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8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康定情歌》词曲作者李依若系列报道〈之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5 18:39: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元周 于 2012-5-15 18:42 编辑
0 X5 Q: `, o9 w7 H! }. q) B, N9 a9 A" |$ d0 m9 ?! t
李依若:《康定情歌》里张家溜溜的大哥( V1 P/ E9 h3 _& d

4 h8 H1 z  Z+ k7 r% e6 Q8 ~
: n% ^8 U! A+ ~+ R' u8 J& g" J+ N    9 |; u$ A$ ]; R' ~  V/ ~  ]2 s

图为欧阳鹤龄正在考证李依若的有关资料。


! c% R" ?* [. R( L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 v7 M) A' g5 k& B, L) V% l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一首意象丰富生动、旋律优美抒情的浪漫经典《康定情歌》,自流传以来折服了无数国内外听众,并作为世界10首名曲之一,随宇宙飞船飞上了浩瀚太空,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籁之音。* `: h% G' R, b8 Q
        那么,是谁创作了《康定情歌》?1996年,康定人重金悬赏寻找作者。投石起浪,国内陆续冒出戴爱莲、王洛宾、吴文季、本土产生说等众多观点。
. J2 {! n- D0 k* H2 i- ^5 i        宣汉县民间艺人欧阳鹤龄历时10年,自费上万元,在女儿和女婿的陪同下,走遍了宣汉、达县城乡,自贡、绵阳、富顺、成都、重庆等地,广泛调查了《康定情歌》的产生背景,认为《康定情歌》是宣汉籍浪漫才子李依若的原创作品,而李依若本人就是歌里那位“张家溜溜的大哥”。0 b% {0 A7 ], g' s& _. X: c
    探索10年
& F, f3 f8 J/ [2 {8 n" q
    民间艺人立志解悬疑( I$ z8 N: \/ r) e* U
    今年62岁的欧阳鹤龄是宣汉县的一位民间艺人,酷爱书画、雕刻艺术。
# T- s6 ^; S. p, U) u4 R, _/ |2 R) T    1996年4月,康定人怀着感恩之心,悬赏万元寻找《康定情歌》的词曲作者。四川轻化工学院教授宋方信发表文章,提出《康定情歌》作者是宣汉人李依若的观点。
4 j% f6 N+ ?* n  N7 {5 H& V    作为土生土长的宣汉人,欧阳鹤龄尽管早已耳闻过李依若的故事,但还是觉得有责任、有义务进行详细考证。从1996年起,欧阳鹤龄深入宣汉、达县城乡,走访李依若的家乡人和同时代的见证人,买来摄像机、照相机,收录了众多宝贵的文字、音像资料。- z5 U% s( u7 u
    2004年,欧阳鹤龄走南闯北,寻访李依若与《康定情歌》的渊源。当年,他来到自贡市,找到了宋方信教授。宋教授说,1996年他和一个叫熊仲文的教师正翻看媒体转载的悬赏征集《康定情歌》作者的文章,这时,该校大学生粟文明闯入办公室,随口说:“这是我们宣汉马渡人李依若写的,我们那儿家喻户晓!”宋教授大为惊讶,于是刨根究底,采写文章并公开发表。8 u' G6 H1 b" ^; m5 O
    后来,欧阳鹤龄还到过绵阳、富顺、成都、重庆等地,寻找李依若与《康定情歌》的蛛丝马迹。2005年,欧阳鹤龄到重庆江津市参加一个全国书画交流活动,其间在重庆市历史文献中心发现了李依若发表于《大江报》、《新蜀报》的上百篇文章。在这里,欧阳鹤龄发现一条重要线索:《康定情歌》最后一段“世上的女子任我爱,世上的男子任你求”,来源于上世纪30年代前后任川大教授的吴方吉(江津人)的白话诗《婉容词》。欧阳鹤龄说,其时李依若正在成都读大学,诗句被引用当属自然。
0 ]& W) e# I! \; Z- b$ a     爱情故事
; |, S- l1 |$ f
   《康定情歌》真实原型
9 ?0 ~1 X7 G% h9 O# z( e, M$ @
    欧阳鹤龄多年潜心研究,认为是李依若浪漫的爱情故事成就了《康定情歌》。2 H" A$ ?+ a2 x7 ?- W+ Z5 @4 D- n! n
    李依若原名李天禄,祖籍平昌人,1911年生于宣汉马渡乡百丈岩一个富豪之家。30年代前后就读于成都岷江大学,求学期间与一位康定李姓女子如诉如泣的爱情故事,马渡人无人不知。
, H% j. G* f8 r8 t( ~    李依若身高1.78米,风流倜傥,十指修长,写得一手好字,拉得一手好二胡,马渡人形象地说:“戏台上的文小生是啥样子李依若就是啥样子。”当年李依若在成都求学期间,与一位康定李姓富家女相爱,假期曾多次到康定游玩采风。跑马山上,纵马驰骋,蓝天白云,情意缠绵。马渡人说,就是在这个时候,李依若创作了《跑马溜溜的山上》。后来,李依若将李家大姐带回家乡准备完婚,不料家人认为同姓不能通婚,一对鸳鸯,就此拆散。
9 o' ?* d+ `) L, z    30年代后期,李依若在重庆市政府任秘书科员和《新蜀报》文艺副刊编辑,回乡后由父母包办与一位赵姓农家女结婚,未育子女。解放后,他曾任宣汉县文联主席,命运多舛,1956年病逝前将众多手稿付之一炬,边烧边哭。7 M* O: a- `  w' h4 X! u- d) y
抗战期间,中央音乐学院迁到重庆青木关,江定仙等音乐家采集到《跑马溜溜的山上》这首歌,名称也改为《康定情歌》。1947年,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在南京首唱《康定情歌》获得巨大成功,之后风靡全国。
* T) {2 S. b! f    民歌之乡
; ]! F, M  _8 ]& X- r( F5 D    孕育情歌王子李依若# J2 d! F+ [" S; x  i
    李依若生长于马渡百丈岩下鲁班河畔,当地民歌就像雨后的山菌,俯首即拾,被誉为民歌之乡,正是丰厚的土壤孕育了一代情歌王子。9 ?) N! r) D$ c7 e5 ~. a
    据马渡的众多老人讲,李依若解放前经常收集、整理、创作民歌山歌,教他们唱民歌,其中包括《跑马歌》、《苏二姐放牛》、《石头歌》等数十首,并常在马渡和县城进行表演比赛。9 u( k, p0 b5 m3 ^2 W
   欧阳鹤龄认为,《康定情歌》的词句完全采用了宣汉人耳熟能详的方言土语,比如“端端”、“溜溜”、“一来”、“二来”、“人才好”、“会当家”,而且曲调基本是在宣汉民歌(主要是《十把扇子》)的基调上改编的。宣汉民歌用衬词“溜溜”的达数十首之多。* b. |, X3 F2 {% }
    马渡人欧明学给欧阳鹤龄说:10岁时父亲给他办生,赴宴的李依若见他长得聪明,便问他想不想学唱歌。欧明学问:“那你教我唱啥子歌呢?”李依若说教唱一首《康定城歌》。六七十年后,欧明学即兴演唱了这首歌曲,曲调与《康定情歌》一致,只是歌词略有改动,成了“劳动溜溜的好”。7 T! p4 O6 l6 `, A2 q) Q) S
    欧阳鹤龄还提供了一个可靠证据:2004年,马渡举办民歌会,期间听解放初任县新华书店首任经理的龚汝强回忆,1950年李依若同文化馆长符风和宣汉师范音乐教师冉永纪找到他,协商出版《宣汉民歌选》。此书是三十二开本,用的是土纸,红黄封面,收录的30多首民歌中有6首署名作者是李依若,其中包括《跑马溜溜的山上》和《苏二姐》。该书共印500本,新华书店销售300本,县文联内部送出200本。当年的音乐教师和音乐爱好者如刘梓权、余泽雷、向本林等也绘声绘色地指证看到过这本书。因年代久远、纸质差,目前尚未被发现。3 a) n( b4 o, I4 i5 w) ?" A6 F0 c6 F
    马渡乡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说,《跑马歌》最早是“李家溜溜的大哥”,而不是后来“张家溜溜的大哥”。这是李依若根据自己的经历,考虑到地方宗族“同姓男女不能通婚”所作的改动,同时也是纪念其姓张的生母。; d& q0 `6 ~* R4 @8 |, j
    欧阳鹤龄说:前几年李依若的夫人尚在,她讲以前不叫《康定情歌》,原名《跑马歌》,当地人还有叫《跑马溜溜的山上》、《康定城歌》的。8 ^9 o  F+ y5 b- `6 v
    观点对抗
' V; ~6 \- S8 ?& m$ U' A
    旷世情歌李依若原创
/ s' y0 q  W9 w7 S; w2 B4 N0 S
   这些年,《康定情歌》的作者有多种说法,欧阳鹤龄一一进行了辩驳:. l* O7 r9 Z' c  t
   以前的《康定情歌》均署名四川民歌,音乐家江定仙1947年7月25日在为《中国民歌》第一集作序时写到:“编者要我为各曲校定,同时要我将最近编的一首《康定情歌》也加入凑热闹……”。这说明江定仙是此歌的编者而不是作者。3 S  a) o; ]( Y) c" O. X
   还有人说《康定情歌》是王洛宾改编的。王洛宾是写西部民歌的,风格不同,况且从未到过康定和大巴山。2004年,甘孜州委一位领导作客央视节目时,明确表示非王洛宾的作品,其作者是个谜。
- G3 X" k+ D% I% B* k    至于舞蹈家戴爱莲,只是到康巴地区采风收集到了这首歌,并在传播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不是歌曲原创。% o& Y) Z: J$ ?! R/ b
    近年,有人说是福建泉州惠安人吴文季,当地更是打出了“世界十大民歌作者吴文季故居”招牌。实际上,吴文季是1946年从甘孜的军人中收集到这首歌的,时名《跑马溜溜的山上》。而公认的说法,《康定情歌》诞生于30年代。3 S: [- i1 K# Y! o! `
   后来康定又有人说“是康定本土自然产生的,没有具体的作者”。这种观点经不住推敲,与当初悬赏作者自相矛盾,何况康巴民歌粗犷豪放。; n5 s. D0 m* ^  n% E- q) Q
    一首经典的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歌曲和好的文艺作品能够流芳百世,大多与作者丰富传奇的生活经历分不开。试想,没有一个具体的生活原型,该作品无疑是无源之水。这些年,各地争的实际上都不是原创,而是改编、传播。正是李依若传奇的爱情经历、家乡民歌的滋养和横溢的音乐才华,成就了这首旷世情歌。至于一些词句的变动,是流传过程中人们以不同心态各取所需进行的改动,如:“端端溜溜的照在,朵洛大姐的门”,“张家溜溜的大哥,劳动溜溜的好”等。# X: m& G. L1 ^  ?; l
                                          (记者 蒲建国 魏全益 罗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54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2#
发表于 2012-5-15 20:25:32 | 只看该作者
关注!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18:48: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双全宗亲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8-24 05:48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