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6230|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舜庙遗址与尧舜传说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880 天

连续签到: 9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12-9 14:59: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卧龙姚建中 于 2012-12-9 17:00 编辑 8 Q. F# `4 c; v0 S
. R# [) o. |0 n; f4 y$ c

舜庙遗址与尧舜传说

, i/ S3 V+ c. J- {8 D* Z8 O# u

1973年末,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这是中国考古学声闻世界的一件大事。我虽然在1974年已经参加了整理帛书的一些工作,但直到1978年初才去整理小组报到。到了那里,看见两幅已经复原的古地图,使我惊奇不已的是在其中一幅《地形图》九嶷山的旁边,竟然标注着帝舜二字。

看这幅西汉早年的地图,九嶷山的位置和形状相当准确。山的南侧画有一处建筑,由九条柱形构成,中间有高度不等的尖顶。谭其骧先生根据《水经·湘水注》九嶷南山有舜庙,前有石碑,文字缺落,不可复识的记载,认为这座建筑物当即舜庙,九条柱状物当系舜庙前的九块石碑。舜死在苍梧,葬于九嶷,无疑是古老的传说,可是舜庙能有这么早吗?我一直心存疑问。

去年,我应邀前往位于宁远县城东南的玉琯岩建筑遗址。经历了重重峰峦,进入遗址所在的山间盆地(见图),九嶷诸峰秀色,尽收眼底,气象恢宏万千,使人对先民选址的精当不禁叹服。

我仔细观察了正在发掘的部分遗址,以及出土的陶瓷、砖瓦等等器物,获知遗址上部年代是北宋,与史籍记载宋初敕修九嶷山舜庙相合。从已开掘的部分看,当时舜庙规模相当弘大。更引人注意的是,在北宋遗存之下,还有更早的建筑地层。特别是如发掘者指出的,在发掘区下部堆积中发现了汉代祭祀坑,和不晚于东汉早期的大型建筑遗迹。(国家文物局主编:《2004中国重要考古发现[161]》)这就和马王堆帛书古地图的舜庙可能有联系了。

绵远深厚的文化背景

舜庙历史的绵远,是有着深厚的文化传统背景的。

作为《二十四史》首部的司马迁《史记》,在夏、殷(商)、周三代本纪前面,专列了《五帝本纪》,五帝是黄帝、帝颛頊、帝嚳、帝尧和帝舜。其中,黄帝和尧、舜是人所共知,黄帝更被尊为华夏民族的共同祖先,各种文明因素从他那时代创始,因而号称人文初祖,用现在的话说,是代表中国文明的起源。至于尧、舜的时代,文明已经形成光大,尤其在儒家的心目中,是理想的黄金时期。孔子便说过惟天为大,惟尧则之,巍巍乎其成功,焕乎其有文章。

传统的经籍《尚书》,起首是《尧典》和《舜典》。这两篇在古时本来是一篇,就叫《尧典》,也有时称《帝典》。据说孔子删定《尚书》,断自尧、舜,不取有关更早时代的材料,是寓有以尧、舜为治世深意的。著名的《礼运篇》所描写的大同在禹、汤、文、武、成王、周公之前,同样是以尧、舜为治世的极致。这样,尧、舜在传统文化中,便成为理想的圣王明君了。

《尧典》以及其他有关文献所记述的舜是一个出身民间的人才的典型。他以贤德孝行著称,得到帝尧的选拔,通过危难政事等等考验,成为尧的重要辅佐。最后,尧不但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还让他做了帝位的继承人,完成了名垂后世的禅让。这一切事迹,都与儒家将道德伦理和政治相结合的理想一致。

许多古书对尧、舜的传说作了发挥。近年发现的战国时期佚书竹简,也不乏这方面的内容。例如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竹简《容成氏》,不仅以很多的文句铺陈尧、舜的事迹,甚至说自远古容成氏以来,其有天下皆不授其子而授贤,尧能让贤,万邦之君皆以其邦让于贤者,把尧、舜禅让无限夸大了。

怎样看待尧、舜以及禹这一类古史传说,在历史学界历来有争论。晚清以下疑古思潮的学者主张尧、舜、禹都是神化,系后人所伪托。日本的白鸟库吉也提出过尧舜禹抹杀论。也有学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如王国维便说:疑古之过,乃併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古史新证》第二页)。他专门举出青铜器铭文中关于禹的记载,作为证明,但没能列举关于尧、舜的较早材料,所举青铜器也较晚,是春秋中晚期的。

2002年,发现了一件西周中期的青铜器遂公盨,其铭文讲到禹的治水,文句同于《尚书·禹贡》和《禹贡》的序,与《皋陶谟》(包括今本《益稷》)也很相似。看这些文献,可知治水一事和尧、舜是分不开的。古史传说在这里得到一定程度的证实。

尧舜时代真相逐渐显露

还是王国维先生说得好:上古之事,传说与史实混而不分。史实之中固不免有所缘饰,与传说无异,而传说中亦往往有史实为之素地,二者不易区别,此世界各国之所同也。(《古史新证》第一页)古史传说是古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能像后代史料那样直接引据,也不应因混有神化而全盘抹杀。考古研究已经使我们窥见相当传说中尧、舜时代社会、文化的真相。例如已有不少报道的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年限上限在公元前2500年至前2400年间,下限不晚于公元前2000年,正好与尧、舜传说的时代大致相当。陶寺发现了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大型城址,其中有结构复杂的建筑基址,有规模颇大的贵族墓葬,出土了玉器、铜器及陶制的礼乐器等,还出现了文字。最近发掘的一处特殊建筑基址,有学者推测与观象授时可能有关,而后者正是《尧典》的一项内容。大家知道,陶寺的地理位置同文献中尧都平阳正好接近。看来说传说中尧、舜的时代文明业已初步建立,是妥当的。

总之,九嶷山舜庙之所以源远流长,并不是偶然的。这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历史的绵延悠久,后世对先代的仰溯追忆,另一方面也寄托着传统文化关于盛时治世的期待和理想。希望玉琯岩遗址的进一步发掘研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启示。

(作者:李学勤,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长、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2#
发表于 2012-12-9 17:17:14 | 只看该作者
舜庙遗址与尧舜传说
4 [$ p0 ]3 r6 r  b! m9 g1973年末,湖南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大量帛书,这是中国考古学声闻世界的一件大事。我 ...+ q& ]6 P/ y8 c7 _8 N, s% v
姚孝中 发表于 2012-12-9 14:59

6 K( L4 w+ m' a9 |! z
* U' O. N: A% e7 C& b: U
# ?2 {" y& }) a- ~  g学习了。1 ~3 N7 x: y1 N+ ?- L: i7 h
& w0 F' W) ?2 \0 \
文中讲到“陶寺发现了···,出土了玉器、铜器及陶制的礼乐器等,还出现了文字”未知这文字啥样,孝中宗亲能否搜素一下,看有这个“文字”的照片没有?辛苦你了。:handshake:lol

签到天数: 10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发表于 2012-12-9 19:26:02 | 只看该作者
长见识了,谢谢孝中宗亲。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4#
发表于 2012-12-9 19:45:21 | 只看该作者
陶寺遗址截图2 E( b9 h! G4 D
5 N; M, Z2 ]* e' w" e" X

签到天数: 3880 天

连续签到: 9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21:39: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孝中 于 2012-12-9 21:43 编辑
) e. ~$ m1 [8 S" S) T& I! a2 R" n- I  ^% D% b  E
% e6 I. G5 N, C) X- B
陶寺遗址发现的文字0 ^/ O& }: E$ H3 r+ k' f( {, i
陶寺遗址出土4000年前扁壶朱书文字被破译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
发表于 2012-12-9 21:48:52 | 只看该作者
陶寺遗址发现的文字
2 w- G" c- @' W0 r陶寺遗址出土4000年前扁壶朱书文字被破译
- J" v# w. }8 I& U! h( F, {姚孝中 发表于 2012-12-9 21:39

( s$ O  [" j0 z! M3 L0 Z! b: C4 y. }) `/ d: q0 W" ~. d% K* {- {
/ w- @7 R* y1 a' i, L
烦请孝中把破译的结果也搞上来。辛苦了。:handshake:lol

签到天数: 1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七品知县

7#
发表于 2012-12-11 12:46:41 | 只看该作者
受益不少~~~~~~~

签到天数: 3880 天

连续签到: 9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8#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1 16:40:53 | 只看该作者
烦请孝中把破译的结果也搞上来。辛苦了。- W- |. w2 N- w' w& z: k" D6 ^
卧龙姚建中 发表于 2012-12-9 21:48
) b' i& q# n7 Y$ t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遗址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型聚落遗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队和山西省临汾地区文化局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多年来对陶寺遗址进行大规模的田野发掘,屡有重要发现,尤其是出土扁壶上的朱书文字,为中国古代文明的探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物证(李健民:《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扁壶》,《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一期)。

扁壶是陶寺遗址常见的一种汲水用的陶器,其造型的基本特征是口部和腹部均呈一面鼓凸,另一面扁平或微凹,以利入水,颈或口部设泥鋬,便于系绳。扁壶皆为泥质灰陶,手制,其使用时间与陶寺文化相始终。出土朱书文字扁壶的灰坑,属陶寺遗址晚期。

朱书文字扁壶为残器,存留口沿及部分腹片。朱书“文”字偏于扁壶鼓凸面一侧,另在扁平的一面尚有一组朱书文字符号,又沿扁壶残器断茬边缘涂朱一周,当为扁壶残破后所描绘。朱书文字有笔锋,似为毛笔类工具所书。

陶寺遗址出土扁壶上的朱书文字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已有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显著成果。

罗琨先生《陶寺陶文考》(见《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第二期),对“文”字做详备考述,认为殷墟卜辞中,“文”主要用为先王的尊号,周代金文中,“文”表示有文德之人,用其引申义。

何驽先生曾撰文《陶寺遗址扁壶“文字”新探》,将扁壶背面原来被看做两个符号的朱书视为一个字,认为其字符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是有转角的“◇”即土字,中部为一横画,下部为“卩”字,合起来就是古“尧”字,即古史传说中五帝之一的帝尧名号。

葛英会先生《破译帝尧名号,推进文明探源》(见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编《古代文明研究通讯》第三十二期)认为,何驽先生的见解符合该字构型的分析和判断,并引用先秦文字的相关资料,对古“尧”字的构字方式、形体演变提出申论,指出该字确是一个人字与土字相加的复合字,乃目前已知尧字最古老的一种写法,进一步阐明,尧字的本意当如《诗·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所咏,言尧是高德明行,为人仰慕的圣王。

陶寺遗址的时间,经碳14年代测定,距今约为4600年至4000年左右,大体相当于我国古史传说中的尧舜禹时期。史载,帝尧所都之平阳应在今临汾一带。陶寺村位于临汾西南22公里。陶寺遗址已揭露出大面积的墓地和居住址,大型墓出土随葬的彩绘蟠龙陶盘、鼍鼓、土鼓、特磬等礼乐器物,并出土铜铃,进而发现古城。凡此,陶寺遗址的地望、年代以及文化内涵,为正当其时的尧都平阳说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佐证。由此亦可知陶寺遗址出土朱书“文”、“尧”字扁壶绝非偶然。

世人一般认为殷墟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实际上,殷墟甲骨文具有较为成熟的文字系统,已非文字的初始阶段。殷墟文字刻于甲骨之上,得以传世,而年代更早的书写于织物、竹、木类载体上的古代文字则极易朽没。陶寺文字书写于陶器之上,方得以幸存。诸多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文字是新石器时代社会晚期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社会经济生产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陶寺遗址发现朱书文字并成功破译,将汉字的成熟期至少推进至距今4000年前,是探索中国古代文明起源的重大突破。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亘古至今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持续发展从未间断,并为后世传留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探索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不仅是史学界的神圣使命,也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关注。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有关中国古代历史的重大考古发现和具突破性的学术研究成果,也应尽快公之于广大人民群众。

来源:北京晚报

文章来源: 中国网

签到天数: 1656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9#
发表于 2012-12-11 18:14:11 | 只看该作者
破译了三个字:“文”“土”“尧”。距今约4600年——4000年。这就远远早于甲骨文了。
) V6 J9 I% F- Y3 e) E

* ~+ _/ N0 c) ~仰韶文化博物馆里出土的文物,有的距今7000至5500年,我们常说的“五千年”中华文明史,已被证实不止五千年,这个叫法也该改改了!

签到天数: 3880 天

连续签到: 9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12-12 17:08:11 | 只看该作者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仰韶文化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3000年,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当前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为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的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5-15 22:19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