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62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
本帖最后由 姚绍弦 于 2014-12-2 13:26 编辑
. \$ N4 s+ X# g4 E1 w) D& _0 v& L3 i$ e) x
* r, j- g/ e; x6 {$ o& Z% {+ g) ]8 J! V3 k1 x
从灵源沿着锦江顺流而下,在丰城与高安、南昌、新建四县交界处,锦江水汇入赣江。再顺流而下十几里,赣江之水变得缓和起来。赣江中间有一个中央岛,现在依然叫姚公洲。姚湾在洲的东面;西面就是新建县的生米镇。, H; x- y0 V. J0 y+ X# ~ C) G
据姚湾家谱记载,谷清公是灵源来姚湾的第一人,他半夜三更路过这里,听到鸡叫,感觉这里适合人居。于是插了根竹子,并且说,如果来年竹子成活。他就在这里定居。第二年果然灵验,于是他就来到了“葡竹湾”。这是1170年左右的事情。
. _5 W8 `; u2 t$ S 现在的姚湾所在地在赣江大堤以内,“葡竹湾”在堤外,相距仅仅几百米。9 P9 D0 L3 f" f) e3 N$ ]6 a7 L
从安徽熙湖家谱记载的“江右姚湾”是1280年左右的时间,与南昌家谱记载在葡竹湾居住了3·4代人是吻合的。大约在谷清公的孙子朝辅、朝佐、朝弼的时候,灵源过来南昌的宗亲越来越多,从“葡竹湾”迁到了现在的姚湾。“姚湾”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4 h+ P7 M7 M- p+ `. j 我的理解:“葡竹湾”有“像葡萄一样成片竹子”的意思,物语告诉我们,这里非常适合人居。从现在的姚湾堤上堤下数公里地方的情况看,竹子很少。倒是到处都是芦苇。芦苇也叫“芦苇竹”。我估计当年的竹就是“芦苇竹”。当然,时间已经超过了800年,到底是什么竹,不好肯定了。
; b' N( z% t4 W# e2 n2 m" L 关于“葡竹”有可能还是“卜竹”的误写,家谱上经常有“卜居”。逃难或者还有说不明白的原因,家谱上都会记做“卜居”。真正意义上的“卜居”反而不在多数。- s. M+ S* U3 k9 u'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