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55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征文:寻找姚氏祠堂背后的守护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10-6 09:05: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环山之水,必有其源;人之有祖,亦犹是焉。诚然,树高千尺,落叶归根;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祠堂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L1 |0 M# i, F

9 R7 d/ \/ r" i
祠堂,又名宗祠、祖祠、家庙,是儒家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这里供奉着一个家族的列代祖先牌位。- D: y% q& A: u) z- z

/ a$ S/ R- U7 {# ?
' z7 l* A+ `* _& [2 v; v. h- P& W4 K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祠堂”逐渐演化成寄托人们内心归属感和信仰的精神符号,对于祠堂文化以及涵盖其中的家谱、家训、祭祀仪式的守护和传承,更多的,是为了守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根脉和浓浓乡愁。* S& c. \, }1 ~1 X2 |; U

8 T5 H/ N* t0 S5 j 0 V% A3 `% S/ B5 E
+ {( T7 U& l9 x6 x" C& M% [5 R
《中国姚氏祠堂》画册的出版,开创了百家姓氏出版姓氏祠堂画册的先河。2017年5月,旅加摄影师姚廷明(路明)耗时5年,行程5万公里,拍摄姚家祠堂180多个。根的力量是伟大的!在姚族、姚氏祠堂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染下,在中华姚网的号召与推动下,廷明老从福建沿海,到云贵高原云南,从椰岛海南到塞北甘肃,驾车来回走了十趟,飞机往返飞了六次,总行程达5万多公里。从2013年夏天开拍,2017年初春封镜,2017年3月份完成所有图片的后期制作和文字编辑,2017年4月份正式送印、出版,2017年5月快递到各宗亲、宗祠,累计耗时5个年头!
- B/ Z( B* w; g- D4 c
0 n+ y9 i$ C- a3 Y/ N$ N
" o0 h! l: C3 R6 p- `7 _6 E) H6 N
! r* `3 C3 w& \4 t5 J/ C这180个祠堂已结集出版大型画册《中国姚氏祠堂》,廷明老用他的镜头关注到这些古建筑辉煌与族群威严,然而,在每座辉煌建筑的背后,却有一些老人,他们一直在默默守候着这些姚家祠堂,尤其是每逢佳节来临,他们更是孤独的一个人守候着一族人的热闹,他们被族人们尊称为“守祠人”。1 ^. V! j) C/ e3 k  |' Y# K

1 |% W; F8 B# O5 t$ k - a! q. q% @  m& N* O" f6 g
0 n. I" u% ?3 B7 Q/ C8 Q% p
明代姚舜牧《姚氏药言》中写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有八柱始能成宇,有八字始克成人。“一孝立,完善从”,只要孝道这样的道德标准树立起来,其他各种善行就会随之做到。孝文化,乃我国道德始祖舜帝姚重华的文化根本,也是我全球姚氏的根文化。需要我们不断传承和发扬。3 B  H9 i5 w. v$ M

, @5 n" R! V) S1 ?1 P
3 S7 _  y" W8 y/ u$ v# [. {% A
7 Q. q& l  Z: ^9 S( j/ M特此,中华姚网号召全国各地宗亲举起您手中上的相机,激扬您的文字,记录下我们姚氏守祠人或族长们的生活点滴,让他们从精美的祠堂幕后走向前台,接受全国姚氏的敬意与祝福。当然,更希望写下他们精彩的人生故事。
+ H; G  [, y& h- {* f4 U
  S- h# I' J- t3 k & T) c' S6 t: x5 E; e/ B
5 O0 m1 d, r* s. M% ?
征文要求:8 T* b* G0 a1 v/ X% ?
1、文字:不少于300字的祠堂及守祠人介绍;% G3 S: r- L8 ~9 G
2、照片:祠堂正面、守祠人生活照、打理/看护祠堂的照片、其他各类祠堂聚会/合影等照片3张以上;% k- ~$ q( ?$ h- y6 Z* p
3、微信(GzYaoSir)或邮件(66464065@QQ.COM)提供详细的供稿人及守祠人姓名、村落地址、联系方式。
' T  p) D7 n$ O+ r3 `' Y1 h
4 m1 J, \$ M5 k  z# I8 N / C; a, c8 m/ H
1 T/ q5 C" e2 X( o* B
所有供稿文章即视为授权姚网发表,同时,优秀作品将于春节前后面向全国征集投票评选。胜出前1-3名将获得“最美守祠人”荣誉证书及姚商赞助物质或奖金奖励(待定)。
4 M2 s% d+ g& g; K. D% g# h( H  U: V- H5 b4 s+ q
- h& v8 H, U- m

0 D' Z$ X0 D& W8 v崇德孝义,行善积德。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又在孝道。欢迎有意赞助此次宗族活动的姚氏企业与站长联系,为咱姚族“最美守祠人”及文章作者送上更多敬意、更多惊喜!$ M, o1 S( d+ |. ?' f+ V

" [7 F. G  [  D
" a8 _2 q2 M  V: L8 @
" c2 @; t) `( i8 u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4039 天

连续签到: 4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9-10-6 09:51:53 | 只看该作者
   祠堂,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收宗睦族,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通过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的修订和族规民约的制定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辩长幼的目的,向后人昭示道德情感、伦理法治和文明教化。
7 T) Q0 o2 F( [6 ~+ U2 s$ U9 g. K   祭祀是族众间的一条精神联系的纽带,通过祠堂仪式活动,加强了血缘关系,联系了族众感情,强化了家族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特别是通过祭祖强调了家族内部上下尊卑伦序,宣传了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提倡了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孝道。这样家族的儿童成员从幼年起,长幼之序,孝悌之礼等礼仪就在其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祠堂一盖就是数百载至更久远,族谱一修就是几千年,作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祠堂文化是华夏各民族带着明显的血缘地特征的标志,一条维系着各宗族姓氏之间的血脉,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架起穿越时空的桥梁。
, V9 S4 I) E; ^/ ^
% U' x6 @  T" M  _0 l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9-10-6 11:07:02 | 只看该作者
       图2、3、4、5是姚氏祠堂和人物?哪一图是,请给予尽可能的详细说明?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4#
 楼主| 发表于 2019-10-20 07:53:29 | 只看该作者
姚守(首席店小二)
' V6 J3 ~1 ^' u( F* s; P
8 S0 x0 a. I: J8 [
寻根:  J+ I# ~) O8 r; `4 K
四川省安岳县姚市镇姚氏一支,家谱部分损坏,只知道祖上在明末清初从贵州铜仁府铜仁县搬来,就是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两兄弟入川,先是到四川省遂宁市市郊,现在那边有部分族人,我们这支再搬到遂宁市与安岳县边界。我们的香火上也是“吴兴堂上列祖列宗”联系电话:18208842775

" \0 F  Z# s) }& L) P
1 s) b) o7 x$ A. v, ]% 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6 05:5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