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5019|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埙:上海周浦镇的开拓者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9-26 12:50: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姚埙:上海周浦镇的开拓者
按:据闻上海周浦南荫堂姚氏始祖埙公自中州经浙江移居浦东,对周浦镇的市政建设、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起到了奠基作用,现摘录南汇良官宗亲所供资料,开辟专题以供大家研究。
“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这句话60岁以上的周浦人都知道,姚家厅位于中大街北侧28号。
  姚家厅即南荫堂,是明代太常寺卿姚埙所建的宅第,建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宋元年代,周浦还在集镇的形成时期,有“杜浦、澧溪、七家村”等别称,西市建有永定寺。1995年出版的《周浦镇志》这样记载 “当时周浦刚成集镇,市容不整。埙节衣缩食,广筑房舍,并集资兴建积庆和永兴两座石桥,又开凿义井,解决居民饮水,后又招集商贾,促进了周浦的逐渐繁荣。”于是出现了民间流传“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的谚语。至明朝弘治年(1488—1505年)的《上海县志》才明确提到“周浦一名杜浦”,并在地图上标绘周浦镇,当时属松江府上海县长人乡。从上述记载来看,姚家厅的出现是在周浦集镇的形成初期,而姚氏先祖姚埙对周浦镇的形成和发展起了相当大的作用。说“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应当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姚家厅初建时规模不大,姚埙的曾孙懋初重建后有西园、碧霞轩兰馆等,其南荫堂堂额为明翰林院待诏文徵明所书写。培兰馆是很值得一提的,这是姚氏子孙的课徒处,也是周浦有史记载最早的私塾学馆,为周浦教育的先驱,功不可没。在最新撰写的《周浦镇志》中,为周浦历史上有影响的84位社会名流编写简传,其中9人是姚姓人士,比例较高,人们猜想这与他们的先祖重视教育文化应该不无关系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九品芝麻官

推荐
发表于 2013-9-27 06:48: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南汇姚良官 于 2013-9-27 06:49 编辑
1 v; w! {; I; n9 ?  k# I) ]" K" O' y/ M4 \* k2 J
永定寺小志   姚养怡
永定寺,宋淳熙初,有赵宫使舍田四十八亩建。僧恩法华开山。十四年,御赐永定禅院额。相传院额字出赵文敏(编者注:赵孟頫1254年生,1322年逝世,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官道人,中年曾作孟俯,湖州今属浙江》人。宋宗室。宋亡,归里闲居。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经程钜夫荐举,始任兵部郎中,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朝(1311—1320),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手笔。寺为浦左三大丛林之一,而规模式廓尤卓为之冠。明洪武中,改称永定讲寺。元至正间,僧妙智作藏殿,起佛阁。明景泰间,僧用明修观音殿,筑墙垣。成化壬寅,(编者注::住持大量姓徐,周浦东,大沥桥人,无子,誓愿行一大善举,募造“汇龙桥”周浦镇西市捎塘口港上的大环龙石桥。事后得一子,甚慧,后患痘症殁,遂决意出家。殁葬于永定寺佛塔)赵博、姚埙、冯玭等重修观音殿,添建金刚殿。嘉靖中,毁于倭燹。清顺治丙申,张彦圣助建万佛阁。康熙辛丑,昙英募建山门、墙垣。里士朱源、夏润等塑文昌关帝像于佛阁,为文社地。乾隆癸巳、丁未,里人苏士荣重修西附东岳行宫。壬子,知县胡志熊、巡检陈惠畴于藏殿废基改建关帝庙二进,为朔望行礼之所。嘉庆甲戌苏毓修后被火,里人乃捐资重新之。道光己酉,有客僧以大悲水治病,募修万佛阁。咸丰辛酉,被兵尽毁。同治甲子,僧微心重建三楹。光绪之季,又建五楹,聊供香火而已。民国癸酉,僧宏云募建大殿七间,两侧厢房四间,又筑缭垣山门。(宏云字志贤,河南商城人,任主持四十余载,其掩华严禅关六载,复创立大雄义务小学,圆寂于1953年4月,享年六十七岁)。寺前余地,民初作农场,今改农田,而旧时石础尚多遗留也。寺内昔有七古佛,嘉庆初,移供三林塘积善教寺。另有宋碑一方,不知何年覆在殿前,迄未起复。寺前旧有银杏一株;为宋时物,道光八年枯死。矗立百余年仍不朽腐,民国丁丑,被倭寇锯去作薪。又有砖塔一座屹立周浦塘畔(于1951年已毁去,其地已建革命烈士墓)。据系明成化年间募造汇龙环桥之比丘僧大量萘毗处云。(萘毗,梵语,僧侣圆寂后火化之意)。大量,僧人。系周浦大沥桥人,以无子,誓愿行一大善,及汇龙桥建成,得一子,甚惠。旋以痘殇,遂决意出家。
9 q6 n6 d8 k' C+ ^
在历代僧侣中,亦不乏好吟善咏之寺僧,如大定(字觉空),嘉兴人,游方至永定寺,憩息最久,与丁念莪等酬唱甚多。元澄(字唇庵),上海人,著有香堂诗集。智潜(字慧剑),本邑人,卓具才华,诗作尤存多首。
历代骚人雅士对永定寺之题咏亦复不少,如明代张平圃、孔崖秋,清代朱源、张静夫、丁许秦、火始然等都曾为之讴歌抒怀。于中亦可领略古刹之规模迹象。兹选录数首供赏。
永定寺大街                        (明)张宸(平圃)
百尺秋腾万壑声,六朝僧腊悟无生,似闻龙树三车演,便觉空桑半宿轻。霜鹃站巢天影逼,怒蛟蟠干夜珠明。婆娑不惹维摩病,雪漏风催尽有情。
永定寺银杏                        (清)张汝渊(静夫)
郁葱古干入云边,闻植淳熙建寺年。隔水骚人遗墓在,吟魂应向此留连(水南有宋诗人储华谷墓)。
登永定寺佛阁                      (清)闾邱王言
选胜凭高阁,超然百虑清。云深双塔迥,草蔓一碑横。野色连天碧,江潮向晚平。禅关锁寂寞,僧定月初明。
永定寺怀古                        (清)朱寿延(燮臣)
古刹名永定,澧溪第一山。追溯建筑年,在宋淳熙间。光明藏古佛,恩旨九重盼。浩劫遇洪杨,庄严庙貌删。危屋搘墙壁,荒庭杂草菅。上方钟磬音,寂寂闭禅关。剧怜香火少,翻使老僧闲。银杏树萧萧,寒鸦日暮还,看犹双塔迥,一水绿波湾。凭吊骚人墓,夕阳古树般。
我师苏裕国(局仙)亦有“蓼莪居联语”述及,文曰:“永定寺在周浦西,旁有岳狱行宫,为我高祖考柏野公所建者,同于咸丰末年毁于兵乱。寺占地四十余亩,房屋百余幢,为浦左巨刹。今之佛殿之间,乱后重建。住持所居外,兼设小学,基地与漕仓基相近,民初作县农场,今改农田。破坏无如兵燹巨,和平常望岁时长”。
八百多年来,永定寺历经浩劫,兴废者屡。祗以少地方志书之记载,乏可考证。现今,幸有《重建永定金刚殿记》(明郁文博撰文),《永定寺重建佛阁记》(清朱锦作)《周浦关帝庙记》(清胡志熊作)以及《修复永定寺募捐启》(清秦锡田作)等文献存考。但对慨捨宅田四十八亩之赵宫使为何名,亦杞宋失证焉,惜哉。余家先十一世禹瞻叔祖所作《永定寺看芍药花歌》中有“香花桥畔雨初晴,鲜花桥下白潮生”之句,此桥虽已没入土中,但犹可指点也。若夫昔之梅林为周浦八景之一,今则易为桃林,而海桑三世,变化无常,真难为同日语矣。. H7 P# |) {) g* g! K- ^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推荐
发表于 2013-9-26 22:28:39 | 只看该作者
姚立行 发表于 2013-9-26 20:28
/ I# z7 l" t- k- F$ P4 q6 @“姚埙(约1457-1503), [/ K/ ~6 d& c7 Q  A( A3 u- e
字以和,号节庵,明代成化年间任太常寺卿。他的父亲姚敬,曾任过国子监助教。祖籍 ...
" O1 f0 ]* G& _: C) C
浦东新区周浦镇人民政府网站:知名人士(1)政治、经济类http://www.zhoupu.gov.cn/pd_zpz_new_zpfc_rwls/2005-07-13/Detail_386349.htm
2 Z) ^! ]: x* U2 J+ r6 T/ j( F3 J+ U: T! R
(1457~1503)
6 d4 J5 h" }) o7 z  v; x  Q( E) m! h( ]  W
字以和,号节庵。明成化年间任太常寺卿。父姚敬,曾任国子监助教。姚祖籍河南,其祖随宋王朝南渡至浙江,后迁至周浦。当时,周浦刚成集镇,市容不整。姚埙节衣缩食,广筑房舍,集资兴建永兴和积庆两座石桥;开凿义井,解决居民饮水;召集商贾,促进周浦镇的逐渐繁荣。民间有“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之谚。姚埙宅群众称姚家厅,在中大街东段北侧,北通衣庄街贾家弄。姚家厅即南荫堂,堂额为翰林院待诏文徵明所书,故姚氏后代至今仍以“南荫堂”为号。
4 L, z4 I7 U7 Z/ b& q5 k( _+ p2 g. A1 p; m* d4 t' E$ J' {- x

& b- `) p$ F2 L) L- q6 r+ A5 r' L9 ?. l
另外,百度百科上也有收录。
7 U+ F9 R( f; ~" u$ H3 ~3 bhttp://baike.baidu.com/link?url=G3lK8erWypRUSSYh-iMoVyVJ6GwMYvpk81h0VbkDw5XOwmnIzHFWIR2E6_LWhZHvX9BfYfy73S_w1Qa0nDuHhK
: b3 O8 ]. b6 f8 ?* O- f7 U$ P姚埙(约1457-1503)
( Z, M7 F: N, L0 U- d字以和,号节庵,明代成化年间任太常寺卿。他的父亲姚敬,曾任过国子监助教。祖籍河南,他的祖辈随宋王朝南渡至浙江,后来迁至浦东周浦,当时,周浦还是个荒僻的村落,姚埙节衣缩食,广筑廛舍,并集资兴建永兴和积庆两座石桥。又浚义井,解决居民的饮水问题。接着,又招集商贾,逐渐形成了后来繁荣一时的周浦镇。成化壬寅,赵博、姚埙、冯玭等重修永定寺观音殿,添建金刚殿。当时民间流传着“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的谚语。姚家厅即南荫堂,堂额为翰林院待诏文徵明所书,故姚氏后代至今仍以“南荫堂”为号。
0 r6 d$ p; \+ a6 N# M( {) _' C
  转载自“周浦南荫堂姚氏丛刊”姚养贻撰
( r: a% g- H& J2 T$ y( o) @' r( p

( l& g# a. ?5 A, Z4 y2 r; A8 k- }
8 E$ B& q' y% p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九品芝麻官

推荐
发表于 2013-9-27 06:13:43 | 只看该作者
姚立行 发表于 2013-9-26 22:402 u5 H* |+ N9 Y( S3 B* W  I
上海埙公生卒年代考证出自姚养贻宗.亲,,不知能否联系上这位上海姚氏研究的专家呢?
& J# d7 [9 h3 ~3 l% ^& D
姚养怡<1909一1992>4 u+ R# Q! f# J1 [2 }
字永年,号祖夔,周浦人。父早丧,家境贫寒。14岁赴沪谋生,嗜学,于古诗词深有造诣,姚为上海"乐天诗社",上海市地方史学研究会会员、南社社员。生平创作古体诗词1000余首。其所辑<<周浦小志>>1949年钞本被上海博物馆收藏。编有<<周浦南荫堂姚氏丛刊>>、<<周浦姚氏家乘杂咏>>。所旗稿本有<<周浦掌故丛抄>>、<<周浦文献>>、<<周浦竹枝词钞>>、<<周埔诗存>>和<<永定寺小志>>等很有文史价值。遗有养怡文稿4卷。辑苏局仙<,廖莪居诗钞>>、<<东湖山庄诗稿>.极为精当,由上海文史研究馆出版
% K# u2 @5 v2 M% V8 E' I/ I$ _/ O$ \" z' m. a% g1 F&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3:06:39 | 只看该作者
《牧庵年谱》载:“至元二十四年丁亥(公元1287年)先生五十岁。时为翰林直学士。有《送畅纯父序》、《太医郑公碑》、《寄卢处道》诗、张天表《遐观堂记》、雷君损之《归来园记》、送余《春谷序》。《参政胡公碑》云:二十三年始相。其年十月五日薨。明年五月,诸子自江南归葬。八月吉有日,子瓒从其诸父按察使让来请铭。亦必是年也。公元1287年燧公《京师病中六首之二》载:“又顾穰城家,新立四壁单。小儿虽善步,神骨尚未完。吾家三族中,慰意独此看。”据此推定,公元1287年燧公在河南邓州安家不久,诗中小儿指其长子埙,当时枢燧姚氏家族对姚埙寄予厚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12:59:08 | 只看该作者
《牧庵年谱》载:“至元二十一年甲申(公元1284年)先生四十七岁。(姚燧)为湖北宪副,按部澧州。有寄家人寿日[南柯子]《七月初二日夫人生朝》;又有《别枉渚德公》诗云:“孤侄贰荆宪”, 又曰“枉渚访先友”。德公尝与文献公交处。枉渚,在常德江南岸,与招屈亭相望。亭相传以为昔楚人招屈原于此,故名。近岁仕宦于彼者,惩司宪者迫人屈招,恶其名为“招屈”,遂去其扁。“枉渚”见《楚辞》。是年九月二十日,长子埙(xūn,陶制乐器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九品芝麻官

4#
发表于 2013-9-26 14:35:06 | 只看该作者
姚立行 发表于 2013-9-26 13:06
7 \) u+ G% p6 W$ i  R( C9 {. ^《牧庵年谱》载:“至元二十四年丁亥(公元1287年)先生五十岁。时为翰林直学士。有《送畅纯父序》、《太 ...

8 w, \' L2 u4 R/ K应该不是同一人,两者相差170年。
5 Y8 s  f( i8 Y) f8 u( n; w. e) d* [' [. ?( ~: x- Q
; l; [, Y9 Z- N: Y4 P& I

' n: f5 S0 v  `+ w) ]+ g: C' z姚埙" Y8 N. @+ Z! J2 \& _' z

) @% |" D. v+ ~$ T% ]6 @+ a% U" |(约1457-1503)
3 Z! {8 y3 _- f8 d0 s字以和,号节庵,明代成化年间任太常寺卿。他的父亲姚敬,曾任过国子监助教。祖籍河南,他的祖辈随宋王朝南渡至浙江,后来迁至浦东周浦3 M4 @; u4 z8 |8 ?1 e

% _  {8 T7 G/ L: G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20:28:46 | 只看该作者
“姚埙(约1457-1503)& P5 o/ H9 s. @! {- s
字以和,号节庵,明代成化年间任太常寺卿。他的父亲姚敬,曾任过国子监助教。祖籍河南,他的祖辈随宋王朝南渡至浙江,后来迁至浦东周浦”
! v9 v9 c2 }* `7 C
, Z# ?% {1 _# r# X! M+ @( Q请问良官宗亲," |1 d7 b% i: i6 Y7 y( G
您是如何考证上海姚埙生卒年代的?3 b4 B9 Z1 {: A
如果引自他人研究结论,
$ I8 C4 x9 Y' E/ |能否明确出处?
8 P( w, X2 w) D- ]谢谢!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2]九品芝麻官

6#
发表于 2013-9-26 21:10:12 | 只看该作者
姚立行 发表于 2013-9-26 20:28
3 K- b+ z* S" @7 G8 Z; ~$ N6 Q% E“姚埙(约1457-1503)
" O( F: o) w/ p, J$ f( S' z字以和,号节庵,明代成化年间任太常寺卿。他的父亲姚敬,曾任过国子监助教。祖籍 ...

  K, l8 T0 ?' T2 _/ B& t1 w! o: s是南汇县志上记载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21:20:30 | 只看该作者
1 H7 H0 ^6 T3 J( c6 I
谢谢您的回复!: X" I0 {- m: x& w  U6 a
您如方便,* z, `6 h: a4 ]" _
是否方便问下,
9 X( n% u! K2 B7 L南汇方志办的专家,1 `  H' m/ W6 V1 |; D$ {  T
上海埙公生卒年代,3 `  u9 y9 a9 Z3 ]
是如何考证出来的呢?9 t! R( i; Q- k% i
拜托您了!
- l: r6 _6 Z- Z+ A% z+ Q) V( u* x* L& p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13-9-26 22:40:4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上海埙公生卒年代考证出自姚养贻宗.亲,,不知能否联系上这位上海姚氏研究的专家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4 21: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