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元周宗亲:您好! 您给我的邮件回复已收到,我很高兴,说实话,我2000年在四川日报上看见一篇文章《半壁家谱在上图》,我就与上海图书馆联系,通过两次信件往来,上图的胡德老前辈告诉要我到武汉图书馆查姚慕水、姚正恒编的族谱,但各种原因至今都未成行。而我们仅通过两天时间我就收到您的回复,我很满意,特别是您对我们的坦诚相待,更使我没齿不忘,现就下列问题,向宗亲汇报,请教,敬希帮助指教,共同关注,热爱姚姓事业。 一、关于登录入网问题,我们现在只能开机查找资料(比如你最近的一个通知我们两宗亲之间邮件往复都查看了,但我不会发贴子,等我找懂行的人指教后就入网。 2 ~; R+ P! U, O2 R3 _0 R
二、今后有关召开姚姓相关会议,您获得信息后如我符合条件,你就告诉我,我很想对姚姓的诸多问题有所了解,增加知识,充实自我。我总认为萍乡10月份的会议,四川是全国姚姓人口总数比例较高的省份之一,只有一人参加会议,说明四川姚姓对关注热爱本姓事业的人不是很多。 ! c8 i; j ^; Y2 \1 u8 t
三、我把这里的姚姓情况简介一下,我们这里的吴兴姚氏是“大明洪化从湖广省黄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经汉水而至巴蜀(入川)经有余年”迁至今四川省叙永县城郊小地名“九间楼”,后因闻言官事紧急逃居今四川省古蔺县古蔺镇宝灵村五组,小地名者马山白坭塘①落户,来古蔺后至今已传正十四代,我是第十一代,我们的族谱因祖上住在叙永时九间楼失火将谱烧毁现有族谱是到古蔺后的第八代孙“庭”字辈六人于清宣统元年首修,定四十辈,目前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其中贵州已清理入谱)约三百余户,一千二百余人,到现在谱经两次续修,第二次续修今年七月从编印成册(定名为四川古蔺者马山姚系),我们的谱除迁云南未清理外,仍存在三个问题。 1、入川年代问题,“大明洪化”在词典历史年代表里没有这个年号。这次续谱,查阅相关史籍和网上资料,才明确“洪化”是清康熙十八至二十年“洪化”是吴三桂之孙吴世藩的年号,这时古蔺和叙永②正是康熙平三藩战争的地点和尾声。 2、入川的始祖叫什么名字? 3、从叙永迁古蔺者马山是何年?现有迁入古蔺的一世祖姚宏(洪)钟③的墓碑只写了大清乾隆五十一年丁未岁三月初六日立,没有死者出生和死亡时间。 不当之处,望勿计较。
" E/ Y7 {7 L- U5 `$ w7 Q姚占华 二0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注:1、打引号表示首谱内容; 2、古蔺县是1909年前永宁府辖,后分为叙永、古蔺两县,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的四川省; 3、宏是碑上的字,“洪”是首谱上的写法。
0 y* c# e+ f! p2 D, f
4 l) M. g- y9 E" b) W
占华宗亲:您好!, c4 J2 P- g& g0 ]8 _# {
您的第二封电子邮件我今天下午收到,看信后,我被您那种关心和忠情于姚姓宗族事业的精神深深地感动着。让我们之间共同为姚姓宗亲事业的发展做好工作吧!
3 A4 n% B! a0 I8 c& N 今后,在“全姚筹委会”的指导下,如果开展重大的宗亲活动或召开什么会议,我都会及时告之您,以便您知晓。至于上网和发帖不熟悉问题,不要着急,慢慢来。我也是刚入门的小学生,电脑上很多东西我还不会操作 ,不过,不懂的方面我经常向我的女儿和读初二的孙子请教。$ x4 g0 p2 x5 ~4 }: ^ f' C; D1 @
您急切地想了解姚姓方面的知识和萍乡聚会的情况,我准备给江西萍乡的道信老发电子邮件,请他将《姚姓历史文化研讨会纪念特刋(上、下集)》给您寄一套,这套资料上集是10元一本,下集是10.5元一本,这套书的书款和寄费不用您付,由我直接打到道信老的帐上。这套书算是我送给您的礼物吧!
5 {. ^/ d% U5 U. N% ] 至于您信中提出存在的三个问题,我准备将您这封信发到姚网上,请教有关内行,看能不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 Y9 ?. \1 `# X+ z3 Y5 E1 ?( h 祝您心情愉快、身体健康!& L' K* p4 q. @- |/ @ k
9 Z' K1 c4 G& b 姚元周上2 ^ Q, F/ m3 y9 ~$ p. f% z. K
2011、12、19、下午5、54、 7 c; i9 M. I8 r$ [$ `
; t2 H* D) H( _1 S# p+ F7 ~
! t8 U4 V S t2 @
% G# }* ^, Q b0 a5 E3 g
此邮件已成功正在发送..., j+ S% M5 q: P% w- m' R- p
发送。再回一封* t* t3 r5 s. a* |! _4 S
3 H; a5 j8 B& M* w7 g5 O( o
快捷回复给所有人...
3 x: l8 g6 U2 P! A J: u* n" r+ s5 }7 M( J# R
切换到完整写信模式
2 t2 L& I+ H5 p- y2 l0 ^) ]# h
7 O6 t+ R h8 Z( A5 \( W2 o3 S: Y3 _: ~ F3 P6 A
+ D: B9 D6 r& W8 L u, m" W) j" L, L5 U( C
L9 D' p; }- x* }0 `( A: J# H3 D* g5 U7 y
发送 t' ?2 g$ M' D% L- v9 N
1 H% d3 m; x* _) K9 F6 i4 R
+ ]$ P' G: X6 j4 w' u& O* g. }. k- b
8 @" F' i/ b" G5 `
' s* L2 c6 M0 O/ Y
下一封未读:
! d. N7 q/ V- [1 L% g' r" X. z: {5 o/ O; V! @
0 Y" T+ Y) f% W0 u$ P$ y
% c& N9 N! i3 i, s
# P# _5 x4 @! P. X8 a3 M* w1 K* f/ h9 q) u- J
- J) W" o8 x6 |8 k/ D8 O
上一封 下一封
3 ~! h: Q9 E) ?4 Y% W/ w, }& O # N7 m/ ?" {9 ]
标记为...# [- f6 q }9 D1 q& u* b; y/ [
& z; o) e. ?& b7 E6 }8 x
( t6 X9 w) m! s
7 S, w0 P/ u2 g+ _0 t2 b" x
8 ?6 t3 |7 L' y& j
. q) W6 @8 k9 W6 _: w- F# \6 p/ F" r2 w
' ]* F. |* K; B. z: P9 Y
, J4 `* G! t0 v4 a/ m
; k1 c, K- ?) U0 o J3 h: i- c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