝时人,随王恢从豫章征服闽越,与南越国太子“交换人质”而被羁任为揭阳县令。后来,汉武帝发动统一南方的战争,史定“挈地归汉,收平两粤”。武帝旌其忠,封史定为安道侯,世龚揭阳令,赐姓揭,赐名猛。所以,凡揭姓皆以揭阳为圣地。“揭史一家”不虚然哉。0 c2 N6 B" r# m- \( `
    现澄湖东边有一古老的揭姓村庄,有一千余人。号“溪东揭家”。他们是宋元祐六年开基,从丰城入赘邬氏而来。客观地说,他们比澄公入赘佘氏的时间早了几十年。他们的家谱上说,澄湖古称罗湖,又称白水湖。因为皇帝念揭氏有功,赐湖名“朕溪”。所以揭氏以“朕溪世家”自称。
* x3 Q; M& G  v3 z7 K: r/ |8 P; j! c* E   到了明朝永乐年间,斗门姚氏仕龙公字景云,同族兄重修族,凭洪武二十五年姚家人交了官税,当然属于姚氏的祖遗。家谱上易名为“自家溪”,不久,修县志的吴主编也在县志上记载了,朕溪有误,应为“联溪”。从此从法律上确定了澄湖归属于姚氏。并确定湖产一半归斗门,沙窝与斗山共一半。
; P4 V/ P7 e% ?

; n$ w5 r3 I9 D- T5 |/ j! M

签到天数: 3916 天

连续签到: 79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9-1-21 11:33:49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家族能否兴盛壮大,真正惠及子孙后代,最为重要的就是他的家族文化和历史渊源。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家族文化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子孙后代才能因此而受益。家族文化不仅仅是见证人们耕读传家的观念,它更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精神,它包括价值观、创新、勇气等诸多方面深层次的思维观念和生活方式,它是基业长青、永续的关键性因素和「灵魂」指导,它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并值得世代传承的珍宝,希望各支家族中的贤达和长者充分发挥、利用好中华姚网这个媒体平台,介绍家族知识、文化、历史典故,把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祖先辉煌的业绩传承下去。

签到天数: 4010 天

连续签到: 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9-1-21 11:39:04 | 只看该作者
    利用好中华姚网这个媒体平台,介绍家族知识、文化、历史典故,把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祖先辉煌的业绩传承下去。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4:08:5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谢华平老师在文章中谈及了高安二十几村落的姚,他说有三支非灵源主流的外来姚。我和卿堂来到了篮坊镇的回山姚家祠堂,得知这也是灵源姚氏姚尚忠后裔建村的灵源姚。我除了对一支湖北人迁高安的一支姚未到实地认证以外,还确认了从上高迁来的这支姚也是灵源姚。

1531548122813_.pic.jpg (291.68 KB, 下载次数: 641)

再说古老的南昌灵源姚氏

再说古老的南昌灵源姚氏

1521548122812_.pic.jpg (478.58 KB, 下载次数: 591)

再说古老的南昌灵源姚氏

再说古老的南昌灵源姚氏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4:13: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1-21 14:15 编辑 6 Z% J5 V( W) \9 N
* [, d: F$ M! R  }8 z* \$ @$ R( X
      我和卿堂的重点放在寻找“贴市堆”这个地名,因为老谱上记载了彦国笫二十五世有个叫德一的人外迁到了贴市堆。

IMG_20190121_124117.jpg (66.02 KB, 下载次数: 410)

IMG_20190121_124117.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4:21:3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1-21 14:39 编辑
4 h) B: j( s# {+ `0 G3 {
; h; m& w' x  h& F" }0 q* f    1929年,南昌姚氏第十四届修谱总编姚公礼一行曾在堆市堆同宗连城宗亲的陪同下,到访了贴市堆,经查阅贴市堆家谱,留下了“虽同尊彥国公,但以下世系与我族不同”的疑问。这说明了一个问题,当时贴市堆姚与南昌姚的谱头是一致,但是贴市堆姚参与了灵源芳里修谱,用了芳里字派,导致姚公礼一行认为“世系与我族不符。”

IMG_20190121_124448.jpg (115.07 KB, 下载次数: 453)

IMG_20190121_124448.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4:32:0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1-21 14:34 编辑 4 }% e: }* H( v. B: V0 ]
8 }3 c" H! P8 [$ D8 W6 H2 g
     谢华平老师带着我们来到了贴市堆故址,一条国道上的“姚家站”站牌周围尽是城市的新建筑。“习惯上,人们己将贴市堆姚及旁边的碧落巷姚统称为“姚家站姚”了。”谢老师说。

IMG_20190115_163435.jpg (88.27 KB, 下载次数: 425)

IMG_20190115_163435.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5:00:58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前几天,我在南昌莲塘与高安企业家姚孝明相聚,他指着这张照片说,这栋老房子正是他帖市堆的老家。巧得真是成了书。

1431548122730_.pic_hd.jpg (53.45 KB, 下载次数: 696)

再说古老的南昌灵源姚氏

再说古老的南昌灵源姚氏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15:16:0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查阅了灵源芳里牵头所修的《灵源姚氏族谱》,发现有十七支姚与南昌姚氏同为“穆”公裔,“穆”与“和”是亲兄弟。

IMG_20190116_200534.jpg (91.66 KB, 下载次数: 418)

IMG_20190116_20053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4 21:2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