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349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先儒皇诏名人论家谱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9 13:46: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一、古代先儒名贤论家谱
3 Z. j0 q) E/ q4 @
1、司马迁论谱: # p. B1 h8 j3 u+ Z" }9 i
原文:谱乃家之史史乃国之谱也谱不立则昭穆混渊源慒人不知祖何异禽兽。  S" R. o/ I- o( ?3 T
译文:谱牒,是1个家族的史乘,史乘就是国家的谱系,要是不修谱,那么老小次序就杂乱,世系渊源也不清,1个连祖宗都不知道的人,这与禽兽有啥子区别呢?' Z$ m; A% R% U0 W! z
注:司马迁(公元前145或公元前135-?年) 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思想家。# N! u* P) |# U, m* U2 ~8 `
2、文天祥论谱:8 V- ?$ ?- x$ ]5 l! f
原文: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也史以记实事犹谱以序昭穆。。8 Y) W2 R- _2 ^: w
译文:家族有谱牒,好比国家有史乘,国史记录的是实事,就好比族谱序昭穆一样重要。$ U  |. N2 Q+ o% X$ h& A0 b+ @5 f
注:文天祥(1236-1283年)南宋思想家、政治家。$ N# C2 @' ]7 k" c" M
3、程子论谱:
% ~: b* @( L2 x原文:管摄天下人心厚风俗使人有天良须明谱系立宗子法又曰宗子法废后世谱牒尚有余风谱牒废人家不知来处世无百年之家骨月无统虽至亲变薄也。5 o" c) R4 I4 N$ t- X
译文:管理和统一所有人的思维、树立纯朴的风俗,使人不健忘根本,就要了解族谱的世系和建立宗子的轨制。又说:要是宗子的轨制没有了,后辈子孙还有谱牒可以查,谱牒没有了,这个家族就不知是怎么样的。因为世界上没有1个一百年不分散的家,这血统的交谊若没有族谱来维系,这至亲的交谊就慢慢地会冲淡了。
' ^+ X. n9 o% O, G* i' H注:程子 北宋哲学家、教诲家。
9 z4 u. b/ ^3 a' P( F% K4、苏老泉论谱:
) [, X+ M, c8 h5 G9 a8 D原文:太上立德其次建功其次立言谱牒者亦立言之一端也又曰人家三世不修谱则同小人矣又曰三代不修谱为不孝苟世世修之则无混认之失矣。9 g: t# Y) ~; t0 d# `# [
译文:第一是要建立高尚的德绩,第二是要有不可磨的功劳,第三是要有可以垂法后世的言行,谱牒也有立言的一壁。又说:如相隔三世不修谱,就等于是1个没有前程的人。又说:如过了三代不修谱,就可以说是对祖辈不孝。能顺序定时的重修,就不会犯紊乱派辈的错误。
4 d" h. u! f6 U  ^注:苏老泉(1009-1066年)原名苏洵,北宋散文家。
9 s1 d6 T) z2 _5、黄山谷论谱:
& k. v  l% I3 w- ~原文:世之有氏为族者徽有谱载其所自出考其所由分世益远族益繁必至不相维系昭穆之辨淆矣作谱须要明白知其祖某处分来某祖某处分去枝联脉系方才是谱。8 X$ ^! `$ S7 f% ^) {. u
译文:人的总称由姓氏成为家族。只有谱已载明宗支是怎么样来的,和考究是怎么样分的。因为世系越传越远,支派越分越多,到了后来必定不会互相接洽,对祖辈也就很难辨识清楚。以是修谱就应当写得条理分明,知某祖是从何处分来,某祖是从啥子地方分去,来龙去脉支联一向,才可称为是谱了。' z( k' u: Y+ n3 r7 `8 `8 V' ?1 {
注:黄山谷 北南宋书法家、思想家。5 t+ n6 M/ F1 z$ L0 c% [6 {% ~1 J
6、欧阳修论谱:
3 J( X1 l6 `0 Z5 L8 K原文:言辞之为言簇也尚夫聚而有别姓之为言生也本其共所自生氏之为言示也示其所自分别其聚原其生究其分此谱所由作也。
! m' f  B  ^0 u1 h译文:族的解释,就好像是蚕作的簇,虽则取在一块而又是个别的。姓就可以解作生,它的本源就是生。氏就解作示,是指它是怎么样分的,为了要辨别它是怎样相聚,追溯本源是怎样生,考究它向来分支的情况因此就要修谱了。( O( }* n7 @) g6 n) \* m
族有谱牒,则人之所出,知所出,则知尊其祖,知尊其祖,则知爱其身,知爱其身,则慎行修身,自不容以不懂,非徒以昭姓氏,序昭穆,别亲亲疏同异而已也。2 V) r% C: G  b+ [& X* v4 [( k
注:欧阳修(1007-1072年)又名欧阳永叔,北宋思想家、史学家。
" }) D$ ]; i& e8 `7、朱熹论谱:+ |9 H$ k5 u& c: x, F1 b+ R
原文:古者大家小族之法圣人以是叙天伦敦教科书也而谱牒尤宗其法。
) h; Y  }' M  I) y译文:过去有聚大家庭和小族集居的习惯,这是便于建立家庭深厚的血统感情;而谱牒的作用,是进一步推和加深这一血统的接洽。
& L! ~; J! |* u- V) B8 A注:朱熹(1130-1200年)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诲家、思想家、诗人。
' V! }2 p/ N5 x" J+ O+ C8、陈北溪论谱:) A# a, Z6 a+ k! @9 G& C
原文:谱系者人身之根本也根本不明则杂乱无据或妄委其姓而冒人户贯或妄以户贯而溷其宗枝向异骨汉婿百混于刘以狄种朱邪而附李属籍耶。
' k4 P7 b5 U% I% x9 B/ v" |# [译文:族谱的世系是啥子呢?简单的说就是人身的根本。要是根本搞不清,派系就没有根据,或可以任意给他1个姓,就冒称是这姓的人,这就杂乱了宗支。恰如假充是汉朝的女婿就说是姓刘,以狄的人种朱邪氏就认为是唐朝李氏的族籍。
) c& L) k9 N5 s% {注:陈北溪(1159-1223年)宋代办署理学。& u+ g+ n' D  [7 e
9、游默庵论谱:! u: J8 U( g9 R7 j; D( q4 y
原文:人之生创立父母推而大之世数虽遐皆同一气谁怜悯之心霜露之感特未之思耳宗法坏士君子无地乃至其亲睦之意独有谱牒一事犹能合宗族收流散也。
" u3 n9 ~0 Q4 `4 x" c$ I. C) d' T译文:人是由父母生的,要是照着这一样推衍下去,世数虽则是很远,血统还是1个,这又谁无怜悯的心情,和凉热相关的感触呢?这是要深思细考的。要是宗法已经毁坏了,具有常识的人们,就无法去表现敬祖睦亲的善意。惟独有谱牒才能接洽宗族,和收集流散的宗支。. ^) \. }# a+ [5 \! o4 }& K
注:游默庵 身世不祥。, A" ^; ?1 t! [$ x" }# t
10、曾南丰论谱:
& e: e  M' w% g$ j: A原文:世家富家不可无若非仁孝君子谁兴怀于此。
3 o8 W+ C& f( W9 g译文:世代官宦的富家,是不能没有族谱,若没有关心祖先和孝敬尊长的人,谁能想到要修谱呢?
* W7 _- x. H9 M7 ?注:曾南丰(1019-1083年)即曾巩北宋中期著名思想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4 U( r4 {4 I7 z2 ?$ g
11、王十朋论谱:$ _( m; ?% s+ \" ^: b0 F+ D9 w
原文:凡作谱牒者为祖宗子孙计人家有谱则知祖宗所自出子孙所由分。
4 i$ i+ l; C$ u& v5 v译文:通常修谱的人,都是为了本族的祖先下辈的儿孙,有了谱,就可知道祖宗的根本来历和子孙是怎样分支的。
9 c7 J% q2 v3 l) n# V2 a注:王十朋(1112-1171年)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 k7 s5 G: {. Z6 c# A( Q( a/ b
12、胡五峰论谱:
8 O, j9 }0 {( g8 v/ u; r" j原文:甚矣谱牒之不可不作也谱牒作则昭穆有序而疏戚不遗否则很多世代之下族愈繁而谊愈薄则喜不庆忧不吊不以至亲相视如涂入者鲜矣。
/ o; f- \8 I& s( z% g8 |$ ]4 ?1 x译文:最重要的事是谱牒不可不修。因为有了谱,先辈的上下次序不会紊乱,亲疏的伦次也不会遗漏。不然到了很多世代然后,族支就要加多,而宗支的交谊更加稀薄,有喜事也不去相庆,有丧事也不去关心悼唁,不知这至亲是出于一脉相传,反而与路上碰见的生疏人一样,如许的事是不少的。4 y+ d( r/ A+ S( R
注:胡五峰(又名胡宏) 南宋学者
# j8 z; u: g. A# H13、胡铨论谱:
( `$ Q0 R0 L, p. ^* n! _& `2 P4 d原文:木必有源,根固而叶茂,水必有源,源深而流远。物固有之,人亦类然。岂有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孙者,可不思其本源乎?然欲溯源而导之,非修谱不为功也。
9 ~; I3 n3 g: I6 K' |2 y8 Y注:胡铨(1102-1180年)南宋建炎进士、历史名人。
  K. h4 v0 ]& ?3 i# [7 Y14、程延论谱:/ n- f$ Y) t0 F( _) f& |
三世不讲谱下流也,三世不修谱不孝也。
- O" n" q! k8 O$ Y, t$ a) P注:程延 (东阿侯)+ X7 s8 o+ b6 R" d) t* D; G
15、张载论谱:
  Q6 T' r; q1 |) D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私家有天良,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法不立,则人不知统系来处。
3 ^' o! a. J( m: }% N$ d/ r8 o注:张载(1020-1077年)北宋理学家。
% O* A( J: J% i- E! n$ L+ f16、章学诚论谱:/ V9 e# r5 s" M3 @
且有天下之史,有一国之史,有一家之史,有一人之史。传状志述,一人之史也;家乘谱牒,一家之史也;部府州县,一国之史也;统纪一朝,天下之史也。比人尔后有家,比家尔后有国,比国尔后有天下。
, l$ H2 e$ m' T# w% I% M8 O其不肖百流,或谬托贤哲,或私鬻宗谱,以伪看起来和真的一样悠缪模糊,不可胜言。其清门华胄,则门阀相矜,私扬名字……以至李必陇西,刘必沛国,但求资望,不问起根,则有谱之弊,不如无谱。$ L- W: ^1 o; r3 k1 [. x
注:章学诚(1738-1801年)清代史学家、思想家、方志学家。
) p# x# b7 F1 K4 k% \17、程瑶田论谱:
9 D" E8 h. O6 {4 D, |5 e8 ]程谱之作也,上治祖祢,下治子孙,旁治昆弟,使散无友纪不能立宗法以统之者,而皆笔之于书。然后一披册焉,不啻大伯伯兄、仲叔、季弟、幼子童孙群居和壹于一堂之上也。夫所说的大宗收族者,盖同姓从宗合族属,合之宗子家序昭穆也。今乃序其昭穆合而载之族谱中。吾故曰:族谱之作,与宗法相为表里者也。4 Z, ^$ k$ C: [( F7 a
注:程瑶田(1725-1814年)清代著名学者,自《通世录·嘉定石氏定修族谱序》。
1 a) w" c! U' g18、李世民阐述:/ L  Z3 }( e: y5 X  m9 K7 O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盛和衰败,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长短。
, P6 O, ~) `/ z1 f注:李世民(599-649年)即唐郡守,唐朝第二位皇帝,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书法家、诗人。
' }& g. Y8 D  q( j1 Z0 J6 k; [8 B% b7 L8 A
二、“三朝”帝王修谱安民诏书
. n% a% @, s' {+ ]3 [
1、宋朝:宋宁宗修谱圣诏:
" o. F7 v, A' L/ [- M原文:朕闻唐人重姓氏,而谱牒具,后世文儒贵戚之家,浸以沦湮而难考。然自犁锄之卿相,降为录率之世家,视其子孙,自立如耳?诚能自立虽微而浸著;不能自立虽著而微。人家子孙很多世代之各能自立,庶几于厥祖也。此联之以是改望于天下者。
5 c* ?: P! I, o# N! ^* S& |( Z# q" L----开禧元年乙丑(1205年)端月强圉单阏日诏
3 Z2 i5 }* x$ }$ b! }2、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修谱圣诏
6 P3 h% m& k$ y) @原文:朕承天底定,抚辑承民,霄肝站兢,恐难保,又咨尔意兆,各具天良;务立矩,度之防,睹维新之命;朔芳规于及祖考,懿行于先哲敦朴原本,懋昭上理;虽礼乐俟清世,以而孝弟木,诸人心苟能自克振拨,则可治之,不淳如或即此奋心,亦何不古,率士钦哉,母忽腾意!% h' u  Q3 N' K" y6 u( a; u
译文:我得助天力,平定天下,安抚人民。但每晚战兢,惟恐难保永久。又问过别人意见,认为大家都具有天理天良,务必要订立规矩,引度她们,要防止急躁图快,看来要完成维护新朝的任务,就要追本溯源,从咱们祖先父辈那里寻觅治国之道,实行前辈的德贤,忠诚于本源,劝恳地批注道理。虽有历代礼乐法规,等待人们世世代代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但人多疑杂,不能人人都自发克制自己,振作起来,怎么办?要使不淳厚的人从此发奋图强,为啥子不消过的家谱祖训教诲她们,成为全国都敬佩的人?不要辜负我的意愿。
! ]5 H+ T. W4 z: ]9 r8 S7 s---明朝洪武九年丙辰(公元1376年)上元日诏+ S$ g8 t7 w) t3 T$ r
3、清朝:清爱新觉罗福临乡谱诏:( S+ S& T7 ^: ]; y& s) p. e9 e6 p
原文:敦孝弟以重长幼瓜葛,笃宗族以昭雍睦,训子弟以禁非为,明礼节厚风俗。
- c% _+ `8 Y3 V6 `8 s译文:修谱的目的是:敦促人们孝顺父母,爱护兄弟,以重视搞好父子、夫妇、兄弟、伴侣的瓜葛,踏实对待宗族,以显示内部的敦睦,教训孩子的年青人,禁止她们为非作歹,明白礼貌和忍让,以养成深厚的良好习惯。
2 W0 a! k2 d* B清爱新觉罗福临规定六训:
) M/ v8 L* {5 B4 N7 f孝顺父母,恭敬长上;敦睦乡里,教训祖孙;备安生理,无作非为。9 w0 w' Q& u% x# v  l; ?+ v( J( J, o' t
清康熙圣渝十六条:0 B( C& {8 T0 {7 d+ l7 s% n2 B
敦孝弟以重长幼瓜葛,笃宗族以照雍睦。
( r0 @( B9 r  \' a2 P; [和乡党以和解讼,重家桑以足衣食。+ o, K. Q0 ^+ Z9 f) P( j! Y
尚节俭以惜财用,隆黉舍以端士习。3 i$ z6 e5 Z" V* s- \2 {
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 m+ z* E5 R& g' W/ l# _  B, B
明谦逊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
" i! J% k3 K5 H- K1 B& P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陷以全善良。0 v- z5 R5 U; T+ x5 A  q3 j
惩逃已免株连 , 完钱粮以省催科。
/ _4 L9 u! ?$ r# Y1 B联保甲以防盗贼,解警岔以重身命。' j/ T7 g! Q- N; _: O
---摘自《中国传统文化总网》(“历代帝王修谱昭”一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2#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3:47:4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姚尚明
& P. g8 ^  z) H, C0 I
) }  i8 ?7 h9 P$ v2 I' i( u, z9 I- E& B2 Q
三、近现代名人论家谱 8 g) e) z' w; A0 ]
孙中山论家谱、宗族、人的共同体、国家,题词:
; J; \% o4 N! _3 @中国人最崇拜的家族主义和宗族主义。以是中国人家庭和宗族的团结气力非常壮大,就其原因,实由于血统、生活、语言、宗教、风俗五种气力结合而成的天然团结。
. G* w1 I% d' R' _人的共同体主义这个东西,是家族纪念祖宗之工具。传纪之文献,换言之则族之谱,亦则为吾族图发达,谋保存之宝贝也,希吾族辈把家族宗族不雅念发扬光大之,推所致于国族也。. b3 ~: w8 {" }1 [
族谱记述中华人的共同体由宗族团结扩展到人的共同体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不雅念,应该加以利用。---(1905年在日本同盟会上的阐述)
$ C5 \2 ^' N! S- \3 F7 U0 E8 N) k0 G中国国民和国家布局瓜葛,先有家庭再推到宗族,然后才是国家,敬宗睦族的不雅念,深切中国人的脑筋。若遇到亡国整个家族被杀的危机,他就怕祖宗血食隔离,不由自变量不拼命奋斗。有了国家团结,还怕啥子外患,还怕不能兴邦吗?: |! }5 G" i0 B0 B
---(自《建国方略》)
0 X5 @2 d/ U) |6 \# z$ g7 W四万万同胞都是咱们黄帝的子孙,在起头的时候没有啥子姓,生息繁衍,有了姓氏往后,也有了家族,尔后成为国家,有家才有国。(1912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参加孙族恳亲会上的讲话)。" t- a" a2 S* \' d/ L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大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2 T1 r8 J( x' I/ [
---摘自1912年3月,孙中山祭黄帝陵词
$ P% E+ Q, J) S; d' ]注:孙中山(1866.11.12-1925.2.12)原名孙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广东喷鼻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中国近代人民有参与国事的权革命伟大先行者,革命的旗帜,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被尊称为国父。夫人宋庆龄女士,被尊称为国母。& ^  d2 E! a7 v3 E# y2 P
毛泽东主席论谱:; w& [' v& ]/ [1 ]( M6 |8 M
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只有全家人的团结敦睦,家庭才有畅旺;只有全体族人的齐心协力,家族才能昌隆,像毛姓如许华夏最古老的氏族,才能经千百年而不绝;只有各族人民的配合奋斗,国家才能繁荣富强!
7 w5 B& e# x: L+ ]. m% d--毛主席饶有兴味地阅览了由毛簏钟保存的《毛氏族谱》,从这部族谱中,他了解了毛氏的渊源,这才明白了族谱的重要性。知道了毛家的历史后,他恍然司出了如许1个道理。( a9 l& s' n, ^  x& Z& ~: _6 l# }, \
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的总称社会形态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聚落地理等研究供给名贵的资料。
& x& `) e: u8 Z& z- z! F5 Y2 C  b0 O---摘自毛泽东1957年在成都政治局扩展会议上谈到研究历史的讲话' f# k8 z+ p$ ~+ t4 ^
研究现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从研究最基层的家史、村史和微不雅入手,这是进而研究全般宏不雅社会形态历史的基础。. V$ e1 ?" X& _: z) E2 t- s
---摘自《毛泽东读书》1964年语
6 x: x# Y& k) A研究历史不结合实际不行。研究近代史不去搞村史、家史等于放屁。研究古代史也要符合实际,也离不开挖掘、考古。
$ o+ c) i) b5 F* B7 A( c# m: p---摘自1964年9月与毛远新的一起说话,载《毛泽东与中国史学》,中央党校出书社1993年11月331页。2 X. N; \6 G! V
祖宗都不敬,谈何爱国?( T' s0 E8 j6 a, z
---摘自毛泽东回韶山时的讲话
7 G' M, u1 H6 X9 [注: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无产阶层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带领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创建上下团结带领人。
$ D9 M8 v! H  g, e周恩来总理论国、论家与查谱认亲+ E- I9 i+ X0 q; l& L; X
1个爱祖国的人,没有1个不爱家的。我经常想家,想家乡;爱家,爱家乡是爱国的起点。了解家情,乡情是懂得国情的起头。只有了解乡情,懂得国情的人,才能真正热烈地爱家乡,热烈地爱祖国。/ n, b& {. }- k7 L
---摘自周恩来总理在全国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与淮安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t0 C6 @0 e9 C7 X5 ^; }- ]
周恩来查谱认宗:一九三九年春,周恩降临浙江视察抗战时,回到故里绍兴,十分注重了解他与鲁迅的瓜葛,多次查询了百草园的鲁迅与自己百岁堂的周嘉是否同族瓜葛,并为此查阅了《周族家谱》。
9 D0 o; X" R) e& C; Q! l! G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又托人继续调查自己与鲁迅的瓜葛。经过调查,他与鲁迅的瓜葛终于搞清楚了。她们确是同族同宗,鲁迅归属周化鱼化桥支复盆桥分支,他归属周化鱼化桥保桥分支。此外,鲁迅的母亲鲁瑞,是周恩来祖母鲁氏夫人的堂侄女。周恩来与鲁迅不仅是同宗同族,并且还是远房亲戚。7 F; a# @- U/ j, j- j
接着便是认宗了,一九五二年的一天,许广平(鲁迅的夫人)到中南海周恩来家做客,周恩来很恭敬地迎接她,激情亲切地说:“广平同志,排起辈份来,我应叫你婶母呢!”许广平年数要比周恩来小,哪儿受得住这番礼节,红着脸,忙不断地摇手:“不敢当,不敢当!”* ~5 Z. f! Z: I. K& e5 u8 {9 O
周恩来不但向许广平认亲,后来又向周建人认亲。一九六九年中共“九大”期间,周恩来特地到首都饭店去访周建人,他用绍兴口腔对周建人说:“建老,我已查过了,你是绍兴周氏二十世孙,你是我的尊长,我要叫你叔叔喽。”周建人见周恩来如此有礼也忙说:“你是总理不敢当。” 周恩来如此亲切地与鲁迅家人两次认亲,毫不避讳,明明非同寻常。在咱们心目中,周恩来是1个干事严密谨慎的人,他说“我又查过,必家有其依据。”可是多年来,经有关人员多方查找,谁也没有找到这方面的依据。直到1998年,考证工作有了冲破性进展,鲁迅与周恩来之间的亲属瓜葛,此刻已经确知是同宗,她们配合的祖先叫周澳。
* ]3 o; I1 y$ I  Z: T注: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字翔宇。中国无产阶层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交际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带领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上下团结带领人,被誉为“中国第一管家”。
7 R& L! M/ n  q3 Y! }" `( o邓小平总书记论谱、题词
: U# x7 j* k/ n7 p$ N: z归属文化范畴的东西东西,一定要用马克思主义对它们的思想内容和表现体式格局举行分析、鉴别和批判。用历史唯物主义不雅点对家谱举行“分析、鉴别和批判”,“取其英华,去其糟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那么家谱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一定会对鞭策两个文明建设,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繁荣学术文化研究,起到重要作用。- |1 o! W7 t& a6 b
---引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44页$ [/ B9 {; ]" t  t9 m
炎黄子孙 ( z9 N2 H2 B% X; i3 t7 H& U
---邓小平为河南新郑黄帝故里题词3 l$ r) ^, s' ^6 |# q
注: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四川广安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层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交际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带领人之一,中国社会形态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理论的创立者。
% C" O: D2 e1 ]- a8 c江泽民论族谱、人的共同体与题词
$ c3 E, H( e& V: z尊重和怀念祖宗功业,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的一种美好的品德,如连自己的祖宗都健忘了,那个人的共同体还有啥子但愿?4 `4 s) L$ d8 Z3 J1 H( s8 `
族谱文化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的传统文化,收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人的共同体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研究家谱,可加强人的共同体内聚力。海外华侨都有宗亲会社团。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地,研究族谱,也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 l& r  R" H& e7 p+ k---摘自江泽人民有参与国事的权席于2000年5月4日-5日在参不雅上海图书馆谱牒研究中心时的讲话
# N1 J: H1 s! n$ o3 N" h人的共同体内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实现中华人的共同体的伟大复兴,人的共同体的内聚力和国家的亲合力是根本保证。! P: _4 X, {$ H, {# d
创新是1个人的共同体进步的灵魂,是1个国家畅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要不断解放思想,脚踏实地、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咱们冲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冲破咱们。
6 `5 p. C' |/ U  \( G人的共同体精神是1个人的共同体赖以保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1个人的共同体,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能自立于世界人的共同体之林。& x# M2 x% @. `/ c! P
传授继承中华美好的品德,培养人的共同体精神。
( v3 D, I2 \' d" ]% L---江泽民为《中华传统美好的品德格言》一书题词- a* w) p' y  \' d9 J* z; V& S! j( H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L! T2 V' @& U( {
---1993年4月5日,江泽民同志为整修黄帝陵工程题词
9 M+ b  k7 @0 ~, a4 y) m0 R炎黄子孙,情满华夏
7 L! H# g/ ]8 ?1 \1 \& i- p& c---江泽民同志为河南新郑黄帝故里题词( X5 E) |( e1 @6 Z# }3 v
光祖耀宗# c% `% z8 k( n- Y7 ~" U
---江泽民为1998年11月6-7日在系国举办的“第五届世界六桂(即洪、江、翁、方、龚、汪六姓)恳亲会”题词
( G% k* K. `' |% ?$ @黄河流域是中华人的共同体保存和发展的1个伟大摇篮,咱们的先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明,每个中华儿女都感到骄傲和自豪。
- f6 z2 z' v# v5 N---1996年6月18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指出
0 {# C/ p: h; ?" @! i! w1 r" q% `1 \注:江泽民 1926年生,江苏扬州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原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委员会主席。1 V, N+ j; y7 V8 v4 }
胡锦涛总书记论姓氏与人的共同体4 M. L* u" I3 q
以姓氏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7 f1 Y6 S" r3 K2 p: G& ?
---在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五十五周年大会上强调指出
* `" V  T5 Q& i0 |2 a% q5 a2 x0 F中华文化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生生不息、团结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要周全熟悉祖国传统文化吸其英华,去其糟粕,使之与今世社会形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连结人的共同体性,体现时代性。
9 S. U+ P0 F+ X& P- r---摘自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会议上的报告
9 w$ u4 L8 o) n1 j$ k人的共同体精神是1个人的共同体赖以保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1个人的共同体,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质,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人的共同体之林。
( T: L* z1 d" L) d1 b---胡锦涛, ^3 L9 ?7 |3 |$ c- r$ z
注:胡锦涛 1942年生,安徽绩溪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8 Q/ G9 ?( X- e/ w, _- w! _) n
杨尚昆主席论祖传文化# Q. ^+ j- s4 v) c/ u0 p  I; p) D; g
“这堂屋里人两块‘清白家庭里世代相传’和‘四知堂’的匾,是杨家的传统匾额,都是杨家老祖宗杨震传下来的。杨震和‘四知堂’的典故,之能得以传为千古佳话,垂馨千祀,就在于杨震为官一世,清白自守,耿介奉公。以是你们可要搞好廉政建设啊。”4 p! }! B; l" {& D. x! Y* Q
---杨尚昆主席1993年回潼南故里时对家人面谕/ j" Q& w% L; r3 M5 i/ ?% P
写党史写文史写族史都很好,也很重要。……双江的历史,双江杨氏家族的历史,的确值得研究。
0 `0 [, s$ J7 J" Y8 d---杨尚昆主席1997年回潼南老家时对族史编修提出
8 t% g# |+ p% v1 T8 `, S% F注:杨尚昆(1907-1998年)四川潼南县(今重庆市)人。中国无产阶层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
, T, N' v% S0 W; t' \! [) C8 P李鹏总理论人的共同体与题词* i( v  z* s- R" u: T
发扬中华文化 振奋人的共同体精神。
: u8 }1 I0 ^; \9 g7 N9 b% Z1 ]---李鹏总理1992年9月20日为陕西黄陵县黄帝陵墓基金会题词
: W" X# Q. p) E# V; o注:李鹏1928年10月生。祖籍四川成都,生于上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原总理。
( }' e* B7 ~7 G) x5 w朱镕基总理谈台湾统一与题词& y0 _- Z  a$ T
我在访问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时,曾经在与克林顿总统一起的联合记者招待会上谈到台湾统一问题,有人指责我是颠倒历史,思维规律杂乱,说台湾起根没有同中国合并过,我想这是数典忘祖。我想的起来当明朝郑乐成收复台湾的时候,台湾已经是中国的一部分。而当清圣祖康熙派大将军施琅出兵讨伐台湾,恢复台湾的统一,这已经是中学历史(课)学的了。要是说台湾起根没有跟大陆合并过,那么国民党怎么可能在一九四九年跑到台湾去继续它的“中华民国”呢?; A" R3 m$ O) K  |- \
---节录朱镕基总理于1994年4月20日在温哥华侨界为他举办的午宴致答词' R( D2 _2 a! f0 C% `) y
注:朱镕基1928年生,湖南长沙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原总理。
9 v2 b7 k) z! i3 i" q李瑞环主席论保护中华人的共同体人文始祖陵! D2 y4 B5 X* S; c0 Y' |
咱们一定要把黄帝陵整修好、保护好、管理好,上对得起祖宗,下对得起子孙。
- I8 ^: u4 t8 U8 L9 |---1990年4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李瑞环在陕西黄陵县拜竭黄帝陵时提出
7 G# B0 R$ j7 q/ T0 M% E5 D注:李瑞环 1934年生,天津宝坻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主席,1992年10月担任黄帝陵基金会名望会长。
# p4 Z& _8 Q5 e; k& ]$ r国家带领人为中华人文始祖地-河南新郑黄帝故里题词+ t2 [. Q* i, v+ P1 J+ V
原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务院副总理陈云(1905-1995年,江苏青浦人,中国无产阶层革命家、政治家、经济管理家)& r) B2 `& j5 V
83岁时题词:
. T1 r) s+ {! c1 W* m) I, C炎黄子孙 不忘始祖
; V* s) U( j, c% }1 }7 h- Y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中国社会形态科学院院长李铁映(1936年生,湖南长沙人)2003年2月题词。3 ^: T9 J+ v  n& e
中华根脉3 r8 S5 y) ^  @% {( P) w+ ^
原全国人大常委副委员长,著学社会形态学家、人的总称学家、人的共同体学家、社会形态勾当家,中国社会形态学和人的总称学的奠基人费孝通(1910-2005年,江苏吴江人)1997年题词。
: F! S( j; ]. g; |  ?% ~弘扬人的共同体优秀文化 建设中华始祖圣地/ P/ s! V. h; N& c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雷洁琼(1905年生,女,广东台山人)2001年为新郑黄帝故里始祖山嫘祖祠题词:中华人的共同体之母--嫘祖$ s# s6 K8 T- @7 t* C
吴阶平论谱:
4 x& b! F+ W' g* T- o/ _% y根本深厚,由来者远
3 ?5 B& e" F6 @/ k注:吴阶平(1917年生,江苏苏州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为常州《田比陵庄氏族谱》修编完成题词2 U% I5 C: v* }: k! l# M' a
陆定一对姓氏的阐述3 G' L( c, h- D: S% R( r* F% R+ ?8 e) a
姓氏是团结的象征,姓氏有纪念的意义,姓氏存地望的考证,姓氏藏故事的由来,姓氏富人的共同体的渊源。研究姓氏可证历史之误,可解古人之疑,可壮今人之志,可树道德之风,也可通古明今;研究姓氏乃是继承中华人的共同体历史之美好的品德,树立社会形态主义伦理新风尚的一件大事,望广大姓氏喜好者共勉。
- M8 Y9 F, r. ]$ {1 t2 e注:陆定一(1906-1996年)江苏无锡人。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新中国的功勋之一,原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3#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3:48:1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2# 姚尚明 : f% s% |. w* G0 R+ h# j- @
# _4 z( I  R1 F  E

& L9 m3 ^8 T+ W7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部门文件及有关文献阐述' N+ ^; q+ j6 a# l5 c

2 z- ~* \- z7 Q& m4 `( L& J家谱是我国名贵文化遗产中亟待发掘的一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形态学、人的共同体学、民俗学、经济学、人士传记、宗族轨制和地方史的资料。它不仅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讨价值,并且对时下某些工作也起着很高文用。: E/ h( J- T* E& G$ c( |0 _
---节录国家档案局、教诲部、文化部1984年11月20日《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报信》(国档合字[1984]7号)
: H5 l% u+ Z; f( F! O* U* O# H家谱是记录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士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集,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人的共同体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形态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的共同体学、教诲学、人士传记和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习研究有重讨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加强人的共同体内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9 q$ J# p6 B( z5 E" d4 ^--节录文化部办公厅2001年2月7日《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录>的报信》(办社图国[2001]29号)
! K! G" A5 m: ?1个中国人,不管他在啥子地方,不管他漂泊多远,编入宗谱,列初级读物墙,祭先祭祖,托庇于列祖列宗的福萌下,总是他最大的心愿。. j# {  b) P/ i, t/ r
---自《中华姓氏通书总序》(海南国际新闻出书中心、海南出书社1993年10月版)。# R% r; f3 i2 v6 ]  x( Y
今日的谱学,既要重视历史价值的发掘,又要重视文化价值的研发,咱们在实际运用中,更要重视阐扬家谱在凝聚社会形态群体,加强人的共同体内聚力,为进一步扩展对外开放,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为振兴中华和促进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善往来,阐扬纽带和桥梁作用。7 R' O# r1 P; P, i3 ^3 B+ M7 J
---自《中华谱牒研究》(上海图书馆编,王鹤鸣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书社2001年11月版)
1 X! {: Y* K$ j1 |! w* e/ L0 q家谱该不应修,怎么修?
4 E0 d1 a- E' z  w9 `1 ~修谱者说---之一:浙江缙云《沈氏家谱序》认为,修谱之举“体现了有天良源,和亲睦族,尊祖敬宗,爱家乡、爱人的共同体、爱祖国的满腔热情。家谱蕴藏着社会形态政治、经济、人口、地方兴衰的真实面孔,补史之缺,详志之略。”之二:浙江《德清城关蔡氏家谱跋文》:“肯定认为新修家谱是有意义的。除留给后人名贵的第一手资料外,还有双重意义,即加强家族中各份子的接洽和团结;通过蔗彰贤杰,可以激励子弟蹈厉振奋,多作贡献。”0 O5 p8 x9 }4 W& K8 B+ E6 [. D
专家学者说:---之一:孙达人(中国农民学家、杭州大学历史系教授)为《永康姓氏志》序言里谈到:族谱的价值“至少不亚于是正史和地方志”;之二:海南出书社《中华姓氏通史总序》:族谱“记录着中华人的共同体灿烂的文化之光。”* ]' v6 J/ t9 A& ]( c
带领者说:---之一:程思远(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为浙江缙云《沈氏家谱》重修题词:“诗礼人家”;之二:铁英(原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为浙江缙云《沈氏家谱》重修题词“尊祖敬宗”。# b* ~! [4 r+ @* f9 F
传媒者说---之一:中国中央电视台1997年9月22日《天涯共此时》节目,称宗谱为“中华文化瑰宝”;之二:《人民日报》1998年11月20日以《家谱学待光大》为题,发表记者来鸿,认为“家谱是中华文化尊重生命、尊重历史、尊重传统的生动表现,对于加强中华人的共同体的内聚力具有特殊作用。”
6 I/ K( {7 P6 _- q4 e8 C( f--自《中华谱牒研究》(上海图书馆编,王鹤鸣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书社。
3 g8 d, R# s4 g( I& {2000年11月版第354-362页“关于新修宗谱--袁逸”一文)3 D$ Z( J  A& |
中国人的姓氏历史悠久,施用古远,且每姓氏都有自己专门的家族生命史,这就是家谱。中国的家谱,导源于上古,传续于今世,上下数千年,和中国的历史一样悠久延续很长。寻根追祖,敬重谱系,实为炎黄子孙数千年来历远流长之雅风,世界各国,莫与伦比。
% ?1 |! U" i2 H! P2 J% q近现代千千万万离乡背井流离海外客籍他国的华裔,无一不把自己的姓氏(家族血缘的标志)与家谱(一家一姓之史)视作命根,因为这是她们慎终追远、寻根谒祖证明自己的中国血统以区别于异国子民最科学、最靠得住、是永久的依据,也是炎黄子孙敦睦宗谊,团结互助,在异域他方求保存、求发展的壮大精神支柱。& d$ j8 g6 t! A& z4 K* G
家谱是一种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孔、时代精神、社会形态风尚的载籍,研究各时代、各地方的历史,都离不开这部分著作。历史学者都把谱系之学看成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是史学的构成部分。家谱是1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它为研究广泛的社会形态、历史问题展示了极为丰富的内容和靠得住的数据,具有其他册本不可替换的文献价值。: X3 }) V6 U% z& {9 Z8 K. X
家谱中反映出来的优秀的传统伦理,实际上中华人的共同体几千年来,生活和奋斗的形成晶体,它曾经对凝聚中华人的共同体阐扬了巨大的作用,对促进今世文明的建设也将起到重要的激励作用。寻根认祖归宗,是中华人的共同体具有壮大精神内聚力的生动表现,家谱在这一方面阐扬着特殊作用。进一步研发谱牒资源,是繁荣学术文化的需要,是弘扬传统道德、文化的需要,也是寻根认同,促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需要。
$ s  Q& ^7 r' P5 [9 z/ b) {, N1996年,由“中国孔子学会编辑委员会”组编、首都人民出书社出书大型学术辞书《国粹通览》,郑要地将谱牒学作为“国粹”之一种,列入了中国粹术的研究范畴。“谱牒学”研究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谱牒学的形成与发展,从先秦一直探讨到明清;二是谱牒学研究概况,分谱学史的研究、家谱篡修的研究、谱牒价值的研究、利用谱牒资料举行的学术研究,工具书资料类著作的编撰;三是家谱的收集与研究勾当。3 U; h3 P, w0 x. p0 x0 h; U
---自《中国姓氏的文化解析》(王泉根著,团结出书社2000年1月版第364-381页“中国的谱牒学”一文)
2 n1 {* _0 B! |3 K$ z, N& Q司徒迁开具了空前绝后的史学名著--《史记》,其主要根据是“谱牒旧闻”,才把我国的历史追溯到当时所能追溯的大约三千年前,可见谱牒之功效和生命力。
" _& o9 b" S+ ]- Y3 m" b) {只管历代谱牒遭受着各种不同的待遇,特别是解放后,极左思潮,“文革大难”,多少谱牒付之一矩,又有多少人冒着政治危险,接纳各种手段把谱牒保存下来,成为稀本、优异的刻本。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腾飞,国力强盛,要是没有家谱作证哪来“三胞”回乡寻根谒祖的热潮,其内聚力、向心力可见一斑。" z! h, Z: P: s; T3 v$ ?5 ~5 w/ c6 h
---自《晋江谱牒研究》(福建晋江市谱牒研究会,2000年12月总第七期“谱牒之生命力”一文)
; p- b: }" }; x在中华人的共同体历史上,恐怕没有一种书像家谱那样子影响面之大,影响时间之久远了。自咱们有明显的历史记录起,至近代社会形态的民国年间,全般中国,上至皇帝天子,下至庶民黎民;从村落到城市;从汉族到各少量人的共同体;从满腹经文的文人学士,到目不识丁的乡野粗夫,无论老幼都对家谱怀有一种崇敬的心理,都不同程度地受抵家谱的影响。持续不断的编修、续修家谱,险些成了中国古代宗法社会形态中的一种“全民性”的文化运动。时至今日,“家谱”仍是广大中国人所熟知的表名称的词。: Z+ L' D6 ^; X: a
源远流长的中国家谱,不仅以其复杂、丰富、广阔的记事而名正言随地成为中国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正史、方志、家谱)之一,并且以其特有的学术价值和独特的文化功效,理所当然地发展成为与历史学、方志学并驾齐驱的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谱学的出现,将为研发中国家谱这一巨大的资料宝库作出贡献,从而丰富中华人的共同体的学术史。
& S' \. d3 M' J" i---自《中国家谱》(欧阳宗书著,新华出书社1992年12月版)6 ]! V6 Y* n! N. J/ c7 U
最能反映姓氏文化特征的,当为谱牒。它可以称得上是宗族文化大全。
8 {" k, L$ I9 R0 D* Q具有几千年月历史、浩如烟海的中国谱牒,它就是一座十分巨大而又非常可贵的中国文化资源宝库,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 h# w* W0 ~4 p- b4 W6 c" @
---自《华夏姓氏丛书-孙》(欧阳宗书著,广西人民出书社1993年3月版第69页)
: J+ g! S: V) X家谱,为宗族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自古以来,撰修家谱,耐久不衰。同一宗族的人们,以家谱为其配合的精神依托,家谱把千百年来的子子孙孙紧密的固结成一体,使其每代裔孙都在血缘与精神上与远祖相通,这种由家谱中孕育发生的巨大影响力,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的。* A% ~! M$ n7 A. R& Q% C, ^
---自《中华李姓氏通书·李姓》(阮荣华著,海南国际新闻出书中心,海南出书社1994年3月版“总序”与“家谱概说”一文)" e( ?' f& d! a2 {4 _  K
中国人崇尚祖宗,跪拜祖宗是几千年的传统,这是一张无形的网;中国人不断修篡家谱,记录先人,这是一张有形的图。这张网,这幅图,在维护社会形态不变、巩固国家统一方面阐扬着潜在的作用。
9 D" S4 m9 J: d) w+ [3 T---自《中华姓氏从书·曾姓史话》(第一辑,总策划林学勤等,主编何光岳,江西人民出书社2000年8月版“策划者”一文); M7 X& ?: R% x- x
一部优秀的族谱,记录着1个家族的发展源,生息、繁衍无始无终的过程(要是这个家族起根没有遏制过修说的话),可以说是一部与时间并存的生命史,活在谱中的一代代子孙,作为1个文化载体,无不反映出她们所处时代的种种特征。这种变化不以客不雅存在与恒定的家族血缘遗传,形成了族谱文化的1个重要特征。! e( q( h5 o& X4 u
---摘自罗文化、夏鑫森《中华姓氏通书·罗氏》
6 `2 y1 H0 h8 H$ N各项建设,突飞大进,人民乐利、远胜往昔。然经济虽有高度之发展,民德无归厚之现象。是则倡修族谱,并发扬我优良之传统文化,由爱族而爱国,由务族团结而全国团结,诚为文化建设所当务者。
/ i! R2 K0 a2 e---摘自阮荣华《中华姓氏通书李姓·王惕吾语》
* |0 j- [9 z4 P族谱,是接洽中华同胞的纽带,是后世懂理族脉,寻根访祖的津梁,更是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昌封建宗法社会形态的重要材料。一部族谱,即以其特殊情势记录了构成中国社会形态基本单位--家庭、姓氏祖祖辈辈创业和繁衍的艰辛历程及辉煌成就。' C8 p6 L: ?2 L; b
---摘自张海瀛《族谱姓氏研究集》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4#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13:4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3# 姚尚明 # i% `& v5 J2 ~* p" S- T

2 Y  _  h- d& }1 @
( V. A9 P0 V" h五、专家学者名流论家谱及家庭. W* [* Z: S# M  {2 T* r

) x5 n  E+ z) D* F/ N“族谱”或称家谱,是中华人的共同体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是华夏五千年月历史的灿烂篇和章,它是西方世界所羡慕而无法调停的。对华夏社会形态讲,族谱总阐扬着积极作用。如孝顺父母,崇敬祖先之品德;规范自身言行,守天伦则规;写学进取,事业有结果等,都是族谱的导向,当然会促进社会形态秩序安定和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与繁荣。家安、族安、社会形态安定、天下升平;家兴、族兴、社会形态昌隆、国家富强,该是合乎思维规律的。改革开放以来,海外华人纷纷返国“寻根”,此清楚地反映出家庭的内聚力,炎黄子孙的爱国情。必然地将鞭策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早儿实现,其意义实无法估量!是的,作为文明中国的人民岂要“数典而忘祖!”
  X, d, D$ H, k/ |4 Z2 R/ }每小我私家都有一部家史。历史在发展,社会形态在进步,家庭在变迁。咱们的脉搏同时代一起在跳动,咱们的家庭随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发展。你想知道父辈创业的艰辛吗?你想知道改革改开放以来家庭变化吗?你知道家里典藏的老照片所见证的历史吗?让咱们一起访问前辈、调查了解自己的家史吧!$ I5 }1 P  A' M5 J8 C+ |( R
家庭是人才的摇篮,“父母是天然的西席”,访家史、写家史、讲家史、是1个十分有意义的主题勾当,是直接接管尊长教诲的一种情势。通过访家史、写家史、讲家史等自立勾当,熟悉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发展是家庭发展的条件,只有国家的富强,才有人民的福祉安康,体验感受前辈创事业、农业的艰辛,了解尊长对国家和“小家”的贡献,进一步融洽尊长的瓜葛,促进热烈地爱祖国、热烈地爱尊长的感情。6 @  \2 q7 F) M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主题勾当三“访家史、写家史、讲家史”一文。
! W6 p. a& P2 ?! X6 \% ]欲考族制社团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注定的岁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灭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
3 I8 M" T- c( P0 Y/ E---梁启超(1873-1929年,著名史学家)自梁启超在1923年出书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指出)# p+ R$ O* v' w4 k! a) G) N6 D
接洽祖宗与自身,自身与子孙,并进一步扩展到接洽祖宗与族人的最佳手段,就是撰修族谱。) ?2 W4 ?/ N0 r; |1 L% E1 ?2 ?
---罗喷鼻林(中国著名史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族谱学研究提倡者)$ j; E/ H/ @" [  R- s3 {4 \
族谱是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对家史的注重与眷注,是爱祖国妻子民的起点。
/ E1 l3 \9 Q4 x& a# n) I9 X---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现、今世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为家乡《横岭谢氏族谱》作序指出
+ a# G1 I1 p4 f- p% M* Y, o1个依赖过去的人的共同体是没有前途的,同样1个健忘祖先的人的共同体也是没有但愿的。---李政道(1926年生,今世著名的美籍华人科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与杨振宁、丁肇中同等名望)在复旦大学“物理学奖学金”颁发奖品典礼上的讲话。" _. k+ q$ v! F) n/ T' b
治中国历史而不注重姓氏的研究,是根本不行的。
4 z2 f  ?5 a& [1 M4 e---季羡林(1911年生,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传译家、佛学家,原首都大学副校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8 18:5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