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3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姓在上寺坪村的发展史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015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26 17:23: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合喜族长的第二部分
《姚姓在上寺坪村的发展史》
据传说,姚姓在上寺坪村的始祖是从山西洪桐县太槐树下迁来的(明初,始祖名讳无文字记载)。
姚姓末迁入前该村的西庄中间有一南北走向的水沟,深约3米宽约5米,这条水沟把村庄分为东西两岸。姚姓始祖迁来后,为了行走方便和村庄的街道平整,在本村中北段筑拦水坝,逐年水淤及人囗填埋,把水沟的上游平成一个长30米宽约12米的小广场,在广场的东北角路口,栽一棵槐树以做纪念。现有古槐仍在,专家签定约800年上下。
在姚姓迁入之前,村里有老户蔡姓,余姓。蔡姓据传说是汉时蔡伦之后,我村姚姓后人造纸(棉纸)手艺据说是蔡姓传授的。因蔡姓余姓的谐音是菜,鱼,他们都离不开水,村中水沟填平后断了所谓的水源,所以"菜","鱼"不能长期生活。后来姚姓不断兴旺,蔡姓余姓逐步外迁,现仅有蔡家胡同余家大院地名留村,蔡余两姓在本村不复存在了。这只是一个传说,蔡余两姓外迁的原因与姚姓修填平街太过牵强无科学因果关系。(文中姚姓外迁要比蔡余两姓外迁规模大的多)。主要受生产生活条件的局限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外迁。

姚姓迁入上寺坪村始按25年一代推算至今应有约40代传人。现存有文字可考的明嘉靖六年(1527年)二月立的一块方碑,上面记载了上寺坪村四周界地,碑中有捐资施主(碑是寺庙中遗留的)姓名,有姚姓名讳共14户,16人,应是4代人,他们的名讳有姚子彪,子→得聚,侄孙→得洪,得铭,得玘,得成,得才,德玉,得愷,孙辈→世荣,世友,世和,世盛,昶,曾孙辈→玉川,玉兰。推算向上追溯约一百年和明初的1300年不足百年的断代,约3至4代。
清乾坤57年(1791年)与上述嘉靖六年相距264年。姚姓老坟上碑记得先祖姚守定公的第六代传人即伏字辈上溯150年中间仍有114年的断代应4至5代,现有文字可考的守定公以下有15代传人。
本村现有姚姓家族分两大系,五个分支,即定公之长子自富,二门自有两大系,长门姚自富公,长子姚希舜,下代姚聚福,福公有5子,即兴字辈的兴隆,兴礼,兴陈,兴春,兴保,现存村里有姚兴陈,另兴春,兴保迁到本镇的东郊口村定居。
姚兴陈生4子,即姚伏俊,伏秀,伏春,伏华。现村里只有长门伏俊一支和二门伏秀一支,东郊口的兴春,兴保留下的伏成,伏如合为一支。
另一个大系姚目有公,生三子,其中姚希惠公在本村留下传人。有公之子聚魁,聚孝2支。聚魁公生有5子现存的传人只有长门姚兴万。兴万公子伏端,伏祥均有传人。聚孝公生二子其中兴财之长门伏祯有传人。姚聚福以下3支加上东郊口村的一支共4支约400人,姚聚孝,聚魁以下合为一支约100人。两大系5支族人,各支族办红白事均分支办理。我村姚姓无祠堂,现有本人整理守定公以下15代纸质家谱,伏俊公伏秀公后人有两块布料家谱,现在逢年过节伏秀公后代有祭奠活动,余者只有各自祖坟上燒纸培土进行祭奠。(每逢正月初一,十六,清明,十月一祭日有活动)
以上供同宗参考

今天又转发合喜族长的第二部分,望宗亲们更加了解上寺坪村姚姓的历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18 21:2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