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yqllz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红砖古厝,家训族规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1#
 楼主| 发表于 2018-3-4 09:20:11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3-4 09:23 编辑 4 w6 t' e5 ^3 D, a$ g# w

: C; e+ d) g4 }! d4 L& W                 洛溪吴氏家规
, v. H4 y5 t, ~6 b9 V, n" \6 c                       五善
7 \. n6 K8 W: j5 M6 U
       一、厚大伦,谓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长率幼从是也。
" R7 ^1 ~% A% U0 U! A       注重人与人的道德关系,就是父亲慈爱,子孙孝顺;兄长友爱,小弟恭敬;丈夫和气,妻子温顺;年长的带好头,年幼的跟着他。
% A% ?& `# x4 p8 E+ s. a- w       二、端动作,谓言必忠信,行必笃敬,听视勿苟,威仪以庄是也。
9 H, @, n, w4 k% \+ A       一举一动端正,就是说话要有诚信,做事认真投入,不符合礼法的事不随便参与,行为让人钦敬。
, ?0 i9 J! m+ b: v. I) u5 |5 y+ @       三、睦姻党,谓和睦九族,母族妻族,妯娌之亲,邻里之属也。4 f# q; C4 u1 k# d4 M. g
       和睦亲党,包括九族,即兼内外姻戚包括母家的亲属,妻家的亲属,妯娌的亲属,邻里乡亲都是。
6 M7 h( Q( D# Y. s" p' f       四、 课书艺,谓诵书读书,习礼学乐,以至射御书教之类,无不通晓是也。+ z. S% `" h3 k; g& T. K0 m6 U
       勤习书艺,除了读书背书,还包括学礼节,学音乐、射箭、驾车、书法、算术等等,都要通晓。& g1 s& s" B1 A* V9 T5 B4 R. k
       五、循礼法,谓家长必守礼法以御子弟及家众,为子弟家众者则必遵之,如冠必知仪节,婚不娶同姓,丧不用浮屠,祭必以时之类是也。* b3 E6 _* @  l+ |3 V
       遵守礼法,就是说家长要带头守礼法,作为下辈学习的榜样。比如说行过成年礼的人就必须懂得礼仪,婚配不找同姓,丧礼不用和尚念经,祭祀祖先按照朱子家礼,举行葬礼应该及时。+ v% A+ B$ e4 g3 F7 z/ B
                  五恶7 E1 c7 V6 X" n" t
        一、溺酗博,谓醉酒赌博不治生业,以致纵欲伤生,耗家荡产是也。1 r2 R/ y+ ~  |/ i. S
        沉迷于饮酒赌博,就是指那只管喝酒赌博不顾工作,以至于伤害了身体,花费尽家产的人。
; ?7 z$ H! M" w) {9 y        二、事游戏,谓游手游食,滛嬉无度,以自丧其志,取人讥诮是也。
: d5 ~8 }: Q7 r$ j0 P0 d8 A0 l) R        专注于玩乐,就是指那些整日在外玩乐不顾家,不思上进、招人耻笑的人。5 f7 g, p7 {( n
        三、健斗讼,谓逞气斗狠,好讼争高,以至自罹祸败,自招怨尤是也。& s9 z9 L. Q/ W# [7 g
        好打官司,指那些动不动与人斗气比狠,喜欢诉讼以争胜负的人,他们往往因此招来灾祸而败家,并招来更多的仇怨。" e3 v% h8 J) z" w
        四、造毁言,谓高不根之论,恣无稽之谈,以讦人之阴私,伺人之动静是也。
$ Z. T) S2 {) t* k        造谣害人,就是那种揑造出没根据的话语,随意传播,以侦伺别人的隐私,诬害人家的人。
% W% f8 ]0 s7 ?6 D        五、交非类,谓交不以道 ,友非其人,或至余波误及于濡足,城火祸让它于池鱼是也。3 U9 M/ l) k9 e$ B3 M7 L) b
       结交坏人,就是说那种交朋友不看对方本质的善恶,交结了不三不四的人,以至于受其牵连,遭到祸害的人。
% H( u( _5 p+ V# B' \; U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2#
 楼主| 发表于 2018-3-5 08:5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3-5 09:00 编辑
" C; u$ E4 l% I) W  w+ O" `" I
- ~5 Z) l! m% i                       金墩黄氏家训
- i# ]" }+ |7 I9 n( w/ d3 j: \
        操心以诚正为本,处世以忠厚自持。
' Y! A! g5 S; \& g
        心里所想的应该是诚实的、正确的事合乎做人的根本,处理世事总要以忠厚的态度去对待他人。
9 p% C7 u7 o$ ~+ C       孝岂易言,只求问心得过;忠亦须讲,当期食禄无虚。) o  ]( `+ e: K
       行孝不单是养活父母那样轻易的事,还要看平时对父母的关怀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忠君爱国也是应该谨记的,要想想自己所做的事能不能对得起一份俸禄。
& C& Q7 k7 C3 d2 N0 q' F- L       可爱者友恭,勿以私财伤同气;宜和者妯娌,勿以闺语误齐家。5 p0 O' c; I* c9 G
      兄弟应该互相亲爱,别为了争私财而伤了和气;妯娌间应该和和气气,不要为了一些闲言碎语破坏家庭的团结。
0 J( p1 r& t8 T: O6 ]$ _9 r. f      骄盈为立败之枢,谦牧正征荣之实。
/ I% h/ B! D- q( ?, Z5 X% r( q
      骄傲自满是失败的关键因素,谦逊自处倒能取得实实在在的名声。+ }2 q- `. ?, v' ]1 q! W
      订交宜慎,甜唇蜜舌,最是笑里锋刀;听受宜诚,逆耳忠言,罔非病中药石。* `7 \- _/ l: m
      交朋友时应该慎重,那种惯会甜言蜜语的人,就怕是笑里藏刀;听受批评要虚心,那种让你感到不中听的批评,其实是治病的良药。
/ m* i! Y+ u% }8 ]! q1 m      唯俭可守,努力勿效颓风;唯恕可行,终身无记忘圣训。# K: X5 a7 f" I' C4 o8 e6 ^% t
      节俭是应该坚守的,要尽力克服那种讲求奢靡的作风;对人宽恕是一种良好的品德,该一生践行,别忘了先贤的教导。
; b' Y) X* k* N/ A* t& h* c      见恶思省,反观诸我其无然;见色莫窥,细思于予乎何涉?+ k1 |! U' J& L! N6 ]% A
      看到人做坏事,也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类似的做法;见到美色不要去窥探,该懂得那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7 @5 b- ]& w* @3 R" ]4 Y8 R
       理之胜人百倍,力罔恃强;酒之生祸百端,饮无过量。

0 ~2 s! u7 Q& |6 T0 T       比起靠武力争胜强,讲道理的功效胜其百倍;饮酒会酿成许多坏处,千万不要过量。
" h4 C6 {' b2 l: b     爱身等之爱玉,重谷胜于重金。8 i3 l. |6 G: I9 Y
     爱护自身,就像爱一段白玉,不要让它多一点瑕疵;粮食对人作用这么大,对它要比黄金更爱惜。
( W7 i9 y6 y7 {" [2 A' e- J: L- n1 V& w      赌以贪成,克一念痴斯为福;讼因争起,退一步想便成仙。4 _$ _, \6 p' J2 I8 P7 Z* L7 x
      赌博是因为贪钱,把贪钱的念头克服就不会想赌,就是好事;诉讼是因为争强好胜,各人退一步就不会争斗,日子就舒适多了。, ?9 f9 q% r% e5 a" k
      有益之费莫悭,不急之为莫侈。; X5 e. p# K* F- P- P8 |9 G5 v
      对人对事有所帮助,多花些钱不要心疼;如果是可做可不做的事,花钱就得省着点。
% o. J& l2 H3 o! l# }+ G      盈时防歉,安处思危。: O& S8 `$ N) @) K
      富足时要预想到日后会不会遇到欠缺,平安时要想到将来会不会遭到危险。! B; ~% ^( t7 G
      过易成愆,改之速则无尔;事常贻悔,思之当则免旃。. {$ b6 j; k( h5 l6 V0 c" g9 h% o7 N
      有过失则会造成罪过,及早改正就可以避免;常做错了事后悔,事先就要考虑得周到。
9 p) ~% `- r& D& }  F& n" @3 y      黄榜奚凭?读书乃真种子;青云有路,勤苦即是阶梯5 _1 Y) @+ y" L, ?9 O
      能考上举人进士靠什么?靠的是读书;要想飞黄腾达,就从勤苦读书开始。, j9 d: ^' K, e$ i& i
      水木勿思,祖宗之生子奚用?身名不立,子孙之绳祖维何?
1 N8 x/ H7 C8 S0 @      不懂得水本木源、孝敬长辈的道理,祖宗生养子孙作什么用?不能立身荣名,就不能给子孙留下个好榜样。3 }( z# }7 t2 ?: I  `& D0 n
      有半刻闲,虚室读书稽古;无十分事,闭门扫地焚香。6 r4 H- w: o8 R- y
      有一点空闲,就用来读读书,看些历史;没事时,就关门静坐、扫地焚香也是一种乐趣。$ ]9 U7 b$ y$ F% `  a
      养子勿靳劳,犊爱必无完德;诒谋须积善,象齿适以亡身。
" u9 B* d. J2 A# ~1 x      养儿子舍不得让他劳苦,就会让他变懒变笨,姑子不是真正对儿子的爱护;为子孙着想,就得多做些善事,如果不然,你留下的财富恰好成了他的祸根。4 Q# ~  K2 f6 I0 U
      奴婢痛怜,宜思此亦人子;女儿教训,当使善为人妻。
4 I, {0 Y! {. [; J      应该爱惜奴婢,要想到他们也是父母所生的,在无奈的时候才会被送到你家做下人;对女儿要严格教育,不要宠坏她,她嫁人后才能适应环境,好好在同夫家相处。' z$ u3 M. H, z
      勿占便宜,常敦姻睦。
& _/ ?( U" X& A8 {' Y" }      不要占人家的便宜,对亲戚要多加关照。0 C, @) I& ?$ J  e' S
       总之人生惜福,庶几我后有贤声。9 y( H# g* E0 n) p, g: J
       总的来说,人生要懂得惜福,才会在将来留下好的名声。9 ?1 y/ ~3 {1 R- \( T) [" h* O; `

. K, v8 a* [! k5 f4 `) G, E
# _5 @$ v6 q( L* x' V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3#
 楼主| 发表于 2018-3-6 10:08: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3-6 10:14 编辑
( E9 F& N5 w4 ?
4 [$ S6 ?, A+ r9 A0 W- ?% |* r                沪江尤氏施训
+ y9 o, Q1 x. n
       一、本宗数传以来,衣冠相望,凡士农工贾,各无失业。有不守祖训,流为奴隶、僧道,甘于卑污之途者,不足齿数,以绝其人,此不可不预为教诫也。3 b5 Y" t+ [$ |) U; P' e. r" d
        我尤氏一族在深沪传衍数代,先后出了不少名人,希望后代,无论是读书、务农、做工、经商,都 要好好去做一项事业。有不听祖上教诲,甘心去当奴隶,当和尚、道士的,甘心去从事卑下污浊生计的,就不要当作我族的人了。这一点是必要先说明的。
; Y) Z% P( h2 N7 @8 o1 M       一、患难必相恤,贫穷必相周,喜庆则趋贺,死葬则群祭之,则群送之穴。反是训,共声之罪。呜呼!传世几何,竟同路人?凡我族人,宜敦宗谊。
1 e5 m# z1 P: i9 \
      我族的人,患难要互相照顾、贫穷要互相周济,有喜事大家就上门祝贺,死了人就一起去致祭、送葬。不遵守的,大家就来谴责他。一个祖宗传下来,没经过几代人,总不能变得像过路人一样不相识吧。凡是我尤氏的族人都要重视家族的情谊。
& s. W( V3 n1 q7 F. h       一、忠恕待人,推天下可行。矧在子侄,倘或因利致昏,片言角竞,当求直族长,众听其维持调护。而执迷不悟,致讼于官者,族长族众即秉公佥结,勿使贫受富欺,弱为强食。其处分之人,更宜揆情度理,斟酌公平,如其私所亲、昵所厚、受贿附势、挟忿下石、怂恿者,是为助虐,祖宗其谴之。
9 o9 d; |" c$ u3 k. }
        用诚信宽谅的心对待人,到处都 行得通,何况对自家子侄。如果同族人因一时想不开,为利益相争,应该找族长判断是非,由他处置摆平。如果执意不听,告上官府,族长和族人就要按照公道将事情写清楚,签名上呈,不要让贫的让富的所斯,弱者被强者所压。作为处分族事的人更应该按情理公平处置。如果有偏向亲近的人或接受送礼,偏向有财势者,或带着成见、听人怂恿来处理,袒护有错的一方,祖宗一定会责罚他。" Q2 S  s' o' ^$ R: I+ m# A' K
       一、本宗中皆礼义世德,孝友家风。或有不肖子弟,赌荡纵欲,忤逆父兄者,族长执其祖先灵前,重惩笞革,毋稗莠害苗也。
1 I& p5 [6 i$ s1 y' B  o, T- {9 Y
       我家族从来讲礼义孝友,如果有不肖子弟,嫖赌放纵,忤逆父母,族长就把他抓到祠堂,对着祖宗神位鞭打责罚他,不要因放纵而让他带坏别人。: |5 h1 {$ Q% @/ ^- T
       一、妻妾自有定分,若妻亡,以妾为妻者,族共责之,以正帏薄而严名分。盖夫妇为人道之始,尤正家者所宜致诫说辐也。5 v1 Z8 f" [# G3 @+ H$ ~3 N; v: R
       妻和妾身份不同,如果妻子死后,将妾当作妻的,姑子是违背了名分,族人要谴责他。夫妇是人伦中重要的一部分,要管理好家庭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k# T$ H/ [' t
        一、族中妇女莫赘婿,嫠莫招夫,孀妇不可强其寡守,唯愿者听。间有节烈者,女中之最罕也,必极力阐扬以为闺范之母仪,亦可立传,表明贞操于千秋万古哉。2 x) Y8 F  b& f9 S5 t/ {/ a9 B
        家族中女子不要招上门女婿,寡妇不要招夫,也不要强留她守寡,如果愿意守就守,不愿意守就让她出嫁。也有节烈的妇女一定要寡守,那是很难得的,应该给予宣扬,记入族谱,让她扬名后代。# X+ [5 R7 F6 b3 n6 t
       一、冠、婚、丧、礼之大者。然宗支蕃衍,仪文颇繁,贫富不同,往返徒费,势必至礼废情疏。嗣后宗族仪礼,吉止一揖,凶止一哭。若亲有加而情无已者,公举仪定三五分,独举物止一二种,至于持柬、肩盒俗套,概宜杜绝,以省虚费,且示亲无繁文也。
7 z' Y, D2 }+ f8 T! k5 l9 m* G, O7 F
       成年礼、婚礼、丧礼、都是人生最重要的礼仪。但是家族盛大,有贫有富,都 要送礼,有的送不起,倒成了伤感情的事。以后参与族中礼仪,吉礼就上个门作个揖,丧礼就上门陪陪掉眼泪,如果关系更亲近的,为表示深情,公订为送银子三到五分,或送物品一两样,至于那些送礼帖、扛礼盒的俗套,一概免掉,以杜绝浪费,同时表示至亲之间不必用虚套。
+ p5 j6 ?% K* P, D3 A. s* a3 i
一、伯叔兄弟相过访,必以善言善行相规。若曰诸为吾祖之孙者,敬父兄,慈子侄、时祭祀,勤肄业,力树艺。以时聚首道故。或坐久待饭,止二簋一樽,总以会晤为欢,无事饮酒之饫也。
4 }4 B+ G) m/ m        叔伯、兄弟之间相互往来,应该以善的言语、善的行为相劝勉,比如说同为我祖先传人,该尊敬父兄,慈爱子侄、祭祀不失时,读书要认真,种田要勤勉。经常这么聚聚会,叙叙旧。如果坐久了,到留饭时,招待时用二道菜、一道 汤就可以了只要会晤欢乐就好,不求饱醉。* }2 W' m0 g, T) H
一、 丧事称家之有无。唯哭哀祭尽诚,慎终追远,合于礼制。不可误听僧道蛊惑、礼忏、破狱、填库等,致数年外方举丧事。盖丧主乎戚,大祥之仪杀乎小祥,卒哭之仪杀乎哭内,以亲亡渐久礼不可过也。若举丧于数年后,则余哀已忘,服御如常。至于僧道闹堂始哭父母、衣裒,经诘期焚楮而吉服又故,饮酒食肉又故,虽费金钱,究无哀戚之礼。嗣后父母丧,家贫不能从俗成礼,即于捐馆之七日成服,朝夕奠可二簋,五七之祭可四簋,孝男孝妇尽哀,亲朋族戚致吊,庶不失丧礼之遗意也。
/ L1 n3 ]6 I( G0 `" \0 G
办丧事得与家事有无相称。只有哀哭亲人,诚心诚意祭祀追思先人才合乎古礼。不要误听那些和尚道士的诓骗,做礼忏、破狱、填库等法事,有的还拖延好几年才下葬。因为葬礼主要是表示哀戚,守制分成大祥小祥,卒哭、哭内几个阶段,哀痛的程度各有不同,亲人死去渐久哀疼也渐减轻。如果等几年后再举行葬礼,那时已经忘了哀伤,也久不穿丧服了,让那些僧道来热闹一番,再来哭父母、穿白衣,过一天后烧化些金楮,仍穿上吉服,又去饮酒吃肉,花去不少金钱,没有哀戚的气氛,那不算丧礼。以后族人父母去世,有家贫办不起丧礼的,可在父母死后第七天下葬,举家穿上丧服,早晚用两个菜祭奠,第五日、第七日可用四碗菜致祭,孝男孝妇守灵哭泣,亲戚各来吊丧,这样就不失古代丧礼的本意了。
' G* i( L3 h' L1 G2 {0 ]" z. [7 ]一、世谱今既重修,精写一本,理合珍藏。然恐有蠹损坏与水火遗失,每房份有孝思者各宜缮誊收藏,以垂世鉴,亦以便逐年稽查登载,慎无轻忽。! }$ i% H3 R/ i- {
族谱现既重修,认真抄写一本,应该好好收藏。但怕这谱本被蠹虫蛀坏或遭水火损坏,各房份有孝心的各应再抄一份收好,让它永久传下去,也便于逐年查对和填写新增族人名字,这一点应当谨记。" w/ o* s$ t- R2 m2 A2 x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4#
 楼主| 发表于 2018-3-7 08:5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3-7 09:00 编辑
8 z; b$ [9 ?) z- y" H
; U8 A7 W: b  o7 i5 s
                  青阳蔡氏家训
                                 一书家相
               家长者,守家法于上;家相者,协家长于下。
        家族有不平事,诉诸行焉,有执迷不悟者则领众连佥质诸官府。公是公非,无所回互。大要使子孙不诈众,强不凌弱,各安分守言,归于好而已。此念祖睦族之道 也。有此必书纪,纪以族也。
        做族长的,在上面谨守家法;家相则协助族长在下面办事。家族中有不平的事,可以告诉家相,让他处理,有执迷不悟者,由家相带领众人签名呈状官府。公事公办,不可有所偏袒。主要是要让族人之间不依靠自己的聪明去欺诈别人,不依靠自己的强势去欺负别人,各人安分守己,和好相处。这是谨守祖训和睦家族的办法。有这样做的,要把他记录下来,载入族谱,作为家族的榜样。
               一书善行
        善行者,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处乡族以敦睦,教子孙以礼法。安分守而不作非为,慎交游而不比恶德。凡此皆行之善也。书之,示无奈所生之意,谱牒之光也。反之者为不善,则书之,以为后世戒,不得已之意也。若妇德之良,附书夫牒,以美刑家,昭妇则也。
        什么是善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都是善行,在家穿堂儿能同族人和睦相处,教导子孙遵礼守法。安分守己不作坏事,谨慎交友不亲近恶人,这些都是善行,要记录下来,表示不掩藏他们的善意,也为族谱增加光彩。与以上善行相反的就是不善,不善的也要记录下来,作为后人的警诫,这里有不得已的意思。如果是妇人有良好的品行,也要记录在族谱里,记在她丈夫的名下,作为家族的典型、妇人的楷模。
            一书仕宦(生员附)
        学校出身,科贡二途。科登显仕,以爱君泽民为事,勋业之所以隆也。贡官儒林,以明伦育才为事,风教之所以厚也。书科贡见学有用,又示读书起家之本,以励族子弟也。教养于学校者为生员者,虽困灯窗,未登仕版,然经明行修,怀奇蓄锐,其处家族中则主持公论,培杆伦理,不为义疚,此人品之不凡者也,特书。
       从学校出来,有参加科举考试,由举人、进士做官的,也有由州县举荐进入国子监习业,然后分配做学官的。由举人进士出身的高官显仕,为朝廷办事,所立的功业也盛大。由贡生出身的学官,以教育学生为业,让地方上的风俗更醇厚,这些人都要记录在族谱上,以表明读书有用,也表现读书能让家庭发达,以激励家族中的子弟。在学校受教育的生员,虽然守着寒窗就着灯火苦读,还没出去做官,但是他们读经明理,修养操行,胸中有知识、有见地,在家族中能主持公道,教诲族人懂得做人的道理,这也是不简单的,应该写入族谱。
             一书立家
        有置身污下,所入异庐者,必于名下旷虚行,将其终不改而后书之。若善言美行则书不时。大抵有善则书,不疑其不终;有恶候书,不疑其不改也。祖宗待子孙善善长、恶恶短之意也。
        有些人为人鄙陋,喜欢做那些不该做的事,这样的人在族谱中只给他记个名,以下先空着,等他最终还不改变才记下他的恶劣品行。如果族人有善言善事的,则要立时写入族谱。大抵就是有善事就记录,不怀疑他能否终身为善;有恶行则不忙记录,不怀疑他不会改变。这是祖宗善待子孙,多注意他的长处,少注意他的短处的意思啊。
            一书贫穷
        子孙之贫穷命也,书之何?古人重义轻利,穷恤匮,邻里尚周济,况吾宗乎!亲戚相救,陈古灵之教,则贫穷患难可以无忧;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如范氏义田之设,则父之族无不足于衣食也。自此义不明,宗族子孙有安常守分适遭命穷,茕茕菜色,几作沟中瘠,而莫知省忧者,书贫穷示活族之义也。苦子孙之顽率奢傲、覆坠先业、自取贫穷者不书。
        子孙贫穷是他的命运不好,写他做什么?古人看重道义,轻视钱财,对贫困的施以救济,邻里尚且救济,更不用说同宗了。古人陈襄就提倡亲戚之间要互相帮助,穷人才活得下去。每日给一升米,每年给一匹缣,就像范仲淹当年设立义庄那样,则同宗的人就个个衣食充足了。自从古道不传,同宗族的人有安分守已而命运不好的,挨饿受冻,几乎到了绝境,却没有人为他担忧。把贫困者写上族谱,用意就是要提醒族人帮助他们,但那些因顽劣奢侈,败光家业、自取贫穷的不列入其中。

签到天数: 4048 天

连续签到: 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5#
发表于 2018-3-9 09:31:07 | 只看该作者
          传承传统文化,点赞!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6#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16:19:2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3-12 16:22 编辑
' D$ R3 Z3 d8 ^8 `+ K. l4 n- r/ m4 R2 h& M! T! O  c
                  南外赵氏家范
! f4 \# b( x( I$ I) D- v
        南宋初年,赵宋政府迁移部分赵氏族人到泉州,设置南外宗管理。赵氏宗人在政治上有特权,经济上得到照顾,发展很快,到明正统年间,晋江赵氏纂修族谱,鉴于前辈有“父子兄弟相与上得罪于祖宗,下得罪于州闾”,“其报在后人”,特订立家范五十三条,谆谆教诲子孙谨慎立身的道理。比起一般家族的规训更加谨严。! f5 Q6 J. ~& q/ `7 L
        一、古之名族,皆有家范,以相训诫。吾宗先世,忝出宋室天潢之后。积德储休,其来远矣。皇谟圣训,左规右铭,今皆不可复睹。然传世以至于今,宗支虽云零替,其立家范垂戒子孙者,不可不讲也。今颇采摭其可通用者,计五十四条,以为赵氏家范,条例于后,有所楷式,其遵效行之毋忽。& U- i3 t6 i, ~& J6 L, q
   古来大家族都订有家范,族人可以据此为准则,互相劝诫,共同遵行。我赵氏家族出自宋代皇室,祖先建功积德,留给后人绵长的福分,历史已经很悠久。以往皇室定下的诸多规训,现在已不能得见,但我赵氏传衍至今,经历诸般灾患,目下宗族虽不很盛大,这立家范训诫子孙的事却不能不讲,现在就参考他姓,采用可以通用的规则五十三条,作为赵氏家范,罗列在下面,让后人有所遵循,子孙后代可要认真遵守,不要忘记。
5 S$ e* u4 S: N0 P1 }+ ^       一、立祠堂以奉先世神主,出入有事必告正。至朔望必恭参,俗节必荐时物,四时祭祀,各用仲月,卜日行事。冬至祭始祖,立春祭先祖,季秋祭祢,其仪悉遵文公家礼。事毕更会拜会()之礼。
( N+ [$ a- @  a
        要建立祠堂来安奉祖先神位,有事出远门或出外归来都要到祠堂告诉祖先。从正月开始,每月初一十五要到祠堂参拜,逢年过节时要祭献当令的食品。四季的祭礼可选在第二个月,在神主前卜杯以定具体日子。冬至是祭祀始祖的日子,立春是祭祀先祖的日子,中秋是祭祀父亲的日子,祭祀仪式一概遵照朱文公家礼的规定。祭祀结束后还要举行家族会拜和分享祭品的礼仪。
# F1 @  @$ S' |% L4 F' m4 K       一、事死之礼,当厚于奉生。家庙时祭之外,逐年祀之。几遇忌辰,子妇以下皆变服,迎至正寝以致祭。若父母忌辰,当哭尽哀,是日不得饮酒食肉听乐,夜则出宿于外。
" [* }. |& q0 L' ]
       家庙侍奉死去先人的礼节,应当更隆重于祀奉在世者。家庙在四时祭祀之外,每逢节日也要祭祀。凡遇先人忌辰,儿子、儿媳及其下辈,要穿上素服,将先人神位迎至自家厅堂上祭。如果是父母的忌辰,子辈应以哭泣来表达哀思,一整天不得饮酒食肉听音乐,夜间应独宿于外。+ ~* |" ^4 C  N
        一、祭祀所以报本,当尽诚敬以行礼。预祭子孙,敢有行礼不恭,执事不谨,至有跛倚欠伸嘁噫嚏()一意失容之事,尊长当呵谴议罚。前期则当斋戒致谨。毋得怠慢亵渎。: H4 d5 y) C( b; k3 j$ G! O
        祭祀的本意是报答祖先,应当带着充满诚敬的心意来行礼。参加祭拜的子孙,如果有大胆不恭敬行礼,站立歪歪倒倒,打呵欠、伸懒腰、故意大声咳嗽、有失体统的事族中长辈应该对其谴斥和责罚。祭祀之前各须进行斋戒,以向祖宗表达诚挚的敬意,不得轻慢亵渎祖先。3 C0 a6 K( U: h( i7 K
        一、祠堂当严洒扫扃钥,晨昏皆当焚香,致恭而退。所有祭器祭服不许他用。子孙凡入祠堂,当正衣冠,俨然如祖考在上,不得嬉戏笑语喧哗、疾步趋走。
' G% M5 A4 N" m7 {1 U$ u
       祠堂在注意打扫、关锁、早晚者要上香行礼。所有的祭器、祭服,不得外借。子孙进入祠堂,要穿戴整齐,就像面对祖父父亲一样,不可笑闹喧哗、乱跑乱窜。
* g( \* Y9 J  N: ^       一、家长总治一家,当悉任其责。凡诸庶务,分令子弟管掌。然家长必须谨守礼法,以御其下;其下有事,必须咨禀于家长而后行,不可擅专。8 }3 ^2 ?- h  p6 p
       家长是总治一家的总管,应该负起全部责任。所有日常事务,可以分派子弟去管掌。但是家长必须严格守礼法,以身作则,来统率下人;子弟有事必须先告知家长,然后去做,不可自专。  l: @/ r/ O; V  E  Y
        一、为家长者当以至诚待下,一言不可妄发,一事不可妄为。庶合古人以身教之之意。临事之际,毋察察而明,昧昧而昏。更须以量容人,当视一家一身可也。
) g% N6 y* C, b& S0 N+ C8 j
        做家长的人应该以至诚的心对待下面的人,说话、做事都要谨慎,才符合古人提倡的“身教”的本意。遇到事情,不要在细枝末节上过于计较,也不要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更须要有气量,能容人,把一家人看作身体的一部分就是了。8 P) T+ [9 q% P. E- ?% Q  ~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7#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08:51: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3-13 08:54 编辑
& Z5 p/ m/ t$ d) Y8 a
) C2 e0 g2 j0 p       一、朔望二日,家长点检一应大小事务,子孙如有不笃行者,当众声其罪而责之,使其知改即止。% @& h- t: o; q- ^5 h
       每月二日,家长应该总结一段时间来家中事务。如果发现子孙行为越轨的,就要当众提出他的错误,并加以责罚,到他知道改错为止。4 y0 X9 \# N' J' \8 o
        一、立家之道,不可过刚,亦不可过柔,须适厥中。凡子弟应当门户,须公轮去,要以达练世故,庶无懵暗不谙事机之患。若年过六十以上者,当看碟葆绥,不宜轻出。
1 o" _1 p. k8 j
        管理好家庭,不能太过强硬,也不能放任应当把握适度。凡是派子弟代表家门去应对公事,可以轮流派人去,让每人都 能历练一番,才不会有什么世事都 不懂的子弟。如果年纪过了六十岁的,应该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适合轻易出去应对公事。
& F+ w" q6 }% P% d       一、子孙须循循雅饬,怡怡孝友,于尊长前,咸以正称,不许假称名号。凡遇长者,坐必起,行必以序,应对必称名,出言必逊顺,动者必谦恭,不得无礼,干犯尊长。诸妇亦然。+ a8 l5 \, _/ ]
       子孙在尊长面前举动都要文雅,互相之间要和气。对长辈称呼要有规则,不得称名、称号。凡见到遇长,不能大大咧咧坐着,应起立招呼;一起出外时应该长幼有序;回应长辈的话要先报出自己的名来,说话要谦逊委婉;举动要谦恭,遵行礼素,不可顶撞长辈;媳妇们也要这样做。
5 M+ F* O" W' T  }       一、子孙若读书不成才者,即当勤治产业,以为家计。父母在,不得私营产业货财,亦不得私假私与。' i2 }  D+ ?9 e2 b# @) K, ]1 y* F
        子孙读书如果没能力往仕途上发展的,就应当用心于农商等事业,勤劳赚钱养家。父母还在,兄弟没有分家的,所有经营得来的货财都要交由父母分配,不可自己留下,据为己有。家中的财物,也不得擅自主张出借或送给他人。
/ [0 D# t) Q! l0 M% M( G9 v       一、子弟学业示成,不得食肉饮酒。古有是法,非为资于勤苦,抑欲其衣齑盐之味。如示冠者,不许以行第称,庶几合于古人责成之意。
; _& d8 q; ^  Q  B
       子弟还在读书示结业的,不给吃肉喝酒。自古就有这规矩,不仅仅为了家庭俭省,还因为要给孩子体验清贫的生活。还没到成人加冠的子弟,不许以排行辈分称呼,这才合于古人督促其完成学业的意思。' I# u. T) S8 w, m4 @0 g0 t
       一、子孙自八岁入小学,十二岁出就外傅,十六岁入大学,当延名师教诲。务必存孝悌忠信为主,期抵于道。仍延迎礼法之士,时相亲友,庶有观感视效,则学有资益。不可使亲()词幻学之流,习于浮薄之态,以坏子弟。苟遇此等人,切宜谢绝之。
: f6 m3 g  A+ O4 R; H9 v* F# O4 q
       子孙从八岁入学学习文字,十二岁出就学,十六岁开始学习关于道德教化学问,必须聘请名师教导,学习内容以孝悌忠信为主,以期望掌握为人处世的道理。还要请一些素习礼法的人,与子弟来往,让子弟有学习的榜样,得到助益。不能让子弟接近那些学问虚幻、言词杂乱的人,让他们轻浮的态度带坏了子弟。如果遇上这种人,千万要谢绝他。8 t5 J: c% P8 }; [' U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8#
 楼主| 发表于 2018-3-15 15:43: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3-16 09:04 编辑 ; Q' P; g; D; a/ T  H1 F

$ Z. |* k; @6 |4 S6 \  H' q        一、子孙处事接物,当务诚朴,不可习于华丽,而玩奇巧之物。亦不得与人眩奇角胜,两不相下。若处乡里,当以和睦,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亦不可先操忽人之心。若其人累相凌逼不已者,当以理直之。
8 K; a6 J; O; ~$ h6 z( H2 f/ ?* ]4 _
       子孙为人处世,应当以诚朴为本,不可追求表面上华丽,喜爱那些奇巧的玩物。也不可与人炫耀异物或技巧,竞争得不可开交。如果是在乡村居住,应当对人和睦,宁可我去包容原谅别人,不可让别人原谅包容我们。也不能先轻视别人。如果对方一直欺负我们,就与他讲理,以分清是非。
& Y, O2 O" C8 m0 {4 j       一、子孙器识可以出仕者,须资勉之。既得出仕,当竭忠报国,抚恤下民,一以公廉勤俭,不得苛虐贪婪。如有赃墨以污家声者,则于谱上削其名。死则不许入祠堂。如果被诬枉者,则不拘此。亦不许恃贵自尊,以骄宗族穿堂儿党。所用一遵家范,违者不孝。4 f  R, t( v  S2 z
        子孙中有气量与学识可以出仕为官的,族中应资助他。一但做了官,就要尽心尽力为国效忠,安顿好百姓,自始至终表现出公正、廉明、勤业、俭朴,不可苛刻、贪婪。如果有贪污行为败坏家族名声的,就在族谱上除去他的名字。死了也不许把神位安置在祠堂中。如果是遭人诬陷受冤枉的,则不在此例。做了官的人不可自尊自大,看不起族人穿堂乡人,他的一举一动仍要严格遵守家范,如果违反了就是不孝。3 R( ~7 P/ _, P* ^  \5 h# e, s
       一、子孙倘有不才,不务生理,沉迷酒色,及好赌博,违悖礼法,或以出入衙门,交结官吏,嗜欲无厌,而求不止,轻冒刑宪,破荡家业者,家长罚拜以愧之。但长一年者,受三十拜。如不悛,则会众而痛棰之。如又不悛,则陈于官而放绝之,仍告于祠堂,于宗图上削其名。三年能改者,复之。
7 d* e* _2 f, U' U
        子孙如果不成才,不务正业,沉迷于酒色,喜爱赌博,违逆犯法,或者出入官衙,交官结吏,鱼肉乡人,贪求不已,或者以身试法轻易犯罪的,败坏家业至倾家荡产的,对这样的人,家长要用“罚拜”来惩处,让他知羞知错。族中比他年长的都来受拜,长他一岁便受他三十拜。依此类推。如果不改,就会集族人狠狠鞭打他一顿。再不改,就上呈官府,同他断绝关系,同时在祠堂中宣告,从族谱中他除名。假如三年内能悔改,那时还可以恢复他在族谱的名字。
& |; }- ]. n3 c1 e; X; C' k        一、子孙听从尊长教责,但当俯首默受其罪,不可妄辄抵抗,分辨是非曲直。倘子孙甚有不是处,则谆谆诲责之。如不悛,则棰之。其尊长亦须以礼法御之不得挟长凌卑,攘拳备袂,忿言秽语,使人无所容身,甚非教养之道也。& Y* z, B9 T( H. u  g9 ^: y4 f
        子孙应听从长辈教导责罚,遇有长辈责罚要低头领受,不可抗争、分辨。家长也要注意教导的方式,如果发现子孙甚有错,要恳切耐心地开导、责备,如果不改,再加以鞭打。其家长先要讲求礼法,以身作则,不要以大压小,动不动要打要骂,让后辈太难堪,这也不是教导子孙的方法。& c1 D4 S) S- W) L5 q! f
        一、子孙凡饮食,幼者必后于长者。言语亦必有伦。及应对宾客,不得近于市井里巷俚俗之语,亦不得有媟狎戏慢,浪谑无度,以坏家声。
/ r% A) a7 h+ _4 q0 P) q. [
子孙遇到饮食的时候,年小的应排在尊长者之后。说话也一样要分别尊卑次序。遇上宾客对话,不可用市井间听来的那些粗俗言语,也不能因为熟悉而轻慢戏弄,过分开玩笑,让别人说没家教。
7 k7 q4 f! `% R" @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9#
 楼主| 发表于 2018-3-16 09:07: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3-16 09:09 编辑
' h6 i7 v+ X6 k
- }+ Z5 e$ N7 m$ D+ g: _       一、 子孙毋习吏胥,毋为僧道,毋狎屠沽,以坏心术。当常以“义敬”二字铭心缕骨,庶几有成。
3 i- W$ l* Y/ U
        子孙不要学作吏胥,不要作僧道,不要亲近屠户卖酒的,以免受其影响,被带坏自身的修养。应该把“义”“敬”二字牢记心中,才会成器。
  x6 }& \9 a; x9 l       一、子孙不得饮酒败度,浪荡轻浮,游手好闲。及露顶跣足,举动亦不得掉臂跳足,以蹈轻儇。6 P9 r# Y3 e, T( \: I6 `
       子孙不得饮酒过度,到处游荡,言行随便,游手好闲。平时要注意戴正帽子,穿好鞋子,行走要步履稳定,不要手舞足蹈,以免养成轻薄的坏习惯。7 X; }1 z  k! U$ i$ f
        一、子孙年未三十者,酒不许入唇。壮者许少饮,亦不宜沉酗无礼。若延宾唯务诚敬,不必强人以酒。8 i. k6 Y% M4 O2 f: D  \
       子孙年纪未满三十岁,不许喝酒。壮年可以少喝点,也不可因酗酒而失礼。如果请客,诚意、尊重便是待客之道,不要勉强人家喝酒。
& W5 z# u5 X) }" X7 t  T/ w+ l        一、子侄年未十六者,不许与伯叔连坐。违者,家长当责罚,如会膳则不拘此。# S( p5 D! X; n' Z) D% t
        子侄年纪还不到十六岁的,不许与伯叔辈平起平坐。有违反的,家长要对他责备处分,如果是一家人会餐则不在此例。1 P9 \; B  _7 X2 p

签到天数: 175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70#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08:53: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yqllz 于 2018-3-19 08:56 编辑 " `. Z% t/ g# h/ g( N8 E

( m! e" i3 r  x: ~3 ]8 }        一、兄弟相呼,各以行第冠于兄弟之首曰几兄几弟。伯叔之命侄亦然。侄之称伯叔亦可以行第称曰几伯父几叔父。夫妻相称,由此字行。若诸娣姒相呼并同。0 Y: h  Y" |, P4 w6 g1 V. u
       兄弟之间称呼,当以排行冠于兄弟之上,称为几兄、几弟。伯叔对侄儿也这样称呼。侄儿称伯叔也可以依其排行称几伯父、几叔父。夫妻相称,也以其排行称。妯娌之间也是这样称呼。% c* Q; c2 ], x( y
       一、子孙既有妻子,不许更置侧室,以乱上下之分,违者责之。若年四十无子者,许置一人,亦不许上堂预众坐起。
: R- G! w; ]% u. c) |7 |  U/ j5 U
       子孙娶妻生子的,不许再娶妾,以免产生嫡庶之争,违反者族中要责备他。如果四十岁还没生儿子的,可以再娶一个妾,妾不可在厅堂上同大家平起平坐。
7 E/ \4 {9 ^5 p' ^8 j9 e8 T1 Z       一、子孙不得修建异端寺观、非鬼祠宇,妆塑土木形象,亦不得惑于邪说,溺于淫祠,祷祀以徼福于鬼神。
( L' @8 E7 k) i7 m
        除官方正式认可的神庙,子孙不得乱修寺观。不得敬奉不该祭祀的鬼神,装塑神像。也不得听信邪说,迷信那些滥建的、不在祀典之内的祠庙,向那些鬼神祷福。/ v  c: l) L/ U6 ~0 Q& H* y' z
         一、子弟年十六以上,须能暗记四书一经正文,讲说大义,粗知礼义之方。然后为之冠,须延有道德之宾,以行冠礼,使之是则是效。方可以责成人之道。" z- [. _' w/ k
        子弟到了十六岁,就要能默读四书这一部经典,讲述其中大意,基本懂得做人的礼义。那时就可以为他举行冠礼了。加冠时要延请有道德的人来为子弟行赞礼,才能使子弟有做人的楷模,加冠以后就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了。
& _7 O% o7 T0 P+ w         一、婚姻乃人道之本,须择良善有家法之家,且察其性行之贤否,然后为婚。其问名纳采聘奠写亲迎卺等礼,务遵文公家礼行事。若论财,实夷虏之道也,如是强暴乱逆恶疾之家,切不可与议婚。仍切勿与蒲姓人为婚姻,违者不孝。+ T! z% }/ \- T: H) [/ q* n% w: [
         婚姻是家族传衍的基础,十分重要,必须选择善良、管教有方的家庭,同时打听对方的性情好不好,然后结亲。婚礼的全过程都要遵照朱文公家礼来举行。如果计较彩礼、聘金,那是没开化的蛮族人的做法。如果对方是强暴、逆乱之家或有恶性传染病的,千万不可与他议婚。又千万不要同姓蒲的结婚(泉州赵家的人在宋末几乎灭绝在蒲寿庚手上),违反的就是不孝。  _3 q3 P( [; u. m/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9-8 06:1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