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绍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再说古老的灵源姚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1#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09:57:32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pszyyao 发表于 2019-1-30 14:14
3 ?! s9 X3 F+ \$ @《汉语大字典》有“骞”字,义二:飞鸟;高飞貌。
6 }+ v& {3 Q1 B1 M         姚公骞爷爷烦人家写错他的名 ...
% P3 A& v- n, r5 }! @
        2。姚公骞为南昌姚氏山背族, w0 J1 W1 F' L  l8 x& g& n' ?% `- D
     曾经有人说姚公骞是鄱阳人,又有人说他是万年人,这是不对的。从他的履历看,他确实在鄱阳中学教过书,我的老师严惠媛是解放初期鄱阳中学的学生。“姚老师教过语文”。严老师告诉说。
; M2 H3 u  @% i4 b5 x3 K     一九九五年修谱,谱会的人曾经找过姚公骞,希望他为家谱的修缮进行指导。当时,姚公骞是江西地方志办主任,官至正厅。或许是当时社会尚不流行修家谱,他多有顾忌。或许他这支姚在历史上有过与南昌家谱脱节现象,他没时间去研究。虽然当时江西各地的县志修缮已经蔚然成风,姚公骞的大名位列各地县志的“顾问”或“指导”,但是南昌姚氏的家谱上沒有留下任何姚公骞的痕迹。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9 _8 y- T2 J: a% X; u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2#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10:16:55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3。 向塘镇山背族源流。
% S' N- T' K9 `    向塘沙潭山背村离斗门七八公里,山背姚属于斗门姚的分支是毫无疑问的。从斗门老谱上保存的山背姚的源流看,明朝中晚期他们主要外迁至江苏的通州(今南通)。因为发了财,回南昌以后在城里建了一条街,并在向塘山背建了一个大宅院,规模宏伟。还建有一个一进半的祠堂。可惜这些建筑毁于日本人的战火。全族人己作鸟兽之散。截止到2008年南昌姚氏第十六届修谱,该族仅11户50人入谱。

IMG_20190131_095719.jpg (80.72 KB, 下载次数: 450)

IMG_20190131_095719.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3#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10:31:0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山背族还有一个特殊情况,他们从江苏回南昌后自己又独自修了家谱,以致很长一段时间与斗门大家庭家谱脱节。好在姚公骞等几家又改回了标准的南昌字派,所以衔接起来准确无误。只是山背家谱的遗失,他们有十代人无从考证。据家谱分析,山背姚与江苏南通有密切关联。

IMG_20190131_095719.jpg (80.72 KB, 下载次数: 446)

IMG_20190131_095719.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4#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10:41:0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4。姚公骞的历史地位。# E8 G2 Z6 P6 D
    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姚公骞,长期在江西文教系统工作,桃李天下。他是恢复高考以后江西高校当中为数不多的教授。前几届的学生多为“博导”,说姚公骞是“博导的博导”不是夸张的。

22-20-43-502916cfnd4585f2f6aae&690.jpg (66.65 KB, 下载次数: 433)

22-20-43-502916cfnd4585f2f6aae&690.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5#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10:51:32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后排右三为姚公骞。中间坐者为江西大学校长谷霁光。* O! |: {  y4 h7 K: t6 F( F+ w
      姚公骞为著名的“江西三老”之一。谷霁光与吳晗、罗尔钢在北京时号“十人小组”之一,江西的另一老指的是当时的江西省委党校校长“老革命”石天行。

22-19-58-502916cfnd4586ced7a79&690.jpg (53.32 KB, 下载次数: 434)

22-19-58-502916cfnd4586ced7a79&690.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6#
 楼主| 发表于 2019-1-31 11:04: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1-31 11:05 编辑
8 y6 i+ A2 j6 Y, _: P7 ~& G# h) x: A+ P3 q% ~7 S
    5。山背姚与斗门脱节六代人。$ N$ ?& a& l7 H( p
    从现在的山背家谱上看,尽管多方努力收录了三个“文”字派的先祖,依然有六代人约二百年时间与南昌斗门家谱脱节。

IMG_20190130_093750.jpg (86.88 KB, 下载次数: 446)

IMG_20190130_093750.jpg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7#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10:14: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2-1 10:16 编辑 7 F, n& n/ O% A6 P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1-31 11:04
# h* |6 I' m# i) i* o5。山背姚与斗门脱节六代人。$ c' {' }8 a" T9 R1 o
    从现在的山背家谱上看,尽管多方努力收录了三个“文”字派的先祖, ...
, y& ~$ `  c- r# f
   四。姚一苇,“暗夜中的掌灯者 ”, S0 a% H2 y) L3 L! m
       标题上的称誉不是我的发明,而是台湾文化界的总结。
$ a0 y) t0 V2 M+ u! o        我在许多版本的姚书和多地家谱中看到过介绍姚氏名人中有“姚一苇”的名目,作为台湾姚氏的杰出代表“姚一苇”赫然在目。我单独为他开一话题介绍。
; v: u' l7 V% F& o  V. t     百度上有关“姚一苇”的内容很多。我选择如下:
# Y' d% M% q& M; v( A4 \1 s- R0 `* ], o8 v; l: W  y* H
      姚一苇* ?/ h4 J5 u& c& T5 d- ^! T+ c
       姚一苇,台湾戏剧家、文艺理论家。本名公伟,字一苇。视野广阔而勇于探索,他的剧作从内容到形式,都不断地探索、追求一种融会中西戏剧精髓的艺术表现。他经常在一个纯粹中国式的故事框架中,铸入一些现代的、崭新的思想或意念。他不但从我国古老的戏剧传统、民间歌舞、皮影、鼓书、弹词、杂耍等民间艺术中汲取艺术表现力,而且大胆地借鉴了外国面具、哑剧、歌队、象征手法等各流派的戏剧技法,从写实到抽象,无不成功地拿来为体现内容服务。他的作品清晰可喜,意蕴无穷,深受读者喜爱。8 w% S0 V' W3 d5 C* I4 t
中文名  W, Q7 V2 }- I9 ~. _! ?
姚一苇
" U+ I6 B# ~  j出生地( c6 V' X9 B1 O% H- ?7 y" S* v
江西南昌( A& k0 |' u0 e2 H
出生日期. Y( {* Y( U3 U+ m. P
1922年" {, W& a3 _! L8 `; q
逝世日期
/ r, h2 p  W8 B* m* J- `! B( b1997年
/ B; Q2 ]7 g  r& Z职业& @- c) n; x9 x+ E6 i0 h
戏剧家,文艺理论家' Z5 u( p2 ]! p
毕业院校+ a" z1 s$ Z0 J0 ~
厦门大学, Z: d5 m) t( ?$ r# d1 N; ?( m* U
代表作品6 u+ f* t& d# w5 y# s$ Y
《艺术的奥秘》,《美的范畴论》,《戏剧论集》,《文学论集》
* i9 Y0 P! d$ J/ Z: z6 T/ |人物介绍' `% X7 ~; C. ~
姚一苇(1922--1997)男,1922年生于江西南昌 ,本名姚公伟。5 R1 Y( r5 l4 N# m6 K. n
     1980年催生了第一届"实验剧展",1982年创办艺术学院戏剧学系。1997年病逝台北,享年76岁。
1 ~  H9 n* C, |5 b3 M0 `$ Z7 o; D    生前一向被文化界尊称为"姚老"的姚一苇,和创办"中国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及催生"世界剧展"和"青年剧展"的李曼瑰,同为台湾早期戏剧发展史上相当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3 F9 E" x; v+ S" D- k, q生平经历. }2 l. U6 t" V6 ~* c" c9 N. F
     1938年十六岁时入吉安中学,旋即连年遭遇战乱,随校迁徙,后考进厦门大学,[1]厦大躲战火而搬到长汀,先生仍需以校为家,1946年毕业后,姚一苇来台就职,奈何两岸遽然隔绝,直到五十一年后,1989年,始得重返故乡。
8 ^8 D9 @# M( ]2 U. ?8 t& i      1946年去台湾,先在台湾银行任职,后在各大学主讲戏剧理论和文学理论。先生在台湾银行工作三十六年,不求升迁,但求温饱,毕生以读书为乐,创作、著述、教学为志业。先生坚信传统人文精神和古典美学信仰,治学严谨,意境深远,在剧作、美学、理论、批评、散文等领域成就斐然。从五十年代起参与《笔汇》、《文学评论》、《现代文学》等重要文学刊物编务,提携后进,发掘有才之士不遗余力,被文学界誉为“暗夜中的掌灯者”。* j8 |$ v6 A- v- \% [2 H

3 U  a& I3 @/ H- l. W
7 m2 h8 a  i3 R+ p$ [7 U, C3 \- S1 W- z

* f7 E9 {* q4 u3 I
/ p) R* v. F$ W: ?9 _" u, J6 \

9 n9 ^( h8 O+ D1 P5 M3 s

" m" `8 |% I5 A* N     
$ S% E( D' z: P8 [  M* A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8#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10:25:1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2-1 10:28 编辑
" ]8 ~5 f  l9 X% D  S; s, @3 _; L1 s4 F
       从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笔下,我们可以知道“姚老”的名望。4 Q7 {0 ~. {2 B  I; s! C. _/ E
作者: Z$ }& L( I' {1 R5 [
陈映真' r. Z2 T4 ]' ~; [, I
2 g1 k) M! i& X
       认识姚一苇先生,是在一九六○年.推算起来,那一年先生方值三十八岁的盛年,我则是二十三岁的大学生.中学时代的学长,也是当时文学同人刊物《笔汇》的主人尉天骢兄带我去永和竹林路先生家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前此,在天骢兄的怂恿下,初写了两篇小说,刊在《笔汇》上,据说很引起先生的注意.当时半是闲嬉,半是漠然地写了发表的小说,竟而受到先生亲切而又严肃的对待,觉得十分诧讶.先生在竹林路上那一幢如今早已拆建成楼房的日式宿舍里对我说过的话,今日已完全不能记忆.但还记得一个总体。
/ d- Q8 \/ G6 q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9#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10:40:18 | 只看该作者
姚绍弦 发表于 2019-2-1 10:25) A  N6 O( Z3 a, I
从著名作家陈映真的笔下,我们可以知道“姚老”的名望。
4 U& g+ V+ Y" s7 b作者7 s, B4 _2 w2 U2 O# ^
陈映真
9 ?6 N- f* r  F- @
         学者朱双一找到了姚一苇早年在大陆发表的小说,与鲁迅等人进行比较。把姚一苇的小说提到台湾文学与中国新文学的渊源。
, M3 h. @+ D  |3 R# V: _3 z   
7 C7 M) U3 j% w& B+ u" n/ Q! F/ |
       文章对台湾著名作家姚一苇早年在大陆的小说创作进行了史实的求证,并就其中两篇重要的小说《输血者》、《春蚕》与鲁迅、施蛰存的某些小说作了比较,从而见出其与三四十年代乡土文学、左翼文学和现代派文学的联系,由此也提示了当代台湾文学和现代中国新文学的渊源。
8 a6 _8 F# K. J/ E' A' S

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0#
 楼主| 发表于 2019-2-1 10:45: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9-2-1 10:48 编辑
! C8 L+ r8 O5 c) D" _9 G: s6 Z' X3 e. [: E
            普遍认为姚一苇的成就在于戏剧,他与大陆的曹禺同时代,都是在“孤独中写作”。还有人专人对他与曹禺进行了比较。一苇在台湾戏剧畀的地位可见一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7 10: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