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70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麦氏宗祠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31 09:41:1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 X2 S' x) I/ _2 f
6 t& u" A- ^; {+ j) f9 C
3 `$ Z; f; e) M' U  {
  在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发现这里竟还隐藏着一座鲜为人知的大型宗祠建筑群———麦氏宗祠,其规模和建筑布局、用料、工艺等在当时堪称一流,在广州地区四大名祠中,仅次于陈家祠和沙湾留耕堂,位居第三。当地0和村委表示,不久他们将投入资金,在宗祠对面修建广场,并对祠堂进行修复重建,以保护这一难得的岭南文化遗产,届时,它将可与市内陈家祠的建筑规模相媲美。
  t4 r4 B/ _3 u- E) Z: S- N$ a* O9 [2 _; U$ ]  `  e
  麦氏大宗祠始建于宋代 * W; `9 Y$ ?9 j: |: Q) @) B

0 X  D) C# \% h6 o1 |1 }  麦氏宗祠位于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宿国新街,从附近的市南路拐入不到一里路,穿过两个栽满荷花,不时有鱼儿跃起的池塘便到了,南沙未开发之前,由于道路不便,广州市内少有人知。麦氏宗祠共有三座,坐南向北,分别为麦氏大宗祠、继宗麦公祠、瑞辉麦公祠,也被称作大本堂、崇德堂和光裕堂,连同一座子平麦公厅,在街道边建筑群成一横线排列,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其规模在广州祠堂中实属罕见。据记载,麦氏大宗祠始建于宋代,明代曾修葺,瑞辉麦公祠建于清同治元年(1861年),但继宗麦公祠建筑年代不详。 : ~9 e, Z6 Y2 C6 @2 S7 m: P# G5 c$ l
2 I) z0 Y. r/ O9 ]& G- X8 f
  据文物人员考究,该祠堂群建筑是黄阁镇麦氏家族开村先祖麦必达及其后人的公祠。必达公为麦氏始祖铁杖公第十六代传人,他原籍广东南雄,官至广西提督,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因珠玑巷“胡妃事件”与兄必荣、必秀、弟必端、必雄同携家眷南徙至黄阁定居。因考虑日后子孙发展,其他兄弟移居东莞、南海、广州芳村、新会台山,而麦必达独居黄阁,后来他的三个儿子又分别来到黄阁镇大井村、东里村和莲溪村,繁衍后代,并开发慢慢形成了黄阁镇如今的雏形。记者了解到,目前大井村、东里村也有麦氏祠堂,但唯有莲溪村祠堂最为壮观、建筑成群,保留较为完好。 - p/ q3 \1 @5 w1 Y% W
- C  h4 t& I% b! J
  而在莲溪村目前仍保留的宗祠中,又以麦氏大宗祠保存最为完整。它与市区内陈家祠岭南建筑风格非常相似,墙面以青砖砌成,顶梁和横梁都为木结构,并融有石柱,天面均为琉璃瓦,屋脊形式为龙舟脊,其上为鳌鱼,有灰塑,吉祥鸟兽坐镇,两边为“茶桶耳”形建构。
# w1 u- |; v9 x' E) s1 u1 J% `. ~! [& P2 t
  宗祠的建筑风格为三进式,头门进去,就是中堂和后堂,但两室之间有宽阔的走廊,原来每到堂内还有台阶和石栏,如今已经被破坏。$ H  R& I* ?4 D( U
$ s, Y- e  i& f; Q
  梁木来自缅甸数百年不腐朽
5 n1 d# f; s: G4 ~/ Z+ }+ m5 E2 f
/ W  f' ]1 H$ L  该宗祠中梁柱尤为高大粗壮,直径均在30厘米~60厘米左右。据当地老人介绍,这些木料叫着坤甸木,当时黄阁镇周边就是大海,这些木材都是从缅甸运过来,木质坚硬结实,数百年来未被白蚁咬食过,保存至今没有腐朽。 3 P/ J: J) O8 _$ c
# s7 e( }0 z. A7 j
  由于当地村委以前经济拮据,宗祠从上世纪80年代一直作为村委办公地点,原有建筑结构未做大的改动。据该村麦书记介绍,目前他们已经委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制定了麦氏宗祠的复原设计及环境保护规划方案,将宗祠内村委会搬出,并建一个面积达1300多平方米的广场,保留祠堂两边的莲池,同时将投入资金重新修建继宗麦公祠,恢复原有麦氏宗祠的原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67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2#
发表于 2014-12-31 16:25:13 | 只看该作者
一个古老而神往的姚氏宗祠!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发表于 2014-12-31 21:06:42 | 只看该作者
       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宿国新街,从附近的市南路拐入不到一里路,穿过两个栽满荷花,不时有鱼儿跃起的池塘便到麦氏祠堂,共有三座,坐南向北;分别为麦氏大宗祠、继宗麦公祠、瑞辉麦公祠,也被称作大本堂、崇德堂和光裕堂,连同一座子平麦公厅,在街道边建筑群成一横线排列,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其规模在广州祠堂中实属罕见。——很好,得闲时可以去看看。0 v5 D/ Y8 Y0 [, B4 M$ X2 w

" r" Y" N8 H4 y4 O- n       然而,3座麦氏祠堂1座公厅,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便妄称”在广州地区四大名祠中,仅次于陈家祠和沙湾留耕堂,位居第三。规模在广州祠堂中实属罕见”。君不知,番禺石楼镇石楼村一座陈氏大宗祠善世堂便有2000多平米;君不知,番禺有哪三大古祠,著名的沙湾何氏留耕堂也还不敢称第一;君不知陈家祠不是祠堂,而是清代广东五十几县陈氏的合族书院。
; u# O$ @  ^9 {( j) Q2 `
% e1 a. Q# X- ?& `
+ z0 k7 C0 B) o# L, y0 E( ]7 Y7 W/ y
2 f* d6 u+ e) f7 D2 b6 g+ S! }( ^5 n& a" o1 F" d7 ^

5 y7 X: Y: w, ]9 h0 B' L7 N
0 q" f: O( E% l8 r/ ^6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发表于 2014-12-31 21:17:32 | 只看该作者
南昌姚公瑞 发表于 2014-12-31 16:25; C' A. s, n' i3 K9 e4 d
一个古老而神往的姚氏宗祠!
& w5 M3 I8 L& b' U& p
        南沙区黄阁镇莲溪村麦氏祠堂—南沙区黄阁镇—南沙区# i! {3 c3 S4 H0 L' O, c
     南沙区原本属番禺市或番禺县。番禺市撤市设区,广州市将番禺市一分为二: 番禺区, 南沙区。
" ]2 f. c7 z% `  m     番禺区宦溪,既有姚氏祠堂,也有麦氏祠堂。广东著名的书法家麦华三出于番禺区宦溪麦氏。# y( u8 q9 |9 L. F) g4 v8 l/ V7 i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5-1-2 09:21: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5-1-2 09:24 编辑
7 O7 Z2 _- k" l2 T$ V' L
6 Z. g: I( a5 l( D           据记载,麦氏大宗祠始建于宋代,明代曾修葺,瑞辉麦公祠建于清同治元年(1861年),但继宗麦公祠建筑年代不详。——宋代可能建祠堂吗? 2 {7 Y8 i/ t* w5 j

4 k0 M8 [/ G3 F, K  据文物人员考究,该祠堂群建筑是黄阁镇麦氏家族开村先祖麦必达及其后人的公祠。必达公为麦氏始祖铁杖公第十六代传人,他原籍广东南雄,官至广西提督,南宋咸淳九年(1273年),因珠玑巷“胡妃事件”与兄必荣、必秀、弟必端、必雄同携家眷南徙至黄阁定居。因考虑日后子孙发展,其他兄弟移居东莞、南海、广州芳村、新会台山,而麦必达独居黄阁,后来他的三个儿子又分别来到黄阁镇大井村、东里村和莲溪村,繁衍后代,并开发慢慢形成了黄阁镇如今的雏形。记者了解到,目前大井村、东里村也有麦氏祠堂,但唯有莲溪村祠堂最为壮观、建筑成群,保留较为完好。—— 南宋咸淳年珠玑巷“胡妃事件”,是由黄姓商人带领32姓几百户人家逃难到珠三角地区(广府)的,麦必达可是“官至广西提督”啰。! g2 ~3 t& ~( h) e& o7 o  A
. m% ?' B; g5 u; e/ q- j& o
  两边为“茶桶耳”形建构——不叫“茶桶耳”,叫“锅耳(墙)顶”,广府祠堂的一种形式。
# x3 M* i: J3 O3 ?

签到天数: 3611 天

连续签到: 8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5-1-3 22:41:04 | 只看该作者
pszyyao 发表于 2015-1-2 09:21
9 c7 q+ X. A3 h  |' L$ D) L据记载,麦氏大宗祠始建于宋代,明代曾修葺,瑞辉麦公祠建于清同治元年(1861年),但继宗麦公 ...

. v1 `8 M. ^8 R0 K两边为“茶桶耳”形建构——不叫“茶桶耳”,叫“锅耳(墙)顶”,广府祠堂的一种形式。我们这里叫镬耳.我家当时的老屋也是这种建筑.1989年已拆掉重建了.% s. v- f' W! N- g
, w4 `/ |" {. G8 }

7 S0 D' h! }* {8 c& y7 [  b- u2 ^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5-1-4 10:24:46 | 只看该作者
姚小平 发表于 2015-1-3 22:41. ~- J+ ^& s5 u
两边为“茶桶耳”形建构——不叫“茶桶耳”,叫“锅耳(墙)顶”,广府祠堂的一种形式。我们这里叫镬耳. ...
" m1 e8 _2 Q5 W: E& I+ z
       对,应当叫“镬耳(墙)顶”,因鄙人拼音好差,不懂拼出”,只好以“锅耳(墙)顶”顶挡。   & j5 R6 z% o4 M5 i
       广府祠堂的镬耳(墙)顶”(右)。如果墙顶如左的形状,则叫博古(墙)顶”。广府祠堂的墙顶大体是这2种形状。% u$ m) G4 s8 M2 l
9 ?* u1 ~9 Y' n# q

5 [, b1 e# F1 m  l# M1 b            ' y" t4 Z5 s6 Y8 w' V- Q/ V

! X+ d( Q# _! k! b+ _
" M1 N" B. G8 x

0 A0 `' U+ ?. ?3 {' X
. L6 N" V4 N8 D7 P; }. R
2 E# W) w: w: W$ Q- \0 a. D7 C

6 U5 B- O( m9 M+ ^& F, t" V
3 f, x2 V% d/ q9 Z8 P  y% `6 s' ^1 l! l. m  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4 22:0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