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9196|回复: 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廷明旅行摄影集【一:西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6-16 14:08: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姚廷明 于 2013-6-16 14:11 编辑
" i; J' t1 A* N( L$ }: i2 P
2 l  p5 [5 z3 x- }                  # }) l6 a. S7 I# _9 t  ]' B" n3 G
            执著的行者    代序4 X" Q$ ]% X% t& F9 O  ?* @
+ ~. K4 i0 R; K: M& W1 P  g7 [
    西藏,已经是个文化符号。我同意西藏作为动词或者形容词的存在,其实,西藏仅仅作为一个名词,也已经够耐人寻味的了。所以,我一直坚持:以什么样的方式行走西藏,决定者“西藏行”这类书的特质、风格乃至分量。路明,走西藏,而且一走就是八万里,他来来回回地折腾,我们断断续续地在他回到城市里的时候见面,不知不觉就拿了进藏的次数来作开场白“上次你从西藏回来的时候……”“那是我冬天进藏的时候……”时间真快。他走完了八万里,而且做好了他所有的照片。神山。圣湖。喇嘛庙。青稞酒。酥油茶。玛尼堆上的五色经幡。康巴男人走四方。匍匐在地的信徒上天堂。我惊叹,为西藏,也为作者。因为我知道:艺术靠人格成全。他是如何在荒漠高原上找到向导?如何适应那常人不易适应的恶劣气候?如何照顾他那每八分钟就有一次早博的心脏?如何吞咽风干的生肉?如何背着沉重的行李在海拔6000米的冰川上躲过急流险滩……他是真正的勇者,敢于向西藏要梦想,向未知要未来。他的脸上从无惧色,也从不轻言放弃,他用手捋了把脸很随便地说了声“晒脱皮了”,就轻易地将所有的疼痛一笔购销了。他的眼里,只有西藏的美。他用他的镜头过滤了西藏之行的所有艰辛,用一个艺术家的专业和敬业,呈现给我们一个洁净如新的天堂。他很羞涩,即便付出了这么多,他好像诚惶诚恐,邀请我们看照片时不断地重复者他此行的遗憾——对西藏,他永远不觉得自己已经懂了,相反,他还想去,而且在那里结识了可以托付性命的朋友。我为他骄傲,更为他高兴。在这样烦嚣的社会,他的执著和赤诚真的少见;在不信仰宗教的他的身上,对自然的神性的追随和探寻更是少而又少;最重要的是,在行走和出书这两件都不易的事情上,他的认真和聪慧……“仿佛若有神助”这是他告诉我的。他没告诉我的,是这本书里的文字。他用书告诉了我。眼里沉醉的风景,他心里刻骨的忧伤,他在深夜的孤独,他在风雪夜晚对最爱的人的温暖回忆……这些,像一支又一支熟稔又浪漫的歌谣因沾染了岁月的风尘而格外有味道。也特别让我动容。他懂了西藏。用脚,更用心;用镜头,更用痴心。我还是坚持:以什么样的方式行走西藏,决定者“西藏行”这类书的特质、风格乃至分量。正是站在这样的立场,我格外亲睐路明那朴素、练达而又温暖的文字,这是经过了打磨才有的朴素,经过真风雨才有的练达,经得住认真生活的人的揣摩和敲打。本书文字的温暖也与众不同,这是我最为推崇的地方:他用了延展度很高的文字和语感亲切的语词,话语的表达方式也接近西藏独有的自由和天马行空……这已经超出了技艺和规则,是真正的仁慈和宽容才能造就的温暖。路明告诉我,他在绒布冰川刺骨的寒风和冰水中的摄影经历,我听傻了,他让我第一次从一味地敬畏西藏变成敬畏人,敬畏人的精神。读完这本书,我想说的是,我和路明一样,这八万里,使我们和他一样,更敬畏艺术,更敬畏人生。6 T: O5 E- l* l7 G# m; p, o# }0 m

5 N+ t: v" G$ U- m- j" d: b1 w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朱宪民

=16_4_.jpg (165.19 KB, 下载次数: 352)

=16_4_.jpg

=37.jpg (204.17 KB, 下载次数: 320)

=37.jpg

=159-9.jpg (155.74 KB, 下载次数: 325)

=159-9.jpg

=159-15.jpg (107.51 KB, 下载次数: 351)

=159-15.jpg

=171-4.jpg (150.11 KB, 下载次数: 351)

=171-4.jpg

=248.jpg (271.8 KB, 下载次数: 344)

=248.jpg

=Scan037-1.jpg (113.41 KB, 下载次数: 344)

=Scan037-1.jpg

1穿越西藏八万里路线图.jpg (107.56 KB, 下载次数: 348)

1穿越西藏八万里路线图.jpg

2-1-29-2.jpg (103.65 KB, 下载次数: 310)

2-1-29-2.jpg

2穿越藏地的人.jpg (178.92 KB, 下载次数: 317)

2穿越藏地的人.jpg

16_4_.jpg (165.19 KB, 下载次数: 345)

16_4_.jpg

17.jpg (198.55 KB, 下载次数: 346)

17.jpg

25.jpg (232.24 KB, 下载次数: 327)

25.jpg

31_31_.jpg (277.47 KB, 下载次数: 339)

31_31_.jpg

32_4_.jpg (213.93 KB, 下载次数: 316)

32_4_.jpg

37.jpg (204.17 KB, 下载次数: 318)

37.jpg

38.jpg (161.75 KB, 下载次数: 326)

38.jpg

96.jpg (195.56 KB, 下载次数: 328)

96.jpg

157-32.jpg (164.67 KB, 下载次数: 349)

157-32.jpg

158-10.jpg (179.84 KB, 下载次数: 318)

158-10.jpg

158-13-1.jpg (142.06 KB, 下载次数: 338)

158-13-1.jpg

159-9.jpg (155.74 KB, 下载次数: 321)

159-9.jpg

159-11.jpg (164.78 KB, 下载次数: 318)

159-11.jpg

159-14.jpg (120.49 KB, 下载次数: 297)

159-14.jpg

159-15.jpg (107.51 KB, 下载次数: 328)

159-15.jpg

164.jpg (228.14 KB, 下载次数: 334)

164.jpg

171-4.jpg (150.11 KB, 下载次数: 353)

171-4.jpg

171-34.jpg (139.05 KB, 下载次数: 332)

171-34.jpg

195-8-1.jpg (100.43 KB, 下载次数: 303)

195-8-1.jpg

248.jpg (295.04 KB, 下载次数: 341)

248.jpg

06772-1-P214.jpg (269.63 KB, 下载次数: 323)

06772-1-P214.jpg

Scan037-1.jpg (113.41 KB, 下载次数: 337)

Scan037-1.jpg

Scan038.jpg (101.69 KB, 下载次数: 360)

Scan038.jpg

未标题-20.jpg (165.57 KB, 下载次数: 383)

未标题-20.jpg

未标题-51.jpg (276.73 KB, 下载次数: 366)

未标题-51.jpg

未标题-59.jpg (231.33 KB, 下载次数: 335)

未标题-59.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11-6 01:47:02 | 只看该作者
2、康巴汉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文学史上,有我最为欣赏的男人形象:“稽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  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没错,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一个容颜清朗的男人,一个才华横溢的男人,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一个刚柔并济的男人……他成全女人对于优秀男人的所有期望,他的完美甚至超过男人的想像。
我在康巴就看到了这样的男人,他们就是康巴汉子。
他们盘头结辫,挂银带金,脸黑亮得如同墨玉,无头饰者头戴威武的毡帽,各式腰刀或横跨或斜插,两眼看人,目光直且深邃,拒人千里之外。个头大多在一米八左右,走在街道上,象山峰一样移过来,稳重且严峻;说话大声,手势较少,目不旁视,不苟言笑,一副男子阳刚之气,咄咄逼人。而女人则身体健壮,身材婀娜,长长的辫子上一串红珊瑚早早映入眼帘,她们穿金戴银,风吹银饰和着略带野性的爽朗笑声,很远就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和目光……康巴人——男人过来是一座冷峻的山峰,女人过来是一座金银的宝库。
  “哦,我心中的康巴汉子哟/额上写满祖先的故事/云彩托起幻想,托起幻想/胸膛是野性和爱的草原/任随女人和朋友自由飞翔/血管里响着马蹄的声音/眼里是圣洁的太阳/当青稞酒在心里歌唱的时候/世界就在手上,就在手上……”
  这是一首近年来一直传唱的《康巴汉子》,这首歌是康巴人美朗多吉作词作曲的,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粗犷和纯净,展现了奔驰在马背上的康巴汉子们的群体魅力和英雄畅想,他们充满深厚历史感的古铜色面庞和雄伟身影,不仅占据了少女们的青春和渴望,也雕塑般地升起在当代中国男人的心上……
  其实,康巴汉子的声名远播不只在今日,他们历来广受关注并名扬四方。
  据说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率马其顿军队东征,用短短4年时间就征服了叙利亚、埃及和整个波斯。公元前326年,他又挥鞭直指印度。铁骑越过印度河,大败波罗斯携带象群的军队。数次征战,马其顿的军队抵达印度最富庶的恒河流域。这时,热带的潮湿闷热、毒蛇蚊虫,使远离家乡的马其顿战士吃尽了苦头。怨声载道的士兵拒绝东进,而此时亚历山大的斗志亦锐减。想当初,他征服了埃及,欲往东去,是漫无边际的沙漠;向南,又是浩瀚的大海;现在东征印度,虽然一路所向披靡,但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却又横亘在眼前。伟大的亚历山大竟然以为自己已征服了人类居住的所有地区,遂寂寞地抚鞭而叹:“世界怎么就如此之小呢?”
  据说马其顿大军西撤时,在印度的北部山区留下了一支纯种的雅利安人,他们后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留在了恒河平原,一部分北上,在克什米尔地区定居,现在那里的米拉罗部落的人,还保留着马其顿人古老的生活习俗;还有一部分随着季节,沿喜马拉雅远徙,在西藏东部的横断山区定居下来,渐渐演变成现在的康巴人。
  又据说,当年以亚历山大自居的希特勒,认为除了他的日尔曼人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之外,还有另一支人种可以与之媲美,那就是康巴人。后来,野心勃勃的希特勒竟想出绝招,派遣党卫军专程到喜马拉雅山区寻找纯种的雅利安人后裔,准备从克什米尔的米纳罗人和康巴人中选择部分英俊魁梧的男子,带到德国与金发碧眼的雅利安女子结合,培养最优秀的雅利安人种,以满足法西斯德国统治全世界的需要……
  此说法,多半是野史的穿凿附会。因为史载,1938年前后,德国的一名叫沙佛的博士确曾在希特勒作后台的基金会的资助下,带人在西藏和康区等地进行了数次考察,并和西藏地方当局建立了联系……但上述传闻广为流传,以至于直到当代都有人言之凿凿地声称,他们见到年轻美丽的欧洲女人类学家或风流热烈、金发碧眼的时髦女郎们到康区寻觅“夫婿”云云。
  前文已述,很久以前,西北游牧民族沿中国西部游牧走廊南下,在吐蕃民族的文化熏陶下,他们已成为藏民族的一员。但由于横断山的千沟万壑和艰苦环境的磨练,他们不仅拥有了自己的康区方言,还更多地保留了西北羌人那奔腾的血液——作为藏B型藏族的故乡,他们拥有武士般的骠悍和山一般伟岸的身躯。同时,同是横断山的千沟万壑和独特区位使他们没有成为茹毛饮血的原始人类,而能以开放的心态游走四方。近代土司制度的家族管理,使他们没有象“文明人”那样变得中规中举——对藏政府而言,他们多是些不服管教、不讲文雅的“野人”,但在他们中,却产生了大量能和英军对阵的勇士和刺杀吐蕃赞普的侠客,更有能横扫高原的起义斗士,因此被人赞誉为以勇武著名的“哥萨克人”;他们不仅有外在的强悍,也有精明的头脑,有时他们像噶玛拔希开创活佛转世那样充满创意,而从近代邦达昌的赫赫威名到当今八廓街的经商群落,有人又称他们是“西藏的犹太人”;在朝圣路上,他们时而象吉普赛人那样的自由不羁,时而又象圣徒一样的执着和虔诚……他们是人们对藏族感到迷惑的原因之一,同时又成为西藏的活力和创造之源,屡屡吸引世界的目光。
总之,纵贯无碍的康区大地在赋予他们豪迈刚直气概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游走不辍的心。浪漫而炽热的康巴人所到之处,必痛饮狂歌,必爱恨难挡,必引起争议,必传说流芳……
我在康区见到的康巴汉子,质朴忠厚,英气逼人,迥异于常见的都市男子。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们的目光,如此干净刚毅的目光,像他们身后的雪山般忠贞不二,无须怀疑。
虽然始终并未和他们多交流,但我固执地相信,他们可以做最好的朋友。

1 P- H/ p+ ^  s& x6 H  k/ x

151.jpg (211.6 KB, 下载次数: 260)

151.jpg

168-16.jpg (232.39 KB, 下载次数: 276)

168-16.jpg

171-17.jpg (203.81 KB, 下载次数: 250)

171-17.jpg

X002康巴人-06722-11-p83-1.jpg (270.05 KB, 下载次数: 247)

X002康巴人-06722-11-p83-1.jpg

X032康巴汉子-06722-18-p142.jpg (273.25 KB, 下载次数: 276)

X032康巴汉子-06722-18-p142.jpg

X053朝圣-19-p152.jpg (216.07 KB, 下载次数: 280)

X053朝圣-19-p152.jpg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08:21:26 | 只看该作者
3、神秘古格
走新藏线,扎达的三个景点必须去:扎达土林、古格王朝和扎达县城里的托林寺。
我先走的是扎达土林。
在经过长途颠簸之后,终于翻越了冈底斯山脉,站在阿伊拉山顶的时候,我被眼前造化神工、壮阔辉煌的自然奇观震得目瞪口呆,那就是举世无双的扎达土林。
远远望去,满眼的金碧辉煌;近前观瞧,道不尽天工巧夺。那举世所无的奇观,像庄严宏伟的庙宇,像壁垒森严的碉楼,像恢弘高耸的佛塔,像极尽豪华的古代宫殿,像古朴威严的欧式城堡,也有的或如万马奔腾、昂首啸天,或如教徒修行、虔诚静坐,天工万象,无可尽数。
所有的艰辛劳顿顷刻间烟消云散,一种奇妙的历史感油然而生。
扎达土林面积达数百公里之阔,其地貌在地质学上称河湖相。专家考证,一百多万年前,扎达到普兰之间是个方圆500多公里的大湖,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湖盆升高,水位线递减,逐渐冲磨出“建筑物”惟妙惟肖的形状与层高,数十万年风雨的侵蚀,犹如神工鬼斧不间断的雕琢打磨,更使他玲珑剔透出神入化。
古格王朝就在这万顷土林之颠。
古格城堡建筑在一座300多米高的黄土坡上,地势险峻,洞穴、佛塔、碉楼、庙宇、王宫有序布局,自下而上,依山迭砌,直逼长空,气势恢弘壮观。这些洞穴多为居室,密密麻麻遍布山坡。因其是用取自周围土林的粘性土壤建筑而成,所以古老城堡的断壁残垣与脚下的土林浑然一体,使人难以分辨究竟何为城堡、何为土林。黛色的黄昏下,古格散发出浓重的颓废之美。
古格王朝,一座最近才被人记起来的历史公墓。这里曾经埋葬着一个王朝,这里的光荣与梦想只属于过去,昔日残留的古格王国的红宫大门正如人们想像的一样辉煌,而它不远处的古格居民则以人们难以想像的朴素面目出现。历史并非一定是上升的直线,有时候也呈抛物线的轨迹前行。
古格能让人抑制住所有无济于事的叹息和抱怨。
让人站在历史的高度看自己。
这就是废墟的力量,古格的魅力。
那个曾经辉煌耀眼的王朝建于公元10世纪初,当时曾经强盛一时的吐蕃王朝逐渐衰落,西藏统治者内部的僧侣集团和世俗贵族集团矛盾急剧激化。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在吐蕃实行了一套毁佛灭法的政策,使吐蕃陷入一片混乱,又加上接连不断地发生自然灾害,一时间怪怨四起,人心动荡。朗达玛被刺杀后,政局完全失控了。朗达玛死后,他的两妃子借助吐蕃贵族的支持,在王位继承权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夺。
两位王子及其王孙混战了半个世纪,结果次妃一派的王孙吉德尼玛衮战败后逃往阿里。为了栖息生存,吉德尼玛衮投靠阿里原有的地方势力布让土王扎西赞。扎西赞将女儿嫁给吉德尼玛衮并拥之为王。阿里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存在过更为古老的象雄文明。从此,古老象雄王国与吐蕃王国的血脉合流在一起,在象雄王国的母体上诞生出新生古格王国,演出灿烂的700年历史正剧。
透过废墟,我还可以看出古格的昔日辉煌:整座宫堡依山叠砌,居高临下,地势险峻,气势雄壮巍峨;内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外有坚实的城墙,犹如铜墙铁壁,巍然屹立。遗址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由445座房屋、879孔洞窟、58座碉堡、4条暗道、28座佛塔等组成。数百间房屋依山叠砌、层层相连,直至山顶——这是一座世上独一无二的王宫。
古格王国最让我觉得神秘的地方在于,拥有如此成熟、灿烂文化的王国是如何在一夜之间突然、彻底消失的。在其后的几个世纪,人类几乎不知其存在,没有人类活动去破坏它的建筑和街道,修正它的文字和宗教,篡改它的壁画和艺术风格。它甚至保留着遭到毁灭的现场,唯一不能够了解的,就是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关于古格王朝的灭亡有两种说法:一说是1630年被拉达克王僧格南杰所灭;一说是1840年亡于印度道格拉斯王朝。各说有理有据,且西藏历史上确实在阿里地区发生过两次战争。根据《拉达克纪年史》,前一说更为可靠。16世纪末叶,黄教立足未稳,各教派角逐纷争,拉达克王利用西藏内部的混乱对古格宣战,以报复古格王对他家族荣誉的侮辱:古格王曾经拒绝了与其妹妹的婚事。战争持续了15年,直到葡萄牙传教士带来的天主教引起政治内部对立,僧侣们引狼入室才使强大的古格遭到灭顶之灾。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这场战争竟然是一个文明悲壮的最后一幕。从记载上看,战争造成的屠杀和掠夺并不足以毁灭一个文明,但在事实上,除留下一座废墟和一张王朝家世表外,几乎什么也没留下,连王朝700年的历史也没有文字记载。一个类似玛雅文明消失的文明断流的现象出现了。
古格之行也许会令我毕生不忘,因为我看到了一个闪着神圣之光的谜。我带着谜面走进那地老天荒的高原,历尽艰辛却没能将谜底带回。但是,古格最吸引我的恰恰就是我看不见那些东西。
  今天的古格故地,只有十几户人家守着一座空荡荡的城市废墟,但是这些人也都并不是古格后裔。看样子古格的秘密短期内是难以解开了。
古格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宿命。
那种超出人力所及范围的冥冥主宰,这种冥冥主宰让人产生敬畏,让人承认世界的无限和人类的有限,既而产生无能为力的大悲伤和大绝望。
据说余纯顺生前有件十分遗憾的事情就是苦走西藏竟没法去到古格,而他当时为此目的曾在扎达县城停留了数天。我想他遗憾的应该是,一个真正孤独的行者,竟然没有去体会一个有着刻骨孤独的地方。
我是幸运的。
在去过古格之后,我相信,这种幸运也是宿命。
- K- `' r, z" C4 q

=1062-3古格王朝遗址.jpg (269 KB, 下载次数: 318)

=1062-3古格王朝遗址.jpg

=1066古格王朝遗址.jpg (192.23 KB, 下载次数: 319)

=1066古格王朝遗址.jpg

=1111普兰藏民居.jpg (136.09 KB, 下载次数: 300)

=1111普兰藏民居.jpg

=1142古格王朝遗址.jpg (91.15 KB, 下载次数: 286)

=1142古格王朝遗址.jpg

=1276扎达土林.jpg (248.74 KB, 下载次数: 316)

=1276扎达土林.jpg

5-06722.jpg (121.65 KB, 下载次数: 323)

5-06722.jpg

18_3_.jpg (194.72 KB, 下载次数: 299)

18_3_.jpg

18_4_.jpg (190.8 KB, 下载次数: 333)

18_4_.jpg

18_6_.jpg (186.29 KB, 下载次数: 327)

18_6_.jpg

18_12_.jpg (244.47 KB, 下载次数: 299)

18_12_.jpg

18_16_.jpg (302.12 KB, 下载次数: 319)

18_16_.jpg

18_16_高墙深院.jpg (302.12 KB, 下载次数: 295)

18_16_高墙深院.jpg

36雪山红柳.jpg (196.27 KB, 下载次数: 286)

36雪山红柳.jpg

50.jpg (248.13 KB, 下载次数: 304)

50.jpg

55.jpg (278.55 KB, 下载次数: 347)

55.jpg

57-1.jpg (277.15 KB, 下载次数: 311)

57-1.jpg

58.jpg (263.71 KB, 下载次数: 270)

58.jpg

60.jpg (273.8 KB, 下载次数: 333)

60.jpg

1067扎达土林.jpg (210.05 KB, 下载次数: 292)

1067扎达土林.jpg

1278扎达土林.jpg (265.2 KB, 下载次数: 312)

1278扎达土林.jpg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10:05:02 | 只看该作者
天葬,死亡并不虚无
在拉萨,我体验到的不单只是天人合一的恢弘建筑和如梦似幻的美景,我还体验到了生死的意义——在拉萨东北的墨竹工卡县的直贡寺天葬场。
传说,世界上最出名的天葬台有三个,一个在印度,叫斯白天葬台,由密宗大师龙树开辟,举世闻名的“神奇尸体讲述的故事”,便是以斯白天葬台为背景产生的;一个在西藏山南,叫青朴天葬台;另一个在西藏拉萨,叫直贡天葬台,由直贡葛举大师觉巴.纪登贡布开辟。这三个天葬台中,直贡天葬台最高、最大、有“直贡曲佳”之称,意思是“永生永恒之地”。藏胞们还相信,直贡天葬台是四位空行仙女从印度斯白天葬台搬来的,四只神鹰也跟着飞到这里停落在葬场四周。离天葬台不远的6座佛塔是直贡活佛圆寂的灵塔,还有许多刻有经文的小石片,是人们为超度而刻写的。据说,印度斯白天葬台和直贡天葬台之间有一丝阳光联结着,死者的灵魂可以顺着这一丝阳光活动于印度和西藏之间。
我是在一个下雪的清晨来到直贡天葬台的,白茫茫的山坡上到处可以看到鹰,初看到鹰我还联想到了飞行,空中霸主等很阳光的内容,后来在西藏的经历使我明白,在西藏,看到鹰,特别是这种食人骨肉的鹰(秃鹫),就只是意味着死亡就在附近。
这就不能不讲讲天葬的来历,据史书记载,西藏最早并不实行天葬,而是墓葬。山南琼结县的藏王墓就是最生动的说明。据说,公元11世纪,印度著名僧人唐巴桑杰来到西藏创立了葬传佛教希解派。他竭力鼓励民众进行天葬,亲自率领信徒围绕天葬台念佛超度死者的灵魂,贱视肉体,认为灵魂已经脱体,留下的只是一副皮囊没有什么用处,用来喂鹰鹫就是一种功德,有利灵魂转世。佛教徒还认为天葬台周围的神鹰是比丘的化身,本身就有通神的魔力。凡人把自己的尸体供养,就能赎回生前的罪孽,他的灵魂将被神鹰驮上天堂或投胎到好人家。因此,尸体如果被鹰吃得一点不剩,头发由天葬师焚烧干净,死者的亲属便认为死者的灵魂已经进入了“三善趣”,即转生趋向天、人、阿修罗。反之,灵魂将坠入地狱。
直贡天葬台是西藏最繁忙的天葬台,有的尸体从拉萨、山南,甚至从林芝、那曲等地运来。
还是说说那个下雪的早上吧。
天葬台被铁丝网围着,大约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但真正实施天葬的地方大约只有半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地方下面铺垫着石板。
石板上放着一个个白色的人形“包裹”。一片肃穆而死寂。
这些包裹就是要进行天葬的尸体了。这些尸体用哈达包裹,天不亮就由死者的家属运到直贡寺,再由孝子将其背到大殿左前侧的石板上。几十个喇嘛开始念经,以超度死者亡灵升天。这个程序结束后,再将尸体运上天葬台。
我,就在天葬实施地几米远的地方,第一次如此清晰真实地看到了全面的天葬过程:天葬师解开尸体的包裹,开始切割头皮和人肉,带发的头皮是要烧掉的,其余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喂鹰,不容易剔的肉就连同人的骨架一起拖入鹰群,让鹰剔啄,然后再将骨架拖回石板上用斧头剁成小块,再用石锤砸碎,做成粘粑继续喂鹰,总之吃得越干净越好,直贡天葬台的鹰很多,我去的那天有300多只,听说最多时有2000多只。
天葬师们很敬业,他们费力地砸着骨头,血汁四溅,甚至溅到了我的脸上、身上和镜头上。那一刻,我并没有害怕,只是觉得诧异,大概只有在这雪域圣地,只有心怀虔诚,才能有面对这赤裸白骨的勇气。否则,每日操作与“死”相关的营生,拿什么来作为生的动力?
也许,我对死亡的理解层面太过单一。就象唐巴桑杰所信仰的那样,死也是生,永生的是灵魂,腐朽的是皮肉。
我从来不对临终的痛苦感到恐惧,它是可以理解的,因而也是可以接受的。真正令人恐惧的是死后的虚无,那是十足的荒谬,绝对的悖理。而且,恐惧并非来自对这种虚无的思考,而是来自对它的感觉,这种感觉突如其来,常常发生在夜间突然醒来之时。我好像一下子置身于这虚无之中,绝对地消失了,永远地消失了。然后,当我的意识回到当下的现实,我便好像用死过一回的人的眼光看我正在经历的一切,感觉到了它们的虚幻性。好在虚无感的袭击为数有限,大多数时候我们沉溺在日常生活的波涛里,否则没有一个人能够安然地活下去。
从天葬台回来,我突然觉得死亡后也许并非虚无,波伏娃的《人总是要死的》想说明什么呢?是的,不死也是荒谬的。没有死,就没有爱和激情,没有冒险和悲剧,没有欢乐和痛苦,没有生命的魅力。总之,没有死,就没有了生的意义。
普罗米修斯把这也算作他的功德之一:“我把盲目的希望放在人类心里,使他们不再预料着死亡。”
是的,尽管人人都知道自己必死无疑,可是没有一个人愿意预先知道自己死亡的确切日期。
但这又有什么用呢?我总能指出一个我肯定已经不在人世的日子,而当我置身于这个日子去想现在的一切,我、我所爱的人、因为我而遭受幸福和不幸的人都已经不复存在,这一切的追求、选择、激情、苦恼是多么无稽。

15''_2.jpg (288 KB, 下载次数: 183)

直贡提寺是白教(直贡噶举派)的主寺在这座寺院的后面有著名的直贡天葬台它是世界三大天葬台之一

直贡提寺是白教(直贡噶举派)的主寺在这座寺院的后面有著名的直贡天葬台它是世界三大天葬台之一

1268多多卡骷颅墙.jpg (211.38 KB, 下载次数: 205)

西藏唯一尚存的骷颅墙

西藏唯一尚存的骷颅墙

Scan030-1.jpg (151.5 KB, 下载次数: 203)

西藏唯一尚存的骷颅墙

西藏唯一尚存的骷颅墙

1007直贡提寺是白教(直贡噶举派)的主寺在这座寺院的后面有著名的直贡天葬台它是世界.jpg (161.94 KB, 下载次数: 183)

直贡提寺是白教(直贡噶举派)的主寺

直贡提寺是白教(直贡噶举派)的主寺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9-5 09:54: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廷明 于 2013-9-5 10:13 编辑 + j! t3 N& c; f. i

! h  I4 G8 E3 p8 t! F
2.双湖无人区
×月×日,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藏北大地。次日一早,我们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沿着时隐时现的车轮向西北,向可可西里进发。
在茫茫的雪原上行驶了130公里以后,我们进入了藏北无人区。从地图上看,无人区在西藏的西北部,面积有6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5000米。这片地方除了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动物,几乎荒芜人烟。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人去探险,可是不是因为缺吃,就是因为迷失方向,很少有人生还,“无人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荒凉、恐怖的世界。
    近些年来,西藏的汉藏地质工作者,对这块世界地质史上的空白进行了多次多学科的考察,填补了这项空白。其他的一些人士,也通过各种方式对“无人区”进行了各种考察和探索,“无人区”神秘的面纱逐渐地被揭开了。
    我们的车继续在这翠绿透黄的草原上进发,我眼中的“无人区”给人的感觉首先是自然风光的美丽,这里蓝天和大地的色彩对比强烈,没有任何空气污染,空气透明度很高,一切看起来都很清晰,往往在距离上给人以错觉。这里的美是一种粗犷的美,美得超出你所有的想像。
汽车在没有公路的大地上自由自在奔驰的时候,我还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藏野驴和羚羊群,其他如:鹿、野牦牛甚至狼、熊等等也常常出现在视野里,然后消失在远方。“无人区”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野生动物园。这里的草原很宽广,只是青草生长期短,但更多的还是大片的戈壁。
据说,“无人区”虽然荒无人迹,自然环境恶劣,但地下矿藏却十分丰富,迄今为止,地质工作者已经发现了40多个大型矿体。其中有铬矿、多种金属矿、锂矿、石膏矿、沙金矿、油页岩矿等。这些矿有很大的开采价值和经济价值。另外,还发现了很多中、小型矿体。
    “无人区”生存条件很恶劣,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气候变化反复无常,湖泊虽然很多,但都是盐碱水。近些年来,在政府的组织下,一些牧民迁往“无人区”,所以“无人区”已经不再无人,但我还是有一点紧张,毕竟,这里曾经是人类的“禁区”。
我们的车一路北上,天黑时分我们到达了位于可可西里的“双湖特别行政区”,这里是“无人区”的腹地,给人的感觉就像不在地球上,这里的景色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以往的审美经验。
双湖特别区设有人民政府和党委,是西藏最北部的一个县级政府机构所在地,双湖原本是无人区,自从成立了双湖特别行政区后,这两年发展较快,这里已经铺设了两条水泥马路,路两边有太阳能的路灯,其中一条主干道长约1500米,48个太阳能路灯竖立在马路的两侧,一到夜晚便灯火通明。新建的诺拉岗日藏式宾馆很像样,一座现代化的加油站也即将投入使用。我们到的那天还看到来了大约20车的藏族民工,说是来双湖修路,可见双湖还是大有发展的。
到双湖的第一晚,尽管住进了双湖区政府招待所,但条件还是非常艰苦:房间的门破烂不堪甚至没有插栓,只能用桌子顶住;被子脏兮兮气味难闻;上个厕所要在冰天雪地里走300多米;共处一室的两位同伴鼾声如雷……听说区上还有个新招待所条件比较好,只是这两天有地区来的重要客人,我们就只好住进了这个老招待所。今天看来睡个好觉就谈不上了,我只希望第二天能够顺利。
其实第二天更苦。
清早起来就发现昨夜又是一场大雪。大雪覆盖了整个羌塘自然保护区。我们继续北上向普诺岗日冰川进发。出发时天空还飘着雪花,本来就不是路的路面已经完全被淹没了,车只能凭着向导的印象在茫茫的雪原中向着可可西里腹地前行。雪足足有10厘米厚,车爬行得十分艰难,还要翻越3座山。在翻越第一座山时,车就爬不动了,我开始紧张起来,但又毫无办法,只好默默祷告。2小时后,雪停了,还露出了太阳光,我开始有了快乐,我们抱着成功的希望向更高的地方前进。
但天气并未就此转好。车在能见度不足500米的状况下勉强前行,车子再次翻山,随时有可能前功尽弃……这时我反到坚定起来,我想万一今天不成功我明天一定会再来,我一定要拍好这张片子。
中午12点我们终于到达了普诺岗日冰川,我不顾一切地沿着堆满一尺厚雪的山坡登上了冰川的半山腰,大约有6000多米高,开始用135的相机拍摄,大约拍了一卷多片后天渐渐亮了,我又登上另外一个山坡,背上了我的林哈夫617和哈苏两套相机连续拍了5个胶卷之后下了山……这样上上下下工作了整整3个小时。
回到双湖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觉得脸上火辣辣地痛,原来是昨天在双湖冰川拍摄没有戴护面工具,结果面部被冰川反射的强烈紫外光晒伤了。再过了两天后,我的脸开始脱皮了。
我并不介意,这是双湖留给我的纪念。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3-11-7 08:27:03 | 只看该作者
  4、坎坷新藏线
“昆仑是把量人的尺,没有那男儿的胆,你莫靠那山边边;昆仑是走不完的路,昆仑是翻不完的山,受不了饥和寒,你莫翻那山颠颠……”走完新藏线后,我对这首民谣有了深刻体会,它的每句话都真实地描述了新藏线的特点,毫无夸张。
我,就是凭了那男儿的胆走完了新藏线,一路上艰辛倍尝,这的确是条平均海拔最高、路况最为艰险的一条进藏路线,但凭心而论,这也是最为精彩的一条线,每一天都有故事,或险恶,或美丽;每一天都有收获,或是心得,或是照片;每一天都有震撼,或惊惧,或狂喜……总之,走完新藏线,也许会生病,会后怕,会庆幸,但绝对不会后悔。
相反,它所带给你的那种时时刻刻的揪心,揪心过后征服的快感,会让你终生难忘。
好像一场刻骨铭心的恋爱,纠缠在进退两难之间,缠绵在对与错的难于判断,当断未断,悬而不决……爱得伤筋动骨,元气尽失——可是,若此生都未如此活过,算什么人生?想是想穿了,悔是不悔,思念却任谁也难以磨灭,是真正的无期徒刑。
没错,就是新藏线。
新藏线,也就是219国道。从拉萨向西过日喀则,到拉孜再往西就是219国道了;不过新藏线一般是指从拉萨到新疆的叶城全程约2600公里。
这条路上最高的界山大坂海拔标高6700米,走这条路对许多人绝对将是对身体极限的考验,每年都会有人因为高海拔缺氧或脑、肺水肿而永远长眠在这里,大坂下每年都会吞噬许多车辆。新藏公路新疆部分海拔高差较大,阿里段部分将相对平缓,大部分位于戈壁荒漠和终年积雪的山区高原上,交通、住宿、通讯都十分不便。虽然有时数百里没有人烟,但著名的乔戈里雪峰,凶险的大坂盘山路,无人区跑过的野生动物,美丽的高原湖泊,虚幻般的天空和落日的壮美,都会让新藏线上的景致无比精彩。
我沿219国道出日土县继续北行就到了西藏和新疆的交界处,界山大板,石碑上有人标出了6700米,也有人说是6300米,其实到底多少我也说不清,我觉得没有那么高。我在这里拍下了一张或许是我这一生中最高的纪念照,下了界山大板有一片平静的水面,这里便是甜水海,甜水海看起来也是风和日丽,但是司机告诉我这里叫“死人沟”,车窗外我也不时地发现在公路两旁的戈壁上时有牛羊的尸体和马的骨骸,我问为什么叫“死人沟”,司机告诉我因为这里相对于界山大板海拔较低(其实也在5000米左右),而且两边都是高山,避风,过去常有人在此休息、过夜,但往往是一入睡便永远不再醒来,由于这里是凹地大概空气对流不畅,实际缺氧现象更严重,所以时有路人死于此沟,故称死人沟。
这段让人毛骨悚然的典故让我的心情更沉重,其实过了界山大坂我的心情就一直不如在藏区那样轻松,这里的荒凉,气候的恶劣果然在我过了红柳滩在三十里营房得到应验了,那天的傍晚我们到达三十里营房,这里的海拔3900米,但是由于这里地处群山雪峰之中,所以觉得格外缺氧,因此我们决定继续赶路,想赶到库地兵站过夜,车继续北进,这时的上面是乌云密布,公路两侧的山顶下起了鹅毛大雪,下面是狂风怒吼,飞砂走石,砂子打在车窗的玻璃上铛铛作响,车在离开三十里营房20公里处突然车胎爆裂,在狂风中我和司机下去换胎,只十分钟,我就快冻僵了。
车胎换好,不知是天阴的原因还是确实天已将晚,反正天渐渐地暗了下来,外面的风越刮越大,雪片飞向了我们的车窗,司机驾车继续北行。
十公里走过了,我仿佛突然想到了什么便问司机:
“还有备胎吗?”
    “没有了。”
“那车胎再爆怎么办?”
“补”
    “怎么补?”
我当时非常清楚:到前站还有80公里,沿途决无修车点,而且这一段的路况极差,天已经黑了,路上很难再有过往车辆,司机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只是说了一句:“有办法”。
我知道他有一点搪塞,但这个时候可来不得半点马虎,我知道如果这样开下去,如果在半路上真的出了问题,那很可能是性命难保,我提议立即调头回三十里营房,司机开始还觉得没有面子,同车的还有一位从三十里营房上车的南疆军区的中校,也说:“还是回去吧,万一路上车坏了,真的是没救”,这可是当地的权威发言,司机这才调转车头,晚上我们住进了营房,司机补好了备胎。第二天,天气晴朗,我们再次上路,这才发现前面路是那样的崎岖坎坷,车上的人全都不寒而栗,庆幸昨晚未走,否则真是九死一生。
就是那一天,我翻过了库地大板,阿卡孜大板,晚上到叶城,那天在库地大板南望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在万仞雪峰之首,我被这雪域的壮景震憾了——我毫不犹豫地举起了手中的相机。
是的,就算九死一生,也值了。

=4_16_.jpg (260.37 KB, 下载次数: 336)

=4_16_.jpg

=5-06722成群的藏羚羊.jpg (121.65 KB, 下载次数: 280)

=5-06722成群的藏羚羊.jpg

=06土林红柳.jpg (301.96 KB, 下载次数: 316)

=06土林红柳.jpg

=32_19_.jpg (176.12 KB, 下载次数: 315)

=32_19_.jpg

=33_19_.jpg (280.06 KB, 下载次数: 329)

=33_19_.jpg

=179.jpg (218.68 KB, 下载次数: 325)

=179.jpg

=1121-1走出新藏线在新疆境内看雪山之父(慕士塔格峰).jpg (158.54 KB, 下载次数: 333)

=1121-1走出新藏线在新疆境内看雪山之父(慕士塔格峰).jpg

4_16_.jpg (260.37 KB, 下载次数: 321)

4_16_.jpg

31_20_红柳x.jpg (229.34 KB, 下载次数: 318)

31_20_红柳x.jpg

32_25_.jpg (202.38 KB, 下载次数: 307)

32_25_.jpg

32_28_.jpg (248.73 KB, 下载次数: 298)

32_28_.jpg

149阿里少年.jpg (274.7 KB, 下载次数: 339)

149阿里少年.jpg

249阿里游牧人.jpg (202.22 KB, 下载次数: 306)

249阿里游牧人.jpg

1116阿里路.jpg (74.07 KB, 下载次数: 342)

1116阿里路.jpg

1121在新藏线上看乔戈里峰.jpg (87.3 KB, 下载次数: 296)

1121在新藏线上看乔戈里峰.jpg

1122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jpg (141.11 KB, 下载次数: 297)

1122这里是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jpg

1126藏地五彩经幡.jpg (94.48 KB, 下载次数: 290)

1126藏地五彩经幡.jpg

1159阿里转经人.jpg (158.21 KB, 下载次数: 315)

1159阿里转经人.jpg

1162班公湖与卡什米尔交界的国际湖.jpg (119.81 KB, 下载次数: 294)

1162班公湖与卡什米尔交界的国际湖.jpg

1168村头.jpg (173.2 KB, 下载次数: 334)

1168村头.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3-6-16 14:45: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6-17 09:41 编辑
: u, x  k! g5 Q& A8 o0 d4 w0 D# b6 k- K2 P

$ @1 n  |. s1 J1 V$ p      路明,就是姚廷明。路明是他的号、笔名。
2 i8 s# _. _( x, H& B( ~/ y     来自安徽的廷明宗亲,家谱上记载是南昌府斗口,家族里口口相传都是南昌人。可是南昌只有斗门而没有斗口。他为了搞明白这件事情,自己驾车来到南昌寻根问祖,我与他有缘相识了。: J6 u- f; j: X3 _% [
     他做事是认真的,首先他搞清了本家的族谱,来南昌以后又反复与南昌家谱核对,询问了他们始迁祖的来龙去脉情况,今天上午又驾车前往南昌花门姚村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确定了,他们的始迁祖确实由南昌斗门迁出。
' a: W+ ]' h3 N* P: u! F+ J; Q. U     我曾经在姚网上看过尚明发的廷明宗亲的作品(一张在北极展国旗的照片),昨天廷明又送了两本他自已出的画册【穿越西藏】、【穿越美洲】给我,我看过之后爱不释手,我可以跟随这些照片,随着廷明宗亲周游世界。我已建议廷明把他的摄影作品发在姚网上供大家欣赏。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3#
发表于 2013-6-16 14:51:32 | 只看该作者

【穿越西藏】作者简介

路明(实名:姚廷明),男,汉族,1950年出生于安徽省,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现为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

路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从事建筑业,曾担任蚌埠市第三建筑公司副总经理、蚌埠市第四建筑安装工程公司总经理、安徽省第七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长期致力于建筑业企业管理和企业改革探讨的理论研究,他所撰写的数十篇论文曾在许多全国刊物上发表,在国内建筑业企业有过一定的影响。

1994年起受蚌埠市委、市政府委派担任蚌埠市人民政府驻上海联络处副主任、主任。2000年因企业体制改革和国家机关机构改革的需要提前退休。

1982年开始热爱摄影,从事彩片的拍摄,曾使用美能达700、佳能EOS-10、佳能EOS-50E、佳能EOS-IV、哈苏503CW、林哈夫617SM相机,走遍了国内几乎所有的名山大川和拍摄景点,进行摄影创作。

1992年起他开始利用各种机会出国拍片,十多年来他走遍了包括亚洲、非洲、欧洲、澳洲和南美、北美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他的作品曾在《东方航空》杂志、城市导报、建筑时报、加拿大世界日报、多伦多中加时报等国内外20多个报刊上发表。1996年他还与另两位同行在上海市美术馆举办过《丽江“2.3”大地震纪实》专题影展。

2001年起开始《西藏八万里》的创作,多年来他七进西藏,八过藏区,行程八万里,最高到达海拔6300米,累计时间397天,历经艰险,2004年9月终于完成了这部极地之作。

签到天数: 59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4#
发表于 2013-6-16 14:58:28 | 只看该作者
在与廷明的交谈中,得知其祖先是中医.我立即兴奋起来.中医中药是我南昌姚姓的一大特征、迁居在外的宗亲,十有八九是行医和开药店的.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14:59: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廷明 于 2013-6-16 20:09 编辑 ! ?, o0 z8 i: l- |4 o/ s5 k
5 F8 N, x5 S! ^# ]9 g+ |

我的西藏之旅


* ^) |6 I( j; y0 M* _
■路明6 w5 p: x. q0 u$ p+ y5 x

1998~2004年我用了7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西藏的拍摄。

我这里所说的西藏是一个广义的西藏,它不光包括西藏自治区的七个地市,还包括云南省、四川省、甘肃省、青海省的大部分藏区,甚至还包括了与青藏高原彼临的帕米尔高原和塔克垃玛干沙漠。所以与其说我拍西藏还不如说拍青藏高原更为贴切。

青藏高原是一片凝重、庄严的土地,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隆起最晚、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西藏崇山竣岭,横亘拱卫,巍巍群山,积雪盈顶,西藏几乎拢抱世界上所有最高的山脉,北有连绵千里的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南有地球上最年轻的,最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还有喀喇昆仑山脉,横断山脉,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青藏高原萧萧群山,雪峰林立,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包括新藏线上喀喇昆仑山脉的乔戈里峰共有6座。

西藏的天空永远是那样的湛蓝如洗,西藏的空气永远是那样的沁人肺腑,我是被西藏震撼以后才迷恋上它的。在我去西藏之前,我只是向往,可是多少年来我一直不敢一试,我被各种各样危言所左右,一直到了1998年我才有了一次与一个“老西藏”同行的机会,我硬着头皮去了,那是第一次进入西藏,在那之前我虽也去过一些如迪庆、阿坝、甘南和青海的一些藏区,但是进入西藏的中心那还是第一次,当飞机降落在拉萨的贡嘎机场时,开始我是紧张的,当我谨慎地走下悬梯……走出机场后,我就有了自信,我好象对高原的缺氧并没有太大的反应,此后的八天我一直在拉萨和日喀则两个地区,虽然高原反应不大,但我也没敢再深入西藏腹地。那一次仅八天,然而西藏这片迷人的土地震撼了我,以至我后来一发不可收拾地进藏,七年七进西藏,八过藏区,行程八万里,终于我对西藏的表面有了一点初步的了解。

七年来,我翻过了青藏高原的所有山脉,走遍了西藏境内的拉姆拉错、纳木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当葱雍错、色林错和巴松措等数十个著名的湖泊,走过了举世闻名的雅鲁藏布江、怒江、澜沧江、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以及长江、黄河的源头,开始进藏我没有目的地到处乱走,后来才算有了一些计划,我所走过的路线,大致归纳算是六条,当然我行走的顺序并不象我写那么顺其自然,实际上有些路线我不止走过一次,往往为了一张照片,有时候会往返走上三、四次来回上万里路程。

这六条路线第一条是:走进喜马拉雅(日喀则地区),是从拉萨出发经日喀则、江孜、亚东、拉孜、定日到樟木中尼边境,然后回程经珠峰、日喀则回拉萨。

第二条是:神秘的阿里(新藏线),是从拉萨出发经日喀则、拉孜、萨嘎、玛旁雍错、普兰、扎达、噶尔、日土、班公错、界山大板、泉水沟、红柳滩、三十里营房、库地大板到叶城。

第三条是:西藏的江南林芝(川藏线),从拉萨出发沿雅鲁藏布江经米拉山口、八一镇、鲁朗、排龙乡、波密、然乌、察隅、八宿、左贡、芝康、巴塘、雅江、康定、泸定、雅安到成都。

第四条是:青藏线,从西宁到海南州、果洛州、玉树州再回西宁,经塔尔寺、青海湖、格尔木、昆仑山口、五道梁、沱沱河、格拉丹东、唐古拉山口到那曲。

第五条是:环绕西藏,从拉萨出发到乃东、错美、错那、曲松、加查、朗县、米林、八一镇、波密、八宿、芒康、理塘、新都桥、道孚、炉霍、甘孜、德格、江达、昌都、丁青、巴青、比如、那曲、班戈、申扎、双湖、尼玛、改则再南下措勤、拉嘎经日喀则到拉萨。

第六条是:香格里拉之路,兰州进入甘南藏区经拉卜楞寺、合作,四川的若尔盖、红原、马尔康、小金县、丹巴县、康定、理塘、稻城、乡城,云南的中甸、丽江一直到泸沽湖。

西藏给人除了壮丽的雪域山峰和美丽的江河、湖泊以外还有历史悠久的藏文化和古老神秘的宗教历史。进入西藏你随处可见高山雪峰,美丽的湖泊,大小寺院林立全藏,手拿转经筒的信徒,磕长头的朝拜者,穿梭于这大山湖泊,寺院之间。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西藏。

说西藏不能不提宗教,说到西藏的宗教,人们就会想到藏传佛教。到过西藏的人都知道藏传佛教对西藏的渗透,可以说无处不在,以藏传佛教为载体的文化内容已成为藏民族主体文化的一部分,藏传佛教已成为生息在西藏高原广大人群的精神支柱和情感寄托。

藏传佛教是发生在青藏高原上独特的文化现象,藏传佛教是历史留在雪域的神奇作品。然而藏传佛教究竟是如何形成、发展的?它涵括着哪些内容?这一宗教形式何以对藏民族有着那么巨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它在青藏高原众多民族中为何经久不衰?所有这些问题召集都成了不容忽视的课题。

我不是藏学研究者,我只是一个酷爱西藏的游人,我看到的只能用我的镜头做一简单记录,在照片记录之余,我也试着用文字记录一些见闻《藏区八万里》,是一本摄影画册,是一本旅行记录,是一部涵括八万里藏区的藏地图文资料。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17:19: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廷明 于 2013-6-16 18:40 编辑 : C" r. W" v- b4 `' [9 v

  e: Q- O6 K# v9 S& F5 I; a

一、圣

1.在巅峰之城,听色彩的流淌

有一座城,在3650米之巅,有1300年之久,每年沐着3000多小时的日照,恍若光亮透彻的高原珍珠,散发着圣洁无邪的灼热光芒。

没错,这就是拉萨。

拉萨古称“逻娑”、“逻些”,藏文意为“羊土”。相传,拉萨昔为沼泽地带,文成公主进藏初建大昭寺时曾用山羊负土填平而得名。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后,定都逻娑。到9世纪改称拉萨,意为“圣地”、“神地”,并沿用至今。随着吐蕃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宗教的兴盛,逐步兴建了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此后的1300余年间,经过执政者不断经营,在拉萨河谷平原上形成了以宫殿、佛堂、民居为主的独具特色的历史名城。现今拉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总面积544平方公里。辖71区,总人口4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近14万,有藏、汉、回等30多个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地处拉萨河谷肥沃阶地上,南北山地夹峙,呈东西带状分布,地势由东向西倾斜。这个奇迹般的城市,气势恢弘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交相辉映,面色古铜的藏民和各种肤色的游客充斥着街道和庙宇,他们如此奇妙地构成了一个色彩无比复杂的画面。

在拉萨,每一个镜头望出去,都是极具深意的画面。

比如,布达拉宫。

作为昔日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和西藏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布达拉宫是是西藏地区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式建筑群,也是地球上海拔最高的大型古代宫殿。这座无与伦比的神宇宫阙被誉为世界十大杰出土木石建筑之一,集中体现了西藏建筑、绘画、宗教艺术精华,所藏的大量历史宗教文物亦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无价之宝。

当我的双脚踏上布达拉宫山脚下那巨大的花岗石阶的时候,我在内心默念:这世界上最高的宫殿群,它神秘、肃穆、伟岸、傲立尘世;它荟萃世间最美好的珍宝和最伟大的心灵,它无视一切世俗的价值……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奇迹!

我抬脚进入了这个奇迹,也进入了一个色彩的天堂。

东大殿的壁画“照镜子”就是个例子。

“照镜子”故事的主人公是另一位著名的唐朝入藏公主——金城公主。藏史记载,藏王赤德祖赞有一太子,名叫江察拉温,“容颜妙好,恍如天人”,长的英俊潇洒。藏王想仿效松赞干布,派使者前往唐都,去迎请金城公主。唐皇问公主是否愿意,公主并不作答。原来公主有一面神奇的宝镜,可以照见未来和远方的事物,便取出来观察。她从镜中看到吐蕃雅隆地方非常富饶美丽,太子也极为威武英俊,因此便满信欢喜,就答应来吐蕃了。谁知太子在迎接公主的途中打马奔驰,不幸落马而死。金城公主从宝镜中看到此景,不禁万分悲痛,镜子从手中脱离下来,摔成两半,就是日月山。而后,她决定“无论苦乐,仍当来藏也”。

这幅壁画色彩丰富复杂,几乎可以说用尽了你能想像的所有颜色。但它的意思是如此单纯,就是人对未知世界的恐惧和向往。貌美如花的公主在看到太子落马时黯然神伤,她捂上了眼睛,宝镜珰琅落地……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寻,其实在走着一个自以为是的怪圈:轻信自己的眼睛和经验,只站在自我的立场,往往在最得意轻狂的瞬间,被促不急防地一剑穿心。

公主的泪水有很多种颜色构成,饱满绚烂如一条河流。在这一刻,她唤醒了我无比沉重的愧悔和自省,我何尝摔碎过自己的“宝镜”,听从心灵的指引?

如果说布达拉宫因充斥了世界上所有的颜色而厚重深远,那么哲蚌寺则因纯净无垠的白色俘获所有虔诚的心。

哲蚌寺,黄教六大寺中规模最大的寺院,就象它的名字“雪白的大米高高堆聚”一样,这座寺院由一群重重叠叠的白色建筑群体构成,宛如一座洁白美丽的山城。和这个洁白所在相称的是另一个让人动容的“雪顿节”,这个源于哲蚌寺的节日,每年藏历六月十五到六月三十日,该寺所有的僧人都要按规定在寺内坐夏,不能随意外出,以免踏死孵化不久的幼虫。“坐夏”期间寺庙的施主便来奉送酸奶,表示慰问和祝福。在五世达赖驻锡哲蚌寺时,许多藏戏团体还来为僧人演出,这样便形成了一个固定节日,一个奉献酸奶和表演藏戏的节日。

一个朴素洁净如同雪山和酸奶般的节日让我激动。更让我激动的是,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在西藏达成了神旨般的默契,没有人怀疑这一切的意义,信仰就是全部。

信仰就是安心。

1.jpg (222.41 KB, 下载次数: 276)

1.jpg

2.jpg (211.14 KB, 下载次数: 257)

2.jpg

2-1-01.jpg (160.46 KB, 下载次数: 291)

2-1-01.jpg

2-1-19-1.jpg (124.54 KB, 下载次数: 260)

2-1-19-1.jpg

2-5-06722-5-P38-39.jpg (211.79 KB, 下载次数: 303)

2-5-06722-5-P38-39.jpg

2-6-06722-5-P40-41.jpg (339.53 KB, 下载次数: 285)

2-6-06722-5-P40-41.jpg

4_23_.jpg (251.32 KB, 下载次数: 267)

4_23_.jpg

5.jpg (187.85 KB, 下载次数: 292)

5.jpg

6_6_.jpg (241.78 KB, 下载次数: 298)

6_6_.jpg

6_9_.jpg (247.1 KB, 下载次数: 294)

6_9_.jpg

6_16_.jpg (211.43 KB, 下载次数: 286)

6_16_.jpg

6_18_.jpg (230.7 KB, 下载次数: 272)

6_18_.jpg

6_19_.jpg (323.81 KB, 下载次数: 266)

6_19_.jpg

6_21_.jpg (201.25 KB, 下载次数: 301)

6_21_.jpg

6_33_.jpg (239.88 KB, 下载次数: 267)

6_33_.jpg

7_1_ 拷贝.jpg (290.18 KB, 下载次数: 274)

7_1_ 拷贝.jpg

8_5_.jpg (255.86 KB, 下载次数: 245)

8_5_.jpg

8_26_.jpg (275 KB, 下载次数: 299)

8_26_.jpg

9_36_.jpg (203.23 KB, 下载次数: 259)

9_36_.jpg

9_36_-1.jpg (254.82 KB, 下载次数: 288)

9_36_-1.jpg

10_3_.jpg (243.65 KB, 下载次数: 289)

10_3_.jpg

10_4_.jpg (274.32 KB, 下载次数: 287)

10_4_.jpg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
发表于 2013-6-16 18:3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姚绍弦 . v' Y% w" h. G  D; M! o

6 r9 v! z% b8 ?  W1 }6 }6 m2 k$ k9 S- A% b
绍弦宗亲,您应趁着廷明宗亲在南昌的机会,向他求教摄影艺术。:victory:9 g5 u7 A& Q3 B3 c6 v4 L4 \

4 Y4 n; `$ H3 ~' C5 i0 e$ y廷明宗亲的华章和美图,我随后要细细品味,从中学习。:handshake:lol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8#
发表于 2013-6-16 19:28:02 | 只看该作者
我的西藏之旅
0 W( s: e8 F1 |4 W; @$ y7 K+ ]  e■路明
0 ]/ Y& c/ H, u9 o4 s1998~2004年我用了7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西藏的拍摄。我这里所说的西藏是一个广义的西藏 ...( D2 B4 A( Q7 E
姚廷明 发表于 2013-6-16 14:59

2 f, j3 @4 l2 V  [- O( n3 e1 v! Q( B! B, w/ U

$ J& H6 A) i$ D2 s9 f2 s    应该是四川的若尔盖;不是若尔兰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3-6-16 19:5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3-6-16 19:58 编辑
' q4 Y7 X0 g! Y. z5 Q
; n2 O* g. z3 p8 _) Y3 o回复 7# 卧龙姚建中 ( |+ N+ |6 B+ `1 e1 [% y

7 a( c* f% }- O6 f* U, y- |/ m
4 y$ p: {6 ~& Q7 b( z       我已经向他学习了许多,受益匪浅。我向他介绍了姚网中的喜欢摄影的宗亲,比如,建中,小平,寒松。。。希望他来姚网中交流。我仅仅是粗看了他的作品,给我的印象就是震撼,太美轮美奂了,他答应把他最好作品陆陆续续发到姚网上,供大家欣赏。让我们共同期待!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20:14:18 | 只看该作者
应该是四川的若尔盖;不是若尔兰+ l4 E1 h1 X( ^  [8 Z
蓬安姚波 发表于 2013-6-16 19:28

8 c( m0 ?" X& g% i* U! A7 y( Q, L# l9 ~% ^* I/ N& ?. c
9 r1 E$ a8 T' f! g7 j% e4 B5 S
    是的,是若尔盖,是笔误!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13 04:3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