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2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舜帝——中华文明的奠基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4 10:36: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人们常说:中国是文明古国。文明,不是起于三皇时代,也不是起于尧帝时代,而是从舜帝时代启始的。! \" S, `/ X& L" C8 f0 k
' I6 N% D, T$ D
6 ?. ]5 f) S4 w0 ~& O4 F' L/ F
. D+ R9 I% n, Y* `
  不错,在舜帝之前,有构木为巢的有巢氏,他使人民离开穴居野处,以避洪水猛兽,有了比较安全的居住之所;有钻木取火的遂人氏,他使人民不再茹毛饮血,开始用火,进入熟食时代;有教民畋渔牧畜的伏羲氏,他使人民扩大了生命营养的来源,从此不再和凶禽猛兽争食;有教民制造耒耜农具的神农氏,他使人民学会使用器具耕作,开创了务农的先河。这些开天辟地造福人民的人物,无疑都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划时代的精英,没有他们,我们的民族就无从发展,历史就难以向前推进。但是,他们的创造,也只限于某一领域的奇特贡献,也都还是在人类野蛮时代框架内的活动,距离社会文明,仍然相差甚远甚远。
6 \' K/ d1 ?; @0 Q7 J; R+ ^
; G+ X3 k) R) C: U

& f+ N/ p/ f& L" J8 O7 E
% G! J' E( S2 z+ K
  轩辕黄帝征战蚩尤,消灭了威胁我们民族生存的恶类,从此我们民族才得以沿着历史的轨迹向前拓进,休养生息,繁衍壮大。轩辕黄帝是我们民族的缔造者,只因为有了他,这才有我们炎黄子孙的繁荣昌盛。但认祖追宗是一回事,确定社会文明的性质是另一回事,轩辕黄帝的历史奉献无论怎样丰硕宏伟,还不能说那就到达了社会文明。

5 r6 A  g, x* V3 S6 {% l! z9 |1 F! d/ Y: |& v1 k$ X# y
  ^( e7 U9 O5 Q+ J: w
9 b: u7 A6 S2 z+ |8 C! E" D) \
  即就是被历代誉为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的尧帝,他的仁政,他的道德,他的人格,足以永垂千秋万代,他使我们民族摆脱野蛮时代,现出文明社会的曙光。然而,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两把尺子来衡量,此一时期还没有进入到文明境界。

. {9 p+ l) O; L! U6 g& y7 I
4 H; P7 U+ U1 ^# {/ L2 E+ B
" w/ P8 }. _4 c/ k! h8 z: W4 E0 Q
$ J9 O* p& T* j: b/ t' Y; A
  就历史的进程而言,舜帝处于承前启后的时段。他之前,那些民族的神圣人物所作出的辉煌业绩,可以说无一不是为了脱离野蛮时代、为我民族进入文明社会创造条件。而舜帝的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划时代的里程碑。他全面铺开了步人文明社会之路,奠定了中华民族文明的基石。从舜帝时期开始,历经四千余年,直至今天,我们国家在政体、经济、人伦、道德、教化、礼乐诸方面,就其总体而言,无一不是从这一源头上发展拓新的。《史记五帝本纪》有言: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这是最确切的定评。

) {% b8 J; q+ ~3 o: r- Y
9 c8 X: r+ C4 J' K3 V" l0 p
7 @1 y! @( F: a! ~' t; x" ~+ C0 ^7 S
9 k! k' N2 ^  F4 t; T5 X
  舜帝作为五帝的最后一帝,这时国家的概念虽然尚未形成,但舜帝已经在尧帝实施仁政的基础上,创建与完善了一整套政治体系,除了建立军队与修筑城郭这两项构成国家基本条件未实现外,其他如赏罚制度、任用官员、发展经济、安定民生、实施教化等方面,不但是达到了作为国家体制应有的规模,而且都带有典范性质的,成为后世千朝万代所遵循的楷模。
7 l9 J# K+ @4 h5 S  K
8 e1 g* b+ Q0 I5 ?

; u( e- C. @& I1 ], }- i* Y
1 Z0 B: k- @0 ]  v: J# N; p5 `
  尧、舜时代,任用官员,没有科举考试制度,凭的是当政者的礼贤下士,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舜由一个普通百姓登上天子之位,正是尧苦心孤诣地长时期察访、考验、试用、然后禅让委以重任的。《孟子滕文公章上》有言: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可见尧也好,舜也好,都是以忧天下之心来竭尽全部心力物色人才的。
6 ~1 l% y9 \9 Q. X. R5 h

' ^; Y4 r4 [. G4 G9 V
0 E: M1 u5 u% B

: M- i3 X* {/ V  H! F( Y
  这种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作法,这种由察访到考验再到试用与委任的任官过程,已经形成了制度,尧帝是这样做的,舜帝是这样做的,知人善任,官无虚设。

: N0 D; U8 `' v; t( B& k: G! z0 @: Q1 o0 L# ?5 ^

( p1 W' M# D/ Q- v8 J
' a; M! A" \# I- m/ q. t+ Q# y
不过,由于历史进程的阶段不同,舜帝时对官员的任用,更注重量材使用,分工明确,职位的设置与人才的专业化相配套,这比尧帝时就进了一大步。当时洪水泛滥,人民不能安生,舜帝委任大禹治水,历时一十三年,终于疏导洪水注入江海,平息了水患。弃是长于研究百谷的,舜帝委任弃后稷教民稼穑,就在我们河东大地的稷王山上,教民如何播种五谷,然后在各地推广种植经验,农业生产由此进入新阶段。当着蛮夷猾夏,寇贼奸轨,社会秩序不稳定的时候,舜帝委任皋陶制定与掌管刑律,劝善惩恶,促进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全。就这样,舜帝任命了二十二位有专门才能的人担任不同的重要官职,方方面面的事也就都安排得井井有序。

0 z0 w  B2 @; Q' U9 T
; }* V5 K( d0 D1 w* l  U, K

7 d2 q' H/ S0 r( @4 t+ Q; B1 `
- ]8 Z' T# ^6 y& N, }  c. l# P
  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其一 舜帝所任命的官员,都是以其特长,专业任用,这样,就开了后世培养与使用专门人才之先例。其二,对任职官员,实行考绩制度,三年为期,有功者升赏,无能者黜罚。《史记五帝本纪》:三岁一考功,三考绌陟。这一考绩制度,在舜帝之前是没有的;在舜帝之后,则成为历朝历代所遵循的不可或缺的定则。其三,为官择人,而不是为人择官,这一条,舜帝堪称万世楷模。为官择人,自然是选贤与能,唯才是举;为人择官,必定为那些缺德无才者大开侥幸之门,官风不期坏而自坏。

$ A* x( r& _/ k, x
1 P' V: T8 r& T. x# J6 h

* V1 u1 M% Y( R9 B6 T8 j
7 ~/ ^; r: h& A: ~
  《宋史庾炳之传》中有名言:无赏罚,虽尧、舜不能为治也。可见赏罚制度是治理天下不可或缺的。奖善罚恶,这在尧、舜之前就有的。但那时的赏罚,特别是刑罚,还没有脱开野蛮时代的制约,没有量刑等差,任意性很强,说打就打,说杀就杀。尧帝时,重在施行仁政,以德感化,刑罚尚未形成制度。舜帝时,开始专设刑律机构,任命皋陶为狱官之长,即后世所谓的大理卿。同时制定五刑,按罪行轻重程度量刑执行。这五刑是:墨、劓、刖、宫、大辟。《孔子家语好生》中孔子有言: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故虽设五刑,却在最大限度内用流放形式来代替。像当时的四凶族—— 浑沌、穷奇、?杌、饕餮,处罚时,也都没有执行大辟,而是把他们流放到边远的四方,留条活路,让他们自新。五刑之外,另设三刑,即:刑事案中使用鞭笞,执教处使用戒尺,轻刑可用黄金来赎罪。这些刑法,为后来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作出了首创,在舜帝之后的几千年中,基本上没有脱出这个框架。所不同的,是后来对刑法的制定与执行,常有过分残酷的态势,而且有钱有势者即使犯死罪也可逍遥法外,而平民百姓却往往遭受无妄之祸。这和舜帝首创的刑律,无疑是相悖离的。

+ O4 ?. M' D( }  u. G: M
, X/ V4 u$ I5 R) N$ R* |
: w/ w( C6 m' X: ?4 A* F
- _" b0 L# s/ b. e) s' o* C! ]5 F
  贯穿在舜帝惩处罪犯的刑法之中的,是他的仁慈之心,这从他使用流放的手段而尽可能不用大辟上可以见到。他用刑是非常严肃而慎重的,充分听取民意,作好查对核实,这方面,他和尧帝完全相同。据《资治通鉴唐纪太宗贞观二年》载: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兜不能蔽也。刑罚之下一无冤民,二无漏恶,这是尧、舜之所以成为尧、舜的圣明所在。再者,舜帝在升赏黜罚上的大公无私,是和他之前之后的圣君相一致的。《韩非子说疑》有言:尧有丹朱,而舜有商均,启有五观,商有太甲,武王有管蔡。五王之所诛者,皆父兄子弟之亲也,而所杀亡其身、残破其家者,何也? 以其害国、伤民、败法故也。该升该贬,该赏该罚,不是以亲情私爱为转移,而是以人民利益为根据,这才是古圣明君的本色。

6 o! }3 V6 g! k6 E
, |4 o; p' B% y$ g- K; ~

' c8 i& v- C9 f8 U( N) {6 |" N# }4 h/ R$ l% e
  舜帝在刑法上所开创的典范,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左传昭公五年》:不赏私劳。不罚私怨;《管子任法》:爱人不私赏,恶人不私罚;《尉缭子兵令》:赏如日月,信如四时;《六韬文韬赏罚》: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贵;《宋史苏轼传》:赏罚不明,善恶无所劝沮;等等。由此可见,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直至今天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漫漫数千年,在赏罚制度的历史演进中,追根溯源,都能见出舜帝所确立的准则。
6 W0 ~) m6 w4 X' v4 M- O
9 ]* d  \7 e; F0 \
; \" K+ x1 o2 `/ z
0 x$ T$ ^, r4 G/ o. Z! q
  社会文明的标志,首先是在物质方面。能使人民生活有保障,在食货方面有积蓄,在创造财富方面有开拓,在社会生活方面有分工。舜帝时代,物质文明的程度当然无法与后世比,但比他之前,确乎也算得是划时代的了。农业在这时已经为以农立国奠定了基础,有农耕的工具,有播种百谷的经验,有粮食积贮,有固定的生产与生活的环境。围绕着农业生产,有山泽的保护与利用,有牧畜渔猎事业的开发,有手工业的分工制作,有以有易无的市场交易,有丝麻的纺织业,有洪水平息之后对水利的利用,也有可以用来赎罪的黄金。这一切,足以证明那时的人民生活已经从根本上摆脱了野蛮时代,进入了初期的文明社会。这是舜帝建立的史无前例的丰功伟绩,而此后物质文明的进化,无不是从这一基础上逐步演变的。 
, N6 J3 i7 @6 o
  v1 E# m; _+ h+ L+ ?
; {4 Y: j% O) \) h9 m5 S6 e+ X

& q' F' [# ~, J" l8 ^$ C
《孟子滕文公章上》有言: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这是说,当着人民的生活得到安定之后,也即就是在物质文明初见成效之后,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赶上去。
3 D$ e8 v0 s) M

1 w# {9 `; V5 G, I
9 _2 P1 [3 u3 X

$ Y% r6 L! R% T
  舜帝任命契为司徒,专职实施教化。从此人民的习俗大为改观,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伦景象出现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见《孟子滕文公章上》)。作为文明古国,作为礼义之邦,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从这里奠基的。此后儒学作为国教,不断强化传统文化,也无不是从这一源头上发扬光大的。
8 M9 }' S& W9 r, q* J

1 ?& w5 q$ f& r0 h
( Q1 |% K; s6 O4 P8 p

. ?/ J9 ^* J, q. T# p) L. U. z' z* [
  首创精神文明,是尧帝以身作则,率先做出的。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制约,尧帝终究没来得及全面建设与推行。及至舜帝,这才在尧帝首创的基础上,使精神文明迅速形成一种社会风俗,并从政体分工上给以专职管理,这就把精神文明推向新的境界。

8 [& s& L3 K! K* m1 v1 M  o/ {& Z

* F9 w/ F, v: |1 Y4 V# V) n; B3 P1 G. s6 x3 q4 Z$ e
  但舜帝时期实现社会文明,并不仅仅是由于政体方面的推动力量,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舜帝自身行为的带动。孝为百行先,就先从孝行说起。舜帝生活在一个典型恶劣的家庭环境中,父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见《史记五帝本纪》)。父亲是瞎子,又且顽固不化;继母是个心地毒狠的泼妇,一心只宠着她的亲生小儿子象;弟弟叫象,狂傲顽劣,无所不为。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舜帝始终坚守孝道,敬重父母,友爱弟象,直至他接受尧帝的禅让,登上帝位,依然如故。《史记五帝本纪》上说:舜年二十以孝闻,这是不含糊的。
3 l, s0 C6 s, \) x* K
  对内能孝父母,对外必能泛爱众。有孝有爱,自能淳化风俗,社会文明之风盛,当是必然趋势。《史记五帝本纪》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这说是,他到了哪里,就把勤劳谦让的美德撒布到哪里,哪里的人们就受到感化。人们爱戴他,拥护他,以至到了热烈的程度。人们完全自觉自愿地追随着他,人数之多,一年就成村落,二年就成乡镇,三年就成都市。可见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是何等之大!
4 t& R9 h$ T1 }7 H! a/ G
  有多厚实的道德,就有多强的感召力。关于这点,汉刘安《淮南子原道训》中有着十分透辟的论述:昔舜耕于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以封壤肥饶相让;钓于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以曲隈深潭相予。当此之时,(舜)口不设言,手不指麾,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使舜无其志,虽口辩而户说之,不能化一人。

6 Z- F8 {! J# y6 _, o+ k4 d5 q# s& Y
- b2 R% B+ n% G5 N5 X
. v) ], w* x, M. H$ Q( n  I& |
  在甲骨文中,有这样一则记载:戊午,卜宾贞,酒,求年于岳、河、舜。这里的戊午:是戊午这一天。卜宾贞:宾是巫者;卜贞,是占卜;即巫者举行占卜。:是用酒作祭品。求年:是祈求丰年。向谁祈求丰年呢? 岳、河、舜。这里的,是太行山岳;这里的,是黄河;这里的,是舜帝。祈求农业丰收,向山神、河神和舜帝祈求,这是很有意思的。甲骨文作为一种文字符号,是商朝创造并使用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商朝,人们已经把岳、河与舜并列为祭祀的偶像,可见舜帝地位的崇高,是贯穿古今的事,绝非限于一朝一代。或者只限于某一地域。

. _8 {6 N3 ?+ k; q9 j  k( }$ Y
& G# j. f: D% i* i

& V  d' _: E$ F! J8 o- _
+ t' P* S8 Y7 a
  在中国,自古及今,漫漫数千年,在文化领域里,任诸子百家,各自争鸣,彼此非难,互相指斥,即使是作为国教的儒家的创始人孔老夫子,也难逃非孔、斥孔与批孔之厄运;但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听到对尧帝和舜帝有不敬之辞,这难道不是最最发人深思的吗!

' x4 N* W  [  [3 X* M: F3 G& q/ M# R8 L7 d
6 X5 L/ t' P/ W& k

5 w5 ~% H& s0 v7 e0 n" I
来源:运城学院教授  作者:王树山
* s& x- S  r$ ]0 U5 V. L- {

b17eca8065380cd782eec664a444ad3458828142.jpg (124.17 KB, 下载次数: 214)

论虞舜文化

论虞舜文化

9345d688d43f8794bae9d7ccda1b0ef41bd53a39.jpg (92.72 KB, 下载次数: 223)

论虞舜文化

论虞舜文化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1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9-1-4 11:02:29 | 只看该作者
作者:运城学院教授王树山。运城学院教授不是来源。
来源应是此文的载体,诸如报纸期刊网络等。
引用严肃文章,著者和来源有重要意义。

签到天数: 378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9-1-4 14:51: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敬文 于 2019-1-4 14:53 编辑 ; v- I4 A9 R0 {6 J* Z& ]
( j( s! ^; [* ]9 l: r

% O: ?- t4 m5 l" A# g& s" C+ G/ Y
* C3 Y9 k6 V/ I8 d5 V0 i* y; e
     噢!此文的来源:
3 S, p( M4 U, P# o( w7 I(载自)或(摘自)运城学院王树山教授。不难理解,拜读了!
1 W. Z/ t+ I7 T, `" H$ D3 v: O, B' O1 {

$ s2 e4 b% H4 \. v( ?; b+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23 14:3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