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推荐

楼主 |
发表于 2019-2-1 10:14: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2-1 10:16 编辑
2 n& U1 a* l' i( x2 ~5 f8 }! x1 }
四。姚一苇,“暗夜中的掌灯者 ” v* E& _+ F4 o4 t! f
标题上的称誉不是我的发明,而是台湾文化界的总结。
8 x' X; u0 t/ A; E8 i 我在许多版本的姚书和多地家谱中看到过介绍姚氏名人中有“姚一苇”的名目,作为台湾姚氏的杰出代表“姚一苇”赫然在目。我单独为他开一话题介绍。
" v) p; J- \3 d) T; O5 x1 S 百度上有关“姚一苇”的内容很多。我选择如下:8 s! s0 ~7 P/ z& |& d* f
* C/ m1 K, A9 y/ ~) O 姚一苇# P2 I$ g# K" I7 X* p) X4 N
姚一苇,台湾戏剧家、文艺理论家。本名公伟,字一苇。视野广阔而勇于探索,他的剧作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地探索、追求一种融会中西戏剧精髓的艺术表现。他经常在一个纯粹中国式的故事框架中,铸入一些现代的、崭新的思想或意念。他不但从我国古老的戏剧传统、民间歌舞、皮影、鼓书、弹词、杂耍等民间艺术中汲取艺术表现力,而且大胆地借鉴了外国面具、哑剧、歌队、象征手法等各流派的戏剧技法,从写实到抽象,无不成功地拿来为体现内容服务。他的作品清晰可喜,意蕴无穷,深受读者喜爱。
1 s8 Q. {: ?5 f9 T& a% C中文名# C6 U: L. v: d$ I) _: H! _
姚一苇6 W& j h- \( o A" T3 ]& z
出生地
, y* P& \' }2 {" ?5 w% W3 ?: T江西南昌8 Y# L5 U3 z; w9 z+ a/ z8 a0 B
出生日期
$ @9 O7 T8 D' R; D1922年
, p$ L. G- @& V6 R' c/ l: e! x逝世日期) O, c5 A1 S, C) U$ c+ L
1997年
$ @$ _3 H3 }/ Z" x职业$ [8 i3 j5 ]% k; U! i% P
戏剧家,文艺理论家; y2 }, L* L, A2 }5 ]
毕业院校. G' y1 i+ A( T6 V6 x, t. ]1 ]
厦门大学* s2 I& v: j# ^) I
代表作品- r0 B% m/ m& ^% d/ `
《艺术的奥秘》,《美的范畴论》,《戏剧论集》,《文学论集》9 l% ]1 ?/ [- W1 G
人物介绍
, |. n9 C4 W0 Y8 T; t姚一苇(1922--1997)男,1922年生于江西南昌 ,本名姚公伟。& [& T8 q- {4 {. N
1980年催生了第一届"实验剧展",1982年创办艺术学院戏剧学系。1997年病逝台北,享年76岁。9 \' E/ D$ h$ `+ v) V- A9 t( `
生前一向被文化界尊称为"姚老"的姚一苇,和创办"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及催生"世界剧展"和"青年剧展"的李曼瑰,同为台湾早期戏剧发展史上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 R/ |$ u' d! [生平经历
. X6 B% f& L) A4 i2 | 1938年十六岁时入吉安中学,旋即连年遭遇战乱,随校迁徙,后考进厦门大学,[1]厦大躲战火而搬到长汀,先生仍需以校为家,1946年毕业后,姚一苇来台就职,奈何两岸遽然隔绝,直到五十一年后,1989年,始得重返故乡。
# h: g0 e% N0 |6 \. P0 _ 1946年去台湾,先在台湾银行任职,后在各大学主讲戏剧理论和文学理论。先生在台湾银行工作三十六年,不求升迁,但求温饱,毕生以读书为乐,创作、著述、教学为志业。先生坚信传统人文精神和古典美学信仰,治学严谨,意境深远,在剧作、美学、理论、批评、散文等领域成就斐然。从五十年代起参与《笔汇》、《文学评论》、《现代文学》等重要文学刊物编务,提携后进,发掘有才之士不遗余力,被文学界誉为“暗夜中的掌灯者”。8 T5 z A& K* ?$ }! l
8 j t6 s P& S, [) \
) g. o! _* M9 @: |
) x8 F9 K5 \ l% ?. I) i% h
% ~$ z; v0 G" L% Y6 ~& i# w' U
$ c* N/ E9 Z3 V6 ~3 q% E2 R! h2 G0 b9 t+ }
Z/ J, ^$ b% e) i K' T 4 f" Y% O3 X- J9 [% _4 r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