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43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宋]曾巩“《陈书》目录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6 17:28: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3-6-16 22:14 编辑
' E- g5 @2 A5 d' B: v/ G& S2 o' b& J8 H) E0 B
先转姚文书所发“曾巩《陈书》目录序”于下。# n3 |+ L3 p% q7 G0 l7 a
" B) T* V6 w9 g% H" a/ V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   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古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Y4 \, d* m) l$ R9 D
& L! r. [* s, t+ N& y" i5 k

; n* t$ }: S4 L9 v# Z/ }% X                                                              《陈书》目录序0 Y  y  S1 q6 w
                                                                    [宋]曾巩   
5 G5 m" c! f4 b8 _; n4 }: c, b
3 b1 b- }0 g4 w4 _2 m* A: x5 O     《陈书》,六本纪,三十列传,凡三十六篇,唐散骑常侍姚思廉撰。始,思廉父察,梁、陈之史官也。录二代之事,未就而陈亡。隋文帝见察,甚重之,每就察访梁陈故事;察因以所论载,每一篇成辄奏之。而文帝亦遣虞世基就察求其书,又未就而察死。盖偷为一察之将死,属思廉以继其业。唐兴,武德五年,高祖以自魏以来二百馀岁,世统数更,史事放逸,乃诏撰次。而思廉遂受诏为《陈书》。久之,犹不就。  & L, B' U  ]( I& R% K
      贞观三年,遂诏论撰于秘书内省。十年正月壬子,始上之。自争夺观察等之为此书,历三世,传父子,更数十岁而后乃成,盖其难如此。然及其既成,与宋、魏、梁、齐等书,世亦传之者少,故学者于其行事之迹,亦罕得而详也。而其书亦以罕传,则自秘府所藏,往往脱误。嘉祐六年八月,始诏校雠,使可镂板行之天下。而臣等言:“梁、陈等书缺,独馆阁所藏,恐不足以定箸。愿诏京师及州县藏书之家,使悉上之。”先皇帝为下其事,至七年冬,稍稍始集,臣等以相校。
+ ]" Y; v" W* g" ^+ e: e, P/ v6 V2 Y      至八年七月,《陈书》三十六篇者始校定,可传之学者。其疑者亦不敢损益,特各书疏于篇末。其书旧无目,列传名氏多阙谬,因别为目录一篇,使览者得详焉。

) H0 }4 t" p1 B- |      臣藻、臣觉、臣彦若、臣洙夫,陈之为陈,盖偷为一切之计,非有先王经纪礼义风化之美,制治之法,可章示后世。然而兼权尚计,明于任使,恭俭爱人,则其始之所以兴;惑于邪臣,溺于嬖妾,忘患纵欲,则其终之所以亡。兴亡之端,莫非自己致者。
. u7 n  F: E, x5 C
      至于有所因造,以为号令、威刑、职官、州郡之制,虽其事已浅,然亦各施于一时,皆学者之所不可不考也。自争夺诈,而当时之士,自争夺诈伪,苟得偷合之徒,尚不得不列以为世戒;而况于坏乱之中,苍皇之际,士之安贫乐义,取舍去就,不为患祸势利动其心者,亦不绝于其间。若此人者,可谓笃于善焉。盖古人之所思见而不可得,《风雨》之诗所为作者也,安可使之泯!泯不少,概见于天下哉,则陈之史,其可废乎?难其后又久不显。盖此书成之既难,其后又久不显。及宋兴已百年,古文遗事,靡不毕讲,而始得盛行于天下,列于学者,其传之之难又如此,岂非遭遇固自有时也哉!思廉以继6 h6 q' ^; n+ B" F) x) o! J" n
      臣恂、臣穆、臣藻、臣觉、臣彦若、臣洙、臣巩,谨叙目录昧死上。0 |9 `$ e6 H1 o: T' h4 L" Z

# N; r7 G( ~) o. q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26 天

连续签到: 3 天

[LV.8]三品御史

2#
发表于 2013-6-16 17:4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pszyyao / X6 K$ ^! r+ y

' h- A/ F. v. `3 V7 y7 O( P                  期盼激发出教授新的灵感,期待钟尧老新的观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18:47:50 | 只看该作者
姚察和姚思廉“书撰陈梁  父子成双史”;应当说,姚思廉最终成就了陈、梁二史(书),圆美地完成了其父的遗志和遗嘱。
5 ^, j( s0 |& H$ n$ ^6 H6 c* M    《陈书》,卷二十七列传,第二十一 姚察;简单地说,陈书有姚察传。因此,读陈书姚察传,就可以“看到思廉公笔下的(其)父亲形象,深以为趣”(南阳姚文书语),这是一方面。
8 g: H) ?8 l/ J) }) \3 V9 P     另一方面,我的关注还在姚察之父姚僧垣(有人认为姚僧坦)以及姚文书此帖中的曾巩《陈书》目录序(见1#)。
  c8 k/ f% E8 @, e& h, i9 V     已读曾巩《陈书》目录序,得到启发,对“垣坦之辨 ”又有了新的认识。! O' E! f5 V! I) Z! k, P
     思廉公好不容易写成陈书,“然及其既成,与宋、魏、梁、齐等书,世亦传之者少,故学者于其行事之迹,亦罕得而详也。而其书亦以罕传,则自秘府所藏,往往脱误。”   到了“(宋仁宗)嘉祐六年八月,始诏校雠,使可镂板行之天下”。这就是:
$ K$ m% ?) L! \0 k! u2 C    陈书传到北宋时,已是“往往脱误”,嘉祐六年八月,宋仁宗才“下诏校雠”,以便“可镂板”印制,发“行之天下”。这时曾巩建议皇帝下令“京师及州县藏书之家”,统统将梁、陈等书献上来。5 Y) C! F+ C% H4 z9 s; i7 k
    今天我们读到的梁、陈二书,不是思廉公时的原版书,也不是曾巩等校雠(校对)的宋嘉祐版书,什么版书?
0 ^, D$ W! ^  p, ~    同理,就算你家是宋朝时创修家谱,你现在具有的族谱,能保证内含有原汁原味的宋朝版家谱内容吗?
, p: D4 a# i" h( N- Q+ k& F. I    是姚僧垣还是姚僧坦?姚僧坦,就是姚高才先生笼统讲的哪个根据哪个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4#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22:03:44 | 只看该作者
重庆姚闻闻发帖“《陈书》和《周书》我们今读的版本”,取该帖第一部分于下,与1#帖相对照:
( i4 o, I) u4 b( A7 `" p! i7 X$ _0 v. a5 f7 [0 Q3 }
    据《陈书提要》说“陈书为内府刊本缮录,据明南北雍本及毛晋汲古阁本恭校 。陈史初有顾野王,傅縡,陆琼诸家颇伤繁杂,察就删改,粗有条贯,隋文帝见察甚重之,常索陈时事迹,察每篇续奏,竟未卒业,至唐因诏思廉续成之,晁公武,曾巩皆谓世罕,传本往往脱误,嘉佑中诏求中外诸本校定传之,然疑者皆不敢损益,各疏于篇末而已,靖康以后,蜀本仅存,并巩所校录亦不可尽考,今刻本盖参取他书,以补之。乾隆四十年五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樨。”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23:10:51 | 只看该作者
重庆姚闻闻发帖“《陈书》和《周书》我们今读的版本”,全文照转于下。
9 h$ s* F% q( D& Q& J6 r% J+ I' V. g
       据《陈书提要》说“陈书为内府刊本缮录,据明南北雍本及毛晋汲古阁本恭校 。陈史初有顾野王,傅縡,陆琼诸家颇伤繁杂,察就删改,粗有条贯,隋文帝见察甚重之,常索陈时事迹,察每篇续奏,竟未卒业,至唐因诏思廉续成之,晁公武,曾巩皆谓世罕,传本往往脱误,嘉佑中诏求中外诸本校定传之,然疑者皆不敢损益,各疏于篇末而已,靖康以后,蜀本仅存,并巩所校录亦不可尽考,今刻本盖参取他书,以补之。乾隆四十年五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樨。”
& ^8 T3 g( j1 B! e$ r     而《离澡堂四库全书荟要▪周书》则“为内府刊本缮录,据明南北雍本及毛晋汲古阁本恭校 。唐修梁陈齐周隋五史本自德芬发之,德芬与芩文本,崔仁师专成周书,议者谓其书本于牛宏宏之为史,尤务清言,德芬因之多非实录,宋仁宗时出太青楼本,合史馆秘阁本,又募取夏疎季譔家本,下馆阁是正其文字,即今所传本是也。乾隆四十一年三月恭校上,总纂官臣纪昀,陆锡熊,孙士毅总校官臣陆费樨。”
  G5 l3 l5 M& i & O3 k) [; a1 g) K" F
     两段提要,可知《陈书》“ 隋文帝见察甚重之,常索陈时事迹,察每篇续奏,”说明重视程度。 “ 嘉佑中诏求中外诸本校定传之,然疑者皆不敢损益,各疏于篇末而已,”说明校正之严肃。“ 今刻本盖参取他书,以补之”说明此本的完整。
3 E6 f  @& `4 l6 K! M' C0 g* |     而《周书》“德芬因之多非实录”说明作者的史料来源。“下馆阁是正其文字”说明此书的文字错误较多。可知《陈书》与《周书》文字谁可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13 10: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