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8695|回复: 6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都江堰故事[不定时更新]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22 21: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市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7 u" |$ K5 d" v! T% E到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 t3 }5 r( ]7 C' P
到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 f4 s6 @$ }- \% v6 y. x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8 l2 B/ @4 H; ?1 f$ I( ~- C传说都江堰里锁着一条黑龙,要等着铁凳开花铁索断才能逃出升天。只是传说,有年有个带小孩的女人在铁索桥在换尿布,把尿湿的布放在了铁凳上突然风云变色,整个江都在颤抖,那个女人拿着尿布撒腿就跑,可惜那黑龙总纠没逃脱   秦蜀郡太守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称叫“湔堋”,这是因为都江堰旁的玉垒山,秦汉以前叫“湔山”,而那时都江堰周围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们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 s2 g- ]* U. U+ \) ?/ I8 K
$ v* u* F6 ^& i/ }  三国蜀汉时期,都江堰地区设置都安县,因县得名,都江堰称“都安堰”。同时,又叫“金堤”,这是突出鱼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称。 . R* j% Q8 O2 a1 D- B* G$ ~. D

/ \/ D# \4 U: {: }- h' m% z  唐代,都江堰改称为“楗尾堰”。因为当时用以筑堤的材料和办法,主要是“破竹为笼,圆径三尺,以石实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笼装石,称为“楗尾”。 ! J" o7 @! Z$ H

( m6 K# Q7 t) ^, P* p8 `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决江遏水,以灌数郡田。” , d7 i- ?3 H) q! }" o) V% D
为什么称都江堰,都江是哪条江呢?《蜀水考》说:“府河,一名成都江,有二源,即郫江,流江也。”流江是检江的另一种称呼,成都平原上的府河即郫江,南河即检江,它们的上游,就是都江堰内江分流的柏条河和走马河。《括地志》说:“都江即成都江”。从宋代开始,把整个都江堰水利系统工程概括起来,叫都江堰,才较为准确地代表了整个水利工程系统,一直沿用至今。 " I6 |* s8 g; j4 C  S$ j
李冰创建都江堰。, O' m& t; O4 }/ R) k# A
7 j6 [7 @( K3 X, U. ?
  秦昭王后期李冰任蜀郡守期间(约公元前276~前251年),在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前人治水经验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在成都平原顶点的岷江上游干流出山口处作为工程地点,团结和组织西蜀各族人民,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前后建成都江堰。实践证明,历2000多年效益不衰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合理,工程布置适合自然规律,分水堤、溢洪道、宝瓶口三项工程相互制约、相辅相成,联合发挥引水、分洪、排石输沙的重要作用。都江堰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的效益。
: z) o' v0 i6 z7 F司马迁考察都江堰 。$ c; M% g" S! k

9 e% ~1 h2 o" `; j! G7 B2 ?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司马迁奉命出使西南时,实地考察了都江堰。他在《史记·河渠书》中记载了李冰创建都江堰的功绩。后人在其西瞻蜀之岷山及离堆处建西瞻亭、西瞻堂以示纪念。
2 |9 [8 A$ K- E3 P张陵传道青城山 。. x3 D: o5 i8 p1 L* T
, {# ]1 V1 w6 k8 b
  东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张陵从洛阳越秦岭到鹤鸣山修道,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一日,率弟子来青城山结茅传道。张陵在青城一带山区传道13年,汉桓帝永寿二年(公元156年)在青城山羽化,葬第三混元顶。青城山成为天师道的发祥地,常道观被称为“仙都众奥之妙,福地会昌之域,张天师羽化处焉”。历代龙虎山的天师多来青城山朝拜祖庭,为汉天师张陵扫墓。 ! e0 Y. N8 O. ?; R9 Y- A
诸葛亮设兵护堰 。' c% Y7 M" R% g) W& i1 n- p

" a! h; ^( P  _) o8 |0 ~4 T  蜀汉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北征,以都江堰为农业之根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征集兵丁1200人加以守护,并设专职堰官进行经常性的管理维护,开以后历代设专职水利官员管理都江堰之先河。 / g# z- r6 Q0 {: O
马可·波罗游历都江堰 。6 ^2 C+ x  A% V: l

5 F( J5 D" V! R) @/ I  元世祖至元年间(公元1264~1294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从陕西汉中骑马,行20余日抵成都,游览了都江堰。后在其《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说:“都江水系,川流甚急,川中多鱼,船舶往来甚众,运载商货,往来上下游。”
2 j, F% H* T0 T' j7 T; `李希霍芬考察都江堰 。
6 V9 Z2 O6 ^( Q% x+ C. R! T
( O2 U$ \9 [/ k1 A  T4 I5 ~+ i  清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 1833-1905)来都江堰考察,以行家的眼光,盛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曾于1872年在《李希霍芬男爵书简》中设专章介绍都江堰。李希霍芬是把都江堰详细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1872年,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 . W( V; _2 \/ ~" B$ L4 b, `* X
修建成灌马路 。( f/ ?  V. `( d- ~! c" Q

! Z/ F0 {1 H, i( X8 u, \& H3 ~- d  成都到灌县公路于1913年动工,从灌县一端建成2公里“示范路”即告停止。1923年,四川省督理委林火良青为总办,改官办为官商合办,1925年全线建成,1926年1月1日通车。是四川省第一条公路。
) ]2 ?' r9 `& T# ]& W  L/ b/ O创办合资企业 。
8 L: S$ t" f. u/ a+ q& k+ g2 S; v6 E9 V) f) ]. Z
  1919~1920年,灌县人姚宝姗在小金县长卸任后,集会省中经营界人士,与法国基督教士谢安道合资,兴办森茂伐木公司。公司以灌县为基地,在理番(今阿坝州理县)等地砍伐大山原木,加工成方料,经小沟入岷江漂运至灌县紫坪铺收漂,再扎成大筏,水运成都销售,获利甚巨。是为都江堰市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2#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2 21:5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3#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9: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蓬安姚波 于 2012-12-23 19:27 编辑
( f- k) e' _' o  J7 q
) ^7 h) [" q2 vhttp://my.tv.sohu.com/u/vw/29388407#47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卷首+ M8 E( S" Q) V, O8 s* X
, P0 _  u6 A0 j9 t
请注意图中的灌县古城和都江堰索桥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4#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3 19:2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大千《长江万里图》背景介绍0 O$ m/ J6 {3 c2 i5 a

% v! g) a5 r, \  F        南宋的夏圭曾画过《长江万里图》长卷,原作已失落,有不少摹本流传。自古以来,长江就是令绘画家们激动不已的题材,张大千多年旅居海外,愈到晚年,思乡愈切。因此,祖国的山山水水经常在他的画中出现,他就通过自己的画“卧游”祖国山河,聊解乡愁,《长江万里图》就是产生于这样的心情下。 该画作于一九六八年,张大千时年七十岁,当时正移居巴西。长江是亚洲的第一大河,也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江连绵数千里,横贯中华大地。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1: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江堰文献集成
- U- j$ I/ P) A# q1 S5 }& c节选
: s) Q; J; l2 `; a- G2 g序  一) H6 y3 W% s- J4 Q1 e
    都江堰建自公元前256年,迄今已2260年,泽益后世,经久不; h/ z0 Q: U, @7 `- G& E% n
衰,世界罕见。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业已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 j3 q% [2 e  b, z
产,成为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世界奇迹。7 o* I0 n3 {9 a6 S0 I1 j, B
    都江堰的成功,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它不同于任何现代水
9 F9 ^7 e" f# v' p利工程,其外貌简要,构建廉价,而功效卓著。可以说,在这一工程" x: l) `* Q. f& }, |! x- _8 U" w
身上,聚集着’中国传统哲学、科学、技术、人文精神的精华。4 t# Y% j0 y  K  S
    中国本土学术有各种表现形式,多数是文章典籍,即文本形式;: s/ I* Y* n) Y. N! H
有些是思想学说,即语言形式;还有些是实物模型,即具象形式,都
# q6 Z/ Z6 C" u* V# F  E江堰表现形式即属此类。这一工程为民造福几千年,本身就是一门
* R# T% p* H# f“都江堰学”,也是“蜀学”(四川地域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古往
& g8 c6 ?& H$ O今来众多学人,从各个侧面描述其风貌,诠释其精神,发挥其义理,$ j( F% ~* X8 V) S1 I  d$ H/ W4 v
至今仍未断绝。古代史志自《史记》、《汉书》、《华阳国志》起,就开6 e+ V) T  `3 ~; P
始记录都江堰;历代政令、文档中有很多涉及都江堰;在建设和管理" D4 l( j; L3 @% B* ^. h% _* W7 L
的历史长河中,更有许多有识之士议论都江堰;元代以来,还开展过( A! `4 l, c3 A
一场场学术争鸣。这些宝贵遗产,现已成为研究都江堰的精神财富。3 Z% S$ D; f1 Z9 t3 [4 I
    由于上述文献资料汗牛充栋,且十分分散,有些不易查找,有些1 U7 q9 ^8 q/ R2 _
比较难读,蜀学研究中心都江堰学课题组、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冯+ A+ k: N! z4 s4 U. H( q: ^& p4 P( ~
广宏先生等付出了很大努力,把能够搜集到的、分散在各种书籍里的2 n1 P( C8 R: O  l
资料分类抄集,包括历代有关都江堰的文献图籍,集中辑为一书,并
) v/ q" k: X# U1 C* J适当加以注解,以供研究者参考,学习者攻读,好古者鉴赏,名为3 R) J4 }( D1 h! ?# T
《都江堰文献集成》。( R. R6 y# v1 W; v4 ?, P% W
    都江堰是全世界唯一历时两千余年的水利工程,充分体现出传统
9 q2 a6 I  i' ^" ]的科学发展观,可以说是中华本土的科学结晶体。其设计施工等理念
8 H0 x7 I. n4 }7 j: E: p( B与目前所常用的方法并不相同;在管理上也有独特的方式,如岁修制
, z# Z3 c2 Z# F' M度即已融入民俗。其中许多内容,已经超出了科学技术范畴,实际上
) M9 Q& a5 _. f% W; a0 e4 q进入了哲理文化层面。可是目前对都江堰的研究,仍停留在表面现象2 l& p3 F8 n9 v* A" M
上,对于都江堰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众多的宝贵历史资料和历史经/ M, F! |  t7 g9 h% M0 Z
验,还缺乏系统的整理、归纳、分析、总结。作为如此优秀的本土工
& J6 s& h( {1 |" g- D程,还缺乏具体而广泛的应用。换言之,都江堰本身可以说就是一部% {9 V, Z! H# p9 @6 s
书,尚有待于精确的诠释。《都江堰文献集成》一书,正好为此项工
1 n9 ]2 F( ?! _4 x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 J5 ^" z( t2 ?! i. I. d! {% N+ Z" u    综上所述,《都江堰文献集成》不仅仅是为了保存史料,而且也* P3 h9 c. u3 `1 O2 w; I
是“都江堰学’’研究的起点。这对于探寻古典,激发当代,弘扬传统
- a7 j; F1 }) X优秀文化,提高我省的学术地位,都有着现实意义。为此,我愿意加
# H* ]* H/ M1 L8 ~9 \& ^以推荐,希望有志之士重视研探。如果此书能够点燃“都江堰学”研
! B/ o; B, m" a% b究的火炬,那可就功德无量了。! b# }' \5 D, d, I" Y1 r. m- u
$ t& [% Z8 ^1 k! W" x
  新繁县乡土志(节录)    清.余慎、陈彦升等! ^: v# Y+ ~- @! Y3 M* f1 L3 d8 ?
    历史门
  o8 J2 F% M& T( T" w    水出湔氐道,日繁水;地以水名,日繁县。繁县之南
8 s  [9 G6 Z9 Y7 ]# G鄙,日新繁。
' T  x, q: e6 `2 V, i    《汉·地志》蜀郡繁县,即今彭县治。湔氐道,即今彭
9 |, {8 b- T3 D" J- U0 L. v. N县堋口(俗呼关口)山以内之地也。湔堰,即在堋口。《华
* Q% d$ J; ~7 h5 e2 P$ i阳国志》  “文翁穿湔江口,溉繁田千七百顷”,即此。按( F6 n& _9 ^$ n4 N
“繁”,于文通“蕃”,为草木畅茂之称。秦汉以来,谓灌溉7 e+ p( {# D" _3 [9 o, v# Q# ?& @" c
之水为繁水。……
$ V0 b* ]8 V; S$ @. m: H    三水者,今《彭县志》以羊摩江即“芈摩”之误,又名
! m) R9 r/ }" v  c. _7 n弥牟水。灌江,即今蒙阳河。其经流为祗水,即今鸭子河。2 t$ ^( R8 c' K  \, ^" @
诋,即氐也。按三水,通名则皆为繁江,言其溉也。
+ }2 m* G) z+ T% v  名宦政绩录
4 V4 S! V" \! T8 l  明- C! [) Y. c" o! {2 [' m! a) w8 ^1 l9 v4 N
  李口口:县北境苦旱。公至,始引清白江水,筑堰灌! Z! ^9 h; F" F* ]3 z% O2 }
田。
0 e+ u  e5 X* a# j1 R! b) l) m2 Z    胡口口:李令修堰,水道经民田,捐赀倍偿之,始垂·
8 ^1 l# d: e% J. |  o9 L成。5 k. [" i1 d$ ?7 O$ y6 S. h; v
    周口口:继胡令捐米修堰,大工始成。
" i' O0 e  [: D- v    梁口口:滇人,字圣乡。知县事,值堰工告成。均水道
  W% F! e8 }' t7 ]5 [% J1 V9 q6 T  [之粮,禁水碾之害,立石清流场,以垂永久。俗号万工碑。( H; p# {6 I. P* e3 S4 B$ K' c
   祠庙
* t/ P' l6 W3 Y# O& w  川主宫:西街。% a' [! G1 I5 W- ?" B* ?" e) o% Q
    川主庙:一在清流场;一在东林寺南一里半安顺桥。
2 v: o% p/ n- F) C5 b2 Y9 s    地理门
( `2 p- K' [. H6 {( u# w+ D    新繁为沱江流域,清白江、徐堰河是也。' M8 D3 {3 J$ U) [9 {/ t" M0 m
    清白江:在县北七里。古之沱江,后人所误目为湔江者" a5 r' S' h- g# `5 v2 M
也。……徐堰河虽亦可纳此称,而实以清白江为正流。源出; g0 b' T! E$ O  v7 d/ I- H
灌县之都江堰,与大江分支东出,过崇宁县北,名渡船河。
+ i! Q, O8 A9 }: m/ i: a又东至平闯口,分□水河。又东十里至火烧堰,人本县境,
  Y8 w1 [' F( W2 ?  M2 N. @名清白江。……自火烧堰下之任家堰入境,在治所西北偏西& J' R7 @9 P! z3 L8 N$ \2 h, f
二十里。入境东行三里,至清江桥;又三里过连封桥;自连' L" r9 f# ~2 N  m
封桥又东,迤南八里半,至清白江场;江水经过场中,淤为
, J0 a# L* ]( ~) l沙洲,分河身为二,长二里,下流复合。又东迤北四里半,
4 |! ]7 H  l4 B0 K& Q" u有湔堰之新润河来人。又东二里,迤北转南一里,至兴龙  y4 W- F  t! ~- O7 K
桥;江水至此,北、东北距清流场四里,南偏西距县城八" ?" N/ z) Z" b! W: a
里。又有彭县泉水来人。自兴龙桥以东,江水南北横溃,涨
; ~4 J, r. |3 G, o5 `淤港断,沙洲相属,芦苇丛聚,河身阔一里有余。六里至王
: k; B/ H$ Z3 ]* l3 a5 J0 U: n中波,江水仍绕彭县界。自王中渡起,与彭县以河心为界。
3 P. m4 ], F. C& x8 a# [* T又东五里(强),分为三派,如人撮指之形,俗名三岔河。
/ f+ X  N2 ]' B- I# i在治所东北偏东十七里(弱),江水于此处出境,流入新都。
: \  d  k: ~* ]" d4 E凡行本县境三十七里(实径三十一里)。
* ~* x& |4 [' {" T    火烧堰:在县西北境上地,与崇宁、郫县、彭县毗连,# H5 Z4 O6 ]1 A
为新繁、彭县、新都、金堂、汉州五属粮田总汇。
3 s8 M! m, K6 c5 D2 C    任家堰:在清白江人县境之地。江之南岸分小堰三道,8 C2 `" v9 q6 n- C
溉县西北李村田一千零四十余亩。其渠东流六里,人常乐: t& d& L) b& T' m  \5 H8 ]# @4 Z
河。* |0 U' l1 A% {
    常乐堰:在连封桥西、清白江南岸。下分小堰四十四
% \0 v) B; l! l6 h; d2 e$ g5 V& r道,溉县西北水、李二村田二万五千零二亩;亦新繁一巨浸  a- Z5 s, ^, Q2 s1 v; o1 r
也。其渠东南三里至野鸡湾,分为二支:左一支东南流入杨
) a$ s4 O; f+ s& b/ t柳河;右一支为正流,自野鸡湾曲屈东南流,经县城北,又7 ^, F# N9 ~5 Y& D
东至青石桥。自青石桥以上,凡分数渠,并于此处复合。自
; @, u5 Z( N$ y1 P! E) x6 z! r' g青石桥又东,至安顺桥下,复分为数支出境,流入新都界。' F' s1 V; f" z9 m
凡行境内四十四里(实径三十四里)。
: z7 O: ~# C# q- h7 ~2 D    杨柳堰:在新彭桥西二里、清白江南岸。下分小堰六! V  L' r) u. ]9 n% a" r7 m8 c
道,溉县东北水、李二村田一万一千八百六十五亩;与常乐. A% p1 s' H2 ]& |+ @, r
堰皆为新繁巨浸。其渠东行,经新彭桥南二里,又东过鄢家4 j5 V' G" v! w' _6 T, |
碾;又东过东林寺,又东过河西寺,出境流人新都,为督桥0 i# R2 i& \0 x2 m) l& g$ h
河,又名绣川河。凡行本境三十里半(实径二十二里)。
2 _# ~3 F" j$ y    萝卜堰:在兴龙桥西三里、清白江南岸。分小堰六道,/ C% i' p9 F, p! s
溉县东北水、李二村田五千六百一十七亩。其渠东流,经华
- o9 H6 p. q: P4 ?% C! R8 z严寺南,又东南至姚家巷。凡行境内十六里,出境流人新) l: g7 s* ~' |1 o' x9 M' P2 f1 {' M
都。0 ~- |- X" e' \; E) q' L. X4 q5 {
    兴龙堰:老堰在兴龙桥西半里、清白江南岸。东流二.
. U5 C$ `  @  {! j: E! E" Z& z里,复人江水,为新堰口。下分小堰八道,溉县东水村田五
! @/ F3 s& L8 v* I. c( V千一百九十六亩。其渠东行过梓潼宫、护国寺南,又东过三
0 w+ O' L3 \8 W& p( a皇庵北,至河吞场,厮二渠夹场左右,出境流人新都。凡行5 R8 Q) _8 W1 Z
本境十二里半。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6#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1: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录
: E8 c! n8 v+ G$ c1 }3 i3 o目  录* f, n; U' v2 q- r/ x6 j: k
序-..……………………………………………(1)
0 \  B# B- R& T序二………………………………………………………………彭述明(1)
" k5 g7 r& b% w, ?8 M. K: U) N7 `编纂说明……………………………………………………(1)
2 l% a: V- m; w/ u3 ]史记.河渠书(节录)  ………………………西汉·司马迁(1)% l3 {. ]6 _8 L) n
蜀王本纪…………………………………………·-西汉‘扬  雄(3)  L. u0 J4 z* O- G5 h4 ^
蜀都赋并注…………………西汉·扬  雄撰    南宋·章  樵注(4). \3 h; Z  s( ~5 i0 n+ J
汉书.地理志(节录)  ……………………………··东汉·班  固(6)) m, \/ ]( g/ ~8 f9 F# @- ]! s
李冰石像刻铭………………………………………··东汉。佚  名(8)
% ]. T3 H: U1 n2 N6 `$ d/ i建安四年正月中旬故监北江堋太守守史郭择赵汜碑
- R- F# \9 L- v. k5 G  ……………………………………………………………东汉·佚  名(9)
' n8 d  W( C& W* d  ]$ \政论(节录)…………………………………………东汉.崔  □(11)
3 F7 ?; I% I2 A/ t京兆樊惠渠颂(节录)  ………………………东汉。蔡  邕(12)
) ~+ `. q. J: k! e: [风俗通义(节录)……………………………··东汉。应劭(13)& q" ?% D, W5 B( W# x) D# h
华阳国志·蜀志(节录)  ………………………………晋·常  璩(16)
: U" D3 h# r* `三国志.蜀志(节录)  …………………………………晋·陈寿(23)
! I; G0 o3 R( o1 \8 s蜀都赋并注(节录)  ………晋·左  思撰    晋·刘  逵注(23)4 N) ^9 _6 }2 @; ?8 ~0 V3 |1 P
益州记(节录)………………·
% L' d' P' P. h9 A/ x5 K3 U益州记(节录)……………………1 d! y" ]% r9 @% I8 L' ~* u
水经注·江水(节录)  ………
( T8 T, F5 ^' ?1 F1 g括地志(节录)………………9 S& k/ S4 f2 G  m$ S4 ]
元和郡县图志(节录)  ………5 I) q4 C7 Y9 v0 C4 B5 E( [8 d8 K- S
新唐书·地理志(节录)  ……·
# j& o, i4 G! h! m; j# S高俭传(节录)  ………………
+ \5 D5 h1 [( N- H通典(节录)………………
5 F' z4 Q6 Q* ~+ D# A# z' C南渎大江广源公庙记(节录)…/ a4 a( R% \# _7 S! r' r
成都记序(外一则)  …………5 U# k2 {; Z' K
请筑罗城表………………….-7 u" O$ B& ]. {6 j* h4 g8 e- g
请筑罗城又表…………………- G/ T( W! N: L. X! Q
赐高骈筑罗城诏………………
, \; V& K+ q3 ^8 T# Q1 ~) o创筑罗城记…………………2 r2 |- B' [* d# i1 ]" n4 e7 C# H
创筑羊马城记…………………8 o( C% j4 H" L: Y- S8 Q8 Q$ J
修青城山诸观功德记(节录)…( ?) s/ i: T3 f" `" R
贺江神移堰笺…………………) k3 r( L  [3 h$ [: h$ b
录异记(节录)………………
2 ]# s; X) S9 g+ p( f; l程德柔醮水府修堰词…………
4 [3 h( Q" o1 ?; {7 E道教灵验记(节录)  …………9 b6 N" o9 {0 p
堤堰志(节录)………………  L" s5 @& ?  N! ]; w
古今集记(节录)…………….
& A1 ~/ g( x) o1 d9 |& F0 [' Q太平寰宇记(节录)  …………
/ `4 j+ ]+ V) C# @, H元丰九域志(节录)  …………+ B( h! n) [" v! {
舆地广记(节录)…………….3 i8 e9 e: V+ F3 f( m' E! W  u
方舆胜览(节录)…………….7 X' Y7 g0 I! c8 f. b
宋史·礼志(节录)  …………
- ]! K5 G' E9 M* G& c- w 宋史·河渠志(节录)  ………………
1 M7 V8 \9 _5 ?: |8 _7 i宋史·列传(节录)  ………………·; x* K. a8 _$ p- s4 N+ }0 k
宋史·循吏传(节录)  ……………
6 F* x5 y- x3 R1 u锦里耆旧传(节录)  ………………·
; U/ q7 X% k. C3 x0 M0 `9 ~蜀祷杌(节录)……………………………·' h+ Z4 Y' w# D
移建离堆山伏龙观铭并序……………- {) G" K7 V" s
益州重修公宇记……………………··
0 n; o. M5 d) s# c$ \7 Z茅亭客话·蜀无大水………………·! E& S  q0 @- A' \  K; M
韩忠宪公祠堂记(节录)  ……………! i) X& }% W6 v  m4 x( \' \6 y
郫县蜀丛帝新庙碑记(节录)………·
1 p6 \9 ~5 V$ |' B縻枣堰刘公祠堂记………………………
" V8 P5 E: ~* y: p  _* \5 C; |; l! ^. E记永康军老人说(节录)  ……………! Z+ ]+ a; V* g+ J, u% Z. O# t7 b% |
本朝政要策·水利(节录)…………
' U7 V/ X: K- b4 {事物纪原(节录)……………………
# v3 n, Q3 R0 q! p# @' _; @( Q3 X益州增修龙祠记(节录)  ……………··
2 s/ }- G4 x. z5 a成都府新建汉文翁祠堂碑(节录)  …
, K' [% R' O1 O扬子云宅辨碑记(节录)  ……………5 ?: {$ {5 @3 W! D
东斋纪事(节录)………………………1 ?9 g0 R9 _$ o/ ~
合江亭记……………………………! P9 e4 Z5 \( K, H8 W- f& |
观政阁箴(节录)……………………
* p5 T: E$ v0 \% v奉使回奏十事状(节录)  ……………
( {7 i$ A# {9 V: a4 Z8 @蜀州新堰记…………………………
2 n2 g' y/ K7 O; c: c# i1 J6 P* A朝议大夫黎公墓志(节录)…………3 f" E/ C$ Y5 \$ d
朝请大夫知邛州常君墓志铭(节录)  ·6 q2 V! L1 z( k7 a% H% b+ z2 }
朝请郎新知嘉州家府君墓志铭(节录)- n7 A; i  K  ]. Y) l8 M
朝散郎费君墓志铭(节录)…………
$ N8 D$ A2 U" v% m1 i京东提点刑狱陆君墓志铭(节录)  …, e3 C5 i/ K, Y2 L6 I6 A
闻见录(二则)………………………..7 e" g; Y  {# s' ^
成都后溪记……………………………
' a6 a$ ]0 Z+ f! n! C' c  c. M导水记………………………………·* R1 \& W1 e9 {, J4 E2 `, C- b; U
莫侯画像记(节录)  …………………& H  q( }3 O+ \5 u1 ~1 B* U) u
华阳赵侯祠堂记(节录)  ……………1 x# w( y! {. ?# L
御□问蜀中旱歉画一回奏(节录)  ……2 R( }* z, _& T" V
夷坚志·丁志(一则)  ………………·
/ H3 l* P* y. ?- V( S3 ^驷马桥记………………………………
6 m( j. Z0 X8 q万里桥记(节录)  ……………………
4 f% U/ M) Q; k- K淘渠记………………………………·5 r8 g" n6 K0 l5 U
縻枣堰记……………………………一+ s4 J) ^# u+ ], z4 Q* e
独醒杂志(二则)……………………一
# t9 e2 J: S& j; ]双流昭烈庙碑阴记……………………一
7 u, T* H% N9 f. C. ^/ b: z& P- k9 |砌街记………………………………·
! {9 O$ u1 M% R南康郡王庙记(节录)  ………………·5 c) S8 C0 Y$ D6 _$ ~: Y/ ^. ?# D
吴船录(节录)………………………·! c( {9 d+ S$ l& B$ B% k7 O
永康军评事桥免夫役记………………+ R# P% O1 N5 e/ I% D4 _
永康军花洲记(节录)  ………………
4 H  K9 I: e% [0 f/ w+ C壁津楼记(节录)……………………% I# F) Q9 K4 k, ?
中大夫秘阁修撰致仕杨公墓志铭(节录)
4 ]( c/ j0 T: A* F中奉大夫知邛州李公墓志铭(节录)  # t0 T: {: W6 k. a
舆地纪胜(节录)……………………4 v( N0 W7 [1 O- j) j" P5 t1 n! N
祭二郎文……………………………5 b/ z: k! ~( }# T* a& T' A
游浣花记(节录)……………………
- o3 |" F+ D+ ]( P% s. F0 q; F闲邪公家传…………………………
, w3 r; N% A% b$ g3 @! u$ J新元史·李秉彝传(节录)  …………
5 T! L# B2 Q4 R) _6 }大元混一方舆胜览(节录)  …………! b; u3 \! Z5 Z' S4 w1 |; ?. U
大元敕赐修堰碑……………  k6 C; x5 }1 f0 T3 Z  ~8 X. Q
敕赐汉昭烈帝庙碑(节录)  …) Q" @1 s! u9 W# ?, j( s! J
文献通考(节录)………………% Z# k# b' C& U: S2 s
元史·河渠志·蜀堰…………
  k/ M, i/ q! E; ^; q元史·列传(节录)…………2 f& f- O& C; ^- D  `2 Q" ^
马可·波罗行纪(节录)7 D4 f4 M9 V; e
马可·波罗游纪(节录)1 m' p. d  _7 e8 K9 Z- g0 X
寰宇通志(节录)……………………
6 J/ [9 ]6 u' k7 t0 P大明一统志(节录)  ………………* {8 G1 i7 ~1 O# A/ ?$ E5 a
议处修堰新规……………………
- \2 _3 U8 d6 O四川志(节录)…………………………* ]8 [6 }. H# E& H5 T4 y
重修四川总志(节录)  ………………( c7 P1 [9 l4 X5 H8 H" I
四川总志(节录)…………………3 f6 n, z' k8 a! n/ D9 W
新修成都府志(节录)……………7 \+ h: F# L" x5 ]( K0 R
图书编(节录)…………………蜀中广记·蜀郡县古今通释(节录)
* Y( n; R: K, n- M8 j. g, N5 E2 N蜀中广记·神仙记(节录)  ………) k0 C0 l2 v& F  P' l3 u
蜀中名胜记(节录)………………$ i* q/ p' W% \* P
明史·河渠志(节录)  ……………
2 \1 |) E9 s' b+ U明史·地理志(节录)  …………2 e7 Y" L% t2 [6 b2 k2 _
明史·吕狲传(节录)  ……………
5 r) L1 h! s9 z6 Q8 |2 u赠陈太守赴成都序(节录)  ………3 Q  _2 N% `3 l& ?1 z9 `  j, S
胡延平传…………………………& m- z4 {& y( O5 I7 Q
游草堂记…………………………* C- ]! c9 t6 t& C
策府十科摘要·工科·水利(节录)
4 I/ ~) p6 P) X/ `  d5 u& V 丹铅总录(一则)…………+ \; w% t( E+ F' g5 X# T  n
琐语(二则)…………." z3 \4 q" B) O+ K5 G1 R8 X
益部谈资(一则)…………. N4 D+ @$ O! F# K- X
大安王庙记………………
$ u: ~9 u$ X7 U/ F4 {灌县治水记碑…………….7 j2 s* |! x9 b7 V" A/ M! l- B- @
重修灌口二郎神祠碑………
+ B7 M/ v6 d# [% f: ^新作蜀守李公祠碑…………
) U! r2 ~+ x, s, q- p& G6 c8 G4 H都江堰铁牛记…………….+ y& ]4 a* f3 h+ }
临江记…………………….
6 }9 c1 n" K5 s$ y六公祠碑(节录)…………" \; D9 l. V: b$ C, l/ g- o# H
见闻考随录(节录)………
0 l) U& h: O. L, ]2 J+ R+ {/ }铁牛记…………………….
' e4 b, \# Z/ V2 F( \重开金水河记…………….& y, u& q' O# Z6 S  G
都江堰记…………………
4 }- C6 O* V4 A4 `- w+ f9 f五岳游草(节录)…………
8 W& Q: d% n3 j5 \$ V5 o1 H) g广志绎(节录)…………..
* t* Q. i) C) i: ]1 Z使蜀记(节录)…………..9 w1 n" u" w, J" M% y
御史刘公大修都江堰碑…
' R& p- J6 C9 K* e通雅(二则)…………../ L, T) v' _/ O* \& Y1 Q+ \/ o
程邑侯水利功德碑…………. Z8 P( o0 H+ }' @1 U: M
读史方舆纪要(节录)  …..% \* e" I- E! Y/ A
古今图书集成(节录)  …
& I) M- D3 L( C  E- C. K四川通志(节录)…………..
7 w; M9 D- q$ r/ c2 R: A大清一统志(节录)  ……..0 H/ x: ^; N! Q. f( ?
水道提纲(节录)…………7 v3 S2 Q! D) e9 _/ a1 c
行水金鉴(节录)…………, e3 u' x5 q4 R2 j% V4 a
府厅州县图志(节录)  …
. P' R6 s2 d5 `0 q+ U9 o/ A 蜀故(节录)…………) s3 K# m: N4 m) q, d# ^5 W2 A
蜀典(节录)………! ^; k: ~0 a- _- S* `
蜀水经(节录)………7 q3 }: H3 g8 }% E. K7 T
蜀水考(节录)………
4 V: {, Z* X- o5 l. f' y重修四川通志(节录)  .
! n2 Y, z! e* y$ Z  p广舆记(节录)………" H9 j* Y% e/ y6 B9 m) z0 n  N
清史稿·河渠志(节录)& I& ^/ z3 _, B/ O! B0 b
清史稿·列传(节录)    {. u1 J# u' y8 d5 ?0 L
灌记初稿(节录)…….
9 H" f7 I2 Z$ y. E3 w# \( {灌县志(节录)……….
2 y) Z' R4 M. k3 @& f' E& N# A增修灌县志(节录)  …/ E% N3 P* M  G8 ?( @7 h
崇宁县志(节录)……..% y( |3 w5 W" {7 g& C$ X
续修新繁县志(节录)  .. O) G7 {0 s+ n) i5 U
新繁县乡土志(节录)…
( @0 W1 E9 R7 y/ n6 Q0 z2 E) Y, i新都县志(节录)………
" m3 ~+ F3 i8 j8 P# f重修彭县志(节录)  ….
  y3 i8 Y) R% t! W- [9 O# i郫县志(节录)………..
7 m! ?1 Z9 g" G6 a; M重修郫县志(节录)  ….2 x" n8 ?4 t1 [" `6 Y# S, y
汉州志(节录)………..
% o" ~1 [! N6 c& [6 R, e7 U/ ?7 j德阳县新志(节录)  …..
* t' B+ A, l0 L. Z金堂县志(节录)………
( r1 r7 Y8 N/ j' R: `续修金堂县志(节录)  ..* U4 G4 K8 ^4 a+ G4 v3 D
成都县志(节录)………
- ?3 O4 e% ?; ~6 c+ k2 f/ `重修成都县志(节录)  ..4 h+ Y4 c& T/ |. o& ~  \0 y0 H4 W
华阳县志(节录)………
- ^* `/ [4 f* X1 H' T双流县志(节录)………$ Q/ k2 \4 Y1 X% W  j- V
温江县志(节录)………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7#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1: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版《道解都江堰》由被誉为中国大型实景演出创始人,拥有成功制作多个实景演出丰富经验的梅帅元大师(国家一级编剧,并且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专家津贴)担任总策划、总制作人,并组建强大的艺术创作和制作团队(山水盛典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用博大精深的道文化及源远流长的水文化,对顺应自然、天人合一、造福千秋万代的水利工程进行艺术诠释,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画卷,又将创造大型实景演出的一个新的奇迹。
天府儿女用两千两百六十六个春夏秋冬,编织了一场关于家园的梦,梦里梦外都是浓浓的思念。—大型实景演出《道解都江堰》,带上你的乡愁一同来入眠。今天闻水观看了一场演出,真正感到我的都江堰,我的老四川,我的天府之国,安逸两千年,尽在道解。  ?' L8 r. @9 S( V) C. {; |- b
2012-11-2 22:46 上传
4 H: H) R2 r+ H/ X下载附件 (470.66 KB)
. U4 n: W. d- P( S9 d# T
, m3 |. U5 A: b" A) w5 i
3 o5 Q% |2 T  n* K; P( p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1: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9#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1: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24 11: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5 20:0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