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42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 桐城麻溪姚氏宗谱》 看姚鼐与宋学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6-8 14:35: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从《 桐城麻溪姚氏宗谱》 看姚鼐与宋学
+ N5 k8 [/ G( ~. |3 s$ J卞孝萱,  武黎嵩1 G, T# c) w4 i6 M+ i+ E
(南京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3)
: X3 i3 H+ R* w& c1 @   摘  要:本文从《桐城麻溪姚氏宗谱》 中发掘出未曾被利用过的第一手资料,从桐城姚氏的" R% L+ F0 }4 [* L7 l+ w" p7 q
理学家风、 崇尚力行、 表彰节孝等方面考察姚鼐与宋学的关系。由此可知,姚鼐尊崇宋学思想的; c3 v' M1 l) b) d; b
形成与执着,应追根溯源于其家风。姚鼐反汉学、 崇宋学思想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因素。
0 c; O7 u4 B7 q) r+ G0 c; D. q3 h8 w( X4 k5 l
   关键词:桐城;姚鼐;宗谱;宋学! {" c: z' G( k  N4 E% N7 z. {

& c0 ]  k0 I( F9 |- m   中图分类号: K820 . 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2 8444 (2009) 012 00652 03
0 n6 C# I, \7 Z) M  u( f收稿日期: 20082 102 16
0 s/ w) Z& `% Q, m6 V9 {* ~
; U7 k+ B2 _/ ~) v$ q4 O作者简介:卞孝萱 (19242 ) ,男,江苏扬州人,教授、 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文化史研究。& P8 n% b  `2 j; J4 P

- b2 x+ j" x" w" ?% B$ ]. [( D6 M) u) p& H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上历时最久、 成员最多、9 c5 o$ J1 D/ U5 I3 o6 I: f
地域最广、 影响最大的文派。方苞、 刘大 、 姚鼐: }# Y) v! }' k) Z% m; k* u2 o
并称三祖,桐城派的建立,实是姚鼐之功①。三) r+ J. y$ T2 M  {) I5 P! C
人之中,姚鼐在文学上影响最为深远。姚鼐号召
. P- j( G' Y. K( G“ 义理、 考证、 文章殆缺一不可” 。所谓“ 义理” 实
2 L* y% Q% L; L: e' T% v际上专指宋学。其《复汪孟慈书》 中云:“ 今世天
$ _. }8 m8 N4 K6 z- D: e下相率为汉学者,搜求琐屑,征引猥杂,无研寻义
. W9 ]5 T$ J% d1 l7 ?: S! W理之味,多矜高自满之气。 ” 在清朝汉学、 宋学对
% n- u; F4 e6 n( X( o立中,姚鼐坚持宋学,除了自身的因素外,也有其
; {4 |& _+ E( {  n6 G乡里、 家族的背景。本文利用《桐城麻溪姚氏宗5 G1 Q2 z/ P! p- P. ], ^
谱》 中尚未被发掘利用过的重要资料,探讨姚鼐/ M/ ?# o8 y$ d6 Q1 ~1 v
与宋学的关系。6 K1 t. t( i% E. H6 u8 V
《 桐城麻溪姚氏宗谱》 (以下简称《 宗谱》 )于
' G7 W- G5 h( d$ d% u- t民国十年 (1921)由姚联奎等刊印,凡十六册。卷
- M$ P$ N, e4 W首有姚  、 姚鼐、 姚元之、 姚莹等的序。该《谱 》
& o6 b* Z2 a0 d, ^, C/ {; K" D以姚胜三为桐城麻溪姚氏的始祖,至姚永朴、 姚
+ e8 x+ b9 ]9 r1 R3 D) o永概兄弟已经绵延二十世。谱中记载了家庭成0 ~) G- w/ D& C' x
员的行第、 字号、 生卒、 学术、 科名、 仕宦、 姻娅等# r( ?9 B+ O: m. Q* @5 H
情况。 《宗谱 》 第十六册录有《姚氏先德传 》 七4 p1 V2 R; l, y2 [
卷,分行义、 仕绩、 儒术、 文艺、 隐逸、 贞节六门。
/ O# h3 M8 t- c" T% |其完整性与系统性不是其他书籍可以代替的,值9 ^$ B( f; _: D: v) X9 _
得重视。研究该《谱》 对于认识姚鼐思想成因有  y1 [& Y  J; D  G- h3 {7 B; J1 K
重要的帮助。此前卞孝萱、 武黎嵩已合撰《从) H7 w+ Y- |1 F7 x: Z7 m% p
〈桐城麻溪姚氏宗谱 〉 看姚鼐 》 、 《重新认识姚
! E$ d) \1 W+ ?  V鼐— — — 〈桐城麻溪姚氏宗谱 〉 资料的发掘利用 》/ _9 m7 ~4 y- Z  O0 z
两篇文章,介绍《宗谱》 的重要学术价值,本文是
$ Y  X+ @, ?. N! ]" T! c利用《宗谱》 探讨姚鼐与宋学的关系,以求对这
. ~, s2 \0 q* M- V5 H, i" H! l个问题获得新的认识。6 y: z6 n& [2 e( p: P  @: `4 K' {
一、 理学家风6 a9 g  p( x# ?6 I  w, L, u
   姚鼐尊崇宋学、 弃绝汉学之言论甚多,略举
6 [9 P  ]* w  Q/ b$ [数例:在《赠孔 约假归序》 中他说:“ 言忠信、 行( f- a. d$ S- C- ^1 F9 C
笃敬,本也。博闻明辨,末也。 ” ②斥汉学为“ 末” 。) x& K1 o4 Y: S  G) I# L' {. S- Y
在诗《 述怀二首 》 中云:“ 世有宋大儒,江海容百
1 F: D" @# q' M4 t9 g" E+ s川。道学一旦废,乾坤其毁焉。寄语幼诵子,伪
2 M+ t  [" ]* P/ l) e! J论乌足传?” ③斥汉学为“ 伪论” 。姚莹《从祖惜抱$ M8 n0 y% B+ S: p; t
先生行状》 也说:“ 先生以为 ……先儒洛闽以来1 l0 L7 Q& q3 Y5 b7 g+ x
义理之学,尤为维持世道人心之大,不可诬也。 ”1 E: m# k" M: N6 X4 q2 o
在清朝汉学、 宋学对立中,姚鼐坚持宋学。6 y0 D" `+ D/ s' S- N. Y5 J/ C6 |
我们不仅要关注姚鼐与戴震在学术思想上的分
2 n! I" o0 d7 J% k  L9 w歧,还要注意到姚鼐对于宋学的坚持,有其深刻% B' V/ L1 H- ~9 Y+ k; b
的乡里、 家族背景。据《 续修桐城县志》 之《学校
+ ]3 D: O5 K" k7 `志 (附风俗)》 ,桐城“ 明以来多讲性理之学” 。可( Y$ ~- g0 y. {2 r: V, c
见,安徽桐城有宋学传承的传统,而作为桐城世
  A; g' G& r9 D8 a家的姚氏尤以宋学传家。
: |% J: Y9 @+ Y# x7 k从学术上来看,范文澜先生《经学讲演录 》
- ]8 @0 v5 N+ O' i三《宋学》 云:“ 宋代最重视的三部经书《春秋 》 、; c. }+ M2 D! K7 }( F
《 周易》 、 《 礼记 》 。 ” [ 1 ]: y4 J4 R" D% @0 N% b4 i
据《宗谱 》 ,仅在姚自虞、 姚
! ?" ~, n2 A: _承虞两系家族成员中,十世姚之兰、 十一世姚孙' U+ j9 ~- Z" O7 A, n: B
 、 十二世姚文然等 3人治《春秋》 ;九世姚自虞、
: m9 [: M. W: Z/ s' ~- B十世姚之骐、 十一世姚孙森、 十二世姚文燮、 十三
( N: [9 W) L% C( B% K: K世姚士基、 十四世姚孔锳、 十五世姚范等 7人治
: P: a" I3 }2 f- _  ?" w1 S54 y  y) \# O7 f/ r* S

! d5 W7 q8 w. ~  Y* w- Q  u: j: n+ S1 j8 B* ~; L) `& j
在线阅读:http://wenku.baidu.com/view/5ec4126825c52cc58bd6bebe.html

从桐城麻溪姚氏宗谱》《看姚鼐与宋学.pdf

289.03 KB, 下载次数: 609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1-6-8 17:25:12 | 只看该作者
连线看了全文,好资料。学习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收起 理由
河南姚亚峰 + 10 收到邮件了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3#
发表于 2011-6-8 21:4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姚尚明 0 a# x- [( f$ s* t* G
4 D9 I- f# |5 n; `/ t, l

4 c6 f) u; ~" `. _) E    精彩文章,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1-6-18 12:5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姚尚明
; g, K& C3 z8 j& K2 d4 U) q) V, I* h/ w, h5 t9 T6 b! ~
& R4 J8 p% O  S$ L
很好。0 ~3 r0 C: I) ~7 z# K: X& j8 N
6 `! v  Y& @( s
【南京大学 文学院】卞孝萱,  武黎嵩,从《 桐城麻溪姚氏宗谱》 看姚鼐与宋学$ z6 w4 o5 |1 X: X2 E; V
发表于《淮阴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Vol 31,No1* K1 T7 `$ T8 Z/ t8 U' c1 q  e
$ @8 _2 H# a6 M: ]4 m
. B; s4 d9 b* ~  P. r  k, X/ S2 k5 ^# K
请多多转发或链接这类文章。

签到天数: 4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六品通判

5#
发表于 2011-7-10 19:44: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维侃 于 2011-7-11 09:42 编辑
0 Y: K2 w* a6 O( @: k; `7 u2 S2 S" J0 R1 a2 _: E
     为尚明宗亲《< 桐城麻溪姚氏宗谱> 看姚鼐与宋学》补充点注解:
4 l4 S2 [1 W, z    “宋学”在中国经(经,指儒家经典)学史上,是与汉代“汉学”相对的一种学术概念,也可以说是一种经学研究流派,即区别于经文考据的、重于经义阐述的“义理之学”。《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经部总叙》:清初经学“要其归宿,即不过汉学、宋学两家互为胜负。”周序同在《“汉学”与“宋学”》一文中说:“宋学不过是对汉学的反动。”汉学之所以成为宋学的对立物,是由于汉学只从辑补、校正、训诂入手,从而形成了重考据训诂的研究方法,久而久之,演变为钻牛角尖。以至于有的汉代经师为了解说经文一二个字,居然动用了三五千字加以考据,陷于烦琐的泥坑,从而失去了生命力,致宋学应运而生,取代了固步自封的汉学。宋学摆脱了汉学的章句之学,从经书的要旨、大义、义理着眼,去探究其丰富的内涵,所谓阐释微言大义。从学术角度来说,它是从宏观上把握,开辟了中国学术史的一个新时代。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1-7-10 21:01:42 | 只看该作者
为尚明宗亲《从< 桐城麻溪姚氏宗谱> 看姚鼐与宋学》补充点注解:
# A( b* O/ `# C" v% y    “宋学”在中国经(经,指儒家经 ...: q, ]/ R( J' Y: s. G
姚维侃 发表于 2011-7-10 19:44
( T9 n. n( g! l
) x/ X$ u7 A$ \1 e( K. {
1 T: \, x1 K( c6 [; u5 q
读了维侃兄的补充注解,对“宋学”之说有了更深的理解——相对于“汉学”而从“要义”、“要旨”上“宏观把握。:handshak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10 13:35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