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
淋 浊" t! _1 A0 F- e7 W) \. L
周××,女,二十八岁,某厂职工。1969年9月。' Z( Y2 s/ Q: e7 v8 m) e
初诊:自诉病起月余,腰痛身困,精神疲乏。小便频数量少、混浊、色深黄,灼热刺痛,昼夜数十次,有时仅能溺出数滴。严重影响工作和睡眠。曾服肾气丸、补中汤,症情加剧。经西医诊断:“尿路感染”。询悉:患者平素性急躁,经候常前行,喜嗜香燥,酷好“油辣椒”。诊脉两关弦滞,尺部细弱,舌赤少苔。此属心胆湿热下注,气化失司,发为淋浊之症。治宜清心凉血,通利膀胱,化热除湿。处方:
/ H8 s5 }# X c 细生地12克 赤茯苓15克 赤芍药9克 焦黄柏6克 炒知0 x& ` p9 v) u, N5 e3 b+ o; n
母4.5克 川萆薢9克 小木通6克 海金沙9克(布包煨)
; O, G% M" m. J# [ 广连召翘6克 车前子9克 灯芯1.5克 竹茹6克 炒续
: ]& z9 y$ `9 J* d1 `! d- D1 m 断9克 嘱禁腥辣香燥。
' R6 V: w; B# R% y3 \4 n% b 二诊:上方服十剂,溺频减少,量增、色淡,灼痛消失。此心胆湿热渐化,膀胱通利。诊脉微弦,舌转淡润。仍守上方加减,调理巩固。处方。0 O) `' @) S5 n1 b# @, [+ t
细生地12克 淮山药12克赤白苓各12克全当归12克粉丹' A" T- t2 w* S8 _0 {* Y" N
皮6克 赤白芍各9克木通6克 车前仁9克 川萆薜9克
# k; G' w S' @2 m 苡仁15克 红饭豆15克 黄芩4.5克& F2 e& l; o5 G
上方十四昧加五倍量研末,叠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日三服,开水送下,感冒及腹泻停用。忌食荤腥生冷香辣。
( y7 ]8 T; [4 i, `8 Q; r6 u [按]心胆移热于下,故湿热下注而致淋浊,误投提补,更为壅塞,犯了“实实”之戒。法以导赤,清心凉血,兼利湿热,诸症遂平。) ?1 _! f, N9 i) C
石 淋(肾结石)
$ Y2 h2 n" N5 l) p% e 石××,男,三十四岁,地质队员。1970年8月。
7 _4 b) J; P6 k; j3 ^1 O6 Y# A 初诊:腰痛数年,时发时止,近来疼痛转剧,日夜烦躁不安,经某医院多次检查,从肾脏造影发现右肾下有包谷大结石一粒,尿短而赤,淋漓不畅,兼有血尿,病情颇急,入院治疗。, \$ N! o5 R) {1 @
脉象沉细而紧,左尺尤甚,舌苔黄燥少津。症见头痛身困,腰部偏左剧痛难忍,呻吟叫号。饮食不下,大便燥结,小便短涩。已三昼夜不能入睡,面黄肌瘦,呈急性痛苦病容。证属肝肾阴虚,湿热滞于腰络,日久未散,凝而成石。
5 d" ^! C+ {9 @6 O% l. C9 d治则:先宜除湿化热,排石利尿,继可养阴固肾。处方:
; P( S! D; U/ R" f$ c 细生地15克赤芍药9克木通9克萆薢9克赤茯苓2.4克
1 z9 q. N8 m" H$ A) _; o 猪苓9克 瞿麦9克 扁蓄9克 滑石9克 通草6克 海
! Z4 a* U& N1 ~7 z 金沙9克 车前子9克. R- M& f2 f3 i; Q* R5 c
二诊:上方服二剂后,脉象如前,舌苔黄燥稍退。仍感腰痛难以转侧,叫号不休,西药针水止痛及镇静利尿剂配合治疗,仍无效果,因再用原方加:
4 Z6 ^; J6 [5 U$ S9 Q) F 金钱草30克 广地龙9克 川牛夕9克, d9 p9 c+ f& J9 s
上方服二剂后,患者于天明时入厕,自觉尿道中有物欲排下,当用手接住,即发现结石随小便而出,一粒如包谷大小,用小瓶装好,给经治人员和同房病员观看。# M ? [1 A( C7 m
三诊:自结石排出后,患者痛苦情况若失,只精神倦怠,身困无力而已。诊脉转现弱细缓和,舌苔薄黄,渐思饮食.是晚即能安静入睡。续用下方调理三日出院。处方:
* Z& f7 d$ E: ]( \ 干地黄1 5克 淮山药12克 茯苓15克 粉丹皮6克 山萸3 M0 p k7 t& C6 X+ @. ^
肉6克 泽泻9克 苡仁15克 红饭豆12g 川断9克 桑
4 L* M* P1 ~4 b 寄生12克 甘草2.4克 F9 J* b1 Q) a. r% y; P
[姚按]肾结石一症,戒是本着中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和“留者攻之”的精神来治疗的。由于患者通过多次的科学诊断,已经证实是肾结石症。所以,我们在治疗当中,就有了比较可靠的用药根据,使用“通”的方法,把结石排出,因而解除了患者的痛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