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4020 天 连续签到: 17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小平 于 2018-8-3 12:20 编辑 9 f; G9 M8 F4 X+ L9 C+ P ?( C
" T8 u0 u+ j4 P$ y* H2 v
毛泽东主席的安化行0 b5 s8 {# f2 i5 g1 h3 @
姚先锋根据当地姚家老人口传整理
; z# F, I0 M& D4 S2 c$ s4 J2018/8/3/10:004 p4 h/ g9 |! l2 x, M7 Y$ U5 h6 j
' N1 L# ?0 s; p9 i: Z% r' ^
这个房子是占用原来湖南安化的姚氏宗祠建的,安化姚氏宗亲准备收回重建祠堂,因这祠堂有过一段光荣的历史.毛主席在这里住过一个多月.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就是在这里完成的。
- ?+ r6 Z3 Z+ p1917年暑期,正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为了解社会,肩负“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使命,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长沙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两人各带一把雨伞,一个跨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 ”。
$ ?( r7 Y% t* @: k- v7 s& @# H5 q当时他们穿一身粗布衫,赤脚着草鞋,这和当时社会上很多人破旧衣衫的装束别无两样,他们自认为是出来体验“叫化子”生活的,衣衫破旧,这样既可避免对方感到唐突而回避,又可交友,有利于对社会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4 V% Z# j% M4 \/ s: }% l% B
出发这天,萧子升曾在日记中写有一诗,体现了这次出行“游 学”的装束:) o+ s$ x% _% `) V: ^+ ? s4 C
雨伞行囊荷一肩,头无冠戴手无钱;
/ l* U% f% C2 D0 {, Z7 \+ B; t去看河山千万里,为何整顿仗空拳。4 d1 B8 O' H. Z* k! C( {
毛泽东与萧子升没带分文在身上(毛主席历来不喜欢身上带钱,从这个故事中也可以证实这一点)历时一个多月,到达了湖南安化老县城梅城和毛主席同学姚炳南山口老家,行程近千里,据山口姚家祠堂记录,毛主席就住在“姚家祠堂”。
- t6 Z; F# f: W) h# i+ z `正是安化之行的调查,毛泽东主席写下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5 N( A5 m$ `. A) R% q9 ^; p6 y《安化县志》记载:当年毛泽东到安化县城后,看见店铺、茶馆林立,茶商云集,热闹非凡,尤以安化黑茶馆引人注目。
- M- c+ L3 z& k8 `他们到一家姚家人开的“来去茶馆”后,顿时被这里的人气所打动。毛泽东有感而发,出口成章:“有茶有酒,香飘满楼”9 v A2 m' b9 p/ k' O
说完,毛泽东和萧子升在茶馆坐下,两人各要了一碗安化黑茶,闻其香,品上一口,味美香醇,连称:“好!”“妙!”黑茶之乡,名不虚传!”茶馆姚老板听了两个外地口音的年轻人表扬自己的黑茶,高兴不已。 {7 e2 m' f8 D. u- ^, w; ~
询问后,老板才知道来人是姚炳南的同学,来自湖南一师的毛润之,萧子升先生。交谈后,他对这两位有学问的年轻人非常钦佩,并请他们书写对联一副,毛泽东顿时信口拈来:* q7 ]+ ~3 ~* Q i& i: [, r0 [6 y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喝杯茶去;/ M: i0 K N) m
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拿壶酒来。: l2 C; b5 k/ {/ I) I" P ?
; Z4 L! k/ `. L, `7 g( z& Q6 C( y! L茶馆老板看了这副一挥而就的对联,非常满意,不仅黑茶钱免了,还送给毛泽东他们两块银元。
" @ g( W7 l& X+ l- I; u+ I有了这两块银元,毛泽东便在县城梅城街上摆上桌案为过往百姓书写对联。这样也为毛泽东搞社会调查提供了不少方便,同时也赚到了不少银元,还练了书法,真是一举三得(说起来,毛主席的书法艺术就是在安化练出来的)。% |! R) _1 A { Y4 c. X
毛泽东回校后,得到了湖南一师师生的赞赏,读过他的安化游学笔记的同学,称赞他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
, K6 e& I; g: l) M7 z, D! 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