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姚印松 17:12:49" v [* @; ]7 S# c. u( }
[img]file:///C:/Program%20Files/Tencent/QQ/Users/1156824942/Image/MWVY]V0W[AS0R__)E%25LT0UL.gif[/img]欢呼我族续修族谱 资阳姚氏九甲支各位族人:历经三年多的搜寻,今有华容县新河乡建军村本族大房子孙怀谅、竹清二人带来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纂修的《资阳姚氏九甲三修族谱》十二本(大房八卷、十六卷、末卷上失于回禄之灾),让我们见到了同宗共祖的历史记录,可以认祖知源,续修族谱。原以为再也见不到我族老谱,终生遗憾。又谁知,孝行感动天地,历经116年风雨,三修老谱浮现眼前。这是天意!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国家有史、地方有志、民间有谱。家谱是一种中华文化,是中国历史书。国务院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发下文件支持家族修谱,并要求赠谱给国家图书馆永久保存。树有根,水有源,为人不能忘祖先,续修家谱就是对祖先最好的纪念。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云:三十年不修谱为不孝。明朝初年的翰林大学士宋景濂说:“甚哉!谱之难稽也。君子常尽其心,……三世不修谱,谓之不孝。……君子慎焉!”孙中山指出“族谱记载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大团结。这是中国人特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运用。”毛泽东教导我们:“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家居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江泽民告诉我们:“族谱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搜集研究族谱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的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常举办祭祀炎黄始祖的活动。而民间许多家族投入大量人力、财力 ,及时认真地续修好了本族家谱,同时建设恢复了更加气派庄重的祠堂宗庙。轰轰烈烈,光宗耀祖,扬眉吐气。在益阳市图书馆就存放了多个家族近年来续修好的族谱,其中有姚氏三个支族。因此,我资阳姚氏九甲支族寻到了老谱,很快地就行动起来。由于过去极左思潮的伤害,和当今社会“一切向钱看”的错误观点,少数族人思想认识不到位,鄙视家族。多次上门做工作,仍不认祖归宗。其实,今日家族修谱,只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分支的敬宗收族行为,并不搞束缚人的家族宗法制度。只是修明人伦,尊祖知源,承前启后。保留宝贵的家族文化。上孝祖先,下传子孙。让淹没一百多年的族谱世世代代传承下去,以彰显我家族祖德流芳,世代兴旺,源远流长。迎着新时代的曙光,为了我族的百年大计,热心的族贤孝子正从事着难度特大、罕见的、连接三个世纪的族谱续修工作,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希望大家不甘示弱、不甘落后,为家族争光、争气,积极参与这次近两个甲子一遇的修族谱大事。克服困难,努力奋斗,纂修出第一等的族谱,以告慰我列祖列宗寂寞太久的仙灵! 廿世嗣孙 纲健撰 2012年2月24日(壬辰春
9 H( }( r4 T! ?. q" ?姚印松 17:26:298 i" y5 k9 l# C1 Q, x; S: j
七绝
' r l% O5 N) M吾族五修族谱有感
$ O6 ~; V% L! s& U" C {3 X( c4 v1 ~% k. B
祖传老谱百余年,民国中期续未圓。
# p* I7 h0 i/ M; d; V我辈今朝兴伟业,敬宗收族写新篇。
; K9 j3 Z! O5 y( n4 a c
2 R4 s: U" y Z说明:& K4 }9 V+ f/ m# D: G0 u# {3 B
1.历经三年多的搜寻,终于找得岳阳市华容县新河乡建军村大房子孙怀谅君和湘阴县南湖洲镇长丰村前房子孙光明光保光华三兄弟保存的老谱,这两套纂修于光绪二十二年,(丙申岁,公元1896年)的《资阳姚氏九甲三修族谱》虽然部分破烂缺失,但是互为补充。
3 v5 u" ]4 C: }& B: l6 O6 f- a2.由怀谅君保存下来的一张淡红色纸地、长一尺八寸半、宽一尺三寸,民国廿三年仲冬月公刊的《资阳姚氏九甲续修族谱引》和一张蓝色边框、蓝色格式字,日期是民国廿六年四月廿八日、盖上了《姚氏九甲续修谱局》红印章、朝方的丁费收条所载记的信息,得知我族在民国中期四修族谱的情况。$ b2 g7 z! p: X. m
- t4 p: [/ n6 T纲健(印松)撰 壬辰腊月3 y, M5 B* N5 y2 @' c) c/ y
) p3 L4 H1 r6 O/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