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汝栋(1889—1952)字松云,四川铜梁人。陆军上将,四川军官速成学堂工兵科毕业,川军将领。
1 S/ l9 r7 M7 m4 | 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加入重庆蜀军政府“炸弹队”。1912年入四川军官速成学堂,毕业后分发川军第2师刘存厚部工兵营任排长,迭升连、营、团长。1925年杨森发起“统一全川”战争时,任杨部第1混成旅旅长,4月9日升任川军第9师师长。9月初,杨森战败,与杨部将领通电服从刘湘,后与杨森旧部五人组成“六部联盟”,防止刘湘吞并。1926年3月,与六部联盟东下万县重归杨森旗下,5月初任十四省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军第3师师长。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第2路司令。1927年参加杨部进攻武汉国民政府之役,任第二纵队司令。1928年1月由南京政府委为20军军长,5月12日通电就职。同年在倒杨(森)作战中失败依附刘湘,1930年率部进驻鄂西。1934年9月,所部改称43军,任军长。1935年4月8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抗战爆发后,率军赴上海参加淞沪会战,战后以喉疾辞职,任军事参议军参议,回川寓居重庆、铜梁,抗战胜利后迁居成都,1946年7月31日晋阶陆军上将并退役。1949年12月在成都迎接解放,1952年病逝于成都。6 B5 V+ u6 N- p$ b2 R! [
南京政府追晋之上将:
- c" X1 e& G ~0 c1 r9 O- A% A. E7 j! ?' X; q5 d
李家钰(1892—1944)字其相,四川蒲江人。追晋陆军上将,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川军将领。% n6 G$ x7 L& {$ h0 D" T' [, w
生于浦江大兴场白蜡沟。早年入四川陆军小学堂第四期肄业。1913年赴南京参加柏文蔚将校团讨袁,参加攻打上海江南制造局之役。1915年,从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后,在川军充任见习军官,继在川军第3师邓锡侯部任团长、旅长。1923年9月4日,授陆军少将衔。1924年,任四川陆军第1师师长,4月16日加中将衔,8月16日授中将衔。1925年,杨森发动“统一全川战争”后,联合刘湘等部倒杨,先后攻下荣昌、内江、仁寿等县,进占成都烟酒总局和造币厂。同年,在四川军阀争夺防区中,占有遂宁、安岳、乐至、潼南等县,成为“遂宁王”。1927年,赖心辉被刘文辉等人合谋扣留后,接充四川边防军总司令。“二刘争川之战”爆发后,率部进攻刘文辉,刘文辉千里岷江防线被突破后,乘势追进,俘刘部师长陈光藻、旅长石肇武。1933年10月,任四川“剿匪”第三路总指挥,指挥本部及罗泽洲部参加对红军的六路围攻。1935年,参与围堵红军长征。10月,任104师师长兼四川第一绥靖区司令官,于红军北上后移驻西昌。1936年2月2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升任47军军长。“七七”事变后率部出川赴晋南作战。1939年冬,升任36集团军总司令。1940年至1944年春,率部担负河南陕县、渑池、灵宝、阌乡一带河防,其间多次以小部队出击晋南。1944年,豫西会战中,率部为各部殿后。5月21日,在陕县秦家坡陷入日军伏击,不幸中弹牺牲,6月22日追晋陆军上将。1984年5月2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追认为烈士。* x6 m7 M" C7 ], X9 M6 q$ Q
: I4 k3 G, n2 p2 b0 R" ^
饶国华(1894—1937)原名名厥卿,字弼臣,四川资阳人。追赠陆军上将,行伍出身,川军将领。
) n. R _: Y+ T4 s: |1 m6 ? 生于资阳东乡(今宝台乡)张家坝。1911年辛亥革命时从军,历升班长、排长,1917年任连长,先在川军刘存厚部服役,后转川军第2师刘湘部任连长。入该师军官传习所受训。后逐次以战功升任营长、团长,21军第1师第2旅旅长。1935年10月,任21军第1师师长。1936年任21军145师师长,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1937年,出川参加抗战,11月到达前线,奉派驻守安徽广德。30日广德失守,率部所一营反攻,为优势日军包围,在拒绝日军劝降后,举枪自戕,壮烈殉国,12月11日追赠陆军上将。1938年1月23日归葬资阳甘溪沟。1983年9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并拨款修葺了陵墓。
! h, c J9 L$ L7 _
3 I, o: V- a j. J% E" B$ C 王铭章(1893—1938)字之钟,四川新都人。追赠陆军上将,四川陆军军官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 m/ S- x2 K; ]& W% U* R/ r. M 1893年农历五月二十一日生。1909年入四川陆军小学堂,1912年入四川陆军军官学堂,1914年毕业后分发川军第2师刘存厚部任排长。1916年参加护国战争,升连长。1917年参加川滇战争,升营长。1920年升任川军第7师25团团长。1922年任川军第11旅旅长,1924年任川军第13师师长。1926年后,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第二路司令、第4师师长。1935年10月任41军122师师长。1936年2月26日叙任陆军少将,10月28日晋叙陆军中将。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率军出川抗日。1938年3月参加台儿庄会战,奉邻驻守滕县,17日不幸阵亡。4月6日,追赠陆军上将。解放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 R, M9 X$ ~+ j$ h, K9 t8 r2 Y% P+ e
杨干才(1900—1949)原名臣栋,四川广安人。追赠陆军上将,泸州讲武堂毕业,川军将领。
- T2 s7 I3 [* B7 ^ 1935年任第20军第1混成旅副旅长兼3团团长,参加追堵长征红军,1936年任第20军134师402旅旅长,抗战爆发后参加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1938年10月任第20军134师师长,1939年4月10日叙任陆军少将。1942年7月任第20军副军长,1944年9月任第20军军长,1948年6月兼任第10兵团司令官,8月兼任第14兵团副司令官,9月22日晋阶陆军中将。1949年兼任南京卫戍总司令滁县指挥所主任,同年4月24日在抵抗解放军渡江战役中于安徽芜湖兵败自杀身亡,7月26日追赠为上将。
* V/ u% D7 K- z! W8 q经南京政府铨叙之中将加上将衔:
, a0 F1 V$ p& ?9 D* i9 h3 q* B* k# l; I, @4 U
刘文辉(1894—1976)号自乾,四川大邑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炮科毕业,川军将领。; z6 Y5 [: K, {7 D2 o a7 t
生于1894年1月10日,1916年任川军第2师参谋,1918年任川军第8师29团团长,1920年任川军第8师独立旅旅长,1921年任川军直属第1混成旅旅长,1923年任川军第9师师长兼成都卫戍总司令,1924年8月9日授将军府洁威将军,1925年被北洋政府委任为四川军务帮办,10月9日授陆军中将。1926年11月易帜,任国民革命军第24军军长,1927年6月兼任川康边防总指挥,7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1928年11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33年在四川军阀混战中失败,退守西康,1934年12月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委员长,1935年在西康阻截红军,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9月任第5军团军团长,18日加上将衔。1938年12月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0月任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1946年拒任蒙藏委员会委员长,继续任西康省政府主席,并兼任整编第24师师长和西康省军管区司令,1949年12月9日在四川彭县通电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民革四川省委主委,国家林业部部长,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民革中央常委。1976年6月24日在北京病逝。- T" l4 W5 E6 {$ T5 Y# e
, v5 M. k3 S( f. a7 G
潘文华(1886—1950)号仲三,四川仁寿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v9 c) t0 m$ H5 B% t2 ~2 M
生于1886年10月16日。早年加入同盟会,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曾任川军第3师团长,1918年1月任北洋政府陆军第22师43旅86团团长,1919年12月任川军第7师独立旅旅长,1920年任川军第2军2旅旅长,不久任川军第2军4师师长,1923年任川东清乡司令,同年11月任北京政府陆军第33师师长,1924年2月14日,授将军府植威将军。1926年7月兼任重庆商埠督办公署督办,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2师师长兼5旅旅长,后任第21军教导师师长,1929年2月兼重庆市市长,1934年兼任四川剿匪军预备军总指挥,1935年1月兼任四川剿匪军南路总指挥,参加围剿长征红军,7月辞重庆市市长,10月任第23军军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7年8月任第2预备军第2纵队副司令兼第23军军长,10月任第25军团军团长,参加广泗抗战,1938年1月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并兼任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1939年3月兼任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940年5月25日加上将衔,1941年8月兼任第56军军长,1944年冬秘密参加民盟,1946年任川黔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1948年8月任华中剿匪总部副总司令,后任重庆行营副主任,1949年4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2月9日在四川彭县起义。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11月16日在成都病逝。3 l6 f% V; p7 M! D: y# o6 i
$ u7 a5 ~0 t. y" [1 e, B 王缵绪(1885—1960)字治易,别号至园居士,四川西充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四川弁目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4 b, O+ K2 ]. c; i5 D. k6 a# G 生于1885年5月9日。曾任新军第17镇33混成旅队官,1911年在四川参加辛亥革命,1916年任川军第16师团长,1919年兼任川南安抚使,1921年兼任四川永宁道道尹,1922年7月投奔杨森,任川军第16师32旅旅长。1924年3月20日授陆军少将衔,1924年6月兼任成都市政督办,24日授陆军中将衔,9月29日授将军府徽威将军。1925年4月任川军第2军1师师长兼第1路总指挥,随杨森攻打刘湘,7月通电拥护刘湘,任川军第16师师长,1926年12月任国民革命军第21军5师师长,1928年9月改任第21军2师师长兼四川盐运使,1933年任四川剿匪总部第5路第2师师长,参与追剿红军,1935年6月任四川剿匪总部第6路总指挥,10月兼任第44军军长,1936年2月15日叙任陆军中将,1938年3月任第29集团军总司令,令所部出川参加抗战,4月代理四川省政府主席,8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1939年12月赴前线指挥抗战,1940年5月25日加上将衔,1942年7月升任第6战区副司令长官,1944年3月改任第9战区副司令长官,1945年2月调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总司令,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47年5月任武汉行辕副主任,1948年8月任重庆绥靖公署副主任兼重庆警备司令,1949年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11月兼任西南第1路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12月在成都率部起义。后任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四川省博物馆馆长,1957年10月经重庆潜往深圳,企图越境,11月15日在深圳被捕,押回成都,1960年11月在狱中病逝。1 D# l. U" D$ I, u9 {) L* w
" p( I1 `) A( [* r
唐式遵(1883—1950)字子晋,四川仁寿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川军将领。: C$ Y2 u# n' F* f2 H
1920年任川军第2军第3混成旅旅长,1921年任川军第2军第2师师长,1923年被北京政府任命为陆军第33师师长,1924年1月28日授将军府重威将军,3月20日授陆军中将。1926年10月任若国民革命军第21军1师师长,1927年兼任重庆市政督办,1930年兼任渝简公路总局总办,1934年任四川剿匪总部第5路军总指挥,参加围剿红军,1935年10月任第21军军长,1936年2月15日任中将,1937年8月任第2预备军第2纵队司令兼第21军军长,10月兼任第24军团军团长,参加南京保卫战,12月兼任第23集团军副总司令,1938年6月任第3战区副司令长官,10月24日加上将衔,1941年参与反动围攻新四军的皖南事变,1942年5月参加浙赣会战,1945年5月当选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46年任武汉行辕副主任,后回重庆创办南林学院,1948年10月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12月任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副长官兼西南第2路游击总司令部总司令,1950年2月任四川省政府主席,3月28日在西康越隽县被击毙。后被台湾国民党当局追赠为二级上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