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433 天 连续签到: 20 天 [LV.9]二品侍郎
|
4#

楼主 |
发表于 2011-4-25 23:44:03
|
只看该作者
三、帝舜故里考究5 Z! y" m7 M4 P9 h+ d U
关于帝舜故里及其早年活动地方,在中国古书记载中并没有分歧。我在《帝舜故里负夏(瑕丘)考》一文中,列举了《墨子》、《竹书纪年》、《韩非子》、《孟子》、《吕氏春秋》、《史记》等15种古籍,都说舜生于姚墟,迁于负夏,耕于历山,渔雷泽,陶河滨,贩于顿丘,还说舜为冀州人或东夷人也。但是,这些古地名究竟在什么地方,后世的解释分歧可就大了。于是就出现了帝舜故里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八省说法。因为在这八省中都有历山、雷泽、姚墟、河滨等地名,而在山东又有兖州、鄄城之争,在河南又有范县、濮阳之争。其实舜的故里和出生地只能有一处是真,其余都是假。那么怎样来辨别真假呢?我采取了排除法和地理座标定位法来辨别真伪。
/ p( P# j& I% q 先说排除法
7 U( M# p" _) l1 W; z9 l* W2 p 《孟子》说“舜东夷之人也”,东夷在古代泛指山东及河南北部、东北部和河北东南部等地,以此定位则山西及两湖都被排除,因为孟子再糊涂也不能称两湖及山西人为东夷人,至于江苏,浙江因沾点“东”字边,暂不排除。
z. E8 I& l3 Q! E 《史记》说“舜翼州之人”。古翼州据《尚书·禹贡》记载包括《周礼·职方》、《尔雅·释地》所记幽、翼、并三州之地,即今之河南北部、山西、河北全境、山东西北部。如以翼州人定位,江南四省全部排除,北方四省可以入围。4 `$ C/ S* s5 T) v1 Z8 [
各种古籍都说“舜陶于河滨”。河,在古代是黄河的专用名词,“陶于河滨”就是在黄河边上铸陶,江南四省与黄河不沾边,可以排除,北方四省都有黄河,但山西、河北都没提河滨,也可以排除。
- {% Y d2 E* E, M% X 以上通过东夷人、翼州人、陶于河滨就排除了江南四省及山西省、河北省,在围的只有河南、山东两省了。! v6 D G4 f" S8 p2 R+ g
再说地理座标定位法
, a( b, s; v) x8 q1 V3 { 关于古书所记载的帝舜故里及早年活动地姚墟、历山、雷泽、河滨多为几省所共有,不能作为地理座标,惟独负夏属河南濮阳所专有,可以作为考证帝舜故里的座标。
6 E+ `7 H$ X2 `! } 说起负夏(瑕丘邑),在历史上曾与负瑕(瑕丘县)混为一谈,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把鲁邑负瑕和卫邑负夏混在一起了,说什么“鲁卫虽殊,其土一也”,今人魏嵩山在《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中把负瑕(瑕丘县)与负夏(暇丘邑)搞清楚了,负瑕是鲁邑,秦置为瑕丘县,在今山东兖州市,负夏春秋属卫,又名瑕丘邑,在今河南濮阳县东南。
: M" x9 v- n7 `+ e 舜的第二故里负夏在今濮阳县的地理座标既已确定。姚墟、历山、雷泽、河滨的地理位置也就迎刃而解了,道理很简单,舜的第二故里瑕丘既然在濮阳县,他的出生地姚墟、耕渔铸陶之地的历山、雷泽、河滨就不会距离很远,按照当时的生产力及交通状况,舜不可能离家几百里、几千里去种地、打鱼、铸陶,就是经商也不可走的很远,所以姚墟、历山、雷泽、河滨、顿丘只能在濮阳县及其附近去找。
: K; A9 E9 Y* P1 h. d' c 2000年11月我和史学界、考古学界几位朋友陈昌远、张维华、马世元等教授有幸到濮阳县帝舜故里进行一次实地考查,现将考查情况介绍如下。 i; w$ ]1 s) M7 b, L' ?" d+ F& p
1、瑕丘。在濮阳县东南9公里五星乡固堆村,遗址尚在,是东西相连的两个高台,东丘大,上建有碧霞元君庙,正殿供碧霞元君,旁供包括孔母、孟母在内的三圣母及观音菩萨,后殿供释迦牟尼,可谓是三教合一的圣地。西丘略小,原有帝舜庙,现改建小学,小学东墙边又盖有一人来高的帝舜庙,庙虽小,香火不断。瑕丘保持了古代地貌,三面环水,一面通路,绿树相映,浮鸭戏水,幽雅宜人。《礼记·檀弓》所记春秋时公叔文子欣赏瑕丘之美,依稀可见。略加修整,就可成为游览胜地。
1 c1 T+ s9 ?, d" }! l8 n4 K2 c. w 2、姚墟。在濮阳县徐镇镇老街,舜出生地在徐镇镇政府西南一华里处,现在是个大集贸市场,除了还有一口已淤塞的舜井外(在一个仓库院内),已看不到任何遗迹。姚墟又名姚城,《水经注》所说的“今鄄城西南五十里有桃城”即指此。桃城据说以桃林而得名,现在连桃树亦少见,真是面目全非,但在当地仍有舜受父母虐待的传说。( y: @ S* f! s, M! ]) `
3、雷泽。在濮阳县西南2公里新习乡、城关镇、五星乡交界处,现名黑龙潭。我们站在长岭上看到一望无际的低洼地,其深度可想而知。《括地志》云:“雷夏泽在濮州雷泽县郭外西北。”又云“雍、沮二水在雷泽西北平地也。”《史记·夏本记》裴马因 集解引马融曰:“雍水、沮水相融而入此泽中。”如果没有如此深广的储水面积,怎能容下雍、沮二水。雷泽在汉魏时尚有东西三十里,南北十五里的面积,现在已大大缩小了。
" {+ Q; L5 P, @1 J+ f9 h 4、历山。在濮阳县东南13公里的胡状乡杨岗上村,据当地农民介绍,杨岗上村原来是在一片长岗上,经黄河多次泛滥淤积,山岗已成平地,但现在看来杨岗上村仍比周围地区略高,而且岗上是黑沙土,具有湿粘干硬的特点,与周围的黄土地的土质不同,是典型的古丘陵黑沙土,相传舜耕历山即在此地。在杨岗上村也有一座帝舜庙,庙不大,香火很盛,当地老乡也能讲述一些帝舜的故事。
" j B' P+ s: E5 F 5、河滨。据濮阳县史志办一位朋友介绍,河滨在濮阳县黄河故道北,已没有什么遗迹存留,所以我们也就没有考查。
: f: G) @5 Q/ W [4 _( \ }) _ 通过这次实地考查,我们感到濮阳县现存的有关帝舜出生地、故里、早期活动的遗迹及有关帝舜的故事传说,与古书记载三者基本吻合,这就更坚定我们认为帝舜故里在濮阳县的信心。当然这也只是初步推断,要想完全确认,还有待于更科学的研究加以证实。
) b$ l$ z5 W# p- ?. ~ 根据以上论述,我们初步断定帝舜故里在濮阳,但是,在古史和方志中确有记载在山东鄄城、兖州、濮州,在河南范县也有帝舜故里,当如何解释?其实这是由于历史上区域建置变化所产生的误会。《后汉书·郡国志三》记载,在汉代濮阳、鄄城、范城皆属兖州,故那时说帝舜故里在兖州并不错。2 ?/ E" b" v+ P M
又据《濮州志》记载,濮州在秦汉时属濮阳郡,隋时废濮阳郡设濮州,州冶在鄄城,雷泽、范县、临濮、濮阳均是濮州的属县,故说帝舜故里在濮州也符合历史事实。宋时设濮阳郡,冶所在鄄城,濮阳改为镇,据此说帝舜故里在鄄城也没错。金、元时期设濮州,冶所在鄄城,明洪武二年废鄄城入濮州,景泰二年濮州州冶由鄄城迁至王村(今范县濮城镇),据此说帝舜故里属范县也是有据可查的,实际上帝舜故里本身并没变动,只是因为区域建置的变化而改属过鄄城、兖州、濮州、范县而已。( X6 S0 X, Q0 a4 v: D5 t
嘉靖《开州志》的记载最有典型意义:“鄄城乡隶属里十有五:柳村、潘村、徐镇、长乐、孝义、南孟、文罡、张郭、郭龙、朔村、榆林、十八郎、文安、焦村、龙漂。”其中的徐镇(姚墟所在地)、十八郎,郭龙、长乐、孝义、柳村、南孟、文罡、朔村现在均属濮阳县。最近鄄城有关领导已明确表示:帝舜故里过去曾属于鄄城,而现在属于濮阳县。这一表态,可以说给帝舜故里的争议划上了句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