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7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舜帝后裔 先祖起源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4 11:41: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在古代,中华民族 有一个 大部 族,叫 东夷族 。 是由五十多万年前的“北京人”繁衍而来的。起源于华 北 燕山一带。随着北京人的不断繁衍生息,迁徙到中原各地。这些部落由于生活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理环境之中,所以,形成了各异的 生活 习惯和生产方式 。又由于迁徙和战争不断的融合,形成了许多支族。


( w2 x' t' B& h- g' R0 k  X, H4 @, Z

舜的 有虞氏部 落就是东夷人的一个分支。 孟子认为舜是东夷人的后裔。东夷族, 又称东夷或鸟夷,是中国古代, 尤其是商朝、周朝时期, 对中国东部海滨不同部族的的泛称。后来改为对东北各不同的部族的泛称。

《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 ”

4 k" p% M% |5 x* `% I2 n% o) C

舜的世系,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


3 h9 [' {  r, |! p( N$ V

第一种说法: 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


9 G+ V) z1 W/ a$ ^' d

黄帝——昌意——颛顼——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帝 。

《史记》中记载,黄帝死后,其孙颛顼立为帝,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史记·索隐》案说,黄帝前四个妃子,元妃西陵氏,叫累祖,生昌意,次妃方雷氏,叫女节,生青阳,次妃彤鱼氏女,生夷鼓,一名苍林;次妃嫫母,班在三人之下。所以说,颛顼系黄帝与元妃西陵氏所传之孙,是昌意的儿子。《华阳国志》及《十三州记》说:“黄帝为子昌意娶蜀山氏,帝颛顼高阳氏,黄帝之孙,昌意之子,母曰昌仆,亦谓之女枢。”颛顼的母亲是昌仆。《史记·五帝本纪》说,“帝颛顼生子穷蝉。”


: m) a/ p3 K5 l5 n8 Q6 F$ N# o

第二种说法:

3 D" A  L: i" Z0 P7 m9 d4 ?, i

虞幕——穷 蝉 ——敬康——桥牛——瞽叟——舜帝。

) ]0 {6 {" {' Y2 L3 i, b- ]8 L

汉刘耽的《吕梁碑》记栽:舜祖幕,幕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桥牛,桥牛生瞽叟,瞽叟生舜帝

0 d& S+ k5 N0 E/ c; v

两种说法使人们对舜在部族认定上形成分歧。因为 黄帝传下来归戎夏族, 而太昊帝船下来的为 东夷族,这是中华民族的两大支族。按前一种世系,舜就属于黄帝的戎夏族,而后一个世系则是东夷族。但从一些史料中看,在古代的两族,也不一定是严格区分的。根据史料记载,虞幕与黄帝为同时代人,在东夷族各部落很有影响,在古书中,虞幕又称夷牟,这是因为古字幕与莫相通用,而莫又与牟相通用。夷牟在黄帝战 蚩尤 时,就在黄帝部落中为黄帝造矢,帮助黄帝作战。在涿鹿之战后,夷牟在黄帝之下担任要职,并离部落追随黄帝。夷牟后来率部落迁到中原,由原来以捕鸟为生转化为狩猎为生,使夷牟部落的生产生活习惯发生了重大转折。原来夷人熟悉鸟性,能听懂鸟的各种声音所表达的意思,在捕捉鸟时会模仿各种委婉动听的鸟语,把鸟引透出来。现在要与豺狼虎豹等凶猛野兽打交道,它们或藏之于深山,或出没于草丛密林,如果再延用捕鸟的方法,用叫声吸诱野兽,反而会招来野兽伤害自己,所以,夷牟人就学会了张开大口发出怒吼以震慑野兽,或把野兽驱赶到事先设下的隐井或圈套里,然后加以捕捉。上古的造字祖先,就是根据人们张着大口呼喊以驱虎豹的形状,造出了一个“虞”字。随着时光推移,张弓捕鸟的夷人变成了张口驱赶和捕捉野兽的虞人,夷牟也就开始演变成虞幕了。夷人部落深化成虞人部落,牟与幕音通,这便是舜的先祖由夷牟演变到虞幕的原因。这是关于舜系虞幕之后的说法。

" R% j! \  B7 ]

从穷蝉之后,人们对其世系没有争论。穷蝉虽不是帝王,却是一个民族部落的首领,他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贡献是,善于建造穹庐民居,这在中华民族生息发展的历史上,也是一个开创性的事业,从此以后,百姓开始造简单的庐舍居住,而不一定要寻找山洞开凿洞穴遮避风雨。这一发明使民族部落开始克服各种恶劣自然环境而给日常生活提供 了 安全住所。为中华民族的部分氏族部落摆脱游牧生活向稳定的农耕社会和家庭生活转化创造了前提条件。所以说,舜的先祖穷蝉是建造穹庐民居的首创人之一。


3 h0 r% ]& Q0 c" U2 T. e

穷蝉之子是敬康,关于敬康的事迹历史留传的不多。敬康的儿子是句望,在记载中又称句芒,他是舜帝的曾祖父。句芒的古代朝内,是一个辅佐帝王管理林木的官。当时,他的部落已开始走向农耕生活,就是他对农作物的播种与收获的时节做了许多研究界定,对于指导农业生产,做出 了很大的贡献,有力地推动了古代原始农业朝科学种田的方面迈进。从史书上看,牟人转向狩猎生活以后,由于中原地上适于农作物生长,已经开始种植 牟 麦,句芒就是继承祖先的这一事业,探索如何适时地播种农作物,他把穗上带芒的作物,也就是麦类作物种植的最好时日,确定为“芒种”。以芒种为准,确定各类作物的准确播种时间。句望的这一业绩,指导中华民族农业生产几千年,人们把他奉为“芒神”,并在芒种这一天举行大祭祀。过去,人们在小麦升镰收割前举行“祭场”,就是延续对古人创造农耕技术的怀念和敬仰。句望的儿子桥牛,是舜帝的祖父,他在领导氏族部落期间,开始利用畜力耕田,取代刀耕火种。这是中华民族生产力水平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他发明了用牛来耕种,贡献也是巨大的。后来。历代王朝,上至帝王天子,下至庶民百姓,对句望和桥牛的农业生产中的贡献十分敬佩,把他们当作“春神”于立春之日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祈祷 两位春神,保佑当年农业有个好收成。  


9 e# ^' {$ M/ i# Y  B# U8 g

舜帝的父亲瞽叟,是桥牛的儿子。对于瞽叟,各说不一,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看法:

! [" u# I9 {. H% z& r) S5 o( h

其一,认为瞽叟是一个盲人。这主要是《史记·五帝本纪》中记的:“舜父瞽叟盲。”司马迁根据史料和传说,加上对瞽叟字意的理解,认为瞽叟是一个 盲 人。这种传说在一些人心中留下烙印,流传很广。

* l: @5 I4 y3 d6 C' m

其二,认为瞽叟不是 盲 人。孔安国传有《尚书·舜典》,他也持瞽就是没有眼睛的意思。但他却说:“舜父有目”,只是“不能分别好恶,故时人谓之瞽”。他认为舜父瞽叟是一个糊涂之人,长着眼睛却分辩不出好坏,所以,当时人们都说他是个瞎子老头。瞽叟在舜很受众人爱戴的时候,一直加害于舜,所以,人们都十分憎恶和反感他,便讥讽他是一个瞎子老头,所以 送他的谥号曰 瞽叟。


5 E* O& ]0 k* V# Q! _

其三,认为瞽叟为古代官员。《国语》说“瞽献曲,史献节”。《国语·解》中说:“瞽,乐太师;史,太史也。”由此来看,瞽乃朝中的作曲家,史乃朝中整理各种礼法之书的太史,就象太史公司马迁一样。《吕氏春秋·古乐》中记载:“帝尧立,乃以命质为乐。质乃效山林溪之音以歌,乃以糜 牟 置缶而瞽之,乃附石击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兽。瞽叟乃拌五统弦瑟,作以为十五弦之瑟,命之曰《大章》,以祭上帝。”这记载的就是尧帝瞽叟制作乐器,奏《大章》祭祀上帝的情景,证明瞽叟曾作过尧帝的乐师。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瞽叟是古代主管气象观测的职官。《左传》上说:“瞽史知天道。”瞽史是古代的官名,知道天道的演变,并不是无目之人,有书记虞氏世代都在朝中为瞽史。在《尚书·尧典》中,说“舜为瞽子”,并未在瞽 字 后配叟字。黄模在《国语补韦》中说,“按《周语》先立春五日,瞽告有协风至,此云能听协风,即无违命之实也”。还说:“《尚书·尧典》言舜曰瞽子,又曰父顽,瞽以言其职,顽以言其性也。”何光岳先生在《东夷源流史》中说,以瞽作盲意,认为瞽叟是一个瞎老头,这是一个不小的误会。瞽叟乃瞽大眼睛以观天象,预报气候,有如今之气象台气象观测员、预报员之类,并不是人们认为的瞽就是青光眼。各种经典中对于叟解释为长老,所以瞽叟就是观察气象的长老。由此看来,舜的父亲是一个精通器乐,有演奏才华的宫廷音乐家,还是一位深知天道主管气象的官员。如春风和暖地吹来的时候,就应当展开春耕春播。有虞氏部落从句芒这一代,即由游牧转向农业生产,那么,掌握气侯变化,季节农时这一类问题就开始变得相当重要。瞽叟的职位在部落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 P1 I) l" x+ \0 N0 F: ~

作者:山里红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1708
$ {( d9 U& G. ]- g* k) E
8 k5 O( `8 ~7 ?/ u, i  K
( W" E- s. d: V# X- ~  q  p& j- K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1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9 16:07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