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27749|回复: 5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醴南姚氏忠甫公之研究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0-23 03:17: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近两日在姚网翻阅南昌姚谱电子版,通宵达旦废寝忘食。从头到尾,通篇阅读,总算对南昌谱系有了一定的认识。今天晚上重点翻查我醴南姚氏始迁祖忠甫公的资料。发现谱中所记载的厚田族忠甫公并非我醴南姚氏始迁祖,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始迁祖一定是从灵源走出去的。
之所以说南昌谱中记载的忠甫公并非我始迁祖,原因有二:
一是年份相差太大,差了100多年。并且南昌谱中忠甫公始厚田族始祖灯孙公之独子,忠甫公也只有独子臣,如果他外迁了,厚田族从何而来?且谱中灯孙公、忠甫公在厚田子孙延绵,记叙完备,资料详尽,根本没有外迁的可能。
     二是南昌谱中忠甫公是23世,我认为醴南姚氏忠甫公应该是24世,这可以从两个细节上来推测。
首先,24世中有很多以某甫来命名的人,如真甫、明甫、华甫……诸公。按说后人取名时应该避一下先祖的名讳,但23世忠甫公与24世的大多数人年长近100年,且灯孙公与忠甫公一家居住在偏僻的幽兰厚田、元末明初年间也还没有修谱,族人不知其名讳也情有可原。我醴南姚氏始迁祖是否就是24世中的诸甫之一呢?
     再有,南昌姚从25世开始使用字辈排行,前五字为:仕、志、用、伯、叔。再看我醴南姚氏忠甫公为儿子取名士祥(彦国25世);孙子取名至高、至重、至勤、至大(彦国26世)。字不同而音同。忠甫公外迁时当为青壮年,对家族字辈用字不甚了了亦在情理之中。然而子孙取名都用上了字辈的同音字也不能完全说是巧合吧?
     综上所述,我认为22世灯孙公之独子23世忠甫公并不是醴南姚氏始迁祖。醴南姚氏始迁祖应该在24世之中,但是我遍查24世诸先祖,没有发现有疑似之人,也许是我不够细心、也许是网上的电子版家谱有遗漏(例如行传中缺16世)。
    寻根问祖,拳拳之心,还望大家能帮我。
附南昌谱和醴南姚氏谱的记录。
南昌谱忠甫公记录
23.36忠甫(11971275)灯孙子,字广微,号南田,三阳樊季通……见甫而奇之,乃以女妻焉,季通无嗣,厚田有园地产业悉付之,……
子一,臣(24.59
24.59臣(1241—?)忠甫子,字献策,号乐耕,府痒生,生于……
      妻壁香伍氏……
      子三,仕贤,仕才,仕锦
      女二,
25.84仕贤(12871369)臣长子,字蜀华,由吏任清湘县县丞,生于……
      妻沙湖李氏
      子三,志霖,志惠,志泽
25.85仕才(12901371)臣次子,字蜀璋,号道源。生于……
     妻瑤谿陶氏
25.86仕锦(?—?)臣三子,字蜀美,客游湖广。余未详。
醴南姚氏始迁祖忠甫公记录:
一世祖 忠甫,生于元至正八年戊子(1348),明建文元年己卯(1399)殁。……
       妻孙氏(13501403)……
子一,士祥
二世祖 士祥,字映贞,明选举贡士,应廷试授龙泉知县……
       妻文氏……
       子四,至高,至重,至勤,至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20-2-15 11:43:51 | 只看该作者
今天终于定稿了醴南姚氏简介。请欢迎批评指正。
% v4 F0 p% E" z7 x$ T" v
! i6 J% z9 n. m
0 I9 Z1 w9 `; O$ Z* i4 E
醴南姚氏简介
——醴陵南乡忠甫公裔姚氏
" {# ^4 b* K/ _9 _6 D0 Q6 k
广州姚钟尧    2020-02-15

" \5 l* t% E* Q& A4 o2 {0 p- P0 I% y5 c4 Y
醴南姚氏【姚先亮姚先仁弟兄】7 i4 H0 }5 ?3 s  s8 ~) q
    醴南姚氏,即是醴陵南区嘉树镇姚氏。
5 W- T' M1 q$ S* A    远祖江西灵源彦国公。先祖忠甫公字善长(一世),生于元至正八年(公元1348);“乃豫章瑞州新昌雪坡公之支孙也”。其后裔自明洪武初年从江西豫章(今南昌)迁来醴南辰塘(今属醴陵嘉树镇)。历600余年,传32代,周围10个村民小组都姓姚,1995年出谱就记录了近4000人。
8 u+ V# F7 K9 ~0 i. h    辰塘是嘉树镇的一个小山坡和一个小地名。姚氏族人居住在从豆田至杉仙之间约8公里长的一个狭长地带。当年先人插标占地,占的就是这一块地方。辰塘姚氏和东岸、里都、三望冲姚氏都是忠甫公裔醴南姚氏。
- }$ `& v2 I! I& l7 x1 [    株洲姚清说:我是属于嘉树这支姚,据说“族分庆、昂、发”3分支,其中有一支到了株洲。
" L; h; o. l) @8 s    醴南姚氏有不同于南昌姚和灵源南垣姚的独立字辈,41字,自一世忠甫公起是:忠士德惟言,在然廷堂,万唐沐益,钦名学世,生其荣华,富贵延先泽,传家大有光,俊英隆上举,显达定联芳。
8 h  v! y2 c& B" W: ^: c4 q& S    【尧曰:以上是广州姚钟尧对整体字辈41字的断句,因为“忠”字不单独也读得通,更有感情和更合适。醴南姚氏自称的部分字辈断句是:世生其荣华,富贵延先泽,传家大有光,俊英隆上举,显达定联芳。】- v6 L( i  X$ f5 I2 x5 y( e
    族人姚先亮说:醴南姚氏族谱,首修于1773年;二修于1859年;三修于1878年;四修于1904年,是我太祖父(讳富甘,字爱棠,号茇南)主修;五修于1942年,由先父(讳延雩,字浴日)主修;六修于1996年。
4 k7 w4 `8 Q: S* V    醴南姚氏应存有3版本年族谱,这些族谱,封面一般书“醴南姚氏*修族谱”。6 t! H5 u$ W7 p( C- X% a
    Y湘00*1[湖南醴陵]醴南姚氏四修族谱(谱),1904年,姚富甘主修。
% K* _. z+ M& w! `& O* f: f- ~    Y湘00*2[湖南醴陵]醴南姚氏族谱(五修谱),1942年,姚延雩主修。1 P4 J7 M% V- T! F3 R1 m5 B9 q
    Y湘00*3[湖南醴陵]醴南姚氏族谱(六修谱),1996年。  X2 A+ ~) O5 A- \! m! G
    姚先亮(QQ 1374604033),参加了2014年11月1日江西宜丰新庄灵源彦国公祠落成晋主庆典。姚先亮之兄姚先仁,醴陵二中教师。姚先意,玉茶村党支部书记(曾获全国先进支部),彦国公祠峻工时特意送来了一对大瓷瓶。! f5 B' r# m0 y9 V9 f9 B
    姚先亮参加了彦国公祠庆典后,族中动议建祠堂YC湘0*,未知成否。7 u1 G9 _8 {, |2 f* b, X
【尧曰:这个醴南姚氏简介,主要的根据是姚网之姚先亮的“醴南姚氏忠甫公之研究”的资料和说法。参与讨论和研究者有:姚先亮,姚先仁,姚绍弦,姚克保,pszyyao(广州姚钟尧)等1 K9 p% v6 B; M
对忠甫公裔姚氏祖源地有不同看法。姚绍弦认为:“你们确实是南昌姚厚田族。厚田是地名,在南昌东部的幽南镇十几公里的地方” 而姚先亮起初不认同:“在姚网翻阅南昌姚谱电子版,发现谱中所记载的厚田族忠甫公并非我醴南姚氏始迁祖。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始迁祖一定是从灵源走出去的”
/ D, z* K1 R9 o. {0 Y' y9 J在参加江西灵源彦国公祠落成晋主庆典期间,与南昌姚和南垣姚面对面接触和交流后,姚先亮认为:南昌谱和醴南谱上忠甫公生卒的差异已经不必深究,应该两边都有错记的可能,不能作为否认的依据;不是忠甫公本人迁醴陵,而是其子孙迁到了醴陵,我和我哥姚先仁均认可。因此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厚田的忠甫公就是我们醴南姚氏的一世祖(非始迁祖)。】
) C/ u0 S8 [5 ]) z% O        ——参见:姚网,姚先亮,醴南姚氏忠甫公之研究http://www.yaogens.cn/portal/for ... 2&fromuid=17165
6 B& I9 j( h5 t5 c- T; m& o) y
! H' h" s8 T( L) I! U' P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4-11-5 02:40:47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10-25 08:00# Q) W: }$ v. t! r  u0 ~& h
楼上几帖,分析都有理。
( g+ V# ~$ [6 M6 x5 L- G0 t1 v0 A: Q6 P. Y  S+ ^9 ^* s2 _: n* d
        “克保宗亲提到醴南忠甫公“是南昌姚的可能更大”,这个我 ...

% K+ J0 b7 l+ u9 B) Q) A8 c. Y( Q$ r# X      - 去江西与几位宗亲交谈和实地感受以后,总算对“彦国公派姚氏”比较了解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啊。
4 D: v5 m* y; Q1 A! u$ c      -关于南昌谱和醴南谱上忠甫公生卒的差异已经不必深究,应该两边都有错记的可能,不能作为否认的依据。
! Y2 [' _# [2 J# Q. m      -不是忠甫公本人迁醴陵,而是其子孙迁到了醴陵的这个说话,我和我哥姚先仁均认可。并且南昌忠甫公有一个孙子外出当县令,还有一个孙子“客游湖广”并在老家无子嗣。观整个彦国公姚氏迁徙图,迁湖广的也仅此一人。: L0 N) p% y6 D
因此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厚田的忠甫公就是我们的始祖(非始迁祖)。' b; [- d- {# y: |
-6 E1 h9 I0 M8 p  `& j2 p3 d
     -但仍有一点不明,想向教授请教。我们谱中记载,始迁祖来自“豫章瑞州新昌”,豫章指江西、瑞州指高安府、新昌指宜丰。可是厚田并不在宜丰,我从宜丰县城开车到南昌县再到厚田村总行程近200公里。这个周怎么解释?请教授指点。4 @1 d8 E: x( f
-
, `+ T  Y8 N. X( O      -另外,我已经与姚武飞联系,他们那支姚应该与我们没有直接关系。不过姚武飞手上可能没有谱,提供的资料不完全。我准备抽空去黄霞垄看看。
( t, ]0 ^: W  m( v1 B+ x6 O
7 @; I5 u0 q0 ^1 ~9 z. I( R6 Y8 `  X" J* w( ~2 o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4-11-5 10:52:30 | 只看该作者
这次我有幸与先亮一起从南垣回宜丰,在车上,我们互看了家谱,交流了一些信息和看法,我个人认为:一,忠甫公应该是灵源支后裔。现在从灵源外迁的后裔若干代后多说是姚勉后人,比如赣州就有一支,说姚勉之孙德成从灵源迁赣州,还有吉安府某官员之妻姚氏为新昌姚勉之后。。。。。这些都是传说,因为姚勉自其本人外迁后,在灵源范围内就没有直系后裔,南垣支是最亲近的,所以“状元及第”宫灯才由南垣执掌,外迁的南昌姚也是姚勉的旁系。而忠甫公后裔说是姚勉支孙,这点说明他们没有“传说”,更显真实。二,忠甫公出生的年代也合符规律。我与先亮反推了一下忠甫公的出生年代,大约是在13世纪晚些时候,靠近公元1300年,而先亮的谱上记载是1345年,相差不大。三,姚勉生于1216年,逝于1262年,南垣谱显示,姚勉是二十世,同年令人中,辈份弱高一点,先亮的谱说忠甫公是雪坡(姚勉)支孙,忠甫公应小于姚勉,世代也应在姚勉之后。四,南昌姚氏族群二十四世中很多的“某甫”字名,而二十五世多为“仕某”二十六世多为“志某”,这三代都与先亮谱中的前三代字或音相同,在同一时代,有这样的相似,不应只是巧合。而与南垣族群这时代的用名不很一致。所以我认为忠甫公出自南昌姚氏族群。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4-10-25 08:21:43 | 只看该作者
湖南姚先亮 发表于 2014-10-25 01:02- z% J3 N, U, S
醴南姚氏族谱: P: f9 F# i# ^- _* Z( X$ d
初修于1773年
' d7 p& X! c: u' }续修于1859年

( f) M. v1 b( l. B2 T0 s+ T醴南姚氏族谱, n, ~& k  Z3 n9 s5 n
初修于1773年
& O7 V4 [$ u- F$ ]续修于1859年5 x1 n' b8 E! u
再修于1878年$ p- M, e7 z( M6 U/ `
7 x# q! o$ M9 \4 @# o- [三修与1904年1 E1 y7 }5 ~+ v4 w3 {, K1 `
- X6 R, c+ @3 v( A: S7 o! v四修于1942年7 b- d% r! P+ E2 Y* I  K* a/ w+ r, i, D' h: ]
五修于1996年5 I, K8 k" Y! G8 |
# Y# l$ q6 N& e6 r   四修族谱是我太祖父主修, 五修族谱由家父主修3 s/ a& H4 p6 q+ I

4 T9 K9 g3 ]; n——醴南姚氏族谱,存有哪些版本?是命名为《醴南姚氏族谱》还是什么?0 o5 [' p9 a* l
      太祖父是曾祖吗?名讳? : `: }6 m2 v& K
      五修族谱由家父主修初修于1773年。相隔50年修谱,循规蹈矩。令严名讳?
- D$ E' `0 s) `; z      醴南姚氏自立辈字吗?是什么?
7 h8 K, Y. ~* M, E+ L5 F: q      你是先字辈,几世?' m& Q: A, H1 K$ z% H" v

2 V: J: L! K5 M2 |) c8 G) W——修谱次数排序有你的道理,但不符合通识。  Q* u" d" P& f4 W( B- \. s
      醴南姚氏族谱5 F1 F$ X) S- T% _$ r6 q; a" Y! h
初修于1773年(或创修,或首修)8 x, N: U, F1 O1 ^3 N  C" g6 |& g3 U
续修于1859年(或二修)
# `. f( [9 E' S/ p; U  @再修于1878年(或三修)$ p- M, e7 z( M6 U/ `
. P3 p( t' C3 f三修与1904年(四修)1 E1 y7 }5 ~+ v4 w3 {, K1 `8 N* U) K8 M2 w" d7 N: D
四修于1942年7(五修) b- d% r! P+ E2 Y* I  K) u  ]' c6 |5 z7 K/ y; \1 f4 ?
五修于1996年(六修)
5 T" ?) Z! h  b$ C. \! o3 s- t6 ~& b0 p7 w% x
, {- b0 f' f% P(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推荐
发表于 2014-10-24 16:29:18 | 只看该作者
我看了一下先亮的贴子,我个人认为,忠甫公是南昌姚的可能更大,但是不是厚田这个忠甫公呢?就不好说。原因,一从谱中意思,是灵源姚的一支。谱说的很清,他们是雪波公族人后裔而不是其直系后裔,不象其它一些谱说来自灵源为雪坡公后的说法,事实上,现居灵源和南昌的姚都是雪坡公同族但不是雪坡公的后人,与事实相符。二,灵源姚是一个统称,以前的谱没有灵源姚之说,只有说来自灵源,但有瑞州姚之说,迁南昌的姚氏,其族群称豫章姚,里面谈到豫章姚,我认为可能就是南昌族群后裔,三,我看了彦国公谱系,留在灵源的二十三、四代没有甫字的系列,只有南昌的有甫字辈。四、对于是南昌哪个接口,那就不好说。你家忠甫公的出生年代可以用我以前的方法去倒推。比如你大族现在健在的最大辈份是25代,出生的最小辈份是31代二者一加除二就是28代,然后乘以29等于800左右,用2014年减800,始祖出生年约在公元1200年左右。不是很准,但离不了多少,现在我们与南昌分开了近900年,平均世代也就是相差二三代,并合符这规律。你试试。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4-10-23 10:02:32 | 只看该作者
         阅读仔细,怀疑有理。扩大阅读范围查证" Z/ U. F8 X4 s; v/ E

签到天数: 1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八品县丞

3#
 楼主| 发表于 2014-10-23 10:49:22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4-10-23 10:02
/ |6 z* o* A8 I3 ?" H阅读仔细,怀疑有理。扩大阅读范围查证
$ V7 Q- R# I9 p3 p5 X
感谢钟尧老的关心
/ [4 J8 r" y: h* b* Z我就是早几天才在姚网注册的湖南醴陵的yaotianming,昨天请尚明宗亲将我的注册名改为了实名,原本我的实名是“姚天明”,上姚网后才发现犯了福建姚氏始祖天明公的讳,惶恐至极。以后我在姚网使用谱名“姚先亮”。
7 ~0 D9 _: t. Y+ _2 \0 I  C+ k( o' B% r  g& `& N7 [
上姚网几天,收获颇多。特此感谢卿芳老,钟尧教授,绍弦、尚明、先登、克宝等宗亲。更有江苏宗亲姚士俊贤弟,多次打电话给我提供线索。1 o0 H" ~. i+ m! B
9 v- S3 A* U  N; A# I$ v+ _

签到天数: 4395 天

连续签到: 289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4-10-23 13:45:30 | 只看该作者
湖南姚先亮 发表于 2014-10-23 10:496 T7 ?0 ?  |3 X" C3 R0 @$ Q+ s
感谢钟尧老的关心0 U4 ]" v0 s' O+ |+ ~% w0 R
我就是早几天才在姚网注册的湖南醴陵的yaotianming,昨天请尚明宗亲将我的注册名改为 ...

5 ?$ a5 n4 a& h# g& B7 L4 \先亮宗亲或称天明宗亲,您真是细心做学问的人,大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很值得学习,值得敬佩!
# ?/ V( y7 x# f5 B6 h" U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0 收起 理由
宝贝姚卿 + 20 写得很好,赞!

查看全部评分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5#
发表于 2014-10-23 16:27:14 | 只看该作者
先亮宗親做得对.你是一个讲礼节而心细的人.我们不能与先祖辈同名号.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4-10-23 19:25:08 | 只看该作者
先亮宗亲:8 z& e( }) x& g5 g( K& [7 [0 f' Z# k; \
    首先,钦佩你的严谨的治学态度。
3 N3 ]: S$ {* g: Y    我第一次到醴陵,找的是几个参与修谱的老宗亲,对醴陵谱有了直接的了解。有几个细节可能你没有注意到。; M8 h. c- l6 p3 u) B
    第一,你们最近的一次是第四次修谱,你知道你们第一次修谱的时间吗?这是一个关键点。第一次修谱距离忠甫公第十五、第十六代的时间。也就是说,是过了近400多年才第一次修谱,往上推就可能出现断代的情况。* ?) I% I# s. i7 e: E
    第二,你们祖先到达醴陵之前,还在别的地方呆过,在你们家谱里有记载。: o" b0 W4 o4 b! O. E$ I
     第三,你们家谱清晰地记载,忠甫公来自“豫章瑞州”与姚勉是旁系。毋庸置疑就是灵源姚。+ G$ p3 {. Q( P& J& I) J  v" 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4-10-23 19:43:09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10-23 19:25
+ E& D: i) x% u) B" F" `先亮宗亲:0 z% q2 S9 d! _7 `
    首先,钦佩你的严谨的治学态度。; o6 t& z+ e  ?
    我第一次到醴陵,找的是几个参与修谱的老宗亲,对醴 ...
: Q/ A, u+ A' l2 J: Y0 l% G
有这么巧合的吗?
5 k) {8 d# U. H! Y) Q同样名“忠甫”,同样是灵源姚,关键是南昌“忠甫”的孙子是“仕”字辈,当县丞的地方偏偏就是湖南的清湘县。你们的家谱是说“忠甫”的儿子是“仕”辈,也是一个县丞,记载的却是浙江新昌的“龙游”。【请注意,浙江与江西都有一个新昌,灵源在江西的新昌。】你们修谱的老宗亲以为,这可能是你们第一次修谱是记载有误。但是,“仕字辈”,“当过县丞”,“来自灵源”,祖先是“忠甫”还是比较清晰地记载了。也为你们寻根问祖提供了依据。- B7 F; y( r1 X2 I# }" N8 p# n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发表于 2014-10-23 20:03: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10-24 04:53 编辑 1 D; ]7 H( r  u, l' u9 v+ T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10-23 19:43
* P& V' m5 v& R# T$ ^8 J有这么巧合的吗?$ X$ V. A% ?* A6 z$ K5 a
同样名“忠甫”,同样是灵源姚,关键是南昌“忠甫”的孙子是“仕”字辈,当县丞的地方 ...
2 [" j$ Y" k# _/ W
: l9 g' w; g5 Q1 \0 V
    你对南昌厚田姚的历史与地理位置是不了解的。) k# j5 E+ ]# Q9 \7 o, z; F
    厚田处在老县城谢埠几公里的下游,地理位置一直到解放前都是交通要道。不是现在的偏僻地方。- }2 h& P2 B) l% B9 b
    厚田村庄的历史悠久,发祖灯孙从灵源外出为官,“因慢朝贬为余干知州”,不久来到厚田。1 b7 m4 b/ |, J( _- K: z
    为什么厚田立村的时间是南昌姚最早的村庄之一,到现在入谱的宗亲仅仅300人?你仔细看看22世到34世就明白了。34世上谱的宗亲只有18人当中,就有8人去了云南。而不是你说的“没有外迁的可能”。刚好相反,外迁了许多。: @' y3 E8 e5 r! W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4-10-23 20:28: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10-24 12:03 编辑
4 ]2 l1 v9 w$ |/ X. m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10-23 20:03
5 G0 R' l0 a- T8 o你对南昌厚田姚的历史与地理位置是不了解的。
+ h2 s' L- b: i    厚田处在老县城谢埠几公里的下游,地理位置一直 ...

' Y) J% m7 ~8 n5 m6 k' o  U  `; G% L$ y" l0 ^
    南昌家谱的“仕”与“士”是相通的。南昌姚统一修谱是1404年。有二套字派,第一个字“仕”与“子”,村庄与村庄之间最大相差100年。这样,对你做出推测是有差距的。+ d7 P8 @9 I( I( H0 h* k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发表于 2014-10-24 10:2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10-24 10:23 编辑 + n- w$ A/ D7 o
姚绍弦 发表于 2014-10-23 20:28- s+ w$ n( g/ |) |: H, z! m
南昌家谱的“仕”与“士”是想通的。南昌姚统一修谱是1404年。有二套字派,第一个字“仕”与“子”, ...
$ ]: `7 g) E  @# Y" T0 r
: w* O% L# [! N6 Y
先亮宗亲:
  }. @3 Z; J0 }2 r) ^    我与你们修谱的老宗亲一致的分析是:忠甫公并没有去湖南,只是他的后裔去湖南当官,记住了忠甫的名字,后代也就这样流传下来了。从你们家谱看,几百年来,由于交通、信息不畅,你们一直没有与江西祖籍地联系过。修谱的老宗亲说,即使是最近的一次修谱,你们发展到四川等地的分支也无法准确联络,发生断代的事情肯定是存在的。
$ G( w7 a! }9 u7 x    我最近太忙,无法连贯地与你交流。期待与你见面探讨。4 \& v; O0 i. N2 g#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24 02:2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