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43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两帖]陈扬评扬箕姚氏宗祠存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8-17 20:5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怀念一个亲切的广州
sir扬言【252期】! o) N# C) K, M# y1 H2 c
南方都市报
5 ?4 Q6 s2 A+ O' V+ l2010-05-13
% @) R: A- H* s$ PA
02

9 j2 S, e) @+ Z4 I" E: v! H如果拆去的仅仅是回忆,而新的广州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亲切,这种无奈的拆才会伴随着新生的希望。

8 o( F. k( p' p7 _0 a3 t0 p南都昨天广州读本的封面,将两个城中村并排在一起:一个是被改造成样板的猎德,一个是临将改造的杨箕。杨箕:老祠堂挣扎求生,猎德:新村居楼间鸡鸣。这两篇报道读后不由得浮想联翩。
: S) k6 Z! T) T
杨箕村的姚氏大祠堂据说历史比陈家祠还要长,7月就要拆了,奔走呼号的不是饱读诗书的专家教授,也不是吃国家粮人民饭理应文化保育守土有责的文化官员,而是年逾古稀的村中长老!
* x$ {, f  v* O4 R- T3 s
猎德村的这张新闻图片应该大大小小都得个奖吧——前景是翠绿的野草,中景是站在旧祠堂的柱墩上的四只公鸡,而远处是大部分还挂着绿色安全网的新楼,最高几层的模样露出端倪。这正是800年水乡此刻的一个瞬间。过去不曾有,之后也不会再有!

* s  w5 G# k  l; T8 e( r9 ]猎德村全面完工后,这四只公鸡何去何从?村中的祠堂还是村民祭祀聚会议事的地方吗?还是会沦为卖纪念品的商铺或是旅游区?杨箕村的姚氏大祠堂保住保不住还是悬案,现在这个问题就根本说不上担忧了。
* l2 j3 A* Q* h; r
城中村的改造也好,旧城区的改造也好,给广州市民的生活方式带来的最根本的变化是街巷变小区。原来作为村民人际交流中心的祠堂被消灭或者边缘化,而原来街巷里的街角、小铺、树头之类的公共空间在小区中也面临着类似祠堂的命运,不是被消失就是被边缘化。无数小区,楼房密集,道路交错,尽管看起来也算井井有条,但是买一粒盐都要开车出去,街坊除了在电梯里尴尬地点头或不点头,没有任何的公共空间可供大家相聚交流。
! v: J* h' _, k  ?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城市长大的孩子一定对自家附近的那间士多怀有深刻的记忆,但是不知为何,士多这种城市中最具人际交流意义的公共空间,在所有的小区都被消除得干干净净。

+ t7 i6 |5 G: c$ h9 D8 i有西方的城市建设艺术家将街角的状态,看作是衡量一个城市规划的人文水准的样本,更有人将能不能见到阳台、窗口上有一个个老人家在俯看楼下嬉戏的孩童看作是城市的安全感标志。太有道理了!

# q# z" ?5 ^) N9 c. X4 l. W每每媒体传出广州哪里哪里要拆啦,总有人痛苦甚至痛骂,而也总有人跳出来面目狰狞地告诉你一个真理: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拆去的仅仅是回忆,而新的广州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亲切,这种无奈的拆才会伴随着新生的希望。但是当遮风挡雨的骑楼被拆除后,取而代之的只是一个用透明的有机玻璃搭建的候车亭,你想让亚热带的街坊不骂娘,那真是很难的。

' C/ D+ w8 H& N: f; C! d) C我们只是想要一个亲切的广州。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楼主| 发表于 2010-8-17 21:08: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0-8-18 08:16 编辑
0 [+ y. f0 ^; e9 D, Q3 ?
4 D& i; y- ]6 ^; s* L3 [/ |1 I7月6日,越秀区官方邀请了黎显衡等5位专家论证扬箕村姚氏宗祠是留还是拆。黎显衡等5位专家写出做出“拆,异地原状重建”的结论。陈扬写出《陈sir扬言 第302期》,讽刺祠堂异地复建之说举是“割发代首”。7 x+ @% T& r! [- d1 D9 {6 R# d
. z7 {/ N* c7 I( V0 j9 H7 A
                                      割发代首,异地复建0 G. g) {; |  J  z( U8 E# }' x
                                       
' b9 v, S3 m0 N4 {                                       陈Sir扬言(第302期)( t! E0 n# U& R
                                       也见《南方都市报》2010/7/14! `* N* F) g. J
- J' r8 s8 [3 e+ T6 z
      当城市地表上的一切都被彻底简化为“地块”的时候,城市的意义已经荡然无存。爱谁谁吧,我们已经彻底无语。3 H  M1 ^' w6 _2 j: `6 J0 i7 q" N0 M
    南方都市报的报道说,自公布拆迁改造方案两个月来,杨箕村民多次为呼吁保留有近300年历史的姚氏大宗祠而四处奔走。越秀区文广新局提出方案,或将该祠堂仿照“小蓬仙馆”的方式,利用建筑原有的材料,保持原大小、形状和构造,采取原来的工艺异地原样复建。看这条报道我若有所思:人实在太能,不是一般的能,而是无所不能。
0 S+ J  s2 _7 u  B    即将被异地保留的这座姚氏大宗祠建于清雍正年间,百年来历经战争、天灾及“运动”而不毁,屹立在杨箕村。若然早有这异地重建的技术和雄厚的资金,也许这百年的历史早就被缩短了。也许历史进步的一面就体现在,之前人们对类似古物只要是挡道阻水就一拆了之,而现在晓得用先进技术作先锋,雄厚资金作后盾,异地重建,颇有当年曹操割发代首的意味,至少是面对历史的一种文化忏悔心态使然。$ d- Q4 ^/ S+ T- b6 s2 d2 w
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其实在整个城市重建过程中,挡道阻水兼阻人发达的何止一个小小的姚氏大宗祠!东风路上的中山纪念堂无啦啦就霸占了一个超级黄金地带,里面唱歌跳舞,外面用来种树种花养草有乜用?我建议也用异地重建的方法,对中山纪念堂的构件,如木梁、砖雕、木雕等进行编码;每一道拆卸的工序都要拍照,拆卸的过程要进行录像;要求拆卸和重建需聘用具有相关资质的同一支工程队,把它移到金沙洲或者同德围就好。: C4 p9 M. X9 A: e- Z0 P- @2 l
    技术总是要进步的,技术的进步给人的建设性和破坏性同时增添了无穷的可能性。只要算好账,有数为,什么移山填海的事情不能做?如果姚氏大宗祠异地重建的成本大过收益,谁会做这等费力不讨好被人指着脊梁骨痛骂的蠢事?你要发展要规划,就把这个祠堂当成是一座搬不动的山好了。当然我声明,只要有钱搵,没有搬不动的山,喜马拉雅山除外。哦不,只要钱足够利益足够,喜马拉雅山也搬得动!只要想想搬一座喜马拉雅山能拉动多少GDP就真的令人心动!把这事留待若干年后再干吧。其实有钱大晒是颠扑不灭的真理,或者至少是在不断重演的故事。
6 M+ d7 |4 S) M6 o3 t    我想起了韩愈。今天的潮州之所以能成为历史文化名城,韩愈功不可没。有人说,没有韩愈,就没有潮州。韩愈没有在潮州移山填海,也没有在潮州大拆大建,潮州的韩山韩江却皆因韩愈而得名。创造历史绝非将历史推倒重来。不过说到这里,我不禁担心起韩公祠的命运来,论城市发展空间,潮州更是寸土尺金,若然发展起来,若干年后韩公祠会否被异地重建?2 X  G* g: A! a4 ?$ }
    只要有钱有技术,潘多拉的盒子一旦被打开,后面的故事必定都是想挡都挡不住。
- ~7 l+ [/ B; _; R( d8 o. R俯瞰大地,山脉在哪里,河流在哪里,形成的是地理意义。纵观历史,庙在哪里,祠堂在哪里,古树在哪里,形成的是人文的意义。当城市地表上的一切都被彻底简化为“地块”的时候,城市的意义已经荡然无存。爱谁谁吧,我们已经彻底无语。             □陈扬

签到天数: 223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0-8-18 21:04:0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应当支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5 10:26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