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795|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答姚高才公开信(之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4-21 17:22: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高才先生:; g! B5 P# |3 y5 n8 y9 `5 Q- Z
      你好。% l1 ]' d6 D( V) ?
      我认为你的公开信,不仅是给我的,也是给许多今人和古人的。当然,首先应是给中华书局的,准确地说,是给当年出版《周书》时的中华书局“周书编辑部”的。

今天我在这里只转一篇文章,请你读读:

(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钱群英,大夫第一人——姚僧垣,浙江中医药大学报 数字报,20120430期第A3版
- |7 H$ R  ~: e这篇文章是大连姚江南跟我的帖出现的(5-41#)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4457&extra=&page=5。为了你方便阅读,做了链接,同时附于后。

专此布复。

即颂春琪                                                                                         姚钟尧    2013-04-21

. I4 {: t$ N) w6 |6 Y+ d% q, k
$ |. B2 m5 w, _% A, D
6 M  ]0 C7 K4 o
8 q' Z. K: A; k
大夫第一人——姚僧垣/ d  H% G. E3 h9 f" Q; Y) C2 u
            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 钱群英
* o6 }! Y/ L% x, Z  大家都知道,宋徽宗时在医官中设置了“大夫”等官阶,但是医生授予“大夫”头衔,却开始于六世纪的姚僧垣。- R! }* q# `% T1 q& _0 K
  姚僧垣(499-583年),字法卫。吴兴武康(今德清县武康镇)人。南北朝时期的名医。他一生经历了齐、梁、北周、隋4个朝代,9位皇帝,在梁、北周、隋三朝先后担任22个官职。' E7 ]) x: u6 V2 o1 t2 y$ K
  姚僧垣出身于一个世代簪缨的江南贵族之家。八世祖姚信曾任吴太常,曾祖姚郢为宋员外散骑常侍,封武成侯。父亲姚菩提,为梁高平令。姚菩提因为多年患病而留心医药,于是精通医术。梁武帝萧衍也爱好医药,于是常常诏见姚菩提讨论医术,在言谈中能悟解对方意思,因此对他十分有礼。6 \' H5 a  h9 C' r9 s3 i0 o
  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姚僧垣自幼好学,博览文史,二十四岁就继承了家业。他医术高妙,用药审慎精当,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出生贵族,又以医术获得贵族头衔的人。他两度封公(82岁时封长寿县公、84岁时封北绛郡公)外,还有许多显赫的头衔:戎昭将军、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仪同三司、华州刺史等等。这些头衔都是靠其精湛的医术获得的。同时,姚僧垣又因为医术被授予 “大夫”头衔:62岁时授小畿伯下大夫,74岁迁遂伯中大夫,83岁除太医下大夫。" _. u  ^) Y" r
姚僧垣巧用大黄
8 U4 W; o6 n& g' _/ }2 ^. O  梁武帝萧衍发热,想服用大黄。姚僧垣诊后说:“大黄是峻猛的下利药,而皇上年事已高,不宜服用。”梁武帝不听从,结果病情加重。% E: S) U) T* c4 `  Z) K
  梁元帝萧绎患了心腹疾病,召众医生商议治疗。医生们都认为皇上至尊至贵,不可轻率,宜用平和之药,慢慢地调养。姚僧垣诊断后说:“皇上的脉象洪大而坚实,这是有积之证。应该用大黄这样的猛药来通便,否则,必定不能痊愈。”梁元帝听从了他的话,疾病马上就痊愈了。& d0 l+ B! k' x( k; d
姚僧垣治病如神2 y  Y; F) {8 y7 z* T' y; H% T
  金州刺史伊娄穆因病回京,请姚僧垣治病。伊娄穆说:“从腰部到脐眼,好像有三道绳绑着,两脚痿痹,失去知觉。”姚僧垣为他诊脉,开汤药三剂。伊娄穆服下第一剂,上面的一道绳就解开了;服了第二剂,中间的一道绳也解开了;又服一剂,三道绳全部解开。只是两脚仍然疼痛麻木、卷曲孱弱。姚僧垣又为他配了一剂药,两脚稍能屈伸。姚僧垣说:“必须等到霜降的时候,疾病才能痊愈。”到了九月,伊娄穆果然能起身行走。
$ |/ f5 t! [2 m7 a0 K6 ]  天和元年(566年)大将军、乐平公窦集突患风疾,精神昏乱,失去知觉。先去诊治的医生都说已经无法救治。姚僧垣后到,说:“难治是难治,但终究不应死掉。我可以治愈。”窦集的家人十分高兴,请开处方。姚僧垣为他配制了汤药和散剂,其病即愈。大将军、永世公叱伏列椿患痢疾多时,仍坚持上朝。燕公于谨曾问姚僧垣:“乐平公、永世公都有顽疾,在我看来,永世公的病轻一些。”姚僧垣回答说:“病情有深浅,时间有缓急。乐平公虽然难治,但终当保全。永世公虽然病轻,而必不免一死。”于谨问:“你说必死,当在什么时候?”姚僧垣答道:“不出四个月。”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U9 M8 M' \+ `+ b/ z' b7 m! e
  建德三年(574年),文宣太后病危,医生、巫师各陈己见,意见不一。高祖到内殿,问姚僧垣,姚僧垣回答说:“我也没有什么听声视色的绝技,只不过经历事情很多,经验多一点罢了。现在太后的病情,确实令人担忧,恐怕已经没有治愈的机会了。”不久,太后就去世了。
. A% N5 y7 s/ p4 w  公元575年周武帝亲自率军东讨,到河阴病倒:不能说话,眼睑下垂遮住眼睛,看不见东西;一只脚短缩,无法行走。姚僧垣认为此病涉及到各个脏腑,不能同时治疗。于是他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治疗:军队中的事情,没有比语言更重要了,于是处方进药,武帝能开口说话了。接着治疗眼睛,眼睛的病痊愈了。最后治疗足疾,也得以痊愈。到了华州,武帝完全康复。8 Y' b( k8 K" Y) c8 h) n$ g: l) |

) s% K+ o# O2 l- ?2 V1 t6 p( W) _" O" g- G9 x
! M# z8 V2 L" p, N5 _$ O) [3 h
(1)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3-4-21 18:4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pszyyao
+ {1 {: X! L" f( r/ i, Q" y, I5 B( x" _( I( e+ `
3 U+ V7 w: X/ V1 `0 U
    钟尧教授:我这里要向您泄露南昌姚氏中医的一个秘密了。南昌姚氏中医家传就是善于用大黄,已故的姚奇蔚老先生就被业界称为‘大黄先生’。他的徒弟姚明明向我讲述了历史上姚家善于用大黄的许多故事。可以推测,南昌姚氏的医术与祖宗姚僧垣是一脉相承的,还有一些有趣的事情,我也挖掘了,几个名家都是隔代相传,家规严谨。南昌姚氏是宋代姚旦的直系后代,姚旦本人号‘杏斋’是宋徽宗钦宗身边的御医,死于靖康之难。在中医的历史上,我们姚氏的规模之大,影响之远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而南昌姚氏可以说是得到僧垣‘集验方’的真传。所以,我大胆推测,彦国家族与僧垣家族可能存在一定渊源关系。当然,这还有待资料的完善与挖掘。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3-4-21 19:27: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4-21 19:29 编辑 # S/ Z3 f) ?7 _% M9 {
" P4 G* I  X6 B7 |' P
谢谢你的回复和介绍。' g, A% h7 o( o, s1 m* d: ]
    我比你稍先到姚网,通过姚网,已有了南昌姚氏出名医的印象。你到姚网后,你的故事和介绍,我对南昌姚氏多名医以及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就有了深刻、生动、具体的认识。
: Q  e8 d7 G3 X+ L    有句话:“大黄救人无功,人参杀人无罪” 我们的老祖宗僧垣公,是善用大黄的大医家,甚至可说是鼻祖。他的《集验方》今天还在用,偶然读中医学院古文课课本得悉的。
' R3 d# x$ u* m1 u# K    我就是不明白,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教研室钱群英为什么称“姚僧垣”而不是“姚僧坦”?是受中华书局影响吗?《集验方》一书的著者是“姚僧垣”还是“姚僧坦”呢?,也是受中华书局影响吗?因此,今天特意请姚江南兄将这篇文章顶起来。+ r  U; X' M  m. A
    旧事重提,以供姚高才先生和读者参考。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3-4-21 21:46: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4-21 21:49 编辑 7 s- |4 Y- h; A# ~3 k4 O# h& w

  F$ J# i4 v. \' g1 k' N) E回复 3# pszyyao 7 ]% F8 }& [- ?( v# H/ l+ B

2 D) }! @% u" d) [. k" n: ?* z# `$ l9 l3 X& Q0 s# `
    我开始是学中文的,后来学校刚刚成立政教系【包含历史专业】,我被分到那里教了几年‘中国通史’,那时20出头,兴趣过于广泛,所以对历史知识仅仅知道皮毛。喜欢而已。
) I$ N( E- G3 Q9 I+ z    关于,僧垣还是僧坦之争论,我没有研究,也谈不上研究。我仅仅是同南昌几个名医谈到过这个争论。他们都说是僧垣,从来没有听说过僧坦,他们说,这是自古口口相传,只要是同一个人,争论就没有什么意义。* w7 l9 j4 I- j: l, A
    关于南昌姚氏的医术,虽然现在有了教科书,但是有些家传的东西是不会完全拿出来的。比如,割股疗法,我从来没有在教科书上看到,但南昌姚氏名医都知道此方法,我爷爷就是得益此法。并且,我在家谱中看到过几个例子,都是说姚氏家母为丈夫割股亲灸,情深似海,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常常令我动容。

签到天数: 110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6]五品郎中

5#
发表于 2013-4-21 22:16:40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6#
发表于 2013-4-22 08:59: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pszyyao $ k5 D: I# H; y% p0 W' p

! u! r  q" P8 l( a4 c# f# @+ I
2 |1 B% g! G  s9 m" q5 x- O    钟尧教授:我这里要向您泄露南昌姚氏中医的一个秘密了。南昌姚氏中医家传就是善于 ...
6 a9 ]& j4 B9 S& T" @1 h, T3 t姚绍弦 发表于 2013-4-21 18:48
. I( q7 e# W# P$ B7 ]2 }
+ |' j2 Y* v  q/ O
$ z5 n& y6 B4 l' i8 H
“皇上的脉象洪大而坚实,这是有积之证。应该用大黄这样的猛药来通便,否则,必定不能痊愈。”    绍弦宗亲好好研究研究,这里面肯定可以挖出很多精彩而有趣的故事。

签到天数: 3693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3-4-22 09:00:43 | 只看该作者
姚僧垣是我们家族的骄傲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13-4-22 11:0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pszyyao 1 s) L/ L( M& g( g6 |
    我开始是学中文的,后来学校刚刚成立政教系【包含历史专业】,我被分到那里教了几年‘中国通史’,那时20出头,兴趣过于广泛,所以对历史知识仅仅知道皮毛。喜欢而已。' K$ ^# J' l* n8 f2 g2 K# X3 q
    关于,僧垣还是僧坦之争论,我没有研究,也谈不上研究。我仅仅是同南昌几个名医谈到过这个争论。他们都说是僧垣,从来没有听说过僧坦,他们说,这是自古口口相传,只要是同一个人,争论就没有什么意义。

( ], n: F! I9 U4 C5 v5 L   
; Z! @% X* V# t8 V; E: J4#姚绍弦 发表于 2013-4-21 21:46
; U. }5 ]" m% t0 x

2 j. E/ p; M, s$ P) v         " 关于僧垣还是僧坦之争论,我没有研究,也谈不上研究。我仅仅是同南昌几个名医谈到过这个争论。他们都说是僧垣,从来没有听说过僧坦。他们说,这是自古口口相传”——又一有利于“是姚僧垣”的证据,也有助姚高才先生认识问题或辩驳。% t  R! v3 l4 T$ R; t6 I

8 B4 s: ^( t3 @) Z+ n$ W
- U# `+ `) ~6 ?7 H8 E      “他们说,这是自古口口相传,只要是同一个人,争论就没有什么意义。”我的“是姚僧垣”,姚高才先生的“是姚僧坦”,都是指同一个人——唐弘文馆学士、史学家姚思廉之祖父,南北朝时期御医、大医家、上大夫、隋开府仪同三司者;也就是高才先生的“在我们心目中总是值得敬仰的那位历史人物”,这是共同点。
7 z" b) x/ }( {" p' l4 s1 @/ v  |0 E' _7 r; E
     争论或许没有什么大意义。然而,对于宣扬祖德(“不要忘记祖先姚僧坦”)和怎样辩论、怎样说话,可能有作用。1 H# n- J2 Z* c+ [. J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3-4-22 11:18: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4-22 11:22 编辑
2 q8 {3 f7 T' Y7 j7 t
, E* C1 V5 B1 u" ^% {- c( z回复 6# 姚尚明
( z) h3 D- l% l; {
/ S: p" X+ c4 s/ Z( l9 M3 ~# c4 p7 G+ k1 R8 k
    关于大黄,我还真是一个大胆的实验者!
# n8 h9 o: X0 Q( r    我20多岁就开始痛风,开始是几年一次,后来发展到一年三次四次,饱受折磨。秋水仙碱一上,上吐下泄。这种西药,长期使用,必伤肝肾。我90年开始痛风的时候,许多西医都没有见过这种痛法,直痛得在地下打滚。中医古籍里有过记载,叫做帝王病。现代人普遍以富贵病称之。美味佳肴吃多了,食积而致。我想,既然西药的毒性如此之大,何不试试中药?既然拉稀对痛风有益处,何不主动试试拉拉稀?于是,大约在2005年开始,我就有计划的每年用大黄泡水喝,主动拉三天稀,每年一,二次,选择身体精力充沛的时候,居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痛风基本能够控制了。偶尔发一次,也能够轻松面对。我的这个方法,和我体态相同而又痛风的紫洪,姚斌宗亲都可以试试。5 H1 O6 ^1 P9 ~' }- ^* E* S; y+ \" I
     中医有‘经方’与‘验方’之说,任何经方对待不同的病人也要进行调整,这才是中医的高手。中医还有,‘法治’与‘意治’之别。‘法’是按正常的方法来医治,‘意治’者,还需要医生的灵机一动,因人而异。西医讲究同样的病吃同样的药,中医认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是思维方法的不同。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发表于 2013-4-22 11:4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8# pszyyao
( d; f. \8 R3 h8 S5 a; l4 A, p4 ?* v
/ O& R. ~/ U! O6 e  X6 D) y8 k
    应该说南昌中医界与浙江中医界关于‘僧垣’的认识是一致的,南昌姚氏从宋朝开始就传承中医,有历史可查的行医时间就超过了900年,【集验方】与【黄帝内经】,【伤寒论】都是家常必备的工具书,我想,关于作者的姓名是不会搞错的。这又不是一个很复杂的字。起码,口口相传是僧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12 09:5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