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951|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修编族谱知识:族谱的一般结构及内容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1-12 23:0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族谱的结构一般分为序言、宗规、字据、服制、图说、传志、世系、其他八部分。6 S9 I$ X6 s( Y; H" c

9 X; T. I) Z" d# V$ {& ?$ s9 N  一、序言:内容包括修谱意义、家族源流、修谱过程、修谱人名目等。本馆所藏程氏、刘氏谱中均有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朱熹作的序,其中程氏序阐述了“为人臣所当鞠躬尽瘁,为人后所当慎终追远”;“谱牒上溯姓原之始,下逮继世之宗,明昭穆以尚祖也,系所生以尚嫡也,序长幼以尚齿也,列像赞以尚思也”的修谱宗旨和意义。家族源流则分为姓氏来源及祖先迁徙情况。如馆藏金氏谱,记其始祖金日石单为匈奴休屠王太子,汉武帝时归汉,任光禄大夫、车骑将军,封禾宅侯,赐姓金氏。
1 A. @2 g; f: `. `1 J
6 o& C  ^" {1 `# t: x% t  二、宗规:包括祠规、家规、家训、派语等。祠规为祠堂管理的规定,如祠堂肃静、修缮、财物保管和祭祀仪式、纪律等规定。家规、家训条目很多,其内容可分为四类:伦纪类,有尽孝悌、睦宗族、肃闺阃、慎婚嫁等规定;公益类,有完国课、倡公益、护交通、行周助等;风纪类,有戒绝奸淫、烟赌、盗窃等;持身类,有读诗书、务正业、崇节俭、择交游、息争讼、戒暴戾等规定。馆藏晏氏、屈氏、王氏等谱内还附有清王朝的有关刑律摘录。派语则为族内子弟取名的规定,以列行次、连世系、定尊卑。. |! Z, F$ C" O, h  J

8 T! u" y0 U+ \' H6 \; \  n0 O  三、字据:分为契约、合约、合同和官府诉讼文书。主要内容有购置坟山、祠田、学田等族内公产的契约;就坟山、牧场管理或划分界址与外姓签订的合约、合同、山林、田土、湖洲纠纷,官府审判处理的文书。
+ L% |+ c$ A2 i/ Y3 g5 \0 H, h  l5 |+ H5 o  M6 X
  四、服制:为封建社会对丧服的规定,按与死者关系的亲疏,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等。8 @1 N! _3 t3 Z) k* m

% D1 h' P; P* |+ i# o  五、图说:分为祖先像赞和坟墓、屋场、牧场、湖洲图及说明,坟墓图说在族谱中占有较多篇幅,详细说明所葬何人,其地理环境及墓向,以利后人祭扫。. Z" |. w+ a/ k$ L& g0 O. A
2 x: _! n' b" |- q: e, @5 {* v% _# }
  六、传志:分族务志和人物志。& i  K3 s1 ^& I5 O' n' O" M1 [

4 A/ n7 J- X! M( K# h& N1 c: H  族务志内容较杂。有祠堂志,叙述祠堂的规模、环境、修建沿革,祠堂祭祀的祭文、仪式,祀田数量、租额情况及捐田人名目。馆藏萧氏、夏氏谱中,还有祭祀时神位、祭案及祭品摆设位置的说明。学校志,介绍族内学校的沿革、规模及学产情况。族居迁徙志,为家族迁徙、居住情况的记载,滨湖而居的许氏、费氏等谱中还撰有湖业志,主要记述湖洲购置、面积和与外姓解决湖洲边界纠纷的情况。
0 s& e) P0 M+ H% |1 H1 a+ v+ s
- `% i* Z& r6 o, ~1 _  b* p  人物志为家族名人,如官宦、乡绅、耆寿及节妇、贤母等人的传记、寿序、墓志及人物表等。不少族谱还附有这些名人的诗歌、文章,被封、赠的皇帝诰敕等。载入我馆各谱的名人传记中,有著名诗人杜甫、陈朝镇西将军程灵洗、林氏天后(即妈祖)、宋末著名儒学家金履祥、明弘治朝两广巡抚邓廷瓒、清雍正朝四川巡抚方显、光绪朝贵州巡抚林肇元、提督军务左宗宣及清驻英、法国大臣郭嵩焘、著名散文学家吴敏树,国民党中央党务委员贺衷寒等。族谱载有皇帝诰敕的姓氏有晏、程、彭、夏、任、左、杜、冷、肖、孙、邓、荣等,其中以彭氏为最,达十七件,所载诰敕最早的为荣氏西汉本始元年(公元前七十三年)汉宣帝旌慈顺廉节厚德意人祈氏赞和冷氏西汉元康二年(公元前六十四年)汉宣帝授冷丰为淄川太守的敕旨。# K( L- H* C9 d! R+ }
: `& A2 K: r! X) s# x6 P' j: l
  人物表分为历代仕官录(宗献录、功德录)、生员表等。如馆藏许氏谱中的人物表,以儒林、贤能、行谊、方技、耆寿五类列八十九人,以贤母、节母、寿母三类列二十八人,并记有每人的简要事略。馆藏李氏谱中,有李才 (后任广东营千总)于乾隆三十六年参加武举乡试,名冠虎榜的“策论”石朱卷。夏氏谱中有明永乐朝户部尚书夏元吉文稿《夏忠靖公文集》。$ o5 z5 P- j% b
( R5 B) L" N* v: p, @% y
  七、世系:为族谱的主体部分,从一世祖起,分枝溯源,绵延而下,分世系图和世系表。世系图以线条连接,一目了然。世系表则逐代逐人介绍其祖先及配偶的生殁时间、埋葬地点及墓向、生育情况及简要生平。如馆藏黄氏谱(一九四一年九修本),记载了第一世至第八十六世的世系,其始祖为颛顼高阳氏,历五世至陆终,封于黄地,为黄氏一世祖,十一世孙黄歇,为著名的战国四公子之一、楚国令尹春申君。第五十三世孙黄庭坚,为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萧氏谱则记载其三十三世祖为西汉名相萧何,其五十六世至六十世祖先后为南朝南齐、梁、后梁皇帝。+ U; y# s. R! e3 P0 D
  八、其他:有丁口录、义谱等。丁口录为家庭人口统计资料。义谱附于谱末,记载所收异姓养子、义子的世系,见于方氏、左氏、何氏等谱。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23:03: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姚尚明
: s) t5 k  B1 n5 }; i6 F* m
' [2 M2 q0 a7 z, l: ?9 p' h0 \& E4 ^" H% W
续谱的一般结构及内容
! F) g$ v! x: S' f" n+ t5 u8 d2 }/ ~% x9 m8 d0 K4 _+ B& w8 V9 |
一、序言3 J) v: T& j" \! z  c( {# Y+ d
  应在旧谱牒上有所改进,着重表述修谱经过和内容,可请本族有名望的人写。 ' p* ?% t' M0 n8 C
$ K' A# X6 ^% j5 H2 E, C8 n2 s
二、凡例
5 N8 p8 N# y8 o. ^* k2 \  编写本谱牒的规范。 # i7 Z- B9 j. j

9 v0 Y/ m( P2 A1 G5 l7 ^" T6 e4 H, p三、概述:4 B5 m. g% R: M: m
  或叫综述,简述一族一地的自然环境、族源、迁徙、分支情况,以及社会经济、文化、人物的历史与现状等。 9 p; a0 {* d2 D7 g" L( L, ^8 ^% H
6 |; n- Q8 V3 q7 q/ A: c
四、姓氏源流
+ D1 r8 n. ]3 c: o0 ?
9 t0 p; s( x) p' A; o+ `* Z  拟设章,记述姓氏源流,尤其要认真记述入闽入莆时间路线、派系,以及迁徙外地的情况,详记本支,略记他支。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6 S. Y5 Q- U4 U
6 V; s) B5 E& ?  R9 O3 O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 z& P$ s- I* x0 @- e6 |& }7 J, i  @+ B. E) Y, [1 u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z8 }" T; U" O  z* ]) V
五、行辈
& K! R! ]4 c2 d3 }8 N& \8 x$ s
5 i, a9 F4 E+ H9 z& H六、文献、典章、文物
1 G! `5 Z# c; n4 a  拟设三节,包括祖上文献资料、祖训、家训、家规、家法、堂号、姓氏联、祖坟等。 ) w. ~* M8 v' N' A
4 ?9 E' e* Q0 X5 {" E2 }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 ~, A& |7 r2 Z% c: o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 e6 X8 R: q/ y0 T

- k& X' _, b! v( b/ I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H% e9 s8 H6 |/ V# u3 Q! g6 O
/ e9 i4 b) x9 K4 ]9 c0 n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脍炙人口。, r/ l: ~4 j; q0 w, \5 f2 p. A9 V
) k: Q- Z2 K' n5 o- p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一、注重家法、国法;二、和睦宗族、乡里;三、孝顺父母、敬长辈;四、合乎礼教、正名分;五、祖宗祭祀、墓祭程序9 R9 W0 s3 t3 D
" U/ B3 i) [/ e, X+ N  `4 U' Y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8 o+ L& H- t4 v, g( J5 W7 ]
( n# ]% b6 C* s8 g: S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 O: I8 W1 q+ s4 N: y; o% t
1 g  N4 v/ x: O& k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再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总堂号”代表家族 (姓氏)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7 C5 I1 l  r7 b9 _

7 `! V+ N5 h2 P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 }2 {/ v( [  r6 }

5 t1 I7 v& ^3 s, A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2 z" ]1 y/ g8 a

% h$ g+ f4 E  [% \( [七、人物+ T( w! |. F2 y0 M2 L7 T3 D
  拟设三节,已逝世的立传、健在的名人作录、有影响人物设表。
% }) Q& f- x5 ?* \1 p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 v# K* F9 g. v* t2 \% K2 \% }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9 W6 w& C- V9 @! s: H+ T+ e. D# ]
) g5 ~% g' U! ^/ [5 A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 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2 u" L" c; R& y% ]+ w) S9 y
$ Z# g7 o" ^2 R. \/ p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3 }/ A( [5 j' m
$ P( v6 \5 T5 |2 e- t' q) ^9 `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3 v$ a  l. j1 k9 V

6 T$ L1 L) R, s. }9 z; |八、世系
$ S0 h# s  b  H& a6 s& X' t  引述旧谱时,女子无记的可待考,近现代本族所有女性均应入谱。
5 s" k, ]2 A/ \& [, B, d2 u# J/ c8 n3 E
  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8 v: z" R0 n9 N* T2 [7 y
% m3 O: s9 o9 C$ {( t  I) \4 u* C% y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藏地、功绩等。
/ O* E, x  \  Y! B- F, R4 W- q& }; Q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 V6 x: m: z: N4 z
1 v7 I) [3 z+ h9 {0 F3 v3 ]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 ~0 d- K- n% y. K: ]$ m8 `( Q9 i* D7 K: Q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4 [" z/ E. D. l- v3 o7 z# `0 @

+ a+ \5 r+ V. k4 j) I8 T: N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C4 H' D( w+ p! v0 D
% U- l4 A6 `6 r+ |: P
九、附录
! }9 H* m& ~: Q" ^& L: e- j/ x  |% J0 h: k+ l1 A7 U
  凡不便归入以上各类的可记入附录。  \( x: h% X; k8 n4 h$ P( Z5 O& B+ p
7 r6 W$ C( J5 D
十、艺文著述% X8 f8 D2 E% u

2 u" \# ^5 d- E" m! o: J: ?9 k  谱乃一家之史,其中当然少不了家人的艺文著述。自六朝起,就有将家族中名人的著作录入家谱的惯例,尤其是到了明朝,此风更盛,这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了,涉及史学、文化、经济、宗教等许多领域,在形式上甚至堪于“经典史料”相媲美。
  ~1 n) o9 B5 j( F  S# F$ m' B2 H/ `9 R0 Q$ r( y
  家谱中的艺文著述,在体例上一般称作:艺文志、辞源集、文征集等。 7 ^7 k1 T8 m/ H2 P8 y1 I, x

$ y+ a; w' l5 X" O8 }1 K/ d3 P% H  艺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写的诗文著作为主要内容,也收集本族人与外人的书信来函,以及经籍、表策、碑文、书札等,有的还有版画、肖像画、版本作品、名家书法、歌曲等,从形式到内容都十分丰富。 + q5 ~: L6 J/ R+ e1 u7 ~" Z, t

% J' m- n  |$ [% C; e  艺文著述是家族先人的心血结晶,其中的大量珍贵史料文献,有着非常珍贵的参考和欣赏价值。但是由于艺文著述的种类、内容繁多,而又良莠不齐,所以还需后人用心整理,方能使家族中的艺文精品得以流传和利用。
6 I6 ~" \9 |+ Z' J' G. Y6 [& |7 m- Y. m8 P- e9 R
  同时,我们在续补家谱现代艺文著述时,更需精心挑选,慎重录入,把最有价值和代表性的文献传给后代。
. w% t$ ?7 F! w; Y2 M" m
# z9 g6 H4 [0 W4 d* O& N- W& a$ g  家谱之体现,能合书、图、史、表、志为一体者,它的利用价值就显得大些。家谱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图片资料为辅,但一张好的图片、照片仍是能将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质传达出来。
8 G7 w- N) Y: X8 G4 y: c2 \" A6 V6 \: R/ W
  将图片、照片纳入家谱的意义在于,为家族传承提高了一个最直接的环境背景,使家谱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记录、整体概念也变得鲜明而生动起来。% C" y7 R# f* Z- @
* N! F8 A+ s8 S0 V. O
  只要是能让人对家谱有更进一步认识的古地图或老照片,均应该被收入家谱里,包括:8 E$ l+ Q2 X3 w5 [3 ^; A

6 x# _  u! X; [" G, K; h9 Q  一、老照片家中存有的古老黑白照片、一家人的合照等,都有其历史价值,也是见证家谱的最原始材料。! B- k, A5 }( |" B
/ v/ I: G; {9 h5 q, t
  二、祖先图片[遗像、人物画、肖像画]:中国历代以来多有大量之人物画及肖像画,其中有大部分是为了纪念先人,或表达对圣贤亲人的追慕。也有些家谱将家族先人中显达之人,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启迪后人的目的,有些也刊载一些先人手泽遗墨。
9 f+ Z/ w5 f$ q8 Z" S- R+ U3 I9 e7 \( ]3 e9 |) N
  三、风水图[祠堂图、墓图]:祠堂是供奉先人的地方,在古代更是家族聚会之所,所以一般的家谱均有记载和刊载建物版图、描绘实状,有些更是附刊墓图,有些甚至详记地理方位。人们相信一个家族的兴衰和祖辈所居住、埋葬的地点有很深的关系,这些都蕴涵着丰富的“风水”内容,所以也被称为“风水图”。
6 K' B  m) b5 E3 \3 E
1 e5 B8 X. C. s/ M; D, h; S- k  四、故居[村庄图]:明清族谱中不但记述居址迁徙,很多富家所修的谱书中,还以精美的版图,印制出他们家族的庭院、楼阁、书斋、房舍等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2 23:04:47 | 只看该作者
家谱的命名方法
# \- |; w8 o+ W

# y- [. W9 u+ l" t: m5 ?% n“尊祖”必叙谱牒,“敬宗”当建祠堂,“睦族”需赈济族人。
, s1 r" O  L. k家谱命名通常是在家谱之前冠以姓氏、地名、郡望、堂号、几修、原籍等
4 R4 Q4 g# O: m0 `$ l( ]
1 o) @# }8 W+ L# _8 u/ o) A% S0 m! C命名方法:8 B1 o6 z: T! e6 S. q4 K
  ① 地名+姓氏+几修  范例:《金铿黄氏三修家谱》
/ l  O0 A8 b  a: m4 N) d1 H* X* e8 B  ② 地名+姓氏+堂号  范例:《黄山黄氏敦睦堂支谱》1 v2 U$ j1 Q$ e+ N0 Z
  ③ 地名+姓氏     范例:《毗陵修善里黄氏宗谱》
) c+ E, X% f. F) d8 s7 R$ g  ④ 几修+姓氏     范例:《六修黄氏家谱》1 n" W8 C" T  h' M9 r) U/ i
  ⑤ 姓氏+堂号+几修  范例:《黄氏敦睦堂重修家乘》
+ u$ ]. J: ~. S  A0 p" M  ⑥ 原籍+姓氏+地名  范例:《江西黄氏丰城派迁长支谱》' _/ `$ p) T8 ~
  ⑦ 郡望+姓氏     范例:《江夏黄氏宗谱》/ ^6 ]- m2 G6 Z1 }, s4 V- B
7 |. G  Q% Z) A2 |/ S/ H
家谱一般称呼1 h$ e5 f# a/ W6 I; u' O- W
  玉 牒:专门记录皇帝世系。7 O. h/ n$ |* p# {
  世 本:记载诸侯家世。
0 D, E, H, a$ f) D6 G  世家谱:孔子家族。- F5 y2 A% K  f2 U$ ?: `- ~1 y& f
  家 谱:记录普通家族。
' _5 L. ^* m9 T7 L$ O  族 谱:记录普通家族。族者何也?族者凑也聚也,谓恩爱相流凑也。生相亲爱,死相哀痛,有会聚之道,
* ]) M! {8 _) ]# c: y9 c( n      故谓之族。同姓为族。
1 a! S9 ~0 v# Z1 D7 }+ d  宗 谱:记载一个大家族世系。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同祖为宗。
8 d3 Z9 D; Z  I- d, f  世 谱:记载一个大家族世系。8 ~2 k7 E7 E2 }: f# ?
  家 乘:
: i8 i. Q  W% N1 ]; B5 T  通 谱:
; }8 x$ y8 Q$ h0 I, F5 r  合 谱:记载两个同姓但不同宗的家族。
- C. N  P; `8 b  统 谱:将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统编于一谱或多个虽不是同一家族,却因是同一姓氏而联合修谱的家族。
6 x' {  ]% \3 ]8 J! I+ ~  总 谱:将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统编于一谱或多个虽不是同一家族,却因是同一姓氏而联合修谱的家族。; N7 ~7 @8 _4 ?* u3 \1 F3 E# f$ c2 l
  大成谱:将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统编于一谱或多个虽不是同一家族,却因是同一姓氏而联合修谱的家族。: o: l9 J2 j6 m- m- v
  宗世谱:将分散于各地的同族各支派统编于一谱或多个虽不是同一家族,却因是同一姓氏而联合修谱的家族。
0 k; i7 u: O7 A& ~( W  支 谱:仅记载某一始祖或始迁祖分支之下的一个大家族支派世系。
; I, N) J; Q9 Y# g  房 谱:仅记载某一始祖或始迁祖分支之下的一个大家族支派房系世系。
& }1 V1 Z% o+ d" I7 e+ `4 i7 A! {' w- e! X* u: t( J
家谱特殊称呼; U1 `' K- }0 b. S1 a
  本 书:为了正本求源之意- `3 @( D+ a0 W  W9 |/ h
  清芬志:取义于两晋时陆机《文赋》中诵先人之清芬”之意. k- ~- R; M% D
  数典不忘:反《左传》中“数典忘祖”之意4 J+ ?& h' v& m0 y  U
  祠 谱:记载宗族祠堂各种内容为主的
3 e; j/ A6 A# S& G2 {. U( {& j2 `  坟 谱:记载本家族历代祖先坟墓位置、坐向、守坟、规约、墓祭仪式等内容

签到天数: 4417 天

连续签到: 2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2-11-13 08:26:23 | 只看该作者
好资料

签到天数: 135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一品大学士

5#
发表于 2013-12-23 11:42:18 | 只看该作者
难得这么详尽的资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4 13: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