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查看: 119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89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7-12-2 14:24:4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姚家修谱找姚网

亲爱的宗亲,注册并登录姚网后才可以发帖,才可以结交更多姚氏宗亲。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追其起源,可上溯到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晚期,至今约5000年。中国家谱发展沿革,先后经历了萌芽(原始母系氏族社会晚期至夏商)、诞生(周代至秦汉)、兴盛(魏晋南北朝、隋唐)、转型(宋代)、完善(元至明代)、普及(清代以及民国时期)和新修(近50年)等诸多历史发展阶段,中国家谱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持续编修家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
1 P3 T9 f  r" Y. D& R1 L

" {6 H  Z- n, N2 t' Y1.口述家谱
口述家谱是最为原始的家谱形式,我国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苗族、彝族、高山族等,都保存口传家谱的习惯。古人类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中国家谱的起源应自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其标志就是口传家谱与结绳家谱。
  我国古代典籍中,记载了文字产生以前时代的家族世系。如《山海经》记载姜姓炎帝神农氏的家谱:“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妖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祝融降处江水,生共工,共工生术……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记载帝俊的家谱:“帝俊生禺号,禺号生淫梁,淫梁生番禺,是始为舟;番禺生吉光,吉光是始以木为车。”(《海内经》)

  F+ f! h* J$ H' q6 m, o! M7 g( w 这些家谱首先是通过世代口传心授传下来,即以口传家谱流传下来,然后才被形成文字所记载下来。以上记载的神农氏家谱、帝俊家谱且是连名家谱。这种连名家谱就是将上一代名字的末一个或两个乃至三个音节,置于下一代名字之前,如“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等。这种连名的形式,很像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诗《白云歌送别刘十六归山》的连句:“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常随君,常随君,君入楚山里……”这样连句的形式便于记忆,便于背诵,便于流传。
  我国原始先民们的口述家谱的习俗在一些少数民族中保留得较为明显。如云南碧江县怒族奉行口传连名家谱。碧江一区九村怒族能够背诵41代祖先世系。他们自称怒江的土著,又称“斗霍族”,意译是“住在上边的人”,但传说“斗霍”氏族的始祖名“茂英充”,是女性。依据怒族的神话传说,“茂英充”这一名字包含有“从天上降下来的人”之意,而土著怒人亦颇以此为荣。“斗霍”族的世系连名如下:
1.茂英充,2.充罗并,3.罗并者,4.者茂特,5.茂特绷,6.绷喜耀,7.喜耀维,8.维维曲,9.曲维能,10.能波赤,11.赤赤维,12.维罗别,13.别下休,14.下休达,15.达局留,16.局留谷,17.谷喜有,18.喜有宾,19.宾好给,20.好给抽……

7 }& Z0 U" y' L  @) y, P4 y “斗霍”人确信世系中最初的始祖“茂充英”是位女性。去其神话之外衣,显现了历史的合理内核:正如男系氏族是从女系氏族发展而来一样,男系为主的父系口传家谱是从女性即始祖母发展而来的。
其他少数民族口传家谱亦存在类似情况。在《佤族社会历史调查》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进行调查,佤族有2000多年历史,在约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经过几百年父系社会发展,到解放前正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时期。调查中发现佤族连名家谱一般有20余代,多的达42代。佤族中有这样一段传说:“人们请格雷诺和格利比两人来当领导。格雷诺是男子,格利比是女子,他们结了婚。格利比创造了道理,从此有了兄弟男女之序。女子比男子先懂得道理,男子要听女子的话。后来,女子不愿当领导了,便让格雷诺来领导,但男子有不懂的事情,还要向女子请教。女子共领导30代人,男子才领导20代人。”按这段传说,则可以推断,现传佤族口传连名家谱20代以前的当属母女连名的母系家谱。
从上述举例中可清楚看出:中国原始社会不仅存在父系口传家谱;而且存在母系口传家谱;父系口传家谱是父系社会的产物,母系口传家谱是母系社会的产物,正如父系社会是从母系社会发展而来,父系口传家谱也是从母系口传家谱发展而来,中国家谱最早起源是母系口传家谱。
     2.结绳家谱* O8 n0 i8 {9 u; [5 n- D8 P
中国的原始家谱,与口传家谱基本同时的就是结绳家谱。在文字产生以前,我国曾经历过结绳记事的时代。所谓结绳记事,就是用绳子打结来帮助记忆,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曾利用过这种方法。我国古书上有许多关于“上古结绳而治”的记载。《周易·系辞下传》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明确指出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通过结绳帮助记忆。《庄子》中说:“昔者……民结绳用之。”
* O) u6 |. b% d! r6 U3 r5 y, V
      这种结绳记事的方法,直至现代,在我国边远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如云南的哈尼族、西藏的门巴族、台湾的高山族等还在使用。在国外,波斯人、墨西哥人、秘鲁人也都使用过这种结绳记事的方法。
% _+ l2 N4 S5 g9 N* s. t- x; m

$ C" ~; y0 S3 e$ t2 x' R/ N 人们不但用结绳记事来过日子,记账目,传递信息,而且还用来记载本家族历代成员的情况,用来记载本家族的世系,于是就形成了特殊的结绳家谱。

+ N6 h. n. |( h/ ? 上世纪80年代,张其卓先生对辽宁岫岩的少数民族进行过考察,其成果《满族在岫岩》向我们透露了满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存在的结绳记事、结绳家谱的痕迹。
满族非常重视祭祖,几乎每一个家庭西墙都置祖先位,祖先一般不绘像,用一尺多长的各色绫条表示,并将绫条置放木匣内。匣内还藏有索绳,祖先留下的箭及祭祀用的子。匣子置放在祖宗板(又称净板)上。祖宗板右供子孙妈妈,又称佛托妈妈、锁头妈妈、托托妈妈,汉译为恩情的妈妈,被视为“保佑子孙繁衍,人口平安的神”。子孙妈妈有位无像,有一纸袋,名索子口袋,内藏五色线,长三丈二尺,或更长,名索绳,这条索绳就是满族的结绳家谱。

5 b! A, l& T8 C, U  居住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海拉尔河流域的鄂伦春人,也一直使用结绳记事,他们不但用打绳结的方法来记数,而且用打绳结来记录自己的世代。一直到17世纪、18世纪,他们还用马鬃绳上打结来表示每一家有几代人。有三代就打三个结,有五代就打五个结。他们对这表示世代的结绳非常崇拜。一般都把它挂在自家房子的木梁正中。这种打结记录一家世系的鬃绳,就是他们原始的家谱。

& t2 B) Z% \' g! M/ z1 v# _3.甲骨家谱
就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家谱。它产生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字,其中有一些是专门记载一个家族人物、世系的甲骨,如“儿氏”甲骨,上面记载一个家族11代14个人的名字,就是很有代表性的甲骨家谱。
- u# h. d4 {8 r
4.青铜家谱
青铜家谱就是刻在青铜器上的家谱,即金文家谱。在出土商代末年的青铜器中,就有几件记载家族世系的青铜器。在出土的周代两件青铜器中,有380字铭文,记载了一个家族七代世系和事迹。
中国家谱,经氏族社会、夏代和商的发展,便逐渐脱离了其原始的形态。到了周代,各世家大族出于尊祖敬宗需要,竞相在青铜器上铭刻本家族的世系;由于周代宗法制度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基础上,因此国家对记录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家谱十分重视,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史官修谱制度;由于周王朝对天下所有贵族家谱采取集中记录、管理的办法,产生了以《大戴礼记·帝王篇》、《世本》为代表的一批谱学著作,这一切标志中国家谱到了周代,已正式诞生,并获得较大发展。

5 _4 Q8 p+ Q* M. M9 G/ `4.石碑家谱
  石刻家谱就是刻在石碑上的家谱。所谓“刻谱于石,以垂永久”。早在汉代这种家谱形式较为流行。如汉代的孙叔敖碑。民国初年,广西南丹县壕塘村竖“莫姓哨目族谱”,共412字,不仅记载莫姓家族世系,而且还记载了家族源流,较之甲骨、青铜家谱,石碑家谱要成熟的多。
; c  m/ e/ L4 ?& n1 k
5.书本家谱
书本家谱即是书写、印刷在纸上的家谱,又分为古籍和铅印家谱。这是我国目前存世的最主要的家谱,数量在5万种左右。
(1)先秦
家谱萌芽。甲骨、金文中已有家谱世系的记载,已具备家谱的基本要素,但是比较简单。周代的《世本》,记载了远古黄帝至春秋时期诸侯、大夫折氏姓、世系、迁居、名号等,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作。
(2)汉代
 汉朝建立后,大封同姓与异姓王侯,使君臣等级和血缘尊亲观念进一步加强,国家专门设立对皇帝属籍、诸王世谱和诸侯侯籍进行管理的机构,形成大量官修家谱;随着西汉中期以后宗族势力复苏,私人家谱迅速发展,家谱内容更加丰富,“家谱之兴,始自汉世”。
6 J  b. q; T8 v& s
(3)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谱学发展的兴盛时期。杨殿在《中国家谱通论》中更称其为“谱学之黄金时代”:“魏晋以迄南北朝,为谱学之黄金时代。私家谱牒,均上于官,政府并设有专宦以掌之。著作日多,故隋志著录,创设专目,盛可知也。”杨殿的这段论述,集中概括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谱学兴盛的主要标志。
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中国谱学“黄金时代”,与当时庄园经济发展,宗族势力膨胀有着重要关系。

: ^8 R8 S/ m: x- H; C 东汉末年,地主庄园制进一步形成。这些庄园主,膏田满野,连栋数百。到魏晋时期,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九品中正制的实行,世家大族式的家族组织进一步膨胀,完全控制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形成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这些世家大族,不断兼并占有大量土地。加以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赋役十分苛重,大批族人农民为逃避赋役,纷纷投奔世族大地主,转为“私属”,供其奴役。于是世族大地主利用宗族关系控制大量劳动力,为其奴役。他们聚族而居,有些规模很大,百室合户,千丁共籍,甚至“一宗将近万室,烟火连接,比屋而居”(《通典》卷三引《郑东风俗传》)。到东晋南朝时,大江南北,形成一批世家望族:“江表侨姓,则右王萧谢袁,东南吴姓则尚朱张顾陆,关中郡姓则茂杨杜柳裴,山东郡姓则先崔卢王郑,代北虏姓则贵元于宇文长孙。”(绩溪《汪氏世守谱》,乾隆三十七年)为了奴役广大宗族群众,维护庄园经济利益,这些世家大族纷纷以保卫乡土、宗族名义组织宗族武装。当时曹操、孙坚、李典、田畴、李通、许诸等世家豪族都组织宗族武装,并利用宗族武装镇压农民起义。江南八族四姓也都有自己的宗族队伍。当时“宗部”、“宗伍”等武装遍布南北,尤在荆州、江西一带为多。这些世族大地主为了维护自己的宗族队伍,为了奴役广大家族群众,便利用血缘关系和家族思想的外衣,笼络控制族众,而家谱则成为其有利的工具,于是世家大族都积极编修家谱,有力地促进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家谱学的兴盛。
我国家谱的发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兴盛后,到了唐代又达到了新的高度,谱学所担当的社会政治功能,到了唐代也出现了新的特点。
3 G3 _6 m* o9 k2 F& Y! K0 o) j
(4)唐代
  唐代,随着九品中正制的废除及科举制的推行,选拔人才的标准由以前重门第血统转为重知识和诗书,士人可通过吏部考试的办法,获取功名,授予官职,这是一种新的选拨官吏的制度。由科举而取得做官的资格,不论出身门第,不管士族、庶族、地主、农民,只要考试及格,就授予官职,这是对九品中正制度的彻底否定,也是对门阀士族制度的沉重打击。但话又说回来,经过魏晋南北朝数百年形成的世家豪族势力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社会上几百年来形成的崇尚门第与血统的老习惯、老观念,也不是一下就能加以扭转的。“九品中正制,迄隋而渐衰,然以氏族郡望相矜之习,至唐代而此风犹未泯”(《中国家谱通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的世家大族,虽然失去以前的显赫威势,但在社会上仍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山东以崔、卢、王、郑为首的一批士族,更是不可一世,妄自尊大。

: [. v) I# f8 E* {. X  M(5)宋代
  在中国谱学发展史上,宋代处重要变革、转型时期,在修谱宗旨、编修体例、谱图之法、家谱内容、家谱续修等方面均发生重要变化,宋奠定了后世修谱的基本格局,开创了中国谱学发展新的历史时期。进入元代特别是明代,宋代修谱的体例内容得到进一步完善。清代修谱则普及到千家万户,乃至穷乡僻壤。就中国家谱的功能作用而言,宋代修谱也是一个分水岭,由以前的社会政治功能转变为道德伦理功能。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存在官修谱牒和私修家谱并重的局面,到了宋代,呈现了迥然不同的趋势:一是官修公谱废绝;二是私修家谱兴盛。造成宋代官修谱牒“废绝”最主要的原因,是科举制的进一步实行,赵宋“才学取士,不矜门胄,谱学于是遂微”。
. Z) Y7 v0 \0 i. ?5 w
(6)明代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即采纳刘基建议,推行的以朱学为主的科举考试,规定以朱熹的《四书集注》和理学家注释的《五经》命题试士。这样,朱学便成为统一全国思想的官学。明成祖接位后,又于永乐十二年(1414)下诏纂修《五经大全》、《四书大全》、《性理大全》,次年(1415)告成,由明成祖作御序的三部《大全》正式颁行天下,并被尊为有明代200多年来的取士之制,标志着朱子理学统治地位在明代已正式确立。

+ i  O3 p% i6 f. Q3 b$ o
  朱子理学的核心是“三纲五常”。所谓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封建等级关系,也是以宗法关系为基础的封建政治制度。所谓五常,儒家认为即五伦,指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关系,是保证三纲实行的道德伦理行为规范。三纲五常成为明代的主流意识形态,深入到各个领域,普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中央到地方各级书院,以至乡村、社学、私塾,都成了灌输“三纲五常”的阵地。宣扬和实践“三纲五常”,很自然成为编修家谱的宗旨。翻开明代编修家谱的谱序、家法、族规、传记等项记载中,就充斥着“三纲五常”的说教。. b  D; e* b! W
, D) @- M5 C) z# }7 w
(7)清代
7 L9 q% M, A- ]
 清代编修家谱普及到全国各地,乃至穷乡僻壤,与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统治,从进入中原开始,即沿袭中国传统文化,继承明以孝治天下的三纲五常伦理、积极倡导民间修谱有着直接关系。顺治九年(1652),清政府将朱元璋的“圣谕六言”即“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重新颁行八旗以及各省。康熙九年(1670)又进一步向全国颁布“上谕十六条”:“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论,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诫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祁门王氏宗谱》,光绪十五年)“上谕十六条”中将“敦孝悌以重人伦”列为第一条,“笃宗族以昭雍睦”列为第二条,表明清政府将孝治天下,和睦宗族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雍正帝很重视“上谕十六条”,对其逐条解释,成为洋洋万言的“圣谕广训”,并于雍正二年(1724)向天下颁布。雍正帝对“笃宗族以昭雍睦”条的解释中,明确提出“修族谱以联疏远”的要求,倡导民间编修家谱。清政府还通过各种渠道,推重朱子理学,宣传圣谕圣训,使之家喻户晓。
. h5 ]! Y4 _7 A6 u$ y" t. o( T
(8)现代
 现在全国各地乃至海峡两岸,民间自发掀起了一股编修新家谱的热潮。编修新谱是历史上续修家谱的继续与发展,是适应社会需要、民众需求的一个文化现象。称其为新家谱,不仅指版本新颖,更重要的是内容革新,是中国旧家谱在新时代条件下的飞跃与升华。新家谱的社会作用,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从以前为封建主义服务的伦理功能发展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功能。

+ ^; K. T8 k# \) N

6404.jpg (88.99 KB, 下载次数: 142)

6404.jpg

6405.jpg (68.5 KB, 下载次数: 105)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6.jpg (140.41 KB, 下载次数: 125)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8.jpg (98.83 KB, 下载次数: 128)

6408.jpg

6409.jpg (94.65 KB, 下载次数: 146)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10.jpg (101.65 KB, 下载次数: 131)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11.jpg (110.36 KB, 下载次数: 133)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12.jpg (119.08 KB, 下载次数: 110)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13.jpg (92.17 KB, 下载次数: 121)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16.jpg (89.56 KB, 下载次数: 114)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19.jpg (136.76 KB, 下载次数: 141)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22.jpg (106.42 KB, 下载次数: 136)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23.jpg (99.63 KB, 下载次数: 117)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24.jpg (114.82 KB, 下载次数: 129)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25.jpg (98.74 KB, 下载次数: 124)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26.jpg (96.3 KB, 下载次数: 124)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27.jpg (75.54 KB, 下载次数: 117)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

64028.jpg (53.1 KB, 下载次数: 107)

64028.jpg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转播转播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支持支持 反对反对

该用户从未签到

2#
发表于 2017-12-3 10:21: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pszyyao 于 2017-12-3 10:42 编辑 ( T, }  G1 f; b; q9 ]
$ q- z; ?2 f; D& p. X
         常州谱牒和祠堂文化研究会成果累累。
2 w+ ~1 w3 E1 Q7 l$ J1 [9 P+ x$ \, }& k
         朱炳国
% y2 K# S$ e; c( o1 C' e
& P5 F/ u6 k7 \; X9 N6 b/ m9 S         第五氏族谱# K/ `: u6 K; w5 O$ B3 _

签到天数: 6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二品侍郎

3#
发表于 2017-12-4 11:41:21 | 只看该作者
很好很精彩,各地族谱都要很好的编撰起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4-28 02:01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