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3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接姑姑迎娘娘”传说圈内部写本选录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22 01:23: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接姑姑迎娘娘”传说圈内部写本选录
王  尧
一、        吴克勇《二姑姑庙揭秘》
(收入罗兴振主编《舜耕历山在洪洞》,山西出版集团·三晋出版社,2009年,第301页)
说起二姑姑庙,羊獬人上至皓首翁缺齿妪,下至稚子小丫,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无论老幼都能说出其座落、方位及其建筑规格,内外勾陈。若问其庙建造由来,不论老少,不是摇首不答,便是张口结舌。间或有强应者,也未必知其所以然,只是道听途说而已。
相传二位姑姑嫁到历山后,每年三月三回娘家,沿途总是访贫问苦,察询丰欠。有一年,姊妹二人从历山下来,大姑姑坐于车上,二姑姑骑马提枪并车而行,艳春三月花香鸟语,麦苗返青绿柳吐翠。二人欣然,踏青而行,一路说说笑笑,毫不惬意,俗话说情悦路途短,意烦道儿长,天交申酉到了临汾屯里桥头,晚霞烧天,鸟鹊归巢。大姑姑摧车竟过,二姑姑始按辔缓行。行之间,忽见河谷凉风卷着土腥,扑面而来。俯视河水,腐草白沫,泥沙俱下,风浪激荡,隐隐上涨。她自思此际时令尚早,还不到汛期,河水缘何上涨,不是上游降雨,便是妖物作怪。倘若洪流暴至,两岸居民必然受害,而今过河即到娘家,可让姊姊去省视二老,我去上游察个究竟,想罢骑马追上姐姐,具道其意。娥皇闻言,从妆盒抽出一支信香递与女英说道:“贤妹欲去察究,姊姊赞同,但天色渐晚,恐有不便,且付汝信香一支,若无它故,不可焚烧,如遇麻烦,点燃信香,愚姊则来助你,切记、切记。”女英接香谢过姐姐,姊妹分手,各行其事。
不说娥皇回家省亲问安,当说女英提枪策马溯汾而上,直到赵城辖区东侧沟里、湾里、西侧安定地方,一桥飞架东西,桥头之上不知何物,只见其头不见其身,眼似金灯,闪闪发光,浪头弄潮,河水如截,随其平升。二姑开启天眼,仔细观瞧,见其物不走,其水不流,方知其乃水蛟。水中若出此物,必致水患。这种东西疑心最大,从不在桥下孔中潜行,而是聚水越桥从上而过。二姑姑观看明白,心中有数,下马扎枪,拴住马匹,抽剑在手,抛起一方手帕,化作一朵祥云,冉冉而上,待云与浪齐,身高蛟头,喝声:好孽畜,安敢如此。声落剑到,直望胫项砍来,老蛟见有人犯,张牙舞爪来搏,同时运用本等的伎俩,卷起浪头,向二姑姑盖来,二姑姑掐定避水决,风浪不能侵。人蛟会战,搅得波翻浪涌,老蛟齿爪并用,头尾缠绞,使出遍身解数,以图一逞。二姑姑腾叱挪移,气运丹田,剑走偏锋,智杀巧劈,老蛟猛扑,二姑姑滑翔,擦身之际,二姑姑伸手揭下老蛟项边一片红鳞,老蛟负痛,大叫一声,甩尾掀起巨浪,思欲乘机潜逃。二姑姑瞅准时机,挽了一朵剑花,向蛟腹部狠扎,老蛟腾避,肋中利刃,化阵烟云带伤逃遁,刹时风平浪静,泥沙渐沉,河石不滚。到燕家堡地方一石俱无,后人名其地石止。老蛟去远,二姑姑追之不及,按落云头,收了锦帕,乘马而归。此时天尚甫明,二姑姑在村外蒲草地上,将息假寝。
早说大姑姑与二姑姑分手后,刹时到家,尧王在朝未归,大姑姑拜见慈母,母女相见分外亲近,散宜氏见娥皇独到不见女英,询问原因。娥皇具道其详,其母方才放心。母女二人促膝谈心,一则有说不完的话,缕不清的情。二则女英未归,虽知其艺高心细,毕竟夜半更深,为母为姊,怎能不吊胆揪心。因此母女二人坐以待旦,天将拂晓,母女二人心焦意躁,再也坐不住了,于是起身后槽牵马,各执器械,直奔汾河滩,准备沿岸分头去上下游寻找,不想却惊动了村民,青壮男女也一起出动。及到汾河滩,熟睡的女英被噪踏之声惊醒。母女三人同诸多村民一道回家。在回家的路上,二姑姑把战蛟驱魔息水患,身体困乏,野外休息之情讲了一番,散宜氏和大姑姑以二姑姑为民除害深感欣慰,众村民为免受灾害而感激涕零。
二姑姑到家,更衣用饭后,对其母散宜氏说道:“昨日与姊姊分手后,巡察河道观测水势,见两岸村民涉水渡河甚为不便,自思着能勘察地理位置筑坝架桥,秋夏以船渡人,既可方便民众,又能减少危险,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因此,稍事休息,便去办此事。”二姑姑说罢,未等其母表态,却得到大姑姑的首肯,同时提出姊妹二人同时出发,大姑姑下行,二姑姑上行,上至石止,下至泊庄,勘察定位,知会村民,乘时造桥,以利通行。
通过两位姑姑的实地考察,选定燕家堡(石止)、洪洞屯里、李家庄、洪段、公孙堡、西李村、临汾屯里(韩村)、西芦曲、马务、泊庄等十处桥位因地制宜,辟为渡口,这样既方便交通,又保证了安全,深受群众赞许,赢得人民的尊重。后人为感二姑姑降魔驱怪之恩,创意架桥益民之德,便在其当年歇息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小庙,人称“二姑姑庙”。从此以后每年二姑姑回娘家都要在此住上一宿以察民情。但因年深日久,鲜为传说,今人附会而产生多种说法,也不足为怪。但在汾河渡口上,不知源自何朝何代的古联:“远迎近送逍遥过,进退连还运道通。”横披“润泽滨汾”。却颇有深意,耐人寻味。
9 m. p0 Y, D& e- N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4-2-22 01:23:49 | 只看该作者
二、罗兴振《羊獬历山联姻传记》
" Z" p1 A, R: p% g! \$ T/ W" X3 y
! U4 |9 Z! s" B9 F8 U3 s
. u* |9 T/ t) d- W  {9 \3 b9 x* X$ a5 b$ N# h) N6 c" i( x9 x
(洪洞县历山舜庙修复委员会印制)
4 e$ C0 P0 T0 R0 B1 m
2 R/ w5 _8 A# x九  浚井* a- q$ e& M: n& |

$ |/ Q& O+ ]- o: d1 i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象回去给他父母一讲,他们并不甘心,三口人唧唧哝哝了半天,又定出了新的圈套。
. f1 h( Q% y4 h9 ?- T" B$ Q, H/ S+ \6 C( ~
这一次是瞽瞍亲自出马。“儿呀,谷仓灼火的事,都怨我太大意了,你可千万下要怪……”瞽瞍拄个拐杖在舜的房门外,厚着脸皮又这么说。接着又道:“现在我还想叫你把咱的水井淘一下,那井淤泥太多了,要不淘就快吃不成水了。”“能行,我明天一定去,请您放心。”舜谦和地答应。
! D2 F! I+ ?( a( q6 @9 R* q& J/ X: X3 h* k
瞽瞍走后,舜又和二妻商量。妻子们都说:“这又是新的阴谋,不要怕,明天去的时候再给你一件画有龙形彩纹的衣服,你把它套在里面,到了危急时,只要脱去外衣,保你安全无事。”) S7 _: D: {8 j
% N/ P' t8 I( A) H4 y: X( U
第二天舜按照妻子的嘱咐,把有龙纹的衣服穿在旧衣里面,拿了工具淘井去了。舜到井口,带着工具,让象用绳子套住他往下吊,刚入井口绳子就被割断了。接着凶手们又乒乒乓乓地往井内扔石头,铲土块。曾经中计上当变得机警的舜还没等石头土块倒下去,就脱去外面衣服,变做一条神龙,沿着地下黄泉从另外一个井口钻了出来。9 ]) b- N6 z' y: r9 I  p
% n# l" y6 t( @( K
洪洞历山就是两个舜井,名符其实。
$ H( I$ g$ k2 ]( G4 @! b1 e, `1 l* P7 X
凶手们把井填满,又用脚蹬踏了一起,而后欣喜若狂地回到家里,商量瓜分财产的事。% H' D. c* a+ K* Q0 ?$ @  R

/ [3 u$ ^+ e5 R' W& M/ C; N  P“今天的事,应该归功于我,因为这是我出的主意,想的办法。按理我应该多分点财产,可是我什么都不要。牛羊、仓廪、所有田地都给爸妈,我只要死人的琴弦、干戈和两个嫂嫂。”
* |: w6 r( }# f' q3 H1 i; J
- \/ M4 V6 P0 o$ m* S得意忘形的象,张着蛤蟆形的嘴,翘起他那没有鼻梁的蒜头鼻子,手舞足蹈地说。4 _5 d5 m8 `* w1 `

% u$ x# J  P4 Q* x4 ?瞽瞍一听高兴极了,那黑瘦黑瘦的长脸,突然变得增加了许多皱纹,他充满激情地说:“随便、随便,只要你满意,你说咋办就咋办。”
+ M1 o/ o8 \6 a8 M
7 U9 Y- U& [" P3 `& R4 Z- g$ k自鸣得意的象,就没撒泡尿照照自己,高高的额头,覆盖着深深的眼窝,薄薄的眼皮紧紧地包着一双大眼珠,沾沾的鼻涕流出来可吸进去,又尖又长的几个龇牙把上唇撑得抿不合嘴。就这副丑象,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还想把娥皇、女英据为己有,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想得不素。他和他父母说妥以后,像疯子一样,三步并作两步地跑进二嫂室内。岂知一进门出乎意料地却见二嫂并坐在炕头在谈笑什么,舜在炕的另一头拿着琴,神色自若地弹奏着。这一意外的情景,一下子把他吓得目瞪口呆,不禁倒在地下。舜和二妻急忙下得炕去把他扶起,问道:“三弟你怎么了?”象两腿不住地颤抖,半张着嘴,鼻孔里不住地发出痉挛的呼声,那暗然无光的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直盯着舜,呆呆地踌躇了半晌。他见舜和二嫂都是和颜悦色,这才松动了一下紧皱的眼皮,结结巴巴地讪讪地说道:“二哥,对不起,我正在想念你呢,想得我闷闷不乐。”舜道:“是啊我知道你正想念我哩,好弟弟,快快坐下。”+ `. T) l( @3 h
) b  P9 w( N( b3 G
这个丑畜牲见哥嫂对自己毫无怨恨之意,说了句对不起,转身就走了。
* O( Z2 C4 \5 {9 {$ ~7 J
. H+ W5 F- V, s. [& [0 x6 E% f象走了以后,舜又拿了工具,到井上把填满的石头土块淘出来,使井水依然清澈茂盛,后人把这井命为“舜井”,俗称爷爷井,位于历山前山门外的半山谷,两井并列,旁有井亭,一九四二年被日军所燃。
% ^7 F$ t9 {1 ~. r
4 [2 D( S& r4 _$ O# o' N5 l + o. A. d+ C! \& q# w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4-2-22 01:24:12 | 只看该作者
三、吴青松《娥皇、女英轶事传闻》(打印稿)
4 Q: l2 p7 U0 m% r3 X
/ @0 _! N0 j; a. o" O  _$ d
+ h: _$ C1 ]7 l; I) ^& R& I6 I- z( y+ I+ c' C! _+ I
娥皇、女英姐妹贤
' |; B% f+ v3 |' [$ P: F* t1 n6 ?7 D% q; n- `% i4 @
尧王以仁德治国,知人善任,把各类人才进行了合理地搭配,于是政通人和,万民赞颂,成为历代帝王之楷模。尧夫人散宜氏以孝悌治家,依据儿女的天性,顺势利导,因材施教,精心培育出娥皇、女英双凤贤圣,成了华夏教育的典范。四千七百年来,相延流传着娥皇、女英辅尧佐舜,关心黎庶百姓的许多佳话,同时也歌颂了散宜氏这位伟大的母亲教育家。
0 ?. }6 g) @2 [  F) }5 e9 ]) C6 ]
话说娥皇、女英秉承父母的天赋,生来聪明过人,可姐妹俩个性情爱好却大不相同。娥皇温尔文雅安详,遇事善于思谋;女英则倔强刚毅果断,见机雷厉风行。遵从父母的教诲,娥皇关爱妹妹,女英尊敬姐姐,俩姐妹从小就懂得了孝悌仁爱做人的道理。  `9 {$ \1 i9 p' j

( c' @9 F% n, C一天,姐妹俩领着小伙伴引火烧豆子吃,大伙格崩格崩嚼得脆巴香。这时散宜氏过来,见孩子们个个都是乌嘴黑,便问:“你们吃什么呢?”
+ M4 j( Z! l) u5 Y9 T) ]; V& e+ W8 C% `
女英说:“我们吃烧豆子,嚼着可香哩。散宜氏说:你们过来,到水池前照一照。”孩子们在水池前一照,抬起头又互相看了看,个个都是黑花脸,觉得非常好笑。3 Z3 x% ]1 R7 H& B% v; J

, n2 D: n3 C! s; _# c散宜氏说:“烧豆子吃着香,可弄得满嘴乌黑,实在不雅,能不能再想点别的办法。”经妈妈一指点,娥皇灵机一动,马上拿来一个陶罐,放上豆子,让妹妹架火烧烤,不一会儿就炒了一陶罐豆,姐妹俩尝了尝挺好吃又干净,便抓了一把连蹦带跳地奉献给母亲。, C) n1 t7 i7 ]

) U- K$ g! @1 G" T* N散宜氏说:“我牙不好,咬不动了,你们吃吧。”女英犯愁了,心想这么好吃的东西,母亲却咬不动,这该怎么办呢?说着便去找姐姐想办法。1 O. D. R& `& o' p2 y) I

  }$ {/ a9 r; W- `4 R& [# Q4 [7 M娥皇见旁边一块石头上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坑窝窝,便把炒好的豆子放在窝窝里,拿起一块小石头一阵子就把炒豆子捣成了碎面面。
" a+ i' G* @; P  T' D* d) ~" ], y% P. g" n0 e2 R0 k& A
女英受姐姐的启发,抓了一把炒豆子放在青石板上,端起另一块石板使劲拧压,不一会儿就把炒豆子拧压成了细面面。
# h" r# R" y# V# a& T3 x1 ]! c) u% w9 L0 n8 r) N+ u9 g
娥皇又将豆子放在一块平滑的石头上,让女英拿了一块圆石头在上面滚碾,豆子不蹦还省力气。
/ H% Y- Z4 F' y: J+ q( N0 V
! O$ M! e' J3 e- s8 {8 m1 C就这样,娥皇、女英两位贤圣怀着对母亲的孝心,发明创造了人类石器文明史上原始的砸砧子窝、石头磨和石头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二位姑姑发明的石头砸砧子窝、石头磨和石头碾在民间还在使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
8 ?8 S4 g# |+ o3 W
. ^; D9 y, {: l# q$ B石杵捣石窝,1 x% F; _5 }+ Q& b

7 S8 C+ B! d0 S4 P1 I2 @捣碎炒豆敬婆婆。(当地方言老年女称婆婆)$ k, d, }2 x: Z9 O) J

" Z) Y* }% }+ ?, f石板磨石板,
' I! g, S' W( p- Y# G, z: _: m/ l& r6 K+ J5 n. U0 h( H, J
爷爷奶奶吃面面。
3 \" s  X3 s* @1 h9 u/ X3 l& H; c$ [
一天,娥皇正在架起火炒豆子。女英在外边玩得满头大汗,风风火火地回来,一进门就嚷着说:“姐姐,我要喝水。”说着便舀了一瓢水倒进了陶罐。娥皇见妹妹口渴难忍的样子,也顾不得陶罐里的豆子,赶紧加柴烧火。过了一会儿,女英见陶罐里只有豆子没有水,于是又连着添了两瓢水,到后来,开水没烧成,倒是把豆子煮得开了花。女英觉得好奇,尝了尝软软绵绵特好吃,高兴得也忘了口渴,端着豆花敬奉给母亲。尧夫人品尝着软绵绵的豆花想着,这两个女儿孝顺又聪明,遇事总能想出好办法,心里特别高兴,对娥皇、女英说“孝敬父母才算人,关心普天下大众能成神。你们父亲是联盟首领,他关心的是全体臣民。你们应把捣豆子、磨豆子、碾豆子、煮豆花的好办法传授给村落里各家各户,广布你父亲仁爱的福德”。
$ f- s/ P- n1 K8 p+ ^8 m$ [( w# d) r' k1 W
娥皇、女英遵从母亲的教导,逐家逐户去传授。大姑姑娥皇教方法,二姑姑女英现场做示范,这就丰富了原始社会人类的饮食文化。当地人不忘二位姑姑的恩德,有一首歌谣传诵至今:5 U3 a* n' _% H# E

4 T1 a& D) G) x大姑姑架火烧豆子,
. C% X' {$ q, N& N$ I3 G8 w- X0 H! b1 T$ z
二姑姑添水成豆花;  A" H, ~: q( G
& E& v" v, d# a3 E
豆花软,豆花绵," w. u) v5 B, j3 ]# H& n* D' t
6 p- H$ G' n3 L
爷爷娘娘好喜欢。/ H; ]2 S: {/ L, N
$ ?% D5 p8 U- l* Y& x5 `
据史料记载,在唐尧那个时代,人们已会用细葛麻布做衣服。娥皇常和母亲用骨针穿上葛麻绳做农服,缝披肩,用鹿皮做鞋子。女英可没这份耐心,成天和男女伙伴这儿套兔子,那儿逮狐狸,在汾河里斗蛟,在小河里摸鱼。人常说出汗多发渴,跑路多费鞋。三天两头女英就把鞋底磨透了。7 C2 h' T3 u5 \% O- N2 j9 h0 j/ t
* m* ]0 y; Y) z( m+ c2 ~4 W
一天,女英跛着脚回来,娥皇一看妹妹的鞋底磨透了,脚跟扎了根胡里条刺,娥皇赶紧给妹妹把刺拔出来,拿出新做的鞋子给妹妹穿上。尧夫人看到这姐妹俩心里当然高兴,笑着对女英说:“今天别出去了,跟着姐姐学纳鞋底吧。”女英说:“行,这有什么难。”说着拿起一条麻绳,纤了个纫头,拿了几块鹿皮就纳了起来。可没纳了几针,长长的麻绳就绕了几个疙瘩,生拉硬拽几下就把麻绳拽断了。
; r8 P: u+ n% i6 C
. N; W7 B# _8 L0 P) b! Q1 _5 a" t尧夫人看见女英发躁的样儿笑着说:“逮狐狸要下套;捞鱼要用网,干什么事都要顺着它的章法。你看娥皇把麻绳斫成一截一截的,虽然多纤几个纫头,纳起来可顺溜。”女英天资聪慧,凡事一点就通,一看就会。学着姐姐把绳斫成了一托长,纤好纫头,不一会儿姐妹俩就纳了几只鞋底。这时有一伙小姐妹到尧王家看女英的脚扎得重不重。夫人说:“姑娘们,都来学学纳鞋底。”大伙你抓针,她捞线跟着娥皇、女英就纳起来。大伙手里忙,嘴不闲,你凑一句她凑一句就编了首歌谣:
, B  H4 `) x5 M7 b! b3 N3 j% V$ q$ r. r5 [
青麻绳一托长,3 w9 v0 x6 e% W5 {& P1 x( G
3 n7 D7 ~6 Q- E7 I9 C1 o0 n; V
姐妹两个纳底忙。
8 s# x& j& x9 y, n
- i, R2 @# m* B纫头纤得细又长,& J, w3 r$ {" H  P* g- a0 n% N
# u" W5 f2 H5 s4 I
哧啦哧啦就成双。& Y) m3 O) g0 c5 ~* N
. L$ Y5 C+ n; n3 i2 `
姑娘们干着说着唱着正热闹,尧王回来了。尧夫人让娥皇、女英同姑娘们出去玩耍。尧王对夫人说:“娥皇、女英都是你生的,一个文文雅雅,一个风风火火,性情相差怎么就这么大呢?”
1 g/ y+ V. I& H' b! C8 ]2 ~* N. k7 i2 i8 C' K8 ?. P  J
夫人说:“龙生九种各有各性,娥皇、女英你喜欢哪一个呢?”' H5 o9 P+ Q5 ^8 I* l
) @7 o2 ]4 ^! r2 a) [
尧王说:“娥皇、女英这姐妹俩孝顺又聪明,都是我的掌上明珠,我都喜欢。”
' i. u7 `8 p. h5 f# T9 o5 F3 q8 h) E, A( F
夫人说:“这就对了,你治理朝政讲究的是君甘臣酸,人尽其才。我教育儿女把握的是依据天性,顺势利导,因材施教。”
& k% I' E1 E  V! V( l  B$ M. [; c" M/ s( _" K* \
尧王说:“好!娥皇文静善思考,你把伏羲氏的八卦传授给她。女英活泼爱活动,让她跟着我练拳习武。姐妹俩一文一武相济相补,长大后肯定是我们的辅佐好帮手。”( q9 j) i# }% U- C. q* A
. F3 G8 W8 t( n( J+ e+ o
尧王和夫人的这番话,分别确定了对娥皇、女英教育的目标和课程。这样一来,娥皇成天摆耆草演习伏羲氏的八卦,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同“羲氏”、“和氏”一起演绎出天道规律、地道法则、人道标准。在远古伏羲八卦和商周易经文化之间,起到历史的传承作用。女英则成天耍木棍、投石头、骑马打猎、掷标枪,跟着尧王演习排兵布阵。后来,又发明了木槊、竹镖、流星锤,训练出一帮精通武艺的小姐妹看家护院打围子。
5 ]9 S3 f( f) |" y7 L; g' m$ E7 l& I
娥皇、女英由于父母引导和培养,姐妹俩文武相济,各展其才,辅尧佐舜,成为华夏族的巾帼贤圣,有一对联曰:: D. h8 S& k5 a# P
6 I) Y: f8 {; M+ \
辅唐尧广布福德
9 Q; D7 D1 Z" q5 Z0 O# ~" h) n" K: f1 m" `$ U$ T( s
佐虞舜勤政爱民! ~0 O# O6 y$ _& s- g7 R2 y

- ~- L; B5 r8 n$ d; Y& u+ y; }横批:双凤贤圣/ \: W( b; U- ^, }6 u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
 楼主| 发表于 2014-2-22 01:24:33 | 只看该作者
四、于占辉《唐尧故园简介》(手稿)+ h7 c  u# j$ m6 U) m" C% T  o

6 k3 v2 N3 c) _& l0 v2 }. a2 x: x1 y 5 [3 k1 d" D9 F2 R7 [8 C, I8 I

8 q/ Y& x) N! h2 d' i2 Q. `5 X二尧王成婚
1 M) }* t. N7 i& A- O9 v5 H7 @3 I7 P& g3 @$ E2 _! ]0 c% `, V( u; J
上古同原河东地,今人皆乃尧舜传,敬事姑后不忘祖,青烟飘及姑射山。
- x' H. ?, n1 n, J7 |  f  v' d0 E! T" s& a
当时临汾一带草多树少,动物罕见,只有西山之地,森林茂密,鹿群较多,人称鹿沟。有一天,因好色成性且体健武艺高而又精通水性的天将因触犯天条,被玉皇大帝贬为黑龙的家伙窜至鹿沟捕食鹿群,这天正好尧王到此地察看,鹿群是否被人胡乱射杀,尧王走到姑射山顶(也叫摩天顶),因口渴体乏就躺在大青石上休息晕睡中现出龙身,在梦中被一种异常的乐声惊醒,睁眼一望,大吃一惊,原来是黑龙猛追一只小鹿,此鹿是为鹿仙女。有一天,一只浑身带血的母鹿将鹿仙女叫到跟前说:“你是鹿仙,去找尧王吧!一来可以捡条性命保护鹿群,二者可以求尧王杀死黑龙。”鹿仙女听罢频频点头,一腔热血沸腾,直奔姑射山顶,不巧正好遇到黑龙,黑龙见到一只俊美的小鹿,垂涎欲滴,奋起直追。小鹿赶紧逃跑,直发出吱吱的求救声。这就是尧王听到的美妙乐声。尧王一见大怒,眼见就要追上小鹿了。他就用两只龙爪把他们远远分开。黑龙哪里肯放脱,扑起来又要追赶。尧王从口中吐出一股水来,黑龙见状生畏,不再追赶。小鹿得救后,一眨眼消失在云雾中。尧王也恢复了人身,正要寻觅时,只见一婷婷玉立的仙女站在面前,她生得水肤玉肌,如花似玉,姿容秀美,相貌端庄。尧王正在诧异,只听姑娘高声说道:“尧王你是人类之王,万民颂扬。黑龙残杀鹿群,盼你拯救呀!”说完飘然而去。尧王顺着鹿仙女飘然而去的方向,急忙追赶前去,追到一座山前无路可走了。抬头一望,高耸的悬崖峭壁使人头晕目眩,正在思谋寻路之时,忽听传来“救命啊!救命啊”的呼喊声。尧王内心万分焦急,他急中生智,抓住青蒿往山上爬,爬到半山腰,发现一弯曲羊肠小道。尧王顺小道急急往前奔去,这时天色将晚,抬头一望,发现半山腰中有一山洞,猜想黑龙一定将鹿仙女抱进洞中了,他就直奔山洞,这就是现在的南仙洞。尧王进到洞中,借着月光看到黑龙将鹿仙女打得昏倒在地,就大吼一声:“住手!”黑龙却不以为然地说:“尧王,你管得太宽了吧!”尧王按捺胸中怒火,平心静气地说:“你乱捕杀鹿群,今天又毒打鹿仙女,也太过分了吧!”黑龙不等尧王说完,就诡辩曰:“你身为尧王,上制服不了太阳,下杀不了怪兽,你还是快点让位吧!”说着便动手猛然卡住尧王的脖子,这时鹿仙女从昏迷中惊醒,看到黑龙扑到尧王身上,尾巴挠得又直又高,为救尧王,她不顾浑身酸痛,一跃而起,使劲揪住黑龙尾巴,此时黑龙觉得咽喉生烟,头晕眼花,两手松开现出原形,飞奔出洞,扑通一声,跳入河中。- X6 A% k6 ~1 [: N5 ?7 X
! {0 W5 e# N9 a6 t3 v# z  A, V
原来玉皇大帝将黑龙(天将)贬作黑龙下到凡间,唯恐其恶性不改,降旨东海龙王在他身后留了一条尾巴,只要一揪尾巴,黑龙即现原形,不敢作恶了。: x/ Y0 {! Y+ x
/ e+ G8 A7 n  p' I, A. U7 O
鹿仙女此时舀了一瓢水,扶起晕迷的尧王,将水送入口中,尧王渐渐苏醒过来,感激的说:“谢谢救命恩人。”鹿仙女含羞的回答说:“我还没谢你呢!……”二人举目对视,尧王顿生爱慕之心,向鹿仙女吐露了爱慕之情,鹿仙女袖遮羞红的双颊,含羞跑出洞外。当晚尧王与鹿仙女在仙洞中结为百年之好。成亲当夜,洞的对面蜡烛山峰明亮如昼,祥光瑞气盈满山沟,后人便沿袭用了“洞房花烛夜”这一美满姻缘的赞语,并成为人间的“洞房花烛之喜”。* P6 V. f/ j  K- ^5 F# k) r
2 A5 Q. j6 Y" g: |, I! ~% Y
民间传说之鹿仙女,即为散宜氏女,名叫女皇,百姓尊称“皇天圣母”。史载:尧娶散宜氏女名叫女皇。尧与散宜氏婚后生有九子二女,长子名丹珠,后被尧王派往现在的长子县当一名小官,故直到今天仍叫长子县。二女名娥皇和女英。$ y* @9 {1 ~* F* C: f& a! e

; ]0 q! R) Y5 b+ c  u7 W0 ~; | ; t  O; @. A6 n' `% S- C* Y

签到天数: 2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4-2-22 01:24:53 | 只看该作者
五、叶健《娥皇、女英平叛》(打印稿)(节选)
" w8 Z+ \2 A; A& l. _
% g- H- m/ m4 \5 A3 d0 G 3 E* o% W& T5 I7 e( f2 h& x8 ?

# Z1 J6 W; g) m& u/ [, m6 w……娥皇、女英领兵至界,安下营寨,遣使入城,投递战书,相约三日后决战。至期,两阵对垒,鄢陵夫人催马向前,扬声叫道:“陶唐人马听着,尔主无故侵凌,以大欺小,践踏吾土,惊我百姓,请汝主将答话。”1 G; K( |4 f# i: T' [2 v

8 M& F' A8 w6 W  S6 K- ]陶唐营门旗开处,娥皇、女英并辔而出,娥皇举手致意,而说道:“皇系闺阁一介弱女,不精行伍,今奉父命特来修好,何言侵凌,且尔邦轻信苗蛮,毁约寻衅在前,我们兴师御侮在后,其言践土惊民、以大欺小之说亦不能立。况吾父为君,内修政理,外结盟好,以和合为纲,邦国同他,共拓人间正道,尔我彼此友好,体恤有加,何负于汝,乃敢刀兵相向,却又反唇相讥耶?”……(略去数字——笔者)5 F9 u5 g2 s9 `& l
1 R$ X; N: z# a8 g$ w
(鄢陵夫人)说罢手舞龙硕彩绘棒,直取娥皇,女英见状抖枪催马敌住厮杀,战无数合,女英枪起,敌将落马,鄢陵夫人骤骑冲刺,救起那将,返身复出,一言不发,挥刀便砍。女英举枪架过,分心而刺。两员女将交战,互不相让,四只纤手弄云,八个马蹄翻盏。战到间深里,鄢陵季氏风卷残云,横刀斜劈,女英鞍桥蹬里藏身,二马交叉,女英鞭啸雷鸣电闪,直砸天灵,鄢陵季氏天王托刀,急架忙迎。争战多时,鄢陵求胜心切,祭起日月乾坤印,瑞气千条直罩下来欲伤女英,女英有备头上紫霞烈焰冠祥光万缕托迎上去,其身无虞。女英暗伸云里手欲擒鄢陵,鄢陵巧施无形术,机智躲避。二人均无停手,振威再战,苦斗一日,战个平手,两下收兵,相约明日再战……
4 |8 S; O  j6 m6 `8 a7 n( }: J4 R5 p4 _1 r

5 B4 k  c$ O& Z5 X( A5 U6 N8 d% H7 A8 _. ?3 m
(《民间传说的内部写本研究》,北京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9 [% t1 l9 T4 f) y

! u6 l. i. k9 \( X' t. { 6 y' a+ m4 T: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7 08: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