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53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本帖最后由 辉县姚勇 于 2014-12-8 15:21 编辑 & W5 @6 L, e+ |, I) Q
3 b/ I6 ~6 p, B6 U+ c5 s
《南昌姚氏族谱原序》,详细记载了彦国公迁徙南昌的时间、缘由和路线,是非常难得的史籍资料。我试着翻译了一下,因才疏学浅,有的直译,有的意译,有的可能不太准确,望宗亲谅解。“()”内为我所加注释,“【】”内为原文注释。 : S1 }% z$ ?4 d' Q
家谱,就是一个家族的记载,可以说世系,辨亲疏,明伦理,序长幼,尊祖宗。, H, \# f0 T% Q
我始祖仓监(隋代官名,掌管粮食、物资仓库,正七品)公讳彦国,于隋炀帝丙寅年(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自汴梁续贤乡,到隆兴路富州,即今丰城(江西省丰城市)担任儒学山长(书院讲学者),遂卜居瑞阳新昌县(今江西省宜丰县)之灵源,【旧名华溪】天德乡。历十三世,至小三评事(隋代官名,大理寺属员,负责案件审理,正九品)公,讳侃,生子讳振,即特奏状元、进贤府(今南昌进贤县)君。振生旦,即释褐状元、八行黄州府(今湖北黄冈)君。旦生铸、锡二公。( N6 H# h0 _" x, r- b2 \) |8 N5 k& O( p8 Q
铸乃泌公祖,演于姚湾。
; g7 H ]2 [/ g2 T- X% _9 ]5 W s 我祖锡扬州俭判,生守克公兄弟五人。
5 q9 F- R( ^4 ~# w 守克讳文,字元献,为柳州承事郎,生居仁、居敬、居易三人。* _4 z ^" _+ \ V1 x1 v8 C8 }0 {
居仁公生尤、依二公;
I; V+ W% B$ _/ u2 y9 B2 i 居敬公生勤道;
& E/ j( D/ ~% l+ e1 O- B4 J, C; l1 E, I 居易公生宣一、勉、冠三公。7 Q& ^* G) A' v& f7 e" Z [
勉中宋宝佑癸丑(宝佑元年,即公元1253年)状元;勤道公因宋末兵乱,同父亲居敬公居住在南昌之葡竹湾,即今姚湾。生瑛、澄二公。; @9 J2 d! W. K1 M% _1 \+ l
瑛公回原籍,澄公于宋理宗淳祐八年戊申(公元1248年)二月赘斗门佘公有道之女,为斗门族始迁之祖。
7 K5 v5 ^) y( X$ N8 S0 r( l- ]. G 后来,瑛公次子德月公,也从瑞阳迁居斗门,居住在斗门门楼房。$ I- ~2 k O( Q; N8 w
家族各自延续,远赴外省他乡做官、经商、居住者,枚不胜举。但我姚氏家谱世代相传,毫无差谬,都是依据先祖诸公的记载。4 f% m: S% e( E& [7 M
宋末勉公初修家谱,宗可、景山、景云三公再修,用淳、用远二公复修,于吾祖允宗公又继修。到了族伯翊翔、族兄钥手中,家谱出现缺略,很多记载没能尽收其中,就与同族彦,在明天启四年(农历甲子年,即公元1624年)仲冬(十一月)上浣(上旬),亲抵灵源祖族,详细查阅唐宋旧谱,寻流朔源,才补充完整。于是,就考虑家谱六十年一小修,一百二十年一大修,肯定不会再有遗忘之处。1 W7 w/ N0 u) y; t. X
去先公修谱至今已百余年,而后谱犹未续修,恐怕家族人员众多,又分散居住,时间久了容易遗忘,出现像以前的那种情况,如果没有趁着世系少而考察详情,终将成缺憾。我辈虽然不才,却始终怀着志愿。因才疏学浅,逐户稽查,补遗缀缺。只要是我同宗支系,即使家境贫贱也不敢忘却;不是我同宗,虽然富贵也不高攀。毫无私心,妄生可否,照支系录,式仿欧苏。观前系如联珠,观后录如指掌,经历了六年才刚刚完成,天启六年(农历丙寅年,即公元1626年)以前的全部收录无遗,天启七年(农历丁卯年,即公元1627年)以后的,等后辈之贤续修,为列祖列宗增添光彩。
' N- e1 ~. w) e: {& e 嗣孙自锦顿首拜书
6 G0 K/ P( J9 {+ I1 Y: o 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丁卯仲秋(八月)上浣(上旬)之吉, r) J' N) z3 {7 W: J
, P! P/ `) m3 @6 W* R: m0 B' F: `
8 y$ Q: Z, z5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