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04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测试你的姚姓常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1-8 15:54: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11-13 14:57 编辑
2 @& L( A2 D4 J: f3 y$ V& Y9 e( l
" K  g# j! }( A. s

测试你的姚姓常识

2011-11-08


  k1 }1 H! w3 Q- h4 o6 M

Pszyyao按:

下面转载莆田新闻网2009-6-19发表的一篇文章《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之》。

首先要感谢莆田新闻网和该文作者介绍和宣传莆台姚姓。然而,这篇文章的错误也不少。对于姚姓历史渊源有所了解者来说,对于福建姚姓有所了解者来说,有的还是常识的错误。因此,特用这篇文章来测试测试,请你指出该文中的错误;或三言两语,或专文阐述,都请放在此帖下,以利阅读和管理;如有必要,楼主或版主将移一些帖或文到他处。

谢谢你。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1-8 15:5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11-24 17:29 编辑
- `! I' c( E# o6 t' ^9 u+ j! q, v+ v
[转帖】                           莆台姓氏渊源与楹联之姚姓# p8 F1 A  L1 J2 _. P9 o$ G

# L3 }' {: y0 `3 A% z1 |( e1 U1 l* Q4 P4 N3 y
      姓氏源流:姚姓来源有二支。1、上古时,五帝之一虞舜的后代,因居住在姚墟,他的子孙遂以姚为姓。2、由妫姓所改。帝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居住在沩水,因此姓沩,西汉末年,迁到吴郡(今苏州),又复姓姚,所以历史上姚沩同宗。. }  n) T- e  Z; H8 A
  《资治通鉴.外纪卷一》载:姚姓始祖舜帝曾经耕于历山,历代姚氏家族以“历山衍派”为郡望;以“陶邱世泽”题大门额匾,以此纪念舜帝的德行;又以“吴兴世家”铭记远祖自山东迁徙到南方浙江吴兴,繁衍生息,蔚为望族的历史。
5 ~7 e9 U: }. ]9 E1 ~  姚姓最早入闽时间在唐光启元年(885),姚崇的后裔姚綮,居温州。后唐天启二年(927),姚綮子姚廷义,王审知聘为盐铁副使、金紫光禄大夫,居宁德,姚廷义生二子,长子姚坦,唐开宝二年(969),为宁德县吏,居宁德。后代姚信,宋天禧年间(1017-1021),生子姚显,居侯官,生子姚存诚;姚存诚生四子,衍分为“福、寿、康、宁”四房,子孙散居各地。
# k6 l# q$ {- Y  莆田姚氏首登科第者为姚安仁,宋元符三年(1100)进士及第,官文林郎。其后有兴化县姚宗之,南宋绍兴二十七年,登王十朋榜进士第,宋孝宗朝官至国子学录,迁太常博士兼吏部郎官,《八闽通志》有传。姚宗之生二子,长姚粢,以父荫补官县尉;次姚榘,以父荫补官录事参军,《游洋志》有载。康房姚合,莆田县人,宋徽宗崇宁五年登蔡疑榜进士第,官任兴化参军、洪军教授。2 j1 A  O: [9 D3 A
明、清二代,福建姚氏族人陆续飘海迁至台湾,现多居住在台湾的台北市大安区、松山区、彰化县和美、伸港、台北县、云林县、高雄市前镇区等地。
3 N. y2 L, U! C% }6 _# T, @  姚姓人口数全台湾排序第68位。莆田市近2万人,排序第30位。全国排序第51位。
5 a* A* w2 a5 x2 I3 g9 n% C6 M, E  郡望:吴兴* S& [3 [: G: F! l6 L& }# T
  门额题匾:吴兴世家  舜帝家声  陶邱世泽  历山衍派* A& `$ W& ^6 f5 j+ x" s# g
姓联举偶:
6 e  N9 g( H. @# y8 G! E- W+ `            郎中绵世泽,笃孝旧家声
5 I& o) I7 U( a2 \7 A2 B      联句说宋代莆田名臣姚宗之的故事。姚宗之,字元仲,莆田县人,早年以文学著称,为莆田杰出史学家郑厚所推重。南宋绍兴二十七年(1157)登进士第,官任吉州司户参军。宋乾道五年,擢国子学录,迁太常博士兼权吏部郎中。任上奏三事,帝称其议论剀切,有古争臣风,升提举福建路常平茶事,迁江南西路提点刑狱。姚宗之为人刚方廉直,事母至孝。名贤方崧卿极其佩服他的风度。5 M) z$ G1 A5 l! J
            宋代文林郎书经二部,明朝光禄卿廉能一等9 N, G1 m) {  h7 X3 Z
      联上句说姚氏先贤、北宋莆田名儒姚安仁。姚安仁为莆邑名儒,知书达礼,精研《四书》、《五经》。登北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进士第,官任文林郎。联下句说姚氏先贤、明代莆田名臣姚永。姚永,莆田县人。明正德三年,进士及第,官以光禄寺少卿致仕,宰邑考核,俱有声称。
( [! l2 s' B& r/ V           教授家传世泽,弘文学士家声  ) F% [8 V- ?* I/ ]3 q0 z: ~. h( }6 `
      联上句说姚姓先贤、北宋名儒姚合的故事。姚合,莆田县人,宋徽宗祟宁五年(1106)进士及第,官任洪州府教授。其为人沈毅简重,为修复洪州府学,选拔学子呕心沥血。1 @+ g$ X& z' Q; u" ?
楹联下句说唐代姚思廉的故事。姚思廉(557-637),名简,以字行。少年受《汉书》于父,太宗朝,官任弘文学士,与魏征同撰《梁书》、《陈书》,拜散骑常侍。
( `# v, A) _4 j" Q; Q1 K1 R/ E- A         史撰梁陈传美德,策取举进播芳名; K+ D8 X8 l2 s. g' }
     联上句说姚姓先贤、唐代史学家姚察子姚思廉的故事。唐代史学家姚思廉原为吴兴人,后来迁入关中为万年人,其父姚厚在南朝担任过吏部尚书,入隋著梁、陈二史,未成而逝。思廉自小承家风,得家学。在隋朝代王杨侑侍读,后来入唐朝为秦王文学馆学士,贞观年间官授散骑常侍,撰写《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 N1 ]2 |$ \9 `( v2 @
     联下句说明代莆田延寿里冲沁人姚鸣和的故事。姚鸣和,字廷和,明成化十九年(1483)考取举人;成化二十年(1484)再参加科试,登进士第,官任户部主事。其为人谨恭守正,里人颂之。其父姚克芳,以子姚鸣和贵封主事。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0 17:04: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11-10 20:47 编辑
2 ^% U! v2 @3 [  U5 `
9 ?: u5 l8 y  k; h! }5 |两天过去了,有围观无发言。既然是我提出来的,我自己先带个头,希望有人跟进。
8 H8 C1 R9 e. {! [: w   
2 s4 F$ ^* p2 z      引用:“兴化县姚宗之,南宋绍兴二十七年,登王十朋榜进士第,宋孝宗朝官至国子学录,迁太常博士兼吏部郎官,《八闽通志》有传。姚宗之生二子,长姚粢,以父荫补官县尉;次姚榘,以父荫补官录事参军,《游洋志》有载。”
6 H$ v$ |. J5 c/ v    这段引文说明,宗之公在《八闽通志》有传,在《游洋志》有记载。感谢莆田网和作者提供了很好的信息。
7 Q* E, S3 j- |" I) Y( L不过,这段话有几个错:
7 V1 T$ [1 p' o# U5 }$ \    1  本来,宗之有二子:长姚榘,次姚楶。  该文将姚榘和姚楶两公的长幼次序颠倒了。$ u+ o, k4 C8 {8 l
    2  宗之公次子姚楶,正是我潮阳上始祖,该文将楶公的名字错写为“粢”。
' i. `4 S' ]) j& s    3  说“姚楶(“粢”)以父荫补官县尉”,错。姚楶是“以乡贡士去当广东潮阳尉”的,乡贡士是贡生,科举级别比较低,所以也就是当县尉,是“二尹”,不是“大尹”(县令)。/ M8 P7 i; A' |( w! e! `
    4  说“姚榘以父荫补官录事参军”,错。榘公宋隆兴元年癸未登状元木待问榜,进士及第,官从政郎、建州录事参军。也就是说,姚榘和姚楶兄弟俩不是靠父荫去当官的,没有说以父荫当官(历代有这样的制度)不好的意思,是说事实。
! y& r0 c1 i, {. K   从文章看,可能不完全是作者的错,错误的源头可能在《游洋志》。不过,作者应负读书不广引用不当之责。正因此,我今天才发《郑重声明》。
0 f4 X& `5 p8 _    此帖指出的不是一般姚姓常识错误,但该文有常识错误,希望版主和姚网会员踊跃跟帖。

签到天数: 4024 天

连续签到: 2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1-11-12 10:40:04 | 只看该作者
“此帖指出的不是一般姚姓常识错误,但该文有常识错误,希望版主和姚网会员踊跃跟帖。”
: i0 M0 M) ]( l
* Q, V: A' w$ q' k" ~;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1:06:52 | 只看该作者
“此帖指出的不是一般姚姓常识错误,但该文有常识错误,希望版主和姚网会员踊跃跟帖。”
4 d: c0 v8 Y1 U. z' o$ G1 R姚小平 发表于 2011-11-12 10:40
1 v; u5 R3 F# t4 H
" O3 J" P9 U8 ]; z6 c
9 k7 B' R; C, E: h7 ~5 r
      谢谢小平兄关注和支持。你不妨带个头,或片言只语,或长篇大论,无任欢迎。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1-11-13 22:16:39 | 只看该作者
教授,姚榘公比姚楶公年长,可是姚孚公和景清公同是106世,我景清公为什么比姚孚公年少20多年?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7#
发表于 2011-11-14 15:43:53 | 只看该作者
关注一下,本人致力于命学研究,对这方面知之较少。支持钟尧老以及其他宗亲研究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4 15:52:5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平远姚仕忠 + G: E9 X0 U9 u& `  U3 o, L( N
* {3 @4 X% g  T8 ]8 Z
8 m7 z: r: Y* |& t9 [8 H, D
    这里是专帖,另处讨论你的问题。

签到天数: 3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9#
发表于 2011-11-15 20:16: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11-16 13:18 编辑
7 T  V$ c9 _& [! g
9 a2 V& X' Q0 b/ c/ o# n回复 2# pszyyao ( z( C3 M. \. k2 r, p. d! X4 m  ^0 Y+ E

) Y3 b8 w- T- L1 E9 y. W
  y+ J! @! z' H    他把历山堂号说成了郡望,这里是错的。( r8 P6 n( y! `9 ?) h# r
+ h' o3 r" N% g8 V2 r! N2 p: ?

- Y0 v% P, d" @' b1 ?1 t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6 13:17: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11-16 17:29 编辑 ) J3 l0 X% F2 w) i: |. T
* H) j& X5 _9 C$ ^; B" ]
回复 9# 姚述斌
" U2 b0 g2 j, C
0 V4 s' ^0 a8 j+ t- B" V9 O0 i8 }  Z2 @$ |+ M3 \9 G) a
              欢迎和谢谢你的参与。你说得对。3 V$ e' N  u9 D6 s' E3 X( q& }: |
      堂号与郡望是两回事,虽然各姓氏往往会将郡望名为堂号。例如,我姚郡望有吴兴郡,故我姚也有吴兴堂,即以郡望为堂号。
" w" A% u! E2 ]& ]" k - J: p- N/ d5 N) S$ g: [( E) m
- {! d7 u2 G& v) Q. d+ g5 N
      原文:《资治通鉴.外纪卷一》载:姚姓始祖舜帝曾经耕于历山,历代姚氏家族以“历山衍派”为郡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19 10:2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