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1-7-27 18:29 编辑 . j( S8 t" V G N2 c
0 w+ j1 ?( x1 s
(“姓”“氏”杂抄谈之五) “姓”“氏”与人的称谓
1 }- `% V; y" p2 X6 W0 G1 J$ c- K' _Pszyyao 2011-07-27
) v1 f, B7 d& |
0 o8 `+ j/ a, z/ { 现在,人的称谓比较简单,一般是“姓”加“名”,例如姚斌、姚建中,前者是“姓”加“单名”,后者是“姓”加“双名”。5 H6 P) t `7 x) q
新中国之前出生的人,称谓稍为复杂点,一般有“姓”、“名”、“字”。例如毛泽东,毛是姓,泽东是名。在电影中,我们常听到朱老总称他“润之”,“润之”是毛泽东的“字”。据说毛泽东的“字”原先叫“润芝”,后来他自己改为“润之”。“名”和“字”的意义一般是关联的,例如“泽东”与“润之”。毛泽东的文字和语言功底好得很,有人赞他将“润芝”改为“润之”改得好。
6 {. a: e% K7 e4 w. C* @ 在古代,人有“姓”、“名”、“字”、“号”。例如明潮阳姚氏三君子之一——我九世祖姚瑷,“瑷”是名,字弘瓒,号淡如轩。“名”和“字”的意义关联,是父辈起的,而号是自己起的,其意义与“名”“字”无关。读过旧族谱(设有列传等)者都知道,对先贤的称谓,既有用他的姓、名、字和号,还有官衔的、墓地风水形名的,如果不留心,真找不到北。然而,在先秦,还有比这更复杂的哩。) T8 `7 }; p: {" k* q3 T1 C4 U
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史籍中,有些贵族男子的称谓出现多种不同情况。例如,《左传》记载晋国有位大夫前后有十种称谓:会,士会,随会,范会,士冬,随季,武子,随武子,范武子。这十种称谓属于同一人,“会”是他的名;其祖先曾担任过“士”,以职务为氏;“季”为排行,是兄弟中最年少的;“随,范”分别是这位大夫先后受封的采邑名,以封邑为氏;“武”是他的谥号。复杂不复杂?这大概是“古文”惹人生怕和讨厌的原因之一。
0 }8 q0 B1 c( G0 j. K8 F* x& o' o 周代贵族男子的全称,有姓、氏、名、字4个部分。旧说上古婴儿出生3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20岁举行冠礼(结发如冠)时取字。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两者相连称呼时,字在前,名在后。例如:百里孟明规,{百里(氏)孟明(字)规(名)};公孙孔父嘉,{公孙(氏)孔父(字)嘉(名)}。 & v J/ d% \3 p* n0 Z/ c: l2 p
周代贵族女子的全称,有排行、姓、名、字4部分,没有氏。排行为孟(伯)、仲、叔、季等,最后往往不称名而加“母、女”等称谓。例如:仲姞义毌,{仲(排行)姞(姓)义(字)毌},季姬牙女{季(排行)姬(姓)牙(字)女}。以上特点,在阅读古书时应予注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