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307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8]三品御史
|
上虞历史上的三次名人大聚会 ' Q: {6 ?5 B% t. }! k4 M
9 l$ d, F" R& }, R: @
' }2 f {( m: F3 }) |* R% a. B2 p- s! J7 U- R. e' [
: {2 }) ]' s. |3 s* b
# {, d) g6 S7 r, w9 x陈秋强 车广荫 胡耀灿
* b9 y" w, _+ c& t, L9 \. P& O
# b+ A9 J K& a9 R5 l/ E- v 8 h- Q9 i. g! U+ Y& h: Z$ o
! P- a7 f. ]1 G: o& n
极目长天,透过苍苍的云烟与厚重的帷幕,当我们将目光推向遥远历史深处的时候,发现故乡大地的历史上空,有无数颗明星在闪闪烁烁,令人瞩目的是其中有三处显得特别的密集特别的耀眼,为原本绚丽多彩的历史长卷陡增了亮丽与辉煌,那便是故乡历史上著名的三次名人大聚会。
* ?6 R% l& s y8 ]4 l4 T x& k$ T" N' j( `: `% c% ]
舜会百官/ X3 ]& ?7 c" n, O" c# { C
h! A- R2 l2 Z o- z《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云:“舜避丹朱于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娱通虞),故曰上虞。”( q" g4 e" z8 i' a: c
. v- X! _& r: h/ a4 e这是古文献里出现的故乡上虞最早的记载。文中所指的情节,发生在距今4000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统领中国的是一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名叫唐尧。他在位七十年后,开始考虑谁来接班?丹朱是他其中的一个儿子,但野心勃勃,唐尧觉得不是理想的接班人。其它几个儿子也不够资格,便四处寻访天下贤人,大族长们一致推荐了舜,说舜既贤孝又有才干。于是尧便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他,又叫九个儿子和舜共同生活,看看他是否有真本事,还通过其它方式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到了91岁高龄时就把天子的位置禅让给舜。0 r! Z/ f0 k+ i6 l' y7 J
$ H+ }: \7 g% o3 C2 C& n L自舜接位之后,丹朱忌恨在心,但碍于父亲的面子又不便发作。等尧死后,丹朱便蠢蠢欲动起来。舜为避丹朱便悄悄地回到故乡上虞隐居起来,今天龙山脚下的隐岭便是当年大舜隐居之地。丹朱见舜走了,欣喜异常,以为从此大权在握,不料百官不买他的帐,不约而同投奔到上虞找舜来了。9 |" l6 v" N1 U l" a) P" m! h7 R0 t
5 ?4 R2 j! U. J# p$ P5 S$ o: I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天是那么的碧净,云是那么的漂柔。龙山脚下,莺飞草长;舜江水面,碧波荡漾。百余位气宇轩昂的大小首领簇拥着大舜,里面有高阳氏部落才子重、益、禹、皋陶等“八恺”;有高辛氏部落才子稷、契、朱虎、熊罴等“八元”;还有德高望重的放齐、伯夷、彭祖等。等大舜在坡上坐定之后,大家围着大舜就地坐了下来。" q. r$ I; z: N8 @; Y
0 X/ }0 D2 }: j$ @! @
面对着端坐如仪的百官,大舜面感交集。他以炯炯的目光环视了一周之后,便不慌不忙地取出心爱的五弦琴,屏气静息,轻轻地将手指按在弦上。刹那间,虞山舜水上空,悠扬的琴声如诉如泣,袅袅之声滑过人们的头顶,大舜忘情地唱艳情了即兴所作的《南风》歌——
, f, N5 k$ n f' z9 l4 L4 t% E3 j; F$ g4 j9 A: _
南方吹来的清凉的风啊,
2 u. P, ]& V. W, a+ k% t0 p! H9 ^% j0 X1 C/ q) p7 a
可以消除人民的愁烦啊!4 S4 L3 W( P: r- f. s6 F6 l
# o) C( w* ?4 a' k& i, R0 X0 L南方吹来的及时的风啊!
3 p1 g5 h& H0 O. G. j- D
6 O/ z: h' s) o可以增长人民的财富啊!6 o& }$ R4 I4 N8 M
9 J @9 [% u/ q! k% R1 N" R1 i清扬婉转的乐曲,仿佛是天上百鸟的歌鸣,一对凤凰翩翩飞来,在龙山上面盘旋起舞,百官听得如醉如痴,有的情不自禁击石敲地,有的和着歌声跳起了图腾舞,场面十分动人。
5 i- k- `, q: o
- ]4 X% H% G: w地以人传,“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上虞”的名字从此致在华夏大地响亮了起来,“百官”、“百官桥”等命名也应运而生。4 z, d5 j! H: D7 y! R4 X
/ l3 R) ~3 n" i4 o# S; w* x [# Q5 N
舜隐上虞,百官从之。群臣盛会,实际上是一种心灵的沟通,是政见的合谐,是治国之道的一种默契。薰薰南风,融融气氛,奠定了舜帝以德治国的基调。百官聚会,为南北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也为上虞留下了许多可贵的人灯发展史上的精神产品和科技成果。# _9 Y1 \! U5 _( k1 f5 [. @$ q8 ?" d
% j0 L6 y$ V; T% Z- a$ e2 p
# v& i/ a; B5 ]& h5 r* X$ x
% J9 C5 K4 M7 ] H群贤雅聚东山
8 x( r/ x: U' I9 u2 \3 N
$ @7 W( ^5 K0 ]唐朝刘禹锡有诗云:“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9 R, b4 m2 k% M$ m, `) _% p Q
6 v- i# _/ ?( F$ b; M$ }/ }诗中所指的“王谢”是东晋时期最大豪门贵族——王导与谢安。说起谢氏的渊源,原籍系河南太康。西晋未年,为避战乱,北方大族纷纷南下,谢氏祖父谢衡携衍生息。谢安生在京城建康(南京),颇有雅士的修养和风度,20岁开始在宰相王导手下当官,备受青睐,但“木秀于机风必摧之”,他遭到了同僚的嫉妒;谢安深思熟虑之后,托病辞职,回故乡东山隐居起来。) B5 d" k7 T! x1 ~' s& U
4 c' ^- ?4 x) T( E# U
东山面临曹娥江,山不高却生得十分玲珑,特别是那块指石,奇倔地突出耸立,横指江心,十分壮观。东山山岗,平坦开阔,豁然开朗,四周群山环抱,脚底娥江似带,是天然造化的风水宝地。谢安隐居东山期间,按祖父留下的东山建设图,精心构建了“明月堂”、“东眺堂”、 “西眺堂”、“白去轩”、“始宁园”等幽雅景致。
% |( O$ B, Q& W! D$ b B
+ G; A0 o9 V; I, `$ R! O6 l* ~东山山岗原来便有一座非常出名的“国庆寺”,住持和尚支遁,是一位知识渊博的东晋名僧,既有高深的见解,又善作玄诗,他与谢安朝夕相处。9 X+ y) {/ R0 E* M
" L4 c! _! f( ], x! M% W; M6 p5 z! c
邻县余姚许村的高士许询,得“清谈领袖”之称,聪慧睿智,谈吐过人。还有名士刘惔、阮裕、孙绰、殷融、李充等都系名门出身,从小又寓居京城建康,见多识广;他们少时与谢安关系密切,经常聚众清谈,个个都谈玄高手;当然谢安是他们之中的佼佼者,谈起玄来,收放自如、评品有力、措词严谨、气势逼人;名士刘惔还亲自将自己的妹妹刘氏介绍给谢安为妻。谢安深得大家的敬仰,待谢安回东山隐居之后,他们也陆续来到会稽定居。% S, H# I2 N# B/ {, _
6 W1 _$ d3 B$ J5 j- w$ I8 w' j/ y) q- v
谢安在东山,有了这批名人雅士作伴,生活得有滋有味,他们“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4 |9 K' j+ b5 t2 g
2 A8 a4 O$ E- c9 G1 ~
公元352年,49岁的王羲之也从京城来到会稽任职,王谢本来就是通家之谊,俩人是儿时玩伴,兄弟相称。所以王羲之到会稽上任之后,头件事便是控望正在隐居的谢安。本来东山已是文人雅士聚会之所,现在又回上一位书法领袖,更是锦上添花,热闹非凡。在曹娥江畔、东山脚下,这群风流名士每每把酒临风、指点江山,虞山舜水到处可以看到那些一袭青衫、闲逸飘然的文人的影子。$ ^$ S( F$ N5 @" D: ?
% H- N) T. K. \" i' L) K2 J, D谢安是位胸怀大志的伟人,他隐居东山是为了韬晦养志;贴近山水是为了养精蓄锐;文人聚会,旨在碰撞火花。在东山隐居期间,他坚辞朝廷五次征召,但到公元360年,在国难当头的时刻,41岁的谢安毅然下山,“东山再起”,阴止了桓温篡晋;公元383年,运筹帷幄,以谢氏家族督练的八万“北府兵”,打败了入侵的前秦百万大军,淝水大战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奇迹。" r* m" b) i, M$ m e" X1 d# u
0 o4 O1 g$ Z2 U8 W4 h. [7 k
继谢安的侄孙谢灵运开创了我国山水诗派;后裔谢眺开创了唐诗之风,他们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辉煌巨星。" }( \8 [# T% E+ m& X
1 Z: y5 g9 h5 d/ }4 \. d h
8 L o9 @0 U* P* d K
3 D0 a6 P) V! O R名师云集白马湖# U P" k# W" d V9 h. q
' Z3 A7 M K! _《夏侯曾先地志》曰:“晋县令周鹏举乘白马入湖不出,人以为地仙,故名。”+ t: |% \& _7 h) \, @' `: p
5 C# G) Y0 v1 T! o/ {1 d“一位县令骑着白马入湖”,这个情节似科很难让人相信,但站在象山顶上,俯瞰全湖,它仿佛是一只正在腾跃的白马,这点到是真实的。白马湖位于萧甬铁路驿亭站的西南侧,离百官5公里,传说大舜曾在此打鱼。湖面250亩,堪称世外桃园。于20世纪20年代,湖畔办起了一所由乡贤陈春澜出资、乡贤经亨颐创办的春晖中学。
7 Z3 H0 M! \% z/ r7 f( k. M
* ?! p3 }2 ^3 Y. t春晖中学的诞生有大小两个背景:大背京是风上进心去涌的“五四”运动,小背景是杭州“一师学潮”。
% h. A" y) L5 E$ G. T8 y9 @ K. c! S! O2 _! K. I" x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成了令人瞩目的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杭长经亨颐、教师夏丐尊是提倡教育改革的先锋人物。1919秋季,因为拒绝“祭孔”,给怀恨在心的当局抓了把柄,责成学校开除以夏丐尊为首的四位教师,却遭到了校长经亨颐的坚决拒绝,这下可捅了马蜂窝,当局调转枪口决定撤换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经校长,派了一位叫金布的去上任。那知金布上任之后,教师纷纷辞职,学生群起挽留经校长,当局震惊了,出动警察镇压,从而引发了一场学潮。学潮之后,经校长返回了故乡担任了全国一流的私立学校——春晖中学校长。1 ]& p( F1 K3 R6 Q; \% ~
9 f6 h Z0 B+ G+ T4 m" U1 A
为了办好学校,经校长把远在湖南教书的老同乡夏丐尊请了回来。夏先生不愧是位德高望重的人物,竟召集了一大批精英人物云集白马湖。他们当中有赫赫有名的揭开“五四”运动序幕匡互生,有著名漫画家丰子恺,有散文大家朱自清,有著名学者、艺术家、教育家朱光潜、刘延陵、刘薰宇等,通过这些“精英”的关系,又吸引了弘一大师、俞平伯、叶圣陶、刘大白等大师们的“加盟”,使得春晖中学名声大振,学校被誉为“北有南开,南有春晖”。课余饭后,言语人雅士们在月白风清中作画写诗,在故乡创作了令人心醉的辉煌之作。“万紫千红非所爱,爱他新绿满平阡。春光迎得同心友,大好湖山诗画缘。”经校长的这首诗,正是文人云集白马湖的诗情写照。
$ k* T7 g0 l8 F( {0 T
) ~. }2 J" k X名人雅士、文人墨客的云集,不但使“春晖”流光溢彩,还为故乡构建了一座闻名遐尔的培育人才的殿堂。八十年来,老校长经亨颐提倡的“与时俱进”的校训,名师学者们的精辟思想与不朽风范,时时浸润着“春晖”的桃李,“春晖”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了类似谢晋这样的无数的人才。
6 y0 i3 l6 J" |/ [# S5 D% I6 e' k2 u2 k4 P. G( P; l9 u
古人去:“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当我们站在21世纪的门坎上,回眸故乡4000多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会感受到十分幸运,因为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宝贵的无形资产,这便是光辉灿烂的虞舜文化、东山文化心理,为上虞人民的成长奠定了优秀的人文环境。正是这种博大胸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才孕育了故乡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博大胸怀,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人才,为故乡历史谱写了灿烂的篇章。
% d0 D3 y( u) x& U$ G, x
; E8 Q* m: w* @今天我们重新梳理追怀过去,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借鉴和发扬历史传统,弘扬先贤精神。虞舜文化、东山文化和白马湖文化实在是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害源泉,是上虞人民的兴市之宝。它不仅仅是一笔可以开发的旅游资源,而且还是时时提醒人们:我们要无愧于祖先,我们要再铸辉煌!
7 {7 C" u& I7 R5 m- v$ Z
5 D6 e' i- p! v9 F/ W# \6 L刊《上虞通讯》2001年第10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