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廷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廷明旅行摄影集【一:西藏】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1#
 楼主| 发表于 2013-7-13 12:04:13 | 只看该作者

登上珠峰的人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姚廷明 于 2013-7-13 12:05 编辑
) Y$ c" ^8 n* b2 K7 Y
" s9 W; ~; t: p2 u$ ~/ _7 g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2#
 楼主| 发表于 2013-7-18 13:23:58 | 只看该作者

三、山南—藏文化的发源地

1.玩耍的坝子

从拉萨出发经浪卡子绕过羊湖去山南的泽当镇,我经过的山南的第一个重寺就是敏珠林寺。敏珠林寺位于扎囊县境内,是宁玛派的重寺之一。泽当镇离敏珠林寺很近,是现在的山南地区行署所在地。

泽当,藏语意为“玩耍的坝子”,海拔3551米,是藏文化的发源地。据史书记载,最初在这块美丽的陆地上,上部为雪山,为石山所环抱,其间憩息着野兽、猛禽及鹿和羚羊等;中部被树林所环抱,岩魔女、猴、羊、熊等动物栖息于此;下部为湖泊、青草所环抱,生活着各种牛羊和鸟类。观世音菩萨派其化身猕猴哈鲁玛到雪域来修炼。正当神猴定神修行时,度母神幻化成一名岩罗刹前来调戏。猕猴最初未予理睬,如此过了7天,猕猴被那岩罗刹魔女的痴情所打动,他来到普陀山请观世音菩萨指点。观世音令神猴回去与魔女成亲,繁衍子孙,并给五谷以养育后代。猕猴与魔女成亲后所生的小猴既不像父猴,也不像魔女,身上无毛,赤红的脸,以腥肉为食,渴了饮血。小猴一生下,魔女饿得想去吃它,父猴见此就将小猴带到了水草丰美,林木丛生,有许多鸟类猴群的地方,让小猴离开父母,独立地与猴群一起生活。一年以后,父猴去看望小猴,猴孙已经繁殖到400只。但这些猴孙生活十分困难,个个骨瘦如柴,树上的果子不能维持他们的生活。父猴不忍心这般惨状,再一次去普陀山拜见观世音,观世音遂把须弥山上的青稞、小麦、蚕豆、豌豆、谷米等5种粮食种子赐予神猴。于是蕃域土地上第一次有了粮食作物,猴孙们由于吃了五谷,个个精神抖擞,常常游戏在外,故该地取名“雅隆泽当”。

猴子变人的故事之后,又过了很多很多年,还是在这片“猴子玩耍之地”产生了第一个藏王。民间是这样流传的:相传在公元前237年的一天,雅隆江河各牧民们发现了一个英俊的青年,其言谈举止与众不同,便向部落的头领回报,头领听后派了12个聪明的巫师前去盘问。那青年听不懂话就以手指天,这伙人自作聪明,以为他是天上下凡的神仙,于是就前呼后拥地把这青年抬到了部落,而且推举为首领,这就是一代藏王——聂赤赞普。青年被拥立为王后,建王宫于雍布拉山冈,藏王一共传了32代。

公元 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正式建立的吐蕃王朝,开始也是在泽当一代,后来才迁都逻娑,也就是今天的拉萨。

松赞干布建立吐蕃之后,积极倡导佛教,形成了藏传佛教史上的“前弘期”,到公元8世纪,西藏出现了一个相当时期的“灭佛”运动,然而佛教毕竟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系统宗教,在经历了长达3个世纪的磨难之后,到公元11世纪,印度大师阿底峡进入阿里地区,在古格王朝传教,从此,藏传佛教进入了一个更高层次的阶段。历史上称为“后弘期”。

泽当镇平和亲切,除了有很多藏民外,更像内地的小城镇。满街都是火锅城、卡拉OK厅甚至卤肉店等。我漫步在这样的小城镇里,心情轻松自在,我想如果想要隐居,这里应该是不错的选择,既逃离了尘世的烦嚣,又不至于太清苦,在这里,俗世里一切讨人喜欢的东西一样不少,但这种俗,是返璞归真的俗,是清心寡欲的俗,是什么都拥有却宁愿什么都放手的洒脱性。

我倏忽一惊,这不就是猴子吗?吃饱了五谷,只剩下四处玩耍。这泽当,当真只是“玩耍之地”?但人生岂不就是玩耍?那些个坎坷艰苦,那些个耿耿于怀,为何要背负到坟墓里而不是放逐在玩耍的途中?有多少风景,都随你看,有多少安乐,都随你享,有多少认真,值得你认真。

玩耍,才有人,才有快乐。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3#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10:06:13 | 只看该作者

2.昌珠寺与文成公主

从泽当绕过雅鲁藏布江向西就是西藏历史上的第一个佛教寺院—桑耶寺。桑耶寺位于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黑布日山脚,始建于公元763年,建成于775年,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庙。

紧靠泽当镇南面的昌珠寺也是一座声名显赫的寺院,该寺是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联姻时修建的,最初的规模较小。公元1351年,乃东贡马司徒菩提幢对昌珠寺进行了扩建,增添了许多佛堂;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时期又进行了修葺,加盖了大殿金顶,增建了措钦大殿的门楼和南侧的桑阿颇章;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也进行了扩建,面积达4667平方米,拥有21个拉康和转经回廊,屋顶饰以富丽堂皇、熠熠生辉白金顶,更是显得非同凡响。

寺中现存有一副珍贵的珍珠唐卡,属历史珍品,整个唐卡长2米,宽1.2米,共耗珍珠26两,计29026颗,镶嵌钻石1颗,红宝石2颗,蓝宝石1颗,紫宝石0.55两,绿松石185粒,珊瑚1997颗,黄金15.5克。仅唐卡上的观音佛像就用小珍珠29927颗镶嵌而成,有红、黄、绿、黑、白等几种色彩,周围还有祥云、鲜花、飞鸟、花瓣。这幅唐卡是在元末明初,即帕木竹巴王朝时期,由乃东王后出资制作的观世音菩萨休憩图,是献给孜措巴寺供养的一件珍贵图卷。

昌珠寺流传了很多关于文成公主的故事,相传文成公主在昌珠寺时有一天外出游玩,不慎掉进了附近的雅隆江里,随行的侍女都不会游泳,正在着急,巧遇一个叫格桑卓玛的村女到河边来背水,见状赶紧跳到江水中,救起了公主,从此二人结为姐妹。公主教格桑卓玛纺纱、织布、读书、识字;格桑卓玛教公主酿酒、打茶。松赞干布迁都到拉萨之后,不忘雅隆之本,还经常和文成公主一起回泽当,住在昌珠寺,所以昌珠寺亦有“冬宫”之称。寺院周围的柳树,说是文成公主亲手种植;大殿西南角有一立柱型的土灶,上面还放置一个盆型陶器,传说为文成公主当年所用之物。当地的藏族群众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和文成公主的芳名联系在一起。磨糌粑的水磨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邦典”的编织手艺是文成公主亲手教的,老铜匠精湛的技艺是文成公主带去的匠人传的。在一首民歌中这样唱道:“青春俊俏的姑娘,被打扮得像一朵奇葩,带来宝石的人啊,是阿姐嘉萨(汉妃大姐的意思)。”这一切都说明,西藏人民非常珍惜汉藏之间的珍贵情意。

昌珠寺,作为山南地区“三圣寺”之第一,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香客络绎不绝前来转经朝佛。五世达赖以后的历世达赖每年都要定期来此添香礼佛,可见其不凡的地位。

昌珠寺,这座和文成公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寺庙,表达得也许不完全是佛教的信仰,还有藏民朴素的情感。几乎所有美丽的民间传说里都有文成公主这样的女性形象的存在,她们善良、智慧、仁慈,并且毫无例外地美丽非凡。她们寄予了普通民众对于美好事物的一切向往,当然也包括对生活的礼赞,对未来的憧憬。

女性,引领人类向前走。

恰恰不是史书里的高歌猛进,也不是一望无际的战乱与蛮荒,真正的历史是恬静如女性的胸怀,扶危携弱,修养生息。

文成公主和“卓玛”,是藏民的姐妹和母亲的化身。

是这块神奇高原上的心灵庇难所。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4#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10:12:02 | 只看该作者
山南地区雍布拉康

7_1_雍布拉康.jpg (270.05 KB, 下载次数: 400)

7_1_雍布拉康.jpg

1051雍布拉康是西藏的第一座宫殿式建筑.jpg (176.44 KB, 下载次数: 443)

1051雍布拉康是西藏的第一座宫殿式建筑.jpg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5#
 楼主| 发表于 2013-7-21 10:27:06 | 只看该作者
山南神湖:

06722-2-pP6-7曲松圣湖.jpg (201.92 KB, 下载次数: 433)

06722-2-pP6-7曲松圣湖.jpg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6#
 楼主| 发表于 2013-7-23 13:49:25 | 只看该作者

3.落雪错那

西藏的第一座宫殿孤零零地像一座城堡矗立在山上。这就是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是雅隆部落第一代赞普(藏王)聂赤赞普修建的宫殿,据传说建于公元前2世纪。西藏民间普遍相传:“地方莫古于雅隆,房屋莫古于雍布,赞普莫古于聂赤。”这是说这座古老的建筑是西藏最古老的国王在最古老的年代建起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曾是部落首领居住的地方,直到松赞干布那一代,雅隆部落征服了其他诸小部落,建立了统一的吐蕃王朝,大本营才转移到拉萨。

自从有了吐蕃王,人们便开始修建王宫。雍布拉康便是聂赤赞普在雅隆地方建造的王宫,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后来,松赞干布又在原来宫殿的两边修建了两层楼高的殿堂。至此,雍布拉康便由宫殿改作了寺院。

山南还有一处不可不去,那就是藏王墓。在琼结县的藏王墓,是一片广大的吐蕃赞普墓葬群。大概是赞普们留念故土,几乎无一例外地将灵魂安息于祖宗建立基业的琼结。是西藏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的王陵。

我在拍摄完了藏王墓后前往错美县境内的哲古错,出琼结翻越鲁古拉山,到山顶,我看到被雪山包围的哲古错上腾云飞雾,湖面形成了一个若大的云盖,虽然看不到水面但是雪山环抱中的一片云海也是难得一见的,我背着器材又爬了大约300米的高度,直达山顶用135和120的机器同时拍照。完成了哲古错的拍摄继续前进,车到错美再回哲古,本想右转沿哲古错西岸去错那,可是,当地人告诉我们往错那去的路不通。原本的路现已改道,我们只好从哲古湖的北端向东,先到曲德贡,再去错美,这样实际我们又回到了乃东境内,也不错,这时路上我又拍到了一座美丽的山峰,从哲古到曲德贡大约60多公里,从曲德贡到错那170公里左右,途中翻了五座山,还经过了拿日雍错,到错那已经很晚了,很幸运的是,我们到达的那晚下起了鹅毛大雪。这场雪很美,美得不像是真的,它使我产生了做梦般的幻觉:当时正是4月,“人间四月芳菲尽”,这里却漫天飞雪。

第二天我从错那县城出发大约10多公里就开始翻山,翻过拜拉山最多5公里,我已经置身于林海之中,我参观了林海中的门巴民族乡,在继续南下大约在30公里的位置,那是一个鸟语花香的地方,抬头看是布满积雪的山峰,雪峰下是由多种树种构成的林海,林海中一片片火红的山花,最下面是奔腾的山泉,耳边还有各种悦耳的鸟鸣——这是一幅立体的油画。我很久没有身临这样的环境了,一时间沉醉不能自已,走时恋恋不舍。过了拜拉山口,方圆几十公里估计人口也不过上千,在这样一个绿的世界,花的海洋中真是享受。

一番享受之后我继续往南希望能去中印边境看看,从地图上看,从错那县城到中印边境应该至少有100公里,我们翻过了被冰雪封住的大约5000米高的拜拉山口,然后一路下坡,开了50公里,边防部队的前方哨所挡住南去的道路,他们告诉我前面还有10公里就到印度控制地区了,而地图上标出的那条南去的公路实际上走不通,也就是说,在中国版图上表述的“德让宗”、“邦迪拉”什么的事实上还是印控地区,根本无法去。

我们只好返回到了麻玛吃中饭,这里是门巴人居住的地方,早听说门巴人有下毒的习惯,所以我们不敢在他们开的饭店吃饭。于是我们找了很久,才找到一家汉族人开的小店,解决了吃饭问题。

饭后我回到了喜马拉雅山北麓,当然气候植被就截然不同了,错那县城就在北麓,这里属于旱季高原季风气候,海拔均在4500米以上,高寒多风少雨,看不到一棵树。很巧的是,当我离开错那县时,天空又飘起了雪花。

1052敏竹林寺是红教(宁玛派的重寺).jpg (86.55 KB, 下载次数: 447)

1052敏竹林寺是红教(宁玛派的重寺).jpg

1054-1桑耶寺.jpg (166.28 KB, 下载次数: 401)

1054-1桑耶寺.jpg

1054桑耶寺是藏传佛教的第一座寺庙.jpg (138.56 KB, 下载次数: 446)

1054桑耶寺是藏传佛教的第一座寺庙.jpg

1057雪山下的村落.jpg (164.95 KB, 下载次数: 444)

1057雪山下的村落.jpg

1059白云包裹中哲古错.jpg (119.69 KB, 下载次数: 367)

1059白云包裹中哲古错.jpg

1060山南一村.jpg (216.22 KB, 下载次数: 409)

1060山南一村.jpg

1062生活在错那的门巴族人.jpg (182.88 KB, 下载次数: 475)

1062生活在错那的门巴族人.jpg

P89-06722察隅六月雪.jpg (320.65 KB, 下载次数: 414)

P89-06722察隅六月雪.jpg

雪域村落.jpg (213 KB, 下载次数: 402)

雪域村落.jpg

签到天数: 4414 天

连续签到: 25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7#
发表于 2013-7-23 13:57:27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门巴人下毒的风俗,下毒者可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F# |, d& Y' m# b" ^
第一,夺福。这类人下毒的目的,是为了把别人的福气、运气转到自己身上来。他们下毒的对象往往是那些有权势、有地位、有钱财或长得漂亮的人。这显然是受了万物有灵论观念影响的结果。人们认为,不仅人是有灵魂的,而且宇宙中万物诸如山峰、河流、树林、花草、飞禽、走兽都是有灵魂的,万物之灵互相关联,又可以相互转化。可以推测,夺福而下毒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这类人既有耐心又有韧性,他们一旦看准一个人,无论等多长时间都在所不惜,无论冒多大风险也务必达到目的。据当地老人讲,以前工布江达县的雪卡村曾处死过一名老妇人,原因是她毒死了当地的宗本(地方行政长官)。尽管这位宗本十分谨慎小心,但在他任期三年后临走的欢送会上,喝了老妇人敬的毒酒而身亡。她等了三年的时间才得手,然而她最终得到的不是福气,而是死亡。
3 v- C0 {0 o+ J6 U; E! s( {第二,迷信。当一种事物与信仰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它往往变得不可思议,下毒也是如此。在工布地区,有些下毒者自称是宁玛派教徒,他们信奉一位毒神。实际上宁玛教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神灵。这说明下毒者也希望找到一种宗教上的载体。在佛教传入西藏以前,下毒是以苯教为依附体的,而在苯教的诞生地黑河一带却没有这种习俗。可是当下毒者找到了宗教为载体后,它也就带着某些宗教色彩了。这类“教徒”有自己的经书,他们每天都要算卦,占卜吉凶。若今日来人吉,哪怕是仇人也可以幸免于难,若今天来人凶,哪怕是亲朋好友也在劫难逃。在错高乡,曾发生这样一件怪事,一位下毒者盲目听信卦书,竟把自己在外地读书刚回家休假的女儿毒死了。其愚昧、麻木、狂热到了什么地步。有时他们为了不失信于毒神,也给自己家的牲畜下毒。这类下毒者,他们一般在自家门上或经幡上有所标志(门前画有黑蜘蛛),只不过外人是看不懂的,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味道。3 h  ]- a4 i+ f/ s/ G5 f/ P
第三,谋财害命。在很久以前,林芝地区是发配犯人的地方,环境十分艰苦,然而这里又是经商和朝圣的要道,于是有些人为了生存下去,就干起谋财害命的勾当。这种下毒者一般有解药,他们以谋财为主要目的,不一定要置人于死地。西藏和平解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已经消声匿迹了。+ W" _3 t% d0 ^% x* c9 x  r' k
毒药对于下毒者来说,十分重要,他们把毒药视为神物,极其敬重。毒药的配方很复杂,大多为高山植物,林芝地区由于海拔不高,气温温湿,植物种类众多,有毒的植物也很丰富。至于毒药成份是什么,外人就不得而知了,但基本上是慢性毒药,这样如果有人中了毒,短时间是很难发现的。到了毒药发作时,施毒者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仪式一般在夜间进行。他们往往披头散发,头顶毛毯,脸上涂满黑乎乎的植物汁液,在火堆旁手舞足蹈,口中还念念有词,一边祈祷一边感激毒神仁慈的赐予。有时还要不停地吹响牛角号。
5 Y, L# p' i! ]7 I% E不论夺福也罢,消灾避祸也罢,或是出于宗教信仰也罢,若要追溯这种习俗的根源,怕很难说清楚。我认为,下毒一方面可能与原始宗教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部落之间的争战有关,特别是在战争中苟活下来的人不甘心受入侵者奴役,于是强烈的部落观念和复仇心理驱使他们向敌人反击。在没有强大反击力量的情况下,下毒就成了他们的报复手段。随着战胜者统治的日益巩固,下毒也坚持下来,为了让子孙后代不放弃向敌人复仇,下毒最终被宗教化了。
2 y, T! O9 |8 j2 i; w& X( T1 c林芝地区墨脱县四周雪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这里无论宗教信仰还是生活习俗,都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和封闭性,据说这里过去也有下毒者,而且皆为女性,下毒技术由母亲传给女儿,一直传下去,如果这家人没有女儿,下毒也就到此为止了。这种习俗的出现大约是父系氏族社会在取代母系氏族社会的过程中,妇女为维护自己的权力所作的一种反抗吧。
& d7 N( w' g5 l! m6 k- }有一点要说明的是,虽然下毒让人感到恐怖,但实际上操此业者为数很少(从墨脱到113K之间有一个小村庄一定要小心,最好不要在那里过夜。),而且为当地百姓所不齿。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文化水准的提高,这种习俗已经基本上消除了。- B4 g" W& Q! M/ k0 Y& _
并不是所有门巴人都下毒,只有门巴人中信仰某种教的女人才会下毒。她们也不是见到有福气的人都会下毒。这些会下毒的人一生中只会在某个特定时段才会下毒,每个人的下毒的时间都不一样。当然,当某个人到了必须下毒的时候,村子里都大概知道,所以也就不去她家。如果在这个时段内,需要毒死别人而没有成功的女人,也许会毒死自己的丈夫或者儿子。当然,也有不忍心毒死自己丈夫和儿子的人,只好毒死猪、狗。只是这样,自己来世可能就会变成猪、狗。曾经一个朋友就在做背夫的时候,去了门巴人的村子喝了酒,回去一个星期就死了。他朋友刚回到家的时候,就对家人就说自己可能被下毒了。人死之后,公安局也派人来查了,没能查出结果,据说这种毒是秘不外传,中毒之后亦无痕迹。不过,好在信仰这种特别教的门巴人也越来越少了。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8#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3:22:46 | 只看该作者

# c8 J$ ]! U3 U" V& {! Q0 v. \孝中对门巴人的了解还是较深的,确实是这样。0 O1 V9 E: ?( @4 X/ X
不过现在下毒的基本没有啦!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59#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3:28:14 | 只看该作者

四、林芝— 西藏的江南

结束了山南之旅继续东行,进入了林芝地区,其实这已经是我第五次来林芝了。

八一镇是今天的林芝地区政府所在地,是西藏环境最好的地方,海拔仅在3000米左右,大片的原始森林遍布着梦幻般的野花,天气不冷不热。沿途可以看见雅鲁藏布江从米林向东流入墨脱,然后在墨脱境内来了一个大拐弯向南流向印度。

走在米林和八一的马路上你会感到开放的热风迎面而来,广东路、福建路、厦门广场、珠江广场、中山大道、广东文化会展中心……简直就像到了广东、福建。八一镇现已如内地城市一样繁华,镇上商场、宾馆、酒楼林立,街上灯红酒绿,好一个活力城市。

离开八一镇后,我开始翻越了色齐拉山,色齐拉山我也已经是第三次翻越了,真正是景色如画,一路好走。如果是5月份来,满山的杜鹃花开,会更美丽。可惜我还是早了一个月没有看到那幅图景,不过这不影响色齐拉山的美丽。

在垭口处,我非常幸运地看到了南迦巴瓦峰,川藏线上最高最美的雪山,世界第15高峰,像从梦幻中蹦出来一样,呈现在我眼前,一条黑云带刚好挂在峰尖。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就在南迦巴瓦峰附近。虽然这么些年来,看过的雪山无数,但这是自多年前看过梅里雪山后,另一座让我无限感慨的雪山。它像一个世人永远无法读懂的老人,静静地横亘在那,任风霜雪雨的侵蚀,寂寞无边。

翻越了色齐拉山后,我就到了鲁朗——一个我在林芝最值得推荐的地方,它真的很美,怎么形容呢?有人说它是西藏瑞士,我觉得有过之而无不及。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也是“叫人不想家”的地方。鲁朗海拔3000多米,位于距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座落在深山老林之中;这是一片典型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长约15公里,平均宽约1公里。两侧青山由低往高分别由灌木丛和崐茂密的云杉和松树组成“鲁朗林海”;中间是整齐划一的草甸,崐犹如人工整治一般;草甸中,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报春花、紫苑花、草梅花、马先蒿花等成千上万种野花怒放盛开,颇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落棋布、山川错落有致,勾画了一幅恬静、优美的“山居图”。夏季,清风吹拂,翻起金色的麦浪;秋冬季节,鲁朗除了山腰的松树青葱不凋,两侧山脚的树叶由绿变黄,再由黄变红,弥漫满天的红霞。举目辽望,尉蓝的天空中,白云飘飘,时而象奔驰的骏马,时而又恰似高原上的牦牛;时而呼啸而去,时而又闲庭信步,象少女婀娜多姿,象小伙热情奔放。

远处,皑皑白雪婉如厚厚的棉花,温暖地滋润着座座裸露的山峰;绵延起伏的山丘上,覆盖着一层嫩绿的草甸,大草甸中零星点缀着藏式民居,牛羊在草甸上悠然自得,咀嚼着可口的青草,戏嬉追逐。在这里,山间的云雾时聚时散,与雪山、林海、田畴构成一幅梦幻般的图画。 “雪山林海,云涛彩霞,一岭四季,十里九景,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沃野万顷,清泉百转。”置身于这鸟语花香的景区,晃若到了“神仙居住的地方 ”。

既然到了这“神仙居住的地方”,我当然要多住一夜,我拍了田园般的黄昏、雪山下的村寨、围栏、牛马。……

2-1-Scan023巴松措.jpg (148.96 KB, 下载次数: 446)

2-1-Scan023巴松措.jpg

6.jpg (223.83 KB, 下载次数: 374)

6.jpg

08.jpg (93.88 KB, 下载次数: 376)

08.jpg

10.jpg (175.66 KB, 下载次数: 379)

10.jpg

37圣湖.jpg (242.39 KB, 下载次数: 449)

37圣湖.jpg

1063-1喇嘛岭寺.jpg (295.16 KB, 下载次数: 437)

1063-1喇嘛岭寺.jpg

1063林芝喇嘛林寺主殿.jpg (203.41 KB, 下载次数: 401)

1063林芝喇嘛林寺主殿.jpg

1064林芝喇嘛林寺的大门两侧有男女生殖器崇拜物.jpg (186.91 KB, 下载次数: 435)

1064林芝喇嘛林寺的大门两侧有男女生殖器崇拜物.jpg

1065林芝喇嘛林寺前的崇拜物.jpg (78.23 KB, 下载次数: 406)

1065林芝喇嘛林寺前的崇拜物.jpg

1066林芝女人-1.jpg (229.03 KB, 下载次数: 379)

1066林芝女人-1.jpg

1068神山之魂.jpg (100.79 KB, 下载次数: 435)

1068神山之魂.jpg

1070察隅五月雪.jpg (167.76 KB, 下载次数: 421)

1070察隅五月雪.jpg

1071林芝柏树王.jpg (266.93 KB, 下载次数: 457)

1071林芝柏树王.jpg

1073藏区江南.jpg (176.17 KB, 下载次数: 435)

1073藏区江南.jpg

1074察隅五月雪封门.jpg (198.28 KB, 下载次数: 374)

1074察隅五月雪封门.jpg

1076南迦巴瓦峰.jpg (130.18 KB, 下载次数: 423)

1076南迦巴瓦峰.jpg

1077从波密县城看南迦巴瓦.jpg (92.58 KB, 下载次数: 425)

1077从波密县城看南迦巴瓦.jpg

1078牛头满厨房象征着主人的富有.jpg (178.36 KB, 下载次数: 432)

1078牛头满厨房象征着主人的富有.jpg

1079春到然乌湖.jpg (165.27 KB, 下载次数: 433)

1079春到然乌湖.jpg

1081波密城外.jpg (142.88 KB, 下载次数: 442)

1081波密城外.jpg

1135西藏察隅一小镇.jpg (208.36 KB, 下载次数: 392)

1135西藏察隅一小镇.jpg

1136藏居.jpg (272.56 KB, 下载次数: 438)

1136藏居.jpg

1137雪封然乌湖.jpg (155.92 KB, 下载次数: 423)

1137雪封然乌湖.jpg

1138然乌湖畔.jpg (200.42 KB, 下载次数: 416)

1138然乌湖畔.jpg

1166雪山韵.jpg (116.44 KB, 下载次数: 399)

1166雪山韵.jpg

1227川藏线上波密风光.jpg (196.9 KB, 下载次数: 423)

1227川藏线上波密风光.jpg

1228川藏线上波密风光.jpg (235.74 KB, 下载次数: 431)

1228川藏线上波密风光.jpg

1229藏民建房.jpg (239.6 KB, 下载次数: 398)

1229藏民建房.jpg

1230藏民建房.jpg (243.66 KB, 下载次数: 393)

1230藏民建房.jpg

06722-11-p88-1林芝喇嘛岭寺.jpg (279.31 KB, 下载次数: 470)

06722-11-p88-1林芝喇嘛岭寺.jpg

巴松错.jpg (229.74 KB, 下载次数: 403)

巴松错.jpg

签到天数: 198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Master]三朝元老

60#
 楼主| 发表于 2013-8-3 02:45:08 | 只看该作者

2.双湖无人区

××日,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藏北大地。次日一早,我们在一望无际的雪原上沿着时隐时现的车轮向西北,向可可西里进发。

在茫茫的雪原上行驶了130公里以后,我们进入了藏北无人区。从地图上看,无人区在西藏的西北部,面积有6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5000米。这片地方除了高山、湖泊、草原和野生动物,几乎荒芜人烟。历史上,曾经有一些人去探险,可是不是因为缺吃,就是因为迷失方向,很少有人生还,“无人区”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荒凉、恐怖的世界。

    近些年来,西藏的汉藏地质工作者,对这块世界地质史上的空白进行了多次多学科的考察,填补了这项空白。其他的一些人士,也通过各种方式对“无人区”进行了各种考察和探索,“无人区”神秘的面纱逐渐地被揭开了。

    我们的车继续在这翠绿透黄的草原上进发,我眼中的“无人区”给人的感觉首先是自然风光的美丽,这里蓝天和大地的色彩对比强烈,没有任何空气污染,空气透明度很高,一切看起来都很清晰,往往在距离上给人以错觉。这里的美是一种粗犷的美,美得超出你所有的想像。

汽车在没有公路的大地上自由自在奔驰的时候,我还常常可以看到成群的藏野驴和羚羊群,其他如:鹿、野牦牛甚至狼、熊等等也常常出现在视野里,然后消失在远方。“无人区”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天然野生动物园。这里的草原很宽广,只是青草生长期短,但更多的还是大片的戈壁。

据说,“无人区”虽然荒无人迹,自然环境恶劣,但地下矿藏却十分丰富,迄今为止,地质工作者已经发现了40多个大型矿体。其中有铬矿、多种金属矿、锂矿、石膏矿、沙金矿、油页岩矿等。这些矿有很大的开采价值和经济价值。另外,还发现了很多中、小型矿体。

    “无人区”生存条件很恶劣,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气候变化反复无常,湖泊虽然很多,但都是盐碱水。近些年来,在政府的组织下,一些牧民迁往“无人区”,所以“无人区”已经不再无人,但我还是有一点紧张,毕竟,这里曾经是人类的“禁区”。

我们的车一路北上,天黑时分我们到达了位于可可西里的“双湖特别行政区”,这里是“无人区”的腹地,给人的感觉就像不在地球上,这里的景色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以往的审美经验。

双湖特别区设有人民政府和党委,是西藏最北部的一个县级政府机构所在地,双湖原本是无人区,自从成立了双湖特别行政区后,这两年发展较快,这里已经铺设了两条水泥马路,路两边有太阳能的路灯,其中一条主干道长约1500米,48个太阳能路灯竖立在马路的两侧,一到夜晚便灯火通明。新建的诺拉岗日藏式宾馆很像样,一座现代化的加油站也即将投入使用。我们到的那天还看到来了大约20车的藏族民工,说是来双湖修路,可见双湖还是大有发展的。

到双湖的第一晚,尽管住进了双湖区政府招待所,但条件还是非常艰苦:房间的门破烂不堪甚至没有插栓,只能用桌子顶住;被子脏兮兮气味难闻;上个厕所要在冰天雪地里走300多米;共处一室的两位同伴鼾声如雷……听说区上还有个新招待所条件比较好,只是这两天有地区来的重要客人,我们就只好住进了这个老招待所。今天看来睡个好觉就谈不上了,我只希望第二天能够顺利。

其实第二天更苦。

清早起来就发现昨夜又是一场大雪。大雪覆盖了整个羌塘自然保护区。我们继续北上向普诺岗日冰川进发。出发时天空还飘着雪花,本来就不是路的路面已经完全被淹没了,车只能凭着向导的印象在茫茫的雪原中向着可可西里腹地前行。雪足足有10厘米厚,车爬行得十分艰难,还要翻越3座山。在翻越第一座山时,车就爬不动了,我开始紧张起来,但又毫无办法,只好默默祷告。2小时后,雪停了,还露出了太阳光,我开始有了快乐,我们抱着成功的希望向更高的地方前进。

但天气并未就此转好。车在能见度不足500米的状况下勉强前行,车子再次翻山,随时有可能前功尽弃……这时我反到坚定起来,我想万一今天不成功我明天一定会再来,我一定要拍好这张片子。

中午12点我们终于到达了普诺岗日冰川,我不顾一切地沿着堆满一尺厚雪的山坡登上了冰川的半山腰,大约有6000多米高,开始用135的相机拍摄,大约拍了一卷多片后天渐渐亮了,我又登上另外一个山坡,背上了我的林哈夫617和哈苏两套相机连续拍了5个胶卷之后下了山……这样上上下下工作了整整3个小时。

回到双湖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

第二天早上醒来,觉得脸上火辣辣地痛,原来是昨天在双湖冰川拍摄没有戴护面工具,结果面部被冰川反射的强烈紫外光晒伤了。再过了两天后,我的脸开始脱皮了。

我并不介意,这是双湖留给我的纪念。

150-12.jpg (120.87 KB, 下载次数: 349)

150-12.jpg

161-8.jpg (113.56 KB, 下载次数: 353)

161-8.jpg

166-36.jpg (114.58 KB, 下载次数: 371)

166-36.jpg

167-11.jpg (180.95 KB, 下载次数: 350)

167-11.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1-1 19:22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