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姚网喜迎二十大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安乐寺姚波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广填四川]四川客家的姓氏与宗族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1#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2:03:24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本帖最后由 1156824942 于 2012-10-23 12:04 编辑
1 r4 `' e7 l& V" U. Q! c7 E2 ?' O  D# s2 D9 f" T1 U# {0 {
神秘的毕摩文化是彝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非科学的糟粕,也包含了彝族早期科技文化的精华,具有重要的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地理学、天文学、遣传学等多方面价值。吸引着国内外专家学者考察调研,也吸引着游客前往观光旅游。
2 H- Z; z* j# ^9 B, F7 ?0 W# v" P  
, b, o1 L' K1 ~6 V) J5 g   9 F4 Y. X  C$ k
  第四节 四川羌族文化3 Q+ w6 J( h( t! [4 i, ~
  
8 ~9 L5 [0 T" c7 v' ^6 C$ \  一、四川羌族历史 “羌”,是我国古代对西部或西北部地区多种少数民族的泛称。羌族已有4000多年历史,据传中国第一位治水英雄大禹就属羌族。四川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自称“尔玛”、“尔麦”。四川省共有羌族同胞30万人,主要聚居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县、理县、松藩等县,还有一部分分布在北川、巴东等县。我国南北朝时“后秦”(公元384—417年),是由羌族羌姓姚氏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政权。姚氏统治下的民族,其主体虽然不是羌族,但其政权却具羌族特色,并继承了过去那种多民族相结合的封建统治传统。
- c2 l' q' s" h4 O: d9 E: `  
3 \5 L( E, ?6 C5 h$ q! Q  党项羌是我国古代分布于西北地区羌族的一支,西夏王国(公元1038—1227年)是以党项羌为主体建立的我国历史上又一著名的地方政权。
) Q( c. j# u1 m* p+ c6 [) x  
5 s3 f0 v2 ?1 {6 h) g. {! [- v  1842年鸦片战争中,羌族士兵开赴浙江宁波前线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1860年羌族人民积极响应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其他民族一起占领了松潘、叠溪等城镇,坚持斗争达六年之久;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2:06:09 | 只看该作者
 1911年茂县、汶川县的羌、汉人民举行反清起义,占领了威州城,结束了清王朝在羌区的统治。7 t" H8 \" F5 K" |# u2 R& C
  3 a1 s$ Y2 d. Q+ I0 H5 S2 }4 P' }+ I
  1935年,红四方面军经过羌族地区,羌族人民踊跃参军,仅茂县一县就有1000多人参加了红军。
" |! s* Y. b6 y1 }  ; ]+ d+ D2 I+ z# f
  1950年1月19日,羌族人民获得解放,接着又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1958年7月7日建立了茂汶羌族自治县,实现了当家做主的自治权利。   u7 Q& M% V# G& S
  + t, l  v! m% A% H
  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但有自已的语言。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羌族生活的地方,土地肥美,资源丰富,盛产苹果和花椒,名贵药材繁多。羌族现主要经营农业。工业从无到有,已兴建起制革、造纸、木材、水泥、化肥等工业。悠久的历史,羌族人积淀了独特的文化。
1 `( C# I0 j4 _; _* I  
, m' P" _: c  C, j  二、羌族卓越的建筑技艺
- n  M2 W2 C- `/ g2 p( l  + a7 N9 P7 @- B
  1、石片砌房。羌民住房多用石片砌成,多为三层园木横梁平顶方形, 每层丈余高。梁上搭板。顶层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板上密盖树枝、竹枝,再盖上黄土穷实,不漏雪雨,冬暖夏凉。
! N( q& C, E0 t5 p* A  2 z0 C  u  o9 V8 c; i1 n6 w
  2、碉楼。碉楼最能体现羌人建筑才能。碉楼以乱石碎片为材料,仅以黄泥为粘合剂。修建时一不绘图,二不吊钱,更不用柱梁支撑,全凭自测和手工筑成。碉楼多在10层以上,高达10余丈。其形状成四角形、六角形或八角形,上窄下宽。羌寨和岷江两岸山腰上碉楼矗立,建筑棱角齐整,结构严密,有些200余年前建成的碉楼, 历经几次大地震至今完好无损。羌族人对治水有丰富的经验,举世闻名的川西都江堰水利工程,就是2000多年前羌族人民和其他民族一起修建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2:08:36 | 只看该作者
3、索桥。索桥是羌族人民的伟大创造之一,早在1400年前,羌族先民就已开始建筑索桥。今天,飞架于岷江两岸的座座索桥以及举世闻名的都江堰索桥无不凝结着羌族人民的才能和智慧。在羌族人民的交通设施中,溜索是不可缺少的。在波涛汹涌的岷江上,用一根或两根碗口粗的竹缆取倾斜之势,系在两岸的石柱上。渡江者以皮带或麻绳紧束腰间,身悬绳上,飘然而过。  x" u; ~0 g# A3 d9 N
  " ^( D; P4 s: K: H9 r; E/ O# K/ D
  4、栈道。兴修栈道也是羌族人民一大历史功绩。羌族栈道有木栈和石栈,木栈建于茂密的森林之中,铺木为面,杂以土石;石栈施于悬崖绝壁,缘岩凿孔,插木为桥。这些栈道曾被称作羌族入民的”生命线”,它对促进各民族文化和物资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 l3 _, ^7 v& M& o$ ?$ _5 ^3 L  ! O1 L" B5 D/ Q' }5 J5 d1 X2 o
  三、独具民族特色的羌族节庆
" \" R  ^8 T+ j. s( [1 `( h0 O  
) }1 g& V0 O- u, s& i7 C  1、羌族年节。古老的原始宗教信仰是羌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有自己的历法,传统的羌历新年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荞麦粉做成一种馅为肉丁豆腐的荞面饺,有的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鸡等形状不同的动物作为祭品。次日,设家宴,请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届时要举行各种进行各项节日庆祝活动,年轻人跳起节奏明快、舞姿雄健的"沙朗舞"、"皮鼓舞"等民族舞蹈,显示了羌族人勇敢豪迈的性格。

该用户从未签到

54#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2:09:51 | 只看该作者
2、祭山会。 是祈祷丰收的的祭祀活动,除已婚的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要备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肉、1斗青稞、13斤面做的大馍和香蜡、爆竹、纸钱等,按规定摆好,由“许”(巫师)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寿年丰,并将山羊宰杀后煮熟,连同其他食品分给各户,过去称“散分子”。最后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尝各自的祭祀食品。$ o9 e! ~' ]  r- Y* @( t
  " T$ |7 c1 }* U7 }
  三、独特的服饰文化
& G: h" s6 E; ^- P2 f2 f4 r  
' u  m# o! |. n0 ^  羌族的服饰较为朴素,男人喜着青色或白色头帕,穿自制的麻布长衫,外套一件无袖子的羊皮褂子,这种褂子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脚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鞋尖微翘 ,还穿皮鞋、布鞋。脚上裹牛、羊毛制的毡子绑腿,绑腿有保温和护腿的作用,年轻女子还在绑腿上缠红脚带子,男女皆束腰带。 ' v: Y$ ]2 }: y1 S) o8 t  j
   羌族妇女亦喜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青年妇女常包绣有各色图案的头帕或用瓦状的青布叠顶在头上,用两根发辫盘绕作鬓;一般冬季包四方头巾,上绣各色图案,春秋季包绣花头帕,穿有花边的衣衫,衣领及袖口上镶排梅花形银饰,腰系绣花头帕,系有花边的绣花飘带;喜戴银牌、领花、耳环、圈子和戒指等饰物,富有人家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及珊瑚,有的胸前带椭圆形的“色吴”,上用银丝编织的珊瑚珠,用来祈求佑福增寿。
& {. d& v% S5 j% U' ^+ k/ o  9 |2 h9 T, E/ Y  G7 v
  刺绣、挑花、编织是羌族人民的传统工艺。他们利用传统工艺制作出别致、朴素的羌族服饰。羌族男女皆穿形似旗袍的麻布长衫,外穿羊皮背心,晴天皮毛朝内,雨天皮毛朝外。女子男子缠黑头巾。 ; }6 ?! V( t5 ?- p2 H  ^5 {9 M
  / \& H; Q$ X/ {- M6 a" x* c6 m5 `
  羌族妇女的服饰比较鲜艳,她们多穿蓝色或绿色的花边长衫,衣领上镶有一排小颗的梅花形图案银饰,腰系绣花围裙和飘带,常戴绣花黑头帕。 羌族男女各有一独特的随身携带物,妇女为银制针线盒,男子为银制烟盒。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2:10:51 | 只看该作者
美丽的长衫,套上既能御寒又能防雨的羊皮褂子,古朴又厚重;羌族妇女腰间系着绣有”喜鹊闹梅”图案的围裙,形似小船的”云云鞋”上绣着鲜艳的图案,给人以趣和美的强烈感受。7 ?# X" |0 \/ }8 a3 g! J( b! s
  
! B" w+ J* t  @: V8 C! `# B) ^, b# Q7 Y  四、独特的饮食文化: N( x; h) {% y( `. F
  
) O  j1 F4 j" k( u2 R) |  羌族以农业为主,以畜牧业为副,以狩猎和多种副业为辅助。长期积淀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
5 u" }2 ]  W. r1 b  
+ w5 S& j+ m( |  m* [3 I4 @8 o  厚重的酒文化,咂酒是羌族自制的青稞酒。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必备丰盛的饭菜和美酒。结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阳节酿制“重阳酒”,储存一年以上方可饮用,重阳酒因储存时间较长,酒呈紫红色,酒醇味香,是重阳节期间必不可少的美酒。
+ U9 b* X6 L' _  7 K1 e$ @, k. X$ q' L
  菜品中注重药膳。羌族所居之地名贵药材很多。羌民利用当地药材形成一些传统的药膳菜:羊肉附片汤;羊归汤;猪肉杜仲汤。以上三种都能补肾。黄芪炖鸡或黄芪(当归、党参也可)加上几两炖猪肉也能补血益气。虫草炖鸭,能滋阴补肺益肾。制作猪膘肉也用一些药物作香料。主食中也有洋芋磁粑、玉米蒸蒸等绿色食品。
# M& S) O$ w$ H- w& X  ' S3 Y: T! g: Y
  五、原始古朴的婚俗。羌族结婚礼多数是在晚上举行,结婚前新娘家要向亲友展示聘礼,沿途亲友要给送亲的队伍设宴接风,新娘不能进食,故人们戏称“账死伴娘”。婚礼后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备好“回门酒”,亲友要向新婚夫妇馈赠礼物,并致词祝福。羌族民间有的地方还有“逗新郎”的习俗。在回门酒宴席上给新郎用四尺长的筷子,筷子后面再拴几个马铃薯做筷子坠,要新郎使用这种筷子,隔着几盏油灯去夹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为筷子长,夹不起菜,或油灯烧着下巴,就要被罚酒,这种活动既是节日聚餐,也是一种娱乐。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2:11:37 | 只看该作者
六、多姿多彩的羌族舞蹈。 羌笛悠悠传千古,石栈巍巍柱西南。伴随着羌笛的是羌人独具持色的舞蹈。
7 M' q0 m; I. T  t" I; F& ]  
' K8 }) a% m2 \& B+ `  羌族舞蹈在民风习俗和群众生活中有重要意义,每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种植、收割、放牧、狩 猎、盖房、治病等活动,羌族人民都要跳舞。其民间舞蹈类型有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礼仪性舞蹈、集合性舞蹈几大类。传统舞蹈主要有“跳沙朗”(羌族锅庄舞)、“跳盔甲”(又名“铠甲舞”)、“跳皮鼓”、“兰干寿”等。
) \& w) v  M( [  8 \) u) O6 _6 g1 g/ l$ x
  以羌族锅庄(羌语跳“沙朗”)最流行;传统的祭祀风俗舞"跳盔甲"也极富浓郁的民俗风格。巫舞是羌族祭祀舞。因为羌族普遍信仰万物有灵和崇拜祖先的原始宗教,在祭祀山神、祈求丰收时耍跳舞蹈,这种舞踏来源于古西羌风俗。舞者戴凤、狮、虎、豹、牛、羊、猪等面具,以凤领头碎步入场,以舞蹈娱神。因为在各种类型的祭祀舞蹈中都以巫为组织者和领导者,因此统归为巫舞。  @' j- a& q; M4 g! Q: I
  * M5 q) X& B* O: L) s) I" g
  锅庄大多在室内锅庄旁进行,是一种具有浓厚游牧生活特色的舞蹈。它与流行在四川、藏北地区的藏族锅庄舞(即"果卓")在形式上有相似的特点。舞时众人拉手而跳,载歌载舞。通常由慢速、快速两段组成,浑然成一个整体,其节奏皆以歌声协调,无其他伴奏。在羌族锅庄舞中又分为喜事锅庄和忧事锅庄两种。喜事锅庄,是在节日、婚嫁和劳动之余时所跳;忧事锅庄,是为老人举行丧事所跳的舞蹈。内容多为对死者的赞颂,对死者亲属的安慰。 & m7 e" r: F: s% t' v: D
  
  a4 e/ w3 `5 O! ?  建国后,在羌族、藏族聚居的阿坝州设立了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而今古老而年轻的羌族,正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羌族人民从传统的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和工业迈进,过着和美富裕的新生活.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2:13:14 | 只看该作者
第五节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文化
2 O8 x' o9 J( w' `$ H4 A  
: z7 v& l4 p4 [# s' Q' D' N6 l    一、母系氏族制度的活化石. p, V- Q1 F: i
  ! L; x6 q7 m' c0 X: N* p
  在四川盐源县左所与云南宁蒗县交界的泸沽湖畔,有21个村寨里住着摩梭人。他们的社会结构以母系氏族大家庭为基本单位,子女只讲母系血缘亲属,忽略父系血缘系统。儿女从母不从父,由母亲和舅舅抚养;婚姻以男子到女子家中偶居的走婚形式实现。" [& u6 M) c7 N. G" _  [7 l
  4 e& P) M9 ?+ Q; j$ }
  这里存在着以母亲为核心的传统观念。妇女在劳动中起主导作用,财产大家共有,平均分配。人们称其为世界上最后的母系部落,是母系氏族制度的活化石。今摩梭人口约有5万人,泸沽湖周围是其最大聚居区,还有一些分布于云南和木里的瓦厂、博凹等地。
# B( \6 X' \% M+ V4 d$ x  9 d8 V! g. K, d6 C$ |  _' U
  二、摩梭人与众不同的历史进程
2 T+ v# L% h8 e' M  / s- C1 D) H& F$ ?( p, {
  摩梭人自称“纳”、“纳日”,他们在四川户籍上“民族”一栏登记为“蒙古族”。在云南户籍上登记为“纳西族”。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古氐羌人的后裔。春秋战国时居住在青海河潢一带。后辗转迁徙来到交通极为不便的泸沽湖畔。这里信息闭塞,几乎是处于世外桃园的摩梭人,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繁衍生息。外界的社会进步,对他们而言真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他们在这没有喧嚣扰攘环境中,维系着母系大家庭。过着宁静温馨、淡泊的日子。故摩梭人社会生产力低下,在21世纪的今天,他们只走过从原始群居到母系氏族的阶段。但这里毕竟是中华民族统一国家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社会的进步,不可避免地对泸沽湖畔的各兄弟民族发生影响。摩梭人社会也有新的变化,如:元代喇嘛教开始传入,而明代中后期藏传佛教黄教教派取得政教合一的地位后,藏传佛教在泸沽湖地区也广泛传播,致使摩梭人既信仰自己传统的达巴教,又信仰藏传佛教。两种宗教在相互影响中发展。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2:14: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1156824942 于 2012-10-23 12:17 编辑
- I7 O1 {/ a3 ~  L( ~& _
: x1 u$ [/ n  J% {# g) o4 J; a元、明、清时期,中央王朝政府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洪武十四年,摩梭人酋长喇丫被封为左所土司。泸沽湖地区出现了在母系氏族制基础上,模仿奴隶制民族推行等级制度的社会现象。于是,摩梭人中出现了三个社会等级:仕沛(土司),责卡(百姓),俄(奴婢)。土司是统治者,实行农奴制的统治和剥削。采用相应的男娶女嫁婚和父系继承制。将政教大权集于一家。: }/ x* Z: @+ |3 x0 P4 U4 Z# K6 J( A
  / r3 ^+ o: P' v& ~5 e' I: j
  责卡是土司的百姓,占有少量的土地,承受一定的税赋和劳役。俄是奴婢,主子有权买卖、转让俄,但不能杀戮俄。俄也实行走婚制。* S0 ]; s3 l8 |' y
  / Q+ n( I: H) Z( R. B
  1956年民主改革运动,推翻了“政教合一”的农奴制统治。责卡、俄等级的人民翻身做了主人,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政治制度上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而摩梭上层头人也在党的教育帮助下,由封建农奴制的统治者成为了人民的公仆,为人民服务。
/ [# M# K1 [, ]/ T6 j- F  
. T# O# z1 X" f0 _/ X! B1 f  政府帮助他们发展生产,改进耕作技术提高生活水平。“四清”工作组曾动员摩梭人进行婚姻登记,文化大革命也曾使摩梭人饱经劫难。但摩梭人母系氏族大家庭和走婚习俗仍顽强的保留了下来。  [注:我现在了解到是男子在45岁后会固定一个女人]
# b7 k4 G, b4 ]$ a. c& Z9 s* s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拂去了泸沽湖畔的烟尘,改革开放的春雨滋润了泸沽湖的大地。摩梭人不再囿于旧有耕作制度,科技兴农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摩梭人的价值观正在改变,贱商习俗也逐渐淡化。特别是国际国内旅游热兴起,具有极高人文价值的摩梭人文化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而摩梭儿女们则顺应潮流,办起了旅游业,其社会经济结构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许多妇女由女家长变成了女企业家,女歌唱家,有的走出家门,走出泸沽湖,走向世界。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2:14:59 | 只看该作者
三、以女性为轴心母系血缘家庭
6 ?( I- k5 G% f  
6 m5 O2 d9 [& f  k6 E5 ]. a3 B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有母系家庭、母系与父系并存家庭、父系家庭三种类型家庭存在。其中,纯父系家庭不足10%,解放前主要存在于土司阶层,现在主要存在一些国家干部中;母系与父系并存家庭占30%,这种家庭中有一部分人实行嫁娶婚或入赘婚,一部分人实行阿肖婚。嫁娶婚主要发生在有男无女之家,入赘主要发生在有女无男之家。但无论婚娶或入赘,一个家庭的同辈中只能有一人,其余的人仍实行走婚。故婚娶者以父系论长幼,走婚者以母系血缘定亲疏,造成一个家庭中母系与父系并存。母系家庭比例最高,占摩梭家庭总数的63%,而这种家庭源于阿肖走婚,又与阿肖走婚共同构成摩梭人独特文化的基因。在母系家庭里,血缘按母系计。个家庭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都是一个或几个始祖母的后代。家中只有母亲血缘的亲人,没有父亲血缘的成员。家长称达布,由一个能干的年岁较大的妇女担任。全家生产生活及社会交往全由她安排。妇女们是家中的主要劳动力。( `& F: Q: A& @
  
5 S0 v5 R/ }* `0 b# i9 b& m* B2 D, ~& @  四、以母为尊女为贵的伦理思想7 k% r. ^2 h2 J' C( J
  : B% R! w8 r; Q1 Q1 F: H8 r* Y6 i
  在伦理思想上,摩梭人处处体现母为尊、女为贵的传统观念。在摩梭人看来,一切美好的,伟大的、神圣的事物都是母性的。人类赖以生存的山是母山,湖是母湖,主宰护佑之神是女神,脉息传承是老祖母。格姆女神是人们最高崇拜的女神,摩梭人的健康、兴旺和安宁由她主宰,神圣不可冒犯。在所有祭祀中,以农历七月十五日格母女神祭祀最为隆重、热烈。达巴教经典中有《始祖创世经》,歌颂了始祖母创造美好的世界。与其他民族传统重男轻女习俗相反的是摩梭家庭重女甚于男。家族和家庭靠女儿延续。故其谚语说:“女儿是根种,缺了就断种”;若无女儿的家庭,还得去抱养一个女儿以续“根根”。

该用户从未签到

60#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3 12:18:38 | 只看该作者
五、奇特的走婚习俗8 Y' \0 V, g9 a; q" o# o
  
5 ?2 Z4 N* }4 d! K$ h  摩梭人最为盛行婚姻形式是阿肖婚。“阿肖”是摩梭人缔结走婚关系男女双方的互称;又称“肖波”;其形式是具有性爱关系的男女双方结为“阿肖”,男不娶、女不嫁。其婚姻由男方“走”到女家,夜访女方花楼来实现,次日清晨男阿肖回到自己母亲的家里去。摩梭人形象地把这种婚姻称为“色”或“色色”,即“走”或“走走”。阿肖双方各居母家,都不是对方家庭的成员,不组织婚姻家庭,双方无经济财产关系,很少承担夫妻的义务。
6 R2 w1 x9 P1 d  
# j. e, H; j: t/ f7 C0 O& x  阿肖结交不注重门第财产,只看重双方是否有“情”,而“情”的产生又对方的人品才干有关。阿肖结交没有成文法的规范,却有习惯法的约束。如年龄限制,须男子年满十七岁,女子十五岁之后才允许结交阿肖。同时,严禁姨婊、叔伯弟兄姊妹间结交阿肖。
6 z( o+ @9 N$ v; H- o0 o* A  # V" _5 [0 d8 ^" x4 Q
  结交阿肖可以用不同方式,如请媒人履行“佐佐嘎”(换礼物)仪式结为阿肖,通过对歌的方式结交阿肖,集体的方式结交阿肖。阿肖关系靠感情维系。与这种婚姻形式相适应,摩梭人成年妇女都会匆分到一间花房,是和她的阿肖的居室,故摩梭人民居体现出以女性为中心的文化现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4-6-17 15:2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