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726|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建党专题--红色信阳--惨痛的白雀园大肃反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23 17:59:1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4 u" J. Z$ t7 s! ^+ u3 W
( K/ f8 q* H0 E& l4 U1 k

" y$ `) F% ~4 h# E- H! {

1 y8 a- T, r4 O8 ?5 E( `

白雀园镇位于大别山北麓,距光山县城东南部38公里处,地处北纬31°47'东经115°06'。东与商城县余集镇、观庙乡相邻,西和本县凉亭乡、砖桥镇毗连,北与潢川县仁和镇交界,南与新县沙窝镇、八里畈镇接壤。全镇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7.8公里。106国道、商武路贯穿镇境,距县城35公里,距京九光山站20公里,距武汉、合肥等城市均在200公里以内,境内交通便捷,村组通、组组通公路网络健全,有豫南“小汉口”之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5-20 13:45:00 | 只看该作者
红四方面军到川北后,在张国涛主持的大肃反中,很多红军将官被枉杀。特别是宣汉一个县成立的红33军中,很多红军团、营、连、排干部和岀身有问题的战士都被杀,甚至连徐向前总指挥的妻子也被迫害。张国涛是革命的罪人。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11#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8:54:02 | 只看该作者

& `- d" b0 B* {) \. D$ a! B

/ R7 S6 ?7 U- V5 n) W# @4 D

大肃反的主持人--沈泽民和其妻子张琴秋

# j) V( l. {$ f8 f, {2 h
0 @& o, h; n0 I/ _5 P" ]
6 L5 P, ^4 d7 _2 w# i
沈泽民(1900-1933),男,原名沈德济,桐乡县乌镇人,化名李明扬。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1921年4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我党的早期活动和领导工作。沈泽名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桐乡青年社”发起人之一,少年中国学会会员。1922年5月,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届中央委员。1922年,曾任中共上海地方兼区执行委员会委员。其间,他为倡导革命文学,在《小说月刊》大力介绍外国进步小说,创作和翻译了一百多篇文章。1926年春,受党组织派遣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秋后,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回国。1931年1月,在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任中央宣传部长,同年四月,被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常委,中央鄂豫皖省委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等职。为巩固、发展鄂豫皖根据地,特别是保卫苏区的斗争,作出了贡献。1933年11月20日,牺牲于湖北省红安县。1934年4月,为纪念沈泽名的革命业绩,在江西瑞金建立了沈泽民苏维埃大学。1963年4月,董必武亲笔为沈泽民题写墓碑。
- v; b# Q+ ?; b" T. l; V
" o0 p: j" i7 p, \* \4 Y张琴秋(1904年11月3日—1968年4月22日),学名张悟,张琴秋是著名的红军女将领,192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长征期间,曾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等重要职务;建国后,张琴秋担任了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在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解放军将领传》中,专门介绍了张琴秋,视她为没有军衔的红军将领;《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中,把张琴秋定作为红军惟一的女将领;“文革”爆发后的1968年,因受残酷迫害,这位杰出的女性毅然以死抗争;1979年平反昭雪,徐向前元帅亲自主持了她的追悼会。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10#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8:44:23 | 只看该作者


% f5 U: s. P0 J, j1 p; h

大肃反的主持人--陈昌浩


) p7 Y, [) y% P: Y- W
# ?' l$ R* {: F1 ], P2 q+ Q* j% Y# U7 W2 B9 E: d6 P

! i7 \. R5 w1 e, k# `; K) B  x陈昌浩(1906年9月18日-1967年7月30日),陈昌浩(1906 09.18 - 1967 07.30),湖北武汉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0年11月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中国工农红军时期的我军最高将帅之一;1934年1月增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年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他是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党政军“三驾马车”(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之一;曾任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是长征时期最大一支红军主力部队的主帅;参加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获“卫国战争奖章”;1951年回国,担任中央编译局局长等职务,“文化大革命”爆发后惨遭迫害,1967年含冤辞世;1980年恢复名誉。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9#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8:40:00 | 只看该作者

6 h7 i; c5 |! Q. _" Y7 y/ X

  [7 U- A. |% Y. V4 n7 d+ ^


4 J4 T+ x4 p6 c0 z
7 M0 Z* @+ V5 `( f

大肃反的主持人--张国焘


6 d) Q9 H, }. r5 t. X# ?5 `$ @5 K) n0 q& L5 a' x
   张国焘(1897—1979年)又名特立。江西萍乡人。1916年入北京大学读书。1919年五四运动中表现积极,被推为北京学生联合会讲演部部长。1920年10月,参加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7月出席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成员,分管组织工作。会后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兼《劳动周刊》主编,领导工人运动。1922年7月在中共二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23年6月在中共三大上,反对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以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正确方针。1924年1月出席国民党一大并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1925年1月在中共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局委员,并任中央工农部主任。1926年后,面对国民党右派排斥、打击共产党,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活动,他执行妥协退让政策。1926年底,任中共湖北区委书记。1927年7月任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曾赴南昌阻止发动南昌起义。1928年赴苏联参加中共六大,在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会后作为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留驻莫斯科。1931年初回国,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后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任中共鄂豫皖苏区中央分局书记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副主席。他在鄂豫皖积极推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方针,并主持开展错误的“肃反”。1932年10月撤出鄂豫皖苏区后,带领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与川陕边党组织创建川陕根据地,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4月放弃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6月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后,反对中央关于红军北上建立川陕甘苏区根据地的决定,进行分裂党和红军的活动,10月率部南下川康,在卓木碉宣布另立“中央”。1936年6月被迫取消第二“中央”。同年7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随后与红二、红四方面军一起北上,10月到达陕北。1937年3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批判他的分裂主义和军阀主义错误。为了教育和挽救他,同年9月仍派他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代主席。1938年4月初,他乘祭黄帝陵之机逃出陕甘宁边区,投靠国民党。4月18日被中共中央开除党籍。不久,加入国民党的特务组织——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主持“特种政治问题研究室”、“特种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从事反共特务活动。1941年起任国民参政会第二、第三、第四届参政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一度出任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江西分署署长。1948年6月在上海创办《创进》周刊,继续进行反共宣传。同年11月去台湾。1949年转居香港。1968年移居加拿大多伦多。曾经写作《我的回忆》。1979年一个寒冬之夜,冻死于一家养老院。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8#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8:37:49 | 只看该作者
罗明高  1 L& ?. f( o; f) j$ s& ?* X
  姓 名:罗明高 
* H5 k2 s. F. f8 j  性 别:男
8 D5 p6 }5 A6 X1 D+ l3 A$ ]  民 族:汉族
1 ]& G/ x( e# m5 d* X% Y; e9 W  籍 贯:河南新县 4 X, q2 B2 c7 n; r* W
  出生年月:1892年 + x/ H3 Z  D9 h2 g0 g, |: ?
  牺牲日期:1932年02月 出生于一个贫农家庭,自幼在家务农。在革命思想的熏陶下,1929年1月,秘密组织家乡青年,加入地主的反动红枪会,并担任队长。之后串联全部会员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1日,红军组织发动了白沙关万人暴动,他与红军里应外合,暴动一举成功。8月,光山县弦南区赤卫队成立,任大队长。带领这支队伍一连攻克反动土豪劣绅的几个山寨,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1931年后,在鄂豫皖边区反“围剿”的战斗中,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提升为红四军光山独立师师长。随后率领独立师转战鄂豫皖,多次负伤,立战功3次。1932年2月,不幸被张国焘推行的“左”倾“肃反”扩大化错杀于新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他予以平反昭雪,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7#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8:32:04 | 只看该作者

王培吾


0 C- |* d4 o1 K4 i9 }3 O! J
  E3 v; L6 U8 B2 p5 {  _3 Y6 v
) _/ H& c3 B  M! y原名王报德,义名王安国。生于安徽寿县杨公庙汤王村王家郢(今属长丰)。1924年夏入安徽芜湖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读书。次年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任团支部书记、芜湖学生运动委员会书记。1926年6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代理共青团芜湖地委书记。1927年秋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翌年6月列席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29年冬回国后在家乡开展农民运动,次年春被派往鄂豫皖苏区。4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第2师政治委员,10月被选为中共红1军前敌委员会委员。1931年2月任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参与指挥攻占霍山、英山、新州等城镇的作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二次反“围剿”。1931年11月中旬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于河南省光山县白雀园。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6#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8:23:21 | 只看该作者

' \  s, C2 G1 n( F

周维炯

- i( X4 ^7 B# w

) U7 u$ i8 m6 b: E0 v3 a 7 @5 Q+ l4 L# t6 Z3 d
 周维炯,男,汉族,1908年生,河南省商城县上楼房(今属安徽金寨)人。豫东南红军和苏区的创建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底受党组织派遣,进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9 M/ m" O* [: m$ s
  1928年春,受中共商城县委派遣,周维炯打入丁家埠民团,从事秘密革命活动。1929年任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委员。同年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他任师长。“大别山,峰连峰,出了个英雄周维炯。打入民团闹暴动,闹得满天红!”这是鄂豫皖边区流传下来的一首民歌。1929年12月初,周维炯领导红三十二师取得了红军首次解放商城县城的胜利。0 e% `. Y$ Q/ E/ A8 s6 x
  1930年5月起,周维炯先后任红一军第三、第二师师长,红四军第十一师师长。他文武双全、英勇善战,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巩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1931年10月在苏区肃反中,因反对张国焘“左”倾冒险计划而遭诬陷,被杀害于河南光山新集(今新县),年仅23岁。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5#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8:19:47 | 只看该作者


7 j% N! d: ~7 H' P  ~2 C, w( D3 q( A7 E0 x' r+ c/ Z! P

许继慎

3 y9 H- z+ l+ ~# _; f: e

! |; h8 z' N8 \1 j3 H1 B  A
' k$ t, o: K' @# O4 M, ?男,汉族,安徽省六安县人,中共党员。# H/ }1 y8 ~; u; u9 m. v
4 I9 J; Q; r) y% O9 Y8 b
  许继慎1921年4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曾任安徽省学生联合会常委兼联络部部长,参与领导爱国学生运动。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1926年任叶挺独立团第2营营长,参加北伐战争攻打平江、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后升任团参谋长、团长。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叛变后,曾以独立师师长的职位作诱饵,妄图策动许继慎叛党,被他断然拒绝。大革命失败后,许继慎在安徽、上海等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1930年春被党中央派往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军长,领导整编鄂东北、豫东南、皖西3块根据地红军,实现了鄂豫皖红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此后,指挥红1军英勇作战,相继取得英山、四姑墩、光山、金家寨、香火岭等战斗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1931年1月第1、第15军合编为第4军后,先后任第11、第12师师长。率部取得双桥镇大捷,获鄂豫皖红军首次全歼国民党军1个师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第一次“围剿”。此后,坚决反对张国焘提出的远离苏区、冒险进攻的错误军事行动方针。1931年11月在“白雀园大肃反”中被诬陷以“改组派”、“第三党”、“反革命”等罪名杀害于河南光山白雀园,时年30岁。。

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4#
 楼主| 发表于 2011-6-23 18:15:04 | 只看该作者


* s( _! L! P2 h! w8 P$ o! B
' ?! B, @; E; \$ L" t
9 e; ?8 [) T& F: K0 r* ~! n前因:1931年春,王明派张国焘到鄂豫皖苏区,想以“左”倾路线来改造苏区的党、苏维埃和红军。张国焘从极端个人主义出发,要控制军事指挥权,对红四军的军事行动瞎指挥,乱指责。红四军南下军事行动的意见分歧,张国焘恼火红四军不执行命令,“抗拒分局指示”,断定有反革命的怂恿,决心对红四军以肃反来“改造”。. E% y/ h9 @) u- h# Z
8 D* P; U, D8 g; Y! ]: C
经过:1931年9月下旬,红四军全军移驻光山白雀园一带。张国焘即从新集赶到白雀园,亲自坐镇主持开展大肃反,帮凶为红四军政治委员陈昌浩、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和其妻子张琴秋。为了防止在肃反中部队发生异动,各师、各团、各营,以营为单位拆散混编。同时,加强了政治保卫局组织,在红军中设立了“政治保卫队”,成立临时军事法庭,以充实和强化肃反机构。
7 ~; N2 G0 S3 |  S- S) H受张国焘操纵的政治保卫局,滥捕滥杀滥用酷刑,捕抓对象,一是从白军中过来的,不论是起义,投诚的还是被俘的,不论有无反革命活动,要审查。二是地主富农家庭出身的,不论表现如何,要审查;三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凡读过几年书的,也要审查。2 c3 V+ [1 i+ l7 R1 u
肃反最狂热时,各师各团在行进中就曾逮捕了100多个嫌疑犯,将近3个月的肃反,肃掉了2500名以上的红军指战员。
8 H# d1 f$ _5 u' ]举例来说,六安中心县委除2名炊事员外,从县委书记到一般干部全部被杀;霍丘县委全体干部被害;赤南(即商南)县苏维埃政府48名干部被杀45名;英山苏维埃11名干部被杀10名;六安独立团一次逮捕“反革命”200余人;红山警卫团8连从连长到战士100多人全部杀光……
# P# r% w: E9 h' \+ `. h7 k
3 ?: D6 D7 n: {) u% J3 N后果:“白雀园大整肃”的极左路线,使刚刚“振兴”的革命武装和根据地蒙受了巨大损失,也使鄂豫皖根据地彻底地失去了“复兴”的机会。/ \/ _& z+ s2 \

# C( c5 ]) D" \+ W被杀害的高级红军将领有:红十二师师长许继慎,红十一师师长周维炯,政委庞永俊,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王培吾,光山独立师师长罗明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6 06: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