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氏宗亲网

标题: [宋]姚希得及其儿子 [打印本页]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8-2 10:06
标题: [宋]姚希得及其儿子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8-2 10:49 编辑
( {+ }; ?7 J% c5 S# X8 K& @; s2 ^
9 A! m1 ]& Y  m% X1 [* ?# G6 a

- @  S! E4 }+ i: D( Y: f$ X                                                              宋副宰相姚希得及其儿子 ! {+ n# a( g& t2 y3 V: O. ]# F  E
八世: d$ k8 u8 c) ]4 y
      希得(橘洲公)(1198——1269年)    端桂子.字逢源,号橘洲,行传一.宋嘉定癸未(1223年)进土,仕至资政殿大学土、金紫光禄大夫,敕 封潼川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实封八百户。特赠少保,加赠太师。晚年退隐义兴大芦寺,咸仁御书《南山明恕堂》匾额赐之。生于庆元己未年,配贾氏,敕封建安郡夫人。公卒于咸仁己巳年十二月乙丑日,寿七十有一,赐葬宜兴山亭乡大芦山龙耳之原所,著有续言行录《橘洲文集》。 生子三:巌(岩),訔,昆。
; `) `& T: v& t# V2 p1 W
' }  Z, D# ^5 K
九世
$ [& t9 H+ |0 O2 u  x; z4 ]    巌    希得公长子.字季瞻,号南堂,行登五,宋咸仁戊辰(1268年)进土,至大理寺丞,配段氏,赠宜人.生子三:奕翰,有翰,制翰
: K+ l& T1 R9 T    訔(忠毅公)    希得公次子.字季和,号蒙泉,行登六,宋咸淳乙丑(1265年)进土,任福建泉州司李,丁艰归。值常州降元,公与锡山 陈召起兵,民恢复。遂命公为知常州事,带行军器监簿。德佑乙亥,伯颜复统兵围常,至十一月乙酉日城陷,死节于十二月初八日甲辰。赐葬义兴龙颈山,赠龙图阁待制学土,谥曰忠毅,官其三子,仍赐银、绢、祭田,敕建常州忠义祠祀之,大宗祠建于奔牛镇东文昌阁之西,于道光庚子年采入县志.配余氏。生三子:巽翰,维翰,书翰
9 S0 z# a- R8 W  Y( ]4 e# i. ]; R   昆    希得公三子.字季玉,号颐山,行登七,宋咸淳癸酉(1273年)科举人。配氏。生二子:英翰,文翰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8-2 10:17
pszyyao 发表于 2013-8-2 10:06
: L! |* O/ S6 H# C

- U8 {1 m6 r1 ^
" E1 V/ p! N" S9 T: A    江蘇 武進 姚氏族譜 6卷 6冊, 1909年版0 s# B, R/ N4 j/ v0 Q
http://www.yaogens.cn/bbs/viewthread.php?tid=18609&fromuid=198745這裏也是有姚訔的行傳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8-2 11:18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8-2 11:20 编辑
  d4 \  |6 F4 Z( R
% H9 K" I" {% j" F8 s7 m回复 1# pszyyao # P: J( _2 K' K3 Q9 Z4 K' }( E4 O' W

6 Y0 b" |" N! B8 O     姚希得及其儿子是姚氏先贤,是历代名人,特别是姚希得及其次子姚訔。要讲姚氏忠烈之士,必然要提姚訔(忠毅公)。6 m. L; m' D$ P  f
      曾在姚网发表了历代姚姓宰相文章,初稿列入希得公,读者提出姚希得是副宰相。今日因有江阴宗亲姚忠华提供的资料,故发此帖。另一目的是提供典型的(旧)族谱行实范例。
" _. s# c4 l% Z, W* b0 q      我的本意,1#帖标题应为“从族谱行实看宋副宰相姚希得及其儿子”,1#帖实际也是姚希得及其儿子的行实(或称行状,行传,世系录等),来自姚忠华(及其族谱),其中红字是发帖者和姚忠华加的 。

6 T" K5 `3 t3 J9 v: F     行实(或称行状,行传,世系录等)是族谱不可或缺部分。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8-2 14:53
江蘇 武進 姚氏族譜 6卷 6冊, 1909年版
( j% ?9 d% `( N3 J4 P6 l這裏也是有姚訔的行傳/ b: z' G5 S: k4 m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8-2 10:17
+ M3 d$ _/ Y7 a7 Y* E
5 L  I2 j! e# B7 I6 O' U$ T6 f

; ]7 ]8 w; W0 H$ ?' J) {    在【江蘇 武進】《 毘陵姚氏族譜》( 6卷 6冊, 1909年版)可能有姚訔的行傳的,而你发的“江蘇 武進 姚氏族譜 6卷 6冊, 1909年版”帖,在1#,2#显示的谱页,是不可能读到姚訔的行实的。——这就是我曾与你交谈过的“要学会用族谱术语交谈和表达”。
" Q1 y$ y9 A1 O
( v& E. P' J/ [1 g2 B/ q6 ]% |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8-2 15:01
在【江蘇 武進】《 毘陵姚氏族譜》( 6卷 6冊, 1909年版)可能有姚訔的行傳的,而你发的“江蘇 武 ...6 o: @, E: f+ F9 c: m
pszyyao 发表于 2013-8-2 14:53

  I; p4 A: Q  H( D6 i/ j
# V: c; E2 A9 \5 O5 w8 @" M
5 v& Q6 k9 R# O- l    請在姚圖譜中看;圖片太大,上傳不了;有姚訔公行傳的
作者: 蓬安姚波    时间: 2013-8-2 17:01
pszyyao 发表于 2013-8-2 10:06
7 i. N: |. F+ {/ ^& l* V3 g" L

# X# i( v. R% H7 l! |, e! u7 d# i' i/ X) d# B; I- K, p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8-2 17:40
6#谱页是列传,不是行实。版心也标明了。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3-8-2 21:06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3-8-2 21:30 编辑
* ^4 o# b5 H( W4 X  c5 g+ P1 w! [  c: ^6 v) K
纸城铁人                                             百科名片, a) z4 J3 u' u1 b  T; m
      中国宋朝末年,蒙元南侵,在国家危亡之际,在元蒙军队的侵略下,常州一城于元军精锐围攻下坚守半年,在严峻而恶劣的逆境中捍卫着华夏的尊严。满城军民誓死抵抗,最后在元军攻击下全部玉碎,因其在惨烈的战斗中的坚韧抗击,称为“纸城铁人”。  A$ c4 Z2 V3 R; M5 {
      相比襄阳保卫战虽然坚持时间更久,但襄阳守军俱是规制军队,而常州守城大多是由自发的百姓组成的义军和少数正规军,在数量占优的精锐元军的围攻下誓死坚守,尤为可贵。元军破城后屠城,只有七个人躲在桥下才幸存。现在常州有一条小巷,叫古村,旧称十八家村,传为幸存者居住的地方。9 s% q0 h1 }9 Q5 W- F; n
      一二七五年二月,元兵自西而东,伯颜分三路:一路沿江入海取嘉兴府华亭;一路攻打独松关;一路直逼常州城下。常州知州赵汝鉴弃城逃走,安抚戴之泰投降,常州人姚訔当时母丧在家,立刻从宜兴乘船到了无锡,与友人陈昭组织民众发起突袭,擒获戴之泰收复常州。
, f  s, _1 Y) S0 e) ?. a元军以20万精锐,号称百万,发动对常州的进攻。防御军为二万多没有作战经验的义兵和几千淮军,双方激战直到11月,刘师勇等裹伤死守,在战斗激烈时,刘师勇高呼:“吾城即破,金山长矣。”意即即使常州城破,汉家河山长在!蒙古军强迫城外百姓运泥土,连人带土堆成攻城土垒,又“杀民煎膏取油作炮”,以焚烧城上栅寨,又令士卒用牛马皮遮箭矢和石块,拼命攻城,伯颜亲率军急攻,部下把中军帐的赤旗插到城头上,元兵以为伯颜已登城了,士气大振,遂攻陷南门。2 ?3 y/ R' ~5 @+ j& Y
      宋僧侣万安、莫谦之,立即率领五百僧兵于南门先行投入巷战,全没。姚力尽,自焚死。陈昭死战,有人告诉他,城东门可以逃往常熟,陈昭拒绝,大意说这就是我死的地方吧,遂战殁,部下包圭率军巷战被擒,大骂伯颜,遂被杀害;部下胡应炎力尽被擒,元兵元帅唆都责问应炎:“你说是杀死我许多将校的人吧。”胡应炎面不改色回答:“我想杀你,恨我力不能及。”遂被杀。王安节使双刀力战不屈,手臂被伤,蒙古人问那个勇士是谁,他大声回答,“我是守合州的王坚的儿子”,被俘后不降而被杀,遗蜕葬于城东,后称王守沿。
$ D: c- [& \6 \. G城破,刘师勇巷战,自东门防区至北门,杀元兵数十人,不走城门而拔开防御用栅栏突围,他弟弟马堕,跃不能起,刘师勇举手与弟弟诀别,与十一骑疾走平江,多年后老病而死。& [9 X* p' Y- G" a+ q5 M
伯颜多年后对别人提到常州,也感叹“纸城铁人“。
7 Y2 A: z) u  \8 C% M
- D# g6 c% N" W* b& S+ ]. C战争使末* N6 i! z- g! U) u  K; @) d
0 S1 M+ q5 X% z
       明代为死难者立了忠烈祠。1 @+ Z# |# l  ?- E7 o0 X9 E
       陈墅之战援军失败后,常州成了孤城,外无援兵,内无粮食。这座四十里方圆的古城,自从九三六年吴杨溥为割据一方而建修城墙以来,已度过了三百五十年风霜.常州城墙破败不堪,大而难守,那些缺口大的地方,守军只能找些树枝勉强护住,就连亲率大军赶到常州增援的蒙古大元帅伯颜也称其为“纸城”。经过数月围困,常州城的粮食早就吃光,而常州军民他们除了手中的长矛、大刀、木棍和石块之类武器外,几乎一无所有。  但是,正是这群“宁就屠戮而不愿甘为臣仆”的常州军民,手里拿着最原始的武器,坚持与元兵浴血奋战。伯颜派人射书入城劝降,书上写着:“勿以已降复叛为疑,勿以拒敌我师为惧。”守城将士不予理采,伯颜又派降将张彦来城下劝降,陈昭指着张彦痛骂:“你受国家厚禄不思图报,还有脸来见我们。”张彦被骂得满脸通红,羞愧而回。伯颜贼心不死,再派叛将吕文焕来城下劝降,吕文焕是坚守南宋北方重镇襄阳城达五年,最后在援尽的情况下投降的,况且他又是南宋的有名大将。但是,当吕文焕到城下劝降时,城上守军认出了这个叛贼,用箭射伤了这个可耻的说客。并告诉伯颜,城中“自吏士至于民,无一人言降者”。; M" J4 u/ @! X+ R. v7 r2 m
      伯颜终于断绝了让常州投降的想法,催动大军猛烈攻城。中国历史上最悲壮惨烈的常州血战在此刻正式拉开帷幕。  参与攻击常州的元兵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之众,而常州守军仅二万。力量对比悬殊之大,令人无法想像。而为了一举攻陷常州,元军几乎所有有名的大将全部参加到了战斗之中。除统帅左丞相伯颜外,有“才略过人”的中书右丞相阿塔海和惯于征战的“权枢密院事”的怀都;有都元帅张拔都和“善骑射”的昭勇大将军塔出;有“勇冠三军”的武义将军完者拔都和“为人骁勇”,进攻樊城“勇敢出诸军右”的完者都;有大败宋大将夏贵的昭武大将军帖木儿不花和总督的李庭;有在焦山战斗中“冒流矢沿流麈战八十里,身被数伤,裹伤殊死战”的昭勇大将军忽刺出和宣武将军八十八……  还有那个叛将,充当元军南下急先锋的吕文焕。
. m! e. _+ S5 e* {& a4 v      常州城里二万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军民,毫不畏惧,誓死保卫常州。双方激战五十多天,死伤无数。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常州守将刘师勇疾呼:“吾城即破,金山长矣!”意思是即使常州城破了,祖国的山河也长在!用来激励常州军民死战。
0 J- ]1 k3 }) }0 Z, U- t面对常州军民的同仇敌忾,伯颜无计可施,只得加紧攻城。他强迫城外百姓运泥土,连人带土堆成攻城土垒。然后又惨无人道杀了无数汉人百姓,熬取他们身上的油膏做油炮,叫人油炮以焚烧城上栅寨,又令士卒用牛马皮遮箭矢和石块,拼命攻城。; W7 P% Q8 c; a" g; o9 p
伯颜亲率军急攻北城,常州守军奋力击退元军进攻。伯颜又攻南门,强迫投降的宋军打头阵,把中军帐的赤旗插到城头上,元兵以为伯颜已登城了,狂嚎:“丞相登城矣。”拼命向上攻。这时城南的守将张超擅离战斗岗位到庙里去求神,守兵无人指挥作战,城门遂被攻破。
) J* w, V5 F/ Q  O  Z7 Z" b首先得到南门被攻破的护国寺长老万安和莫谦之,立即率领五百僧兵,高举“降魔”大旗,身披袈裟,手操禅仗,一路杀奔南门而来。/ i* a0 _& n7 \; e. E
迷信喇嘛的元兵,一时被杀得目瞪口呆,还以为是天兵天将从天而降,高叫:“神将助宋军。”伯颜不信,亲率军杀来,看到和尚一个个都像金刚一般,心里也怯了三分,伯颜只得强迫投降的宋兵打头阵,元兵在后进行冲杀。万安和莫谦之率领着僧兵左冲右杀,终究寡不敌众,五百僧兵一个接着一个倒下,无一人畏惧。随着身边最后一个僧兵死去,万安长老脸露微笑,说道:“杀身成仁,死得其所,和尚先去了!”说完反手一杖,砸在自己头上,宁死不屈,一缕忠魂照耀常州。“大师,你已尽力,不如投降如何?”看到战场上只剩下了莫谦之一人,素来敬重僧人的唆都劝说道。莫谦之大笑:“我徒弟有言,‘不念佛来不吃斋,和尚平生把人杀’,可惜今天杀不尽你们这些鞑子,他日必然有人为我们报仇!”
$ P5 n( P7 ^0 Y, k9 M5 J双膝盘地坐下,莫谦之禅杖横放膝前,双掌合十,闭着双眼,对周围鞑子不理不睬。等唆都靠近细看,莫谦之长老已咬舌自尽。“汉人,汉人,这些汉人难道连和尚都不怕死吗?‘唆都喃喃说道,连连摇头,象是怎么也不相信眼前所发生的一切。
1 C9 H/ x) _$ X      南门被攻破后,元军大量进城,常州军民浑然不惧,依旧在各处死战。姚訔、陈昭督促各军,努力向前。身边跟着的是王竞尧编练的一百名新军,在蔡戌中和黄声福的带领下,战法骁勇,杀得元兵狼狈不堪。“蔡戌中、黄声福!”战斗到最激烈的时候,陈昭把新军两名头领叫来,吩咐道:“常州已破,我等决议死战。你二人带着新军,保护着妇孺撤退,记得把姚大人的两个女儿带上!”蔡戌中杀得双眼通红,大声道:“大人,我等奉王指挥使之命,卫护大人,你如何叫我等先走?蔡戌中宁死不退!”  “混蛋!”素来好好先生脾气的陈昭破口大骂:“鞑子凶残,男人本该马革裹尸,但又如何能牵连到女人?我以上官身份命令你们,立刻保护妇孺撤退!”“可是姚家两位姑娘又怎么肯走!那么多妇孺我们又怎么带的走!”黄声福双眼含泪:“大人,还是让我们留下吧!”陈昭重重地叹了口气:“能救走多少是多少。二位,就当是陈昭求你们了,快些走吧,他日见到王兄弟,告诉他,老哥哥先走一步,魂魄将来也会佑护着他杀尽鞑子。” (常州血战资料引用“纸城铁人”一书。)8 ^5 Q# H0 d/ p$ B6 m5 i
; R% @4 D% p2 F8 ~
         文天祥诗词
' m; W1 i* G4 h9 d, f山河千里在,  烟火一家无。
+ \5 k. `# d) L8 z8 s0 F壮哉雎阳守,  冤哉马邑屠。& ^  N2 }4 L1 h
苍天如可问,  赤子果何辜。4 n& T2 V0 P, ]/ Z8 v
唇齿提封旧,  抚膺三叹吁。5 y+ ]. V+ c1 L! k3 Y
      这是宋末抗元英雄文天祥在一二七六年被俘后被押北上,路经常州时所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他对因英勇抗击元军而惨遭屠城的常州的悲愤心情。宋末,常州人民抗击元军二十余万,时间长达半年,在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元丞相伯颜在破城后大肆屠城,妇婴老弱也惨遭杀害,相传只有七个人躲在桥下才未遭毒手。现在常州有一条小巷,叫古村,旧称十八家村,据传就是元兵屠城后幸存者居住的地方。6 j- F  B0 x% k0 `

4 Q+ T2 w* X6 P9 V: o兵临城下) x1 ~+ V: Y# _: `# M: _: T. V
      十三世纪居住在我国北方境内的蒙古兴起,蒙古贵族利用体格健壮、擅长骑射、能够忍饥渴寒暑的牧民,学习了中原和西域的军事技术和生产技术,形成了强大的军事力量,在短短的几十年中,东征西讨,席卷了大半个亚洲,兵锋深入欧洲腹地。当时,偏安江南的南宋小朝廷正是“危亡之祸,近在旦夕”。但是,腐朽的南宋王朝在杀害抗金英雄岳飞对金称臣后,更是逍遥自得,在临安过着纸醉金迷、醉生梦死的日子。当时有人在杭州的旅邸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这首诗深刻反映了南宋小朝廷偏安一方,纵情享乐,把恢复中原的大事丢在一边的情景。把持朝政的宰相贾似享乐,官鬻爵污腐化,他把在西湖建造了豪华的“半闲堂”和储藏进献珠宝的“多宝阁”,整天和妾妓游戏取乐,他是宁可和爱妾蹲在地上斗蟋蟀,却懒得管政事的,故时人言:“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朝廷派他到湖南前线增援,他不敢和元兵作战。贵族官僚侈靡挥霍,纵情声色,根本不顾国家存亡和人民的死活,就连当时南宋首府临安也“饥者夺食于路,市中杀人以卖”,“日未晡,路无行人”。当时常州人民的生活也极悲惨,正是“民饥欲死”。南宋统治集团为宋朝的灭亡准备了条件,宋朝的覆亡,不可免了。
; k: }# q) t8 s      一二七四年元军向南宋发动最后一击,铁骑一动,南宋朝廷便惊惶失措、束手无策。' P8 q! H' @0 ?3 R- T% _
      元兵攻下襄樊,他两道进军:伯颜、阿术一路,由襄阳入汉水过长江,进逼临安;一路由合答等率领,自东道取扬州。元兵一路直下,势如破竹南宋守将望风而降,临到末日的南宋朝廷,犹如惊弓之鸟,从“蟋蟀宰相”贾似道被杀后掌握朝廷大权的陈宜中到抗元名将张世杰,他们只是消极防御,从镇江焦山之役到福建海上的最后一战,他们一而再地把大船连在一起,“以示必死”,结果焦山遭到火攻,几乎全军覆沿没;福建海战,初战获捷,却因船缚在一起不能进 攻,最后元兵主力一到,宋海师又全军覆没,陆秀夫抱着九岁的皇帝昺投海死了。他们“畏缩犹豫,策会集议不行”,指挥混乱,使“张世杰步兵而用于水,刘师勇水兵而用于步。”当时朝廷只有文天祥,主张积极抗战,可是,他主张并没有为朝廷采用。南宋朝廷不可能依靠人民抗击元兵,人民却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来保卫他们的家园了。
6 I9 j, {& G2 _) g( p" H% H一二七五年二月,元兵自西而东,伯颜分三路:一路沿江入海取嘉兴府华亭;一路攻打独松关;一路直逼常州城下。常州知州赵汝鉴也是个贪生怕死的家伙,一溜烟逃了,安抚戴之泰勾结屡试不中流落常州的失意秀才王良臣和钱,开门揖贼,卖国求荣,投降了元兵,元兵入城后奸淫掳掠,掠人户为奴,元兵的暴行,激起了人民的仇恨,当时正因母丧在家的姚訔到这个消息,立刻从宜兴乘船到了无锡,与志同道拿来陈昭商讨收复常州大计。4 |% |/ J% h7 j3 `7 E+ u( A
      姚訔少年求学时关心国家大事,青年时豪放不羁,以任侠有名,喜读兵书、剑术、刀枪、骑射无不娴熟,为了探求知识,他顿改旧习刻苦读书,平时虚心好学,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沉勇谋略,胸怀大志。咸淳年间考取进士,任福建泉州司理。元兵占领常州时,他正因母丧归居宜兴,得到这个消息,他立刻赶到无锡,与陈昭商讨收复常州的大计。陈昭,年轻时工词赋,后“久任边。知兵。”当时也因母丧归居无锡。姚的到来,有人劝陈昭以母丧为辞推却,他慨然说:“国家沦没,我怎能坐视不管,与其偷全而生,宁可为国而死。”于是与姚 墨衰而出,分头在常州四乡奔波,号召人民保卫家园参加义军,不久就组 织了二万多人参加义军。他们又派王通去和张世杰联络,约定联合攻城。这时,焦山败后的张世杰守正退在江阴,得到这个消息,立即派了都统刘师勇率军来援。宋军与义军配合夜袭常州,两军内外夹攻,元兵还在梦中,就成了刀下之鬼,叛贼戴之泰被活捉,王良臣溜了。接着一鼓作气,又攻下常州西面屏障吕城,并派张彦守御。常州收复的消息传到临安,南宋朝廷下诏,授姚訔为常州知州,陈昭为通判,又派副统制王安节带兵到常州协助守。这时常州成了敌抗第一线,敌人的狂暴进 攻随时可能发动,残酷的战斗随时可能发生。
* v, s5 Z! U" z+ u0 y“烈火识真金,岁寒知劲松。”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3-8-2 21:11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3-8-2 21:36 编辑
! m& }! `& T; z: D: v3 o! Q  x/ E' z! M0 W
晋陵士人胡应炎挑选了三千壮士进城御敌,行前向他父兄诀别说:“战斗即将开始,这正是为国报效的机会,我不能再回来尽守家的义务了。”他的父兄慨然回答:“为国报效,父子兄弟一样,岂能临难逃命?”于是父子一起率领义兵,进城参加抗元斗争的行列,应炎起署节度通判,沉毅而有谋略的包圭,也应姚訔之邀担任武进知县。护国寺“身皈释梵,志遂忠贞”的万安和莫谦之长老,相传曾组 织并率领五百个和尚兵,高举“降魔”义旗,参加抗元义兵队伍,万安临行作诗:“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以示抗元到底的决心。当时元兵是异常“尊敬”佛教的,“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而自成吉思汗征服西域后,“欲因其俗,以柔其人”,就更加推崇佛教来,甚至定了凡殴打和尚者要截其手,凡骂和尚者要断其舌的法律。因此,一旦当和尚也毅然舍身取义,参加抗元斗争行列时,人们的激昂情绪真可冲贯云霄了。# h' z  Y5 W& ?1 o3 _- m
       正是民族危亡之际,正是仁人志士为民报效之时,他们一面加紧进行作战训练,修缮破蔽的城墙,建树栅寨;一面收集粮食,以备久守之计,陈昭等将自已家中的粮食、布匹和甜酒送到城里。常州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2 O5 v  F- s' s; [
+ x  k; E. v' I- c* Z众志成城: C4 U8 Z8 ^( c( T
      常州得而复失的消息传到元兵统帅伯颜那里,伯颜立即派元帅唆都带兵来攻,镇守吕城的宋将张彦,在作战时马陷泥中,被俘投敌,引元兵包围常州。吕城失守,常州势孤,但守城义兵并不气馁,王安节、胡就炎经常带领义兵出敌不意进行出击。相持四个月,元兵受到很大伤亡,却前进不得半步。 伯颜东下以来,一路上,守将望风而降,鲁港一战,宋水陆主力瓦解,元兵乘胜南侵,镇江、宁国、隆兴、江阴等地守将相继投降,元军兵锋直指临安。出乎意料,常州竟“降而复叛”,浙东一些降元州城也跟着反元,与张世杰会合。' H9 \- `  |7 k8 Z6 \' V
常州虽无要塞险隘,它却是平江的屏障,那里是以坚决抗元而名闻全国的文天祥的大本营;它的东南又是南宋的首府临安——这正是伯颜最终战斗目标,常州就象一根鱼刺,卡在伯颜的喉咙口。伯颜只得调集各路元兵,亲自来攻了。姚訔见元兵援兵日增,战斗日烈,城卑兵薄,决定派自己的儿子姚让和义民周繐、周绮和五兄弟突围去平江府请求援兵。0 ], P0 X" b4 y3 n3 m! K( i4 y. u
  L% O$ z3 T/ z
虞桥的周繐2 m# O9 h- t% S
      周绮和五■兄弟,都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英雄。《武阳志余》根据周氏旧谱的记述,说周氏兄弟,年轻时就胸怀大志,他们眼看南宋朝廷的腐 败,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十分愤慨,仰天叹道:“宋高宗有岳飞、韩世忠、刘光世这样的名将,终因奸臣当而未能复恢复中原故土,真叫天下壮士悲愤。”他们一心报国,把自己的名字都有改成思韩、思岳,天天披甲练武,扎了草人,标上元兵的标志,刺杀解恨,就是在睡梦中也常常大呼:“杀贼!杀贼!”元兵渡江的消息传到虞桥,他兄弟俩头发难,组 织义军。% n7 ?5 O! j) M; H% h

- ~, _( a$ J5 z: ]/ u' l虞桥、五牧之战
& h& N0 l% }' |5 s& Z2 A      文天祥得到常州被围告急的消息后,一面整顿兵马,做御敌准备,常州有失,平江便是前敌了;一面派尹玉、麻士龙各率赣军三千,并派朱华率广军二千,配合朝廷派来的张全统领二千淮军,一同前来常州救援。这支援军在常州城东的陈墅,与元兵遭遇,麻士龙一马当先,活捉元将胡里喝,周 的家丁丁连捷也活捉了元将火麻也赤。伯颜得此消息,马上派王良臣来招降,姚让将王良臣放在锅里,活活烹死了,叛徒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伯颜得到王良臣被烹的消息大怒,立即亲率精锐来战,沿途烧毁房屋、庄稼,断绝援军粮源。
# W, x' w, B' a. A      援军由麻士龙和张全设伏虞桥,麻士龙亲自率军掘堑濠、筑土城,与元兵激战多日,而胆小如鼠的张全竟不战而退回五牧,麻士龙终因寡不敌众,英勇战死。今在虞桥东,当年古战场遗迹尚依稀可认。虞桥东南半里有青龙冈、土龙冈和黄龙冈,连绵半里,上下均熟土,岗前有东井潭、西井潭,此即当年所筑的土城和堑壕,土城西二百公尺有一大土墩,叫郭城墩,上面有望敌楼,此即当年麻士龙指挥作战的中军帐。郭城墩原叫“骨成堆”援军英勇战死后,附近人民拾麻士龙和死难将士的遗骨葬于此。人民还在虞桥边造了尹麻两将军庙,祭祀殉难将士。清兵入关后,害怕人民反清,改“骨成堆”为郭城墩,又把风马牛不相及的明末一个名叫杨一的孝子塞进祠里,改祠名为忠孝祠。
; G) ]0 L. N5 i; u8 a6 L      在虞桥战败后,援军又与元兵在五牧展开激战,这时援军军粮已告馨尽,只得忍饥背水与敌死战,元兵首先进 攻朱华的广军,双方自早晨激战到中午,胜负未决,到了晚上,被元兵迂回过来,团团包围,尹玉率赣军力战,杀敌千余。而心怀叵测的张全,在战前不准朱华掘沟堑设鹿角,现在又隔着一条河,“不发一矢。不助一饷”,袖手旁观。尹玉孤军无援战败了,宋军渡水挽张全的军船,张全却令诸军斩断挽船者的手指,因而溺死了不少人。% Q/ X  d! W2 u- ~$ c2 v9 f- d* `
      当年连运河,想见血如汤”,尹玉收集残军五百人,继续与元兵死战,以寡敌众,支持到晚上,张全和曾玉乘夜逃走,只剩下尹玉率残军与元兵死战一夜,杀元兵“人马委积田间”,五百宋兵除四人脱险外,其余全部战死,没有一人投降,尹玉亲手杀敌数十人,浑身上下中了许多箭,“箭集胄如猬毛,甲裳尽赤”,他还生龙活虎地浴血苦斗,元兵不敢近他,最后把四根长枪架住他的头颈,用棍击死了,与尹玉同时战死的还有虞桥的周氏兄弟。现在人们还把尹玉当年血战的地方叫“双忠墩”,又叫“饿死岸头”,并在附近建二忠祠,以祀忠魂,尹麻两将军英勇抗敌的故事至今地人民中间流传着。$ y# Z+ N& ^3 k
      虞桥、五牧这一次增援常州的战斗,尹麻两将军、周 、周绮和五 兄弟率领的援军,显示了无比英雄气概,文天祥估计当时的形势,如果张全全力夹攻,援军很可能得胜,可是他畏缩不前,误了大事。事后,文天祥打算把张全斩首,以明军法,因为张全不是本部将官,不得不向朝廷请示,结果朝廷又姑息了事,及到余杭文天祥只得斩了和张全一起逃走的副将曾玉。文天祥为了这事,十分感慨,写下了《吊五牧》诗,表示他悲愤,诗云:“首赴勤王役,功成事则天。富平名委地,好水泪成川。我作招魂想,谁为淹骼缘。中兴须再举,寄与慰重泉。”以后,文天祥虽想再派援军,但道路已被元兵堵住了。
# x4 q( [) e9 I+ ]! ?8 {: G" K
纸城铁人( g! c5 x' F- E  f0 J4 d' k1 I
      ' f; `/ B+ C, v9 R1 W8 @0 s
      五牧之战援军失败后,常州成了孤城,外无援兵,内无粮食。这座四十里方圆的古城,自从九三六年吴杨溥为割据一方而建修城墙以来,已近三百五十年了,绍兴四年(西元二三四年)重修以后,至今也已一百四十多年了,城墙破蔽不堪,“大而难守”,“屡破于敌”,“常之为城至孤危特甚”,虽然守城义兵临时树栅修墙,也只能勉糊其事而已,连伯颜也称它是座“纸城 ’。城里,虽然战前收集了一些粮食,但是,本来在南宋王朝残酷掠夺下已十分贫困的常州人民,经过四个月围困,粮食已快吃光了,他们除了手中的长茅、大刀、木棍和石块之类武器外,几乎一无所有的,南宋统治者在江南的横征暴敛,在史书中事有可证。但是,正是这群“宁就屠 戮而不愿甘为臣仆”的人民,手操原始的武器,坚持与元兵浴血奋战。伯颜派人射书入城劝降,书上写着:“勿以已降复叛为疑,勿以拒敌我师为惧。”守城将士不予理采,伯颜又派降将张彦来城下劝降,刘师勇指着张彦痛骂:“你受国家厚禄不思图报,还有脸来见我们。”张彦遭骂,羞愧而回。伯颜贼心不死,再派叛将吕文焕来城下劝降,吕文焕是坚守南宋北方重镇襄阳城达五年,最后在援尽的情况下投降的,况且他又是南宋的有名大将。但是,当吕文焕到城下劝降时,城上守军认出了这个叛贼,用伏箭射伤了这个可耻的说客。城中“自吏士至于民,无一人言降者”。伯颜总以为城中粮绝,但姚訔却叫守城义兵用纸剪成饼样,端着盆子在城墙上吃着,更气得伯颜七窍生烟。已经是十月的深秋了,伯颜百计施尽,却是无法,只得加紧攻城。元兵攻城日急,义兵守城志也更坚,在激战的日日夜夜,守城将士忍饥苦战着。我们从双方兵力的对比,可以略见当时战斗的激烈和艰苦,据《元史》列传统计,进 攻常州的元将,除统帅左丞相伯颜外,有“才略过人”的中书右丞相阿塔海和惯于征战的“权枢密院事”的怀都;有都元帅张拔都和“善骑射”的昭勇大将军塔出;有进 攻樊城以勇猛出名的宣武将军高闹儿和“刚勇有志”的武节将军四家奴;有“勇冠三军”的武义将军完者拔都和“为人骁勇”。进 攻樊城“勇敢出诸军右”的完者都;有大败宋大将夏贵的昭武大将军帖木儿不花和总督的李庭;有在焦山战斗中“冒流矢沿流麈战八十里,身被数伤,裹伤殊死战”的昭勇大将军忽刺出和宣武将军八十八;有进 攻樊城的监军、定远大将军谒只里和元世祖尝识的管军总把百家奴;提升为炮水手元帅的张君佐和“久居宋,险固备知”的襄樊镇抚沙全,有武略将军石祖兴和屡有战功的忙兀台,还有叛将吕文焕,现在是元兵南下的先锋。据常州地方志记载,还有元建康镇抚唆都和降元的宋殿前指挥范文虎,也参加进 攻常州的战斗。围攻的兵力有多少,有说“当时压境兵百万”,当然言过其实。据武阳志余记载攻城元兵二十万以上,确有黑云压城之势。城里二万多没有作战经验的义兵和数千宋兵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毫不怯懦,双方激战了五十多天,时间已到十一月,刘师勇等裹伤死守,在战斗激烈时,刘师勇高呼:“吾城即破,金山长矣。”激励义兵,即使常州城破,祖国的山河长在!伯颜听了以为是谶语,立即派人火速去金山寺和尚那里问计,金山寺长那来锦囊妙计,就胡编一套鬼话说,常州城形状象乌龟,只要猛击他的尾巴,四只脚就露出来了。伯颜无法,只得加紧攻城,强迫城外百姓运泥土,连人带土堆成攻城土垒,又“杀民煎膏取油作炮”,叫人油炮以焚烧城上栅寨,又令士卒用牛马皮遮箭矢和石块,拼命攻城,伯颜亲率军急攻北城,义军奋力击退元军进 攻,伯颜攻南门,强迫投降的宋军打头阵,把中军帐的赤旗插到城头上,元兵以为伯颜已登城了,狂嚎:“丞相登城矣。”拼命向上攻,这时城南的守将张超擅离战斗岗位到庙里去求神,守兵无人指挥作战,城门遂攻破,首先得到南门被攻破消息的万安、莫谦之,立即率领五百和尚兵,高举“降魔”大旗,身披袈裟,手操禅仗,一路杀奔南门而来,迷信喇嘛的元兵,一时被杀得目瞪口呆,还以为是天兵天将从天而降,高叫:“神将助宋军。”伯颜不信,亲率军杀来,看到和尚一个个都像金刚一般,心里也怯了三分,伯颜只得强迫投降的宋兵打头阵,元兵在后进行冲杀。终因寡不敌众,和尚英勇战斗到最后一人,万安、莫谦之在打死了无数元兵后也壮烈牺牲。
/ N5 U9 D, e9 m       城虽破,姚訔、陈昭、胡应炎和包圭率义兵死战,姚訔力尽,纵身跳入火中自焚。陈昭率兵死战,有人告诉他,城东门可以逃命,陈昭誓道:“离此一步非死所。”最后英勇战死;包圭率军巷战被擒,大骂伯颜,遂被杀害;胡应炎力尽被擒,元兵元帅唆都责问应炎:“你说是杀死我许多将校的人吧。”胡应炎面不改色回答:“我想杀你,恨我力不能及。”遂也被杀害。 城虽破,“知兵有计略”的王安节挥午刀率军死战。“双刀王。锐莫当”,王安节率军转战到州学前(即今市第二中学)手臂被刺伤,他仍“杀敌如刈草”,元兵斩伤他左股,他屈着双腿继续死战,最后力竭被捉,伯颜爱他忠勇,劝他投降,王安节大呼:“我是坚守合州的王坚的儿子,岂有投降之理。”遂被伯颜杀害。
0 ?; I$ v5 m0 R3 d- m       城虽破,守御东门的刘师勇率军巷战,杀元兵十人,转战至北门,拔栅突围,他弟弟马堕,跃不能起,刘师勇举手弟弟诀别,与十一骑疾走平江。/ ^# X/ l) |  x( R7 {
       城虽破,战不休,淮军六勇士相背而柱,且战且前,一路杀敌数十人。 元兵破城后,大肆屠城。头可断,志不可辱,元兵杀至天庆观,道士徐道明焚香危坐,读老子书,元兵命他下拜,道明不理,元兵又以刀加颈命他下拜,道明仍读老子书,未屑一顾,元兵挥刀杀之,遂遇害。当时妇幼老弱也惨遭屠杀,据传只有七人躲身桥下,才未遭毒手。: l3 I: J# [+ W* s
       宋末的梁栋在元兵屠杀不久,乘船路过常州,写下《哀毗陵》一诗,真实反映了常州人民抗元和元兵屠城后的情景,诗云:“荆溪水腥泊船早,落日无人行古道。髑髅有眼不识春,东风吹出青青草。荒基犹认是人家,败栅曾将当四旬,毒手无纪律拳日攻境兵百万,不脱靴尖堪蹴倒。短兵相接 ,四旬,毒手老拳日攻讨。内储外援两消沉,一缕人心坚自保。孤臣守士轻性命,赤子效死涂肝脑,朝廷有爵降附,幽壤无恩泽枯槁。愿笺司令录英雄,收拾忠魂穹魂。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3-8-2 21:21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3-8-2 21:35 编辑
+ k  l' s) x, b! Y( A3 H5 n7 v. U6 y2 W! C
后续人民为了纪念斗争的死难将士,到了明清才在常州的双桂坊建忠义祠,后于祠内建浩然亭,后人为之诗日:“千年赫奕褒忠地,一代从容就义人。白骨虽遭蒙古厄,英灵犹照晋陵春。”“英雄已去清风在,披指难忘此郡民。”每逢节日,人们纷纷来凭吊。 为了纪念殉难和尚,人们把找到的向件残破的袈裟偷偷埋在护国寺内(位现省常中)这个地方就叫袈裟,又过了二十多年,才在袈裟上造了座壮严朴素的袈裟塔,后人为之铭日:“方坟峨峨,累石五层。陵谷已变,袈裟尚称。”“地傍香火,气升日星,千秋万岁,碧血长凝”。2 ?$ s5 w" D$ u; X3 Y/ j4 {2 }
王安节死后,人们把他的遗体偷偷埋在水关的东北,并把其地叫一带王守沿,以后他的四世孙子王伯屿从故乡临川来到常州,守坟尽孝,后人把亿的住处叫临川。至于死难的义兵和遭害的人民,“白骨盈野”,直到一二八一年才有人收枯骨“以万计”,埋葬在城外的周巷,人们把这个大冢,叫“古忠义冢”。3 Z$ k8 j) ^9 q
      常州人民抗击元兵的英勇业绩为世人所传颂,就连伯颜也不得步承认常州人民是坚强的“铁人”。在灭宋后,伯颜满载江南的金玉布帛和“驱口”洋洋自得北返时,却厚颜无耻地赋〈南征诗〉云:“担头不带江南物,只插香梅一两枝。”人民是杀不绝的,常州人民抗击元兵的英勇精神永远激励着人民,常州殉难人民将永垂人世。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8-2 21:59
回复 10# YZH姚忠华 : n! ?1 n: q& x8 E9 C! }5 E2 o4 z
3 m$ x# ]% g; v+ R8 U1 X6 G, Q5 h6 j
( R6 T) F/ n* l) A! r
   既然 “ 明代为死难者立了忠烈祠”,为什么忠毅公姚行实却是“于道光庚子年采入县志”?
. e3 p1 ~( o4 l. q; V  道光年县志才有訔传?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3-8-3 09:00
宋赠龙图阁待制知常州姚公传 元未明初   谢应芳(龟巢)
2 k' d! Y  @0 i# a0 }& J. c- s ( H3 ~7 U+ Z5 v0 Q6 R0 f
    姚公,訔。本郡人,字季和,号蒙泉。读易之。蒙慨时事也。宋资政学士少保。希得子,其尤籍自蜀之潼川。隋大业中,始祖某作镇於常,因家焉公其後也。幼倜傥任侠,好兵术,娴弓马。长而折节读书。虚己下士,识者知其人,沉勇谋辨,有大略,非佻佻公子矣。登咸淳进士。任福建泉州司理。德祐初丁艰,归居阳羡。1 O& {5 B% h; p" z
    值元人狥常州,州守遁,温人王良臣等以城降。公故与锡山陈炤善,乃从荆溪道湖过梁溪,与图恢复适都统制。刘师勇总戍兵,出镇江口至遂合谋,推公为首起民兵二万,鼓行入城。良臣遁。公权领州事。闻行,在五月诏授公带行军器监簿知常州,调杨州兵七千隷之。陈炤为通判,时进士胡应炎亦家居,公与议城守,喜曰:君吾劇孟也,辟为判官。又以包圭有薄略,辟知武进县,朝又命副统制王安节至相与鼓励忠义,调粟治兵,周城树栅为固守。
0 I7 E6 m' x2 L7 G+ I0 s) D4 ~    计伯颜合兵二十万临城。公命王安节等出奇邀击,屡挫其锋,敌不敢逼,遣人招之,不从。又命降将论以祸福。公骂曰:若食国厚禄不能死反说我耶,狗彘辱吾唾飞矢中之而去。伯颜怒,益集师至四十万,连营百里,仍调西域所部兵来攻城,围之数重,又命降人王良臣役城外居民,运土并人筑垒,且杀人煎油作炮,尽夜攻击不息,时文信国公驻平江,闻急遣将麻士龙尹玉来援助,於五木城中,气沮公志益坚。徐道明天庆观羽流也,谒问策,公曰:守不获死耳,莫谦之。万安僧,宜兴浮屠也,闻围困纠义兵来援,亦战死。粮且尽,犹截纸为缕,置于盂,传食於城,以诡敌。十一月乙酉,伯颜亲叱帐前诸军攻北门。将士力战,甫退遂攻南门,士民饥疲不能旋,战城遂陷。3 q3 E( f& W- Y  O  P* ]& I, m, P
    公死之,州人感公义,无一人称降者,伯颜怒,命屠其民,信国闻而诔焉。德祐二年春,诏赠公龙图阁待制学士谥忠毅,官其三子,巽翰修职郎,维翰承务郎,书翰将仕郎,仍赐银绢会子暨田若干,俾葬祭立庙会,宋亡不果,邦人祠公於州学之东,偏号忠义祠,其子若孙,承公志靖,节终其身,三世孙临至皇明。( |4 q7 n( [5 K! h* }$ c$ W
洪武初始就徵,为莱州同知,升保定府知府,卒於官。% h* \0 ~) N0 Q8 \
    谢应芳曰:时至德祐,而元大横矣,姚公訔,欲以一丸泥障其狂澜,此正文山公所谓不自量力,而以身殉之,之谓也。使当日张全不忌功,两军竞奋,其势犹足救常,而阻其长驻之势,惜乎一夫?无意事关宗社,百世而下有余愤矣!然常城之战,不减睢阳公等之功,无愧巡远,予葺常志正欲为公表章,适阅姚氏文献,得其孙,淇孙所述忠义录,乃感而为之传,淇孙维翰子,字庆源,读古乐,道元逸士也。
) k6 |  ~: [- _0 u1 D; T
  h, Q: q3 o5 P# W# n 摘自民国十八年(1929)江阴《蓉江姚氏宗谱》
' h, |$ l6 R  p) }
! e$ v: z3 n  a/ z; r3 n$ V谢应芳(1295~1392)元末明初学者。字子兰,号龟巢,常州武进(今属江苏)人。自幼钻研理学,隐白鹤溪上,名其室为“龟巢”,因以为号。授徒讲学,议论必关世教,导人为善,元末避地吴中,明兴始归,隐居芳茂山,素履高洁,为学者所宗,有《辨惑编》、《龟巢稿》等。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3-8-3 09:04
回复 11# pszyyao 5 j4 Y  F9 a2 F- @( I
8 L3 }$ k5 b8 M, w. V
9 w: l# w% B: }5 v6 i4 o
    忠义祠规条十三则   明正德四年(1509年)谢琛  冷宗元   叶菱等
. n' y6 A  |8 N/ u7 m7 k$ z9 E" I位号* L  e/ ?% L; `) [# S
宋知常州赠龙图阁待制谥忠毅姚公讳訔
: J' i/ D& l7 }5 ]# I祀典- d! G8 B% n! f- |0 V1 p
忠义祠祠事邦人崇奉久矣正德四年(1509年)巡按直隶监察御史谢琛具题- m( ~+ N+ c6 Z# M4 K
敕建礼部复疏,拟照宋臣岳飞事例,将文天祥祀於苏常之祠,并  姚訔等附祀。各择相应基址,量支无碍,官钱修盖庙宇,佥拨人役看守,春秋二仲备办祭物,就遣本府正官主祭,仍行翰林院拟赐庙额,撰定祝文奉
! Q% ]* l+ X$ Q) i圣旨,是文天祥姚訔等行,依拟立祠致祭,礼部给答会,常州府
: e1 D$ B0 e. ?准此
) V" Z+ E1 ?3 \. N$ S# K钦依内事理一体,钦遵施行每岁   祀春秋焉
! }  G2 M0 G" x1 Y+ p' j/ z
) w+ C% I2 g: |' m! ?0 J祭品/ J9 u5 b% [: m. p0 n
猪一口   羊一腔    鱼醢       肉醢            菹菜共五品  # U; x$ P: \* ~- y
米面食共五品       香一柱     烛一对  帛一假  酒一瓶      礼行三献如仪
+ X% F1 m% U1 G 7 I3 R" H% c  d: w) Y# ~
祝文
, j. [7 C$ W- ~5 @1 L. r  y3 s维   年    月    日,直隶常州府知府某等    钦奉
9 R" Z9 y5 f+ S$ ~朝命致祭於0 z  E/ _8 Q# D$ n. X( m9 a
宋丞相信国公谥忠烈文公,暨知常州事姚公等之灵,曰桓桓相国蹇蹇,王臣昔当播越之晨出,领干城之寄奋,忠倡义人不二心,殉国忘身死者万计,英风未泯,报祀难忘,礼重功宗,义隆配享,时当秋春仲荐事式修维灵爽之有知庶格歆之无歝。
: h0 ?; `- _; @, q# @4 _3 _ 5 z( g" \1 r, x+ _8 R1 f( L
飨神     冷宗元
3 y: F9 z) p* U& s: u4 _公昔乘震江之干兮,万言献策追董韩兮,手扛宋鼎济时艰兮,生轻义重臣节完兮,峨峨文山碧巑岏兮,郡公誓死贼胆寒兮,祀典有名世不刊兮,桂醑芳兮,荔子丹兮,神飚飒兮,常人怀兮,斗城安兮,固于磐兮。3 @5 O- x/ A& Y% v# \

4 ?5 L8 l4 Q4 p* P$ u6 S诔章      刘如村
5 B" I5 F: a; E# b. R6 C闭门高卧本无棕,起守飨邦更总戎。1 p9 _0 r+ q$ ~1 j
名姓己符前代史,邦家能卫古人风。
  C! b' Q" j9 o金册不老僧成谶,铁壁虽坚卒易攻。" H! ?/ l7 i( U9 x2 u
城守两回希世事,橘香不泯气如虹。
1 \% X* H6 P8 u0 L 9 C! i; D$ H4 e
赞辞       叶菱' _; J0 a7 }1 `8 Y0 X
许国以忠激民以义,孤城绝援力竭乃毙,劲节高风,作我士气。
3 ]% Z- o# o# a2 k1 u. ?: a
- q3 `% E5 L* H4 U9 _- B, J位号议$ C) S! e  g' d* D# c' W5 L! |7 R) X! `5 X
宋之亡也,忠义莫盛于信国,其论尚矣,常州城守时,信国在平江有统制之分,有倡率之义祠,以信国为宗。而姚龙图陈宝章以下左右附焉礼也,盖宏治间始为私祀,时学校公议,如此今礼部以巡按之奏议,请行之则宜以文信国居忠堂正位,而忠堂左右列配姚陈王刘四公,其前荣左右则列附五人胡应炎,尹玉,麻士龙,包圭,阮应得。东序则列从五人,方允武,徐道明,莫谦之,万安公,刘溶。
, q& O: \( x& K            
! H, f* ^, E% Z姚陈王刘四公议
- q0 r" t9 p  A6 \- H文公序爵序公尊居正位,无间然矣,王刘武臣之爵虽尊,不过助姚陈守城,犹其宾也,二公则为守土之臣,犹其主也,故纲目先姚訔陈炤而后安节师勇,钱唐遗事云:訔遣师勇安节出师迎敌,则知王刘在訔统御之下矣。毗陵之事实类睢阳,睢阳之守归功巡远,毗陵之守取重於訔炤,王刘爵虽尊,不宜居二公之上,天下之通议也。胡尹以下十人议节# n( b  O8 o" m9 J0 Y

+ O9 G- S# w- D9 E; T6 j建祠议$ V4 f' u6 M) M$ V! ]% V
先是祠在陈司徒庙後,岁久颓废,宏治十年,知府曾望宏,因府学前观音寺废址另立祠宇,迁奉木主不过数年,随又侵以列肆,占以社学,使无容足之地,原有香案,一无所存,虽木主亦亡,其二况其他乎?今奉朝命,重建祠宇,须另择相应之地,大扩规模,以终崇奉之典,会应特立% \8 q( D% N; d6 e* i- D4 a
圣制碑一通,应勒应祀神位,以防堙没失次,再求名公作记,立颂诸公功德,以垂不朽,碑阴刻祭器,并应用什物,以示将来庶有所稽不废矣。/ v/ J9 Q4 I% |, {4 H' x
0 Z/ S1 @3 X# Z4 i( M/ ~
守祠议
; B8 W8 w, E8 d/ c: d1 X- z- Z忠义祠既立设,或守之非人而养之,无业不惟,无以奉香火,供洒扫,亦且易於颓废,今钦奉  b6 a  z) g3 y- C# @
旨,佥拨人役看守,固见崇奉之意,若专恃人役,必不能终久,在祠不过春秋二祭,应名三五日即去,而不顾岁得,工价无实妄费,欲为久计,莫若从旁另盖屋数间,选择清修羽流与同守护,然守者无以自给,则不能供役,当晓示郡之好义者,但愿捐金不拘多寡,购得常稔田一顷,官为立石,记其人姓名与田丘租数及佃户,不许变卖,永为常业。此外能扩充者德如事,则业有所资,人乐为守祠宇,日久纵有颓败,自能修葺,不必烦有司矣。- l# m6 k, S9 M: ~" A) b
5 _, D5 S: ?; K* ]
制祭器议
/ d" W8 s3 X( g% n! l9 _0 t礼曰:祭器不假,所以重祀典,敬神明尊奉享也,今忠义祠祀典既出於朝命,当致专奉之礼,不应假文庙之器,盖以文庙之器,而假以他用,则近於亵以朝命奉祭而假以祀之,则不恭不专,不恭非崇奉之义,故於应用器物自当一一另具,藏府库待用可也。/ [3 W  Q6 \9 z% t/ o
摘自民国十八后(1929年)江阴《蓉江姚氏宗谱》 第四卷6 {5 T8 A# p* R0 W+ g0 Q5 m

  }7 T! V3 G% A# v) r( Q- Q- ~△《毗陵忠义祠录》·四卷、《附录》·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叶夔撰。夔字司韶,武进人。成化中以岁贡生官汝阳州训导。是编第三卷中载夔《请祀典书》,称宋德佑元年(1275年)十一月,巴颜率师攻常州,屠其城,知府事姚訔、通判陈炤,俱不屈死。其先后殉难者又有王安节、刘师勇、胡应炎、尹玉、麻士龙、包圭、阮应得、方允武、徐道明、莫谦之、僧万安诸人。自成化九年郡庠生段瑜等建言於同知柳某,始立訔、炤以下木主十一位,附於陈司徒庙。而文天祥、刘师勇、阮应得、僧万安犹未与也。弘治十年(1497年),知府曾望宏乃别创忠义祠,请并祀文天祥以下十四人,而附以元壬辰靖难之刘溶。巡按御史谢琛亦上书,请著於祀典,诏从之。夔因编其始末为此书。首图考,次传志,次诗,次赞,次文牒。凡史传所未载者,此皆补其佚阙,足相参证。惟此书载宋臣与祀者止十四人,则未祀文天祥等四人。其附於陈司徒庙者止当有十主耳。夔《请祀典书》云“十一主”,未喻其故。又考《宋季三朝政要》,载元兵至常州,守臣王宗洙遁,权守王良臣以城降。今是书《姚訔传》中谓良臣屡举不第,流落无籍,寓常,与钱暗谋,窃符印诈称郡官,诣巴颜军前献之。然则良臣未尝权守,《三朝政要》误书矣。是亦足订史之讹也。此书作於正德初年。末《附录》一卷,载国朝顺治十四年事,盖后人所续,其姓名则不可考矣。3 [- I7 g5 C9 }7 K/ P
4 |5 O4 ~% c% P9 ^0 r/ }
谢琛,弘治十二年(1499年)己未科第三甲进士
2 z# f7 D# \, H4 J5 F. f冷宗元,字体仁,四川荣昌人,举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任。( Q) N7 o* Y0 n/ P$ _- r( V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8-3 09:30
回复 13# YZH姚忠华 2 B1 y+ o7 O, E5 V) ]2 B
) c* Z: c/ e6 F+ G% o

7 @2 l( h* M4 D  g    希得公有子三:巌(岩),訔,昆。$ P4 T. L( N/ O
- h% V& }6 K& u' _5 S. z8 Q
   是“昆”还是“崑”?. o- Z6 J! [( c- K
7 t2 [5 t' ~' e3 C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8-3 10:43
回复 1# pszyyao 6 T3 i, r( n7 K. z
; w) _: h! b; i2 W. O: l' u( v" l
希得公有子三:巌(岩),訔,昆。   是“昆”还是“崑”?
4 M4 H0 Z$ p  a' g' M5 K' L% c/ {" M/ C( ]& e
按照毘陵谱,是“崑”不是“昆”!
: [. e* u: \. c. B7 J* o+ ?/ e6 X7 L* [, e6 E
古人命名是讲究的,何况希得公这样的人家。一门父子4人3进士1举人!! O) ]" n% H+ S3 f
   

作者: YZH姚忠华    时间: 2013-8-3 12:23
本帖最后由 YZH姚忠华 于 2013-8-3 12:24 编辑
7 Q2 b8 e! E& Z5 ]4 i
! I% w8 v8 N/ c+ ?, H1 R回复 15# pszyyao
' Q3 m/ X- o. q; l# v: F
9 Z+ C& d- r+ b9 H; X- S$ d# B6 d3 O, B( m% p  i4 c* V- K# E
    是“崑”
6 j) F0 D, d) x" c& m6 n0 X$ S+ y) L" x- m; v( o$ B( |2 b) W
有的字不好找,打不出。:loveliness:
作者: pszyyao    时间: 2013-8-5 06:25
回复  pszyyao
+ e) t3 p$ E4 f7 D% L5 m' }6 k  }
( B0 `# S1 I; a, \9 `$ }4 W: v( U/ n1 g) w6 O
    是“崑”; @( ]  X( W3 B7 ~4 T
. X5 Y% O+ s2 x, H. H6 X5 z  a
有的字不好找,打不出。% E, w2 w0 Z/ H5 h4 O
YZH姚忠华 发表于 2013-8-3 12:23

) [7 _) _# y1 E6 u3 T  @4 S# Q+ Q
( ?& D; ]* @" X; n- v: _; @1 H" @  h3 X
    古人命名是讲究的.希得公有子三,长巌(岩),次訔,怎么三是“昆”不2是“山”偏旁的“崑”呢?
2 h% c8 \# R$ T" U. U
  {. ~% \4 K. Y) f1 P2 P! W8 m7 R. K
    用搜狗字库,好多字可打不出。




欢迎光临 姚氏宗亲网 (http://www.yaogens.cn/portal/)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