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4236 天 连续签到: 45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姚文采(1893—1958)
2 ^, w% Q- y( R0 y( t( M1 x; q8 @原名藴丰。安徽歙县人。教育家。: ^* c$ Z3 ?/ l" Y: W
姚文采早年入歙县“崇一学堂”与陶行知同学。后入南京“汇文书院”、及金陵大学学习生物。1914年考入上海邮局任职。后回南京任华中中学生物教师。/ ]# I3 E+ n8 _( H
1919年陶行知担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后,姚文采受聘兼任该校生物学,解剖学课程。后姚文采努力协助陶行知推进平民教育运动。1923年夏,姚文采协助陶行知创办南京私立“安徽公学”,解决了徽籍学子在宁升学读书的问题,其任副校长,实际上主持该校的日常工作。1926年,姚文采与陶行知合拟《安徽公学生长程序》,计划在力谋现有初中与高中“内容之充实,基础之巩固”后,附设“中心小学”及“中心幼稚园”,再创设女子中、师范科、各科研究院和研究所。
+ @2 Y, Z3 Q2 f! Y2 S6 W$ _1927年,姚文采又协助陶行知创办南京“晓庄乡村试验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运动,兼任该校生物指导员,并一直计划将安徽公学迁至乡村与晓庄师范合并。9 _' z: G% y+ ~ k/ S0 s
1933年,晓庄学校被封闭后,姚文采继续在安徽公学实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 姚文采重视实验仪器的购置,加强实习课的教学,提倡“手脑并用”。 姚文采重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要求生活自理,“在劳力上劳心”,克服教育经费拮据的困难,使该校维持不辍。% D! b4 i6 B. m; Y) v+ B" ~- L
抗日战争爆发后,姚文采主持将该校迁到安徽屯溪办理,参加“生活教育社”。抗战胜利后,其又主张将学校迁回南京复校。姚文采饱经磨难,始终无悔。
! N" {( Q$ Q& E j: i新中国成立后,姚文采将学校完璧交由政府公办,改名为“南京市第六中学”。姚文采仍任校长,并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姚文采为南京市第一届,第二届人大代表。& h) u$ ?* F" K: w, n2 ]
姚文采于1958逝世,终年65岁。* h4 s/ Z8 N6 {3 x$ N G# V
姚文采着有《解剖学讲义》、《生物学讲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