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因为封建思想的影响,交通信息和文化水平的制约等原因,古代家谱存在着很多失实欠缺之处,夸大事实在族谱中屡见不鲜,这种行为,往往使族谱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以至于族谱成为“最不可信的史书”。例如近年出版的《全宋文》对孤立于宗谱上的宋文则完全不予采信,以至于很多真实的佚文也只能被埋没于谱牒之中。因此本人结合这些年在家族文化研究交流中的心得,特撰文指出几点修谱中的常见陋习,以供大家参阅。并希望我的意见能引起谱学同好们的共鸣,以至于起到纠枉过正的警示作用。若有不当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8 t: a% ^$ y# E! o; p2 x) H3 x* u& ^3 S6 i
一、攀附+ l- Q% s' U) f+ [( B9 B% d
_* F5 P, ?+ Z& B8 `
古代封建门阀思想的原因,导致攀附祖先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很多李氏族谱都喜欢攀附唐太宗李世民或李唐宗室为先祖。我曾经收到江西两支李氏家族的族谱,一份记载着的先祖既是滕王李元婴,又是西平王忠武王李晟;一份记载着的先祖既是唐太宗第三子吴王李恪,又是德宗时的太尉西平王李晟。这几个李氏人物的世系现今早已经明确,毫无隶属关系,可知这完全是2份自相矛盾的宗谱。
. S6 B4 A; m: F7 @. r$ g! v" T1 K$ r* P7 g
二、联宗6 f' w7 F3 P$ x
3 A" }/ M0 H! v6 }/ ]联宗是指同姓不同宗的人或家族联合成一个宗族。这种现象也是非常普遍,往往是这两支不同的分支来往密切或者有过团结互助的经历,从而产生联宗联谱,瞎编出一个共同的祖先来,记录在同一套族谱里。7 J5 k( O, ]- _# D0 U, e
" k# L8 P& H6 h) R d% `1 b三、讹传
3 {# v2 z; {( `1 ]/ J
3 u% d! v$ f- E+ m! i每个家族都有一些家族渊源、家族名人的口传讯息,但往往众说纷纭。因年代久远,很多人物、事迹不可考证,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并在谱牒中加以反映。. k2 [) B" }0 w1 ]
) T2 y2 s6 @( S4 V) o
四、占乩
* c; L/ D/ I# }3 E
0 n' u6 q4 x" ^9 m$ S9 N因先祖名讳及生卒年失考,采用神占的现象来补救,这也是修谱时的一个比较多见的陋习。
0 o3 @, H7 C* K6 u8 C' U4 H! x4 }7 \9 T0 G
五、编造- S- q; Z, j1 t' b* u, `# X0 X
9 G' _$ K& |. U2 j; t6 ~
编造也是古代修谱中一种常见的陋习,往往见于序文及人物像。一般族谱开头总是有几篇名人所撰的谱序,但很多谱序的作者生活的年代与写谱序的时间对不上号,或者根本与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不上,这往往就是谱序造假所露的破绽。至于人物像的编造,更是普遍。往往因为很多祖先画像已经难以求得,为了装装门面就请修谱匠人造个始祖像出来,以至于出现张冠李戴,唐人宋服。( i P0 ], I* ?2 E0 ]# Z
) E9 s+ G& {" V3 s/ @' p; k6 n7 K" G. X
宗谱是反映家族历史的史书,而历史必须严谨,实事求是。以上几种陋习,主要反映的问题就是造假。但它的后果却是非常深远的,这为后代的考证制造了很大的障碍,在明确的错误面前却也使他们的后代都无所适从。甚至在出土墓志铭,发现文集等有效资料时,都会因以前编造的记载而感到一头雾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