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傳,信者也,曷爲乎存疑?當闻诸長老,吾家世牒肇始秦原。
/ A' a: _+ P/ ]# W! a谱,是提供确切信息的。那为什么会存疑呢?是因为听年高德劭的老一辈说我姚 氏本支支谱,从秦原开始。
; M* s6 @2 }4 t6 }/ S0 _' N
这与姚锡墓志铭及姚勉所说相印证,确实是从秦源开始,最起码不是隋唐时期开始的。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写的存疑与淳熙十二年1185年及姚勉1216-1262所说离奇的吻合了。说明年高德劭的老一辈人并不是乱说的,是有依据的。 ①汀州判官姚锡墓志铭 淳熙十二年十月 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 承议郎监察御史谢谔撰并书 ”姚氏舜之后,古有两族,一吴兴,一秦陇;予善吴兴也。世居新昌,或曰思廉封丰城县公,因徙焉。五季乱,有官仓监者,始居灵源。” 《宋故汀州判官通直郎致仕姚公墓志铭》,1986年出土于宜丰县。1通,志高98,宽68厘米。楷书。31行,满行49字。志尾署“高安况抱元刊”。志石藏宜丰县博物馆。 墓主姚锡(1121-1184),字予善,江西宜丰人。历官吉水县主簿、武当军节度推官、汀州判官。撰书者谢谔(1121-1194),字昌国,号艮斋,江西新余人。绍兴二十七年(1157年)进士。历官摄乐安县尉、吉州录事参军、知分宜县、监察御史、侍御史、右谏议大夫兼御讲、御史中丞、权工部尚书。所著有《艮斋集》。《宋史》卷389有传。 ②姚勉集卷二十三 啟 發解謝新昌趙判縣啟 “粵自瀛洲之學士,肇開劍水之國封。由子而孫,遂家是邑。南唐倉監當五代之亂世,而避地於靈源。” 所以说《旧谱汴梁派存疑》是正确的,灵源姚氏并非隋唐时期迁灵源的汴梁派彦国公后裔。 再反过来看一楼的信息: ①南垣姚氏由冈下迁居华溪(即现址)是在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
. `2 R1 \ R9 I6 Q
+ i& _, m/ V# v% a. |6 f南垣姚氏迁徙线路:灵源坑——黄塘——冈下——华溪,古之华溪即现南垣。! N7 F4 K6 q$ [/ v; m/ [; T
+ }" F* Y* f7 S% Q* X2 c# k" ^②南垣姚氏由彦国公二十六世孙文德公开基繁衍而来。姚勉在彦国公后裔家谱中是二十世,比文德公早六代出世,六代人大概100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姚勉比南垣姚氏开基祖文德公大100岁左右。 ③彦国公十八世孙谷清公于宋干道年间(公元1165—1173年)由灵源迁居南昌赣江边上姚湾。 确实与彦国公后裔无关。祖宗是没有办法选择的。真的假不了,假的也成不了真!
$ O$ Q3 q6 H. J% O6 V4 u
. F9 o: m; ^) V
% T& A! H( |1 \$ a' a3 ^1 J6 p0 D# S
: R9 p% L+ l0 ?! z0 t1 d- b-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