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4077 天 连续签到: 1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9#

楼主 |
发表于 2011-11-6 11:04:18
|
只看该作者
四子兰诞生。 3 B7 p! f3 O# d$ C Q
" F: n7 ^, g3 s
兰,夭殇。终葬失考。 + |9 y8 c& O" W+ r8 f; G
7 M1 g: E2 l6 Y1 Q0 n康熙十六年丁巳(1677年)公三十三岁。 % j/ U- Z H" @. G
! { x, p3 C: D5 }6 U
征战疆场。 8 X$ {- _4 z1 b: F' a, O" M, j
6 M( ~# y$ B6 B$ |
嫡母夏氏逝世。
" S4 p( c$ K0 U2 r; } S+ c$ q- n' t: r X( `9 m8 P
嫡母夏氏。法名普道。(《宝卷》)家世欠详。只得知其生於明万历三十七年己酉。于这年“六月初三日归天。寿享六十九岁。”(《宝卷》)她终生没有生育过子女。只是收养过一个义子。但此子是个无赖,被其养父逐出家门。家难後,她避难於福建政和西表。大约是以后又重新抚养一子,乃至衍生了后裔。《庆元姚氏总谱•姚文宇传》说:“……髮配夏氏抚一子,发迹西表,……均继迹绳绳……”云。但她母子“久居西表”,一度被“直指派所霸”,行动不得自由。她之终葬及後裔之详情,目前一无所知。待考。 0 t& z0 \- l1 `6 N- m
9 s+ J# R1 f* H! g0 ?- F* D康熙十七年戊午(1678年)公三十四岁。
1 G8 A7 D" Z5 o! e- L. g* |
) L6 Z9 \; ~* ~- w$ ?* w* m; m仍然征战疆场。 }6 }4 C- }9 {2 t( X' V8 E. F
! ]+ e" q6 I) c; W! C* U/ `; O康熙十八年己未(1679年)公三十五岁。 , _/ k1 {6 s+ \
# a% ]$ {4 X) d2 [# B* C: Q仍然征战疆场。 ; w6 _+ a! b' G% H
2 L& r. w/ c% d/ D9 _
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年)公三十六岁。 # v- g; K. [: G3 s, n
% U8 M/ ~4 l& Z+ l J {3 f赴温州府瑞安县任职
$ p( B5 p- ~9 t5 D; \6 x( c2 a% r7 L- X, Z. i( }9 @
是年八月,耿逆乱平,战事息。征师凯旋。以战功授瑞安县教谕。遂赴任。 & \' c6 Q( b9 |9 h
% M# g; Y2 }# i/ J9 n) y8 W五子芳诞生。 ) G, z, s; I2 p+ C" J
8 p; {& P* F/ G: f2 w" F
芳,亦夭殇。终葬亦失考。
* _! D! s7 Y" F+ h) H/ n2 B. P- Z9 q- G% E& F. o5 O
康熙二十年辛酉(1681年)工三十七岁。
1 ?+ }! a) J4 H/ h' z* Z2 I6 w) K" o$ _: Y& `
女儿□于归。
8 r! B& D c; Y6 F0 S5 c. `. g) v0 t/ g% j8 k* l" I$ n3 p+ `
女婿季王子。文学之士。出身於城西望族。光绪版《庆元县志•人物志•文学门》载其传云:“季王子:号璞葊,读书过目成诵。教授生徒,先论品质,次取文艺。尝自谓:‘贫士无德可见,能竭情造就,即见德处也。’以岁选授兰溪训导。举课面评,日久不辍。解任後,兰庠士子感其训诲之勤,犹致书思慕云。”其曾祖季叔明。字正吾。明朝人。由明经任无锡县丞。以孝子称。享高龄而逝。祖父季时芳。伯父季炜、父亲季烺,叔父季灴皆邑中名士。父亲和叔父还参与康熙版《庆元县志》的修编工作。其外曾祖父即是在琼州任“通判”、被人们视为清官的大济人吴俸。外祖父吴南明是吴俸的次子。外祖在明季任湖广黄岗丞。也忠良为宦。二舅父吴王眷即“日涉园”主人。亦大济之名士。季王子的子辈皆有父风,其间以次子钟儶称著。他“号学斋”。“性沉静。不妄言笑。专志经史及百家声韵之学。督学王公兰生评其文曰:‘细心审理,浩气行文。故非常透辟。直令千人坐废。’以岁选授海宁县训导。诚敬感人,多方训士。卒於任所。阖庠赙之归”。(以上均见《庆元县志》、《大济中宅吴氏宗谱》等)
4 l, i+ d. I& a7 g, I4 `2 F7 x( D/ _) M2 j. x
在瑞安任职。
: Y+ r* e+ a* j0 Y* S1 L
3 M' b3 R8 t- d- _康熙二十一年壬戌(1682年)公三十八岁。
' Q8 [8 m. l7 o( I3 L+ g$ |& B2 C; i: ^. G. y& ~; S3 M! a
因疾解组归。旋谢世。 / p/ o8 R0 D `5 Y5 @- u7 K
+ m2 ?! C! l: k0 l* I原仍在瑞安任职,因病而归,竟不治。以终年三十八、英年早逝。儒林惊闻,深感惋惜。是时,女儿幸已出闺。然长子轼方十五岁,次子辙才十三岁。均未成功人。後事赖继室吴孺人独自挺身处理。葬镜山东麓,土名“威林坑”。其墓冢的建制及规模均不及乃翁之墓,更不及乃母之墓。不过,所受的祭祀皆同。可惜的是也毁於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初。至今已是无迹可寻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