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G: `5 }# E
谢谢建中兄校改姚守中散曲的标题。 昨天匆忙上传,未校,请见谅。 + `! P0 `0 O2 S( |" ], q
另外,本帖所附《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仍有错谬,宗亲参阅时也请留意!
' a( T6 U4 I+ V8 C6 @" q; E# b
/ q1 ?) y8 N8 V3 I/ C8 D* s6 v8 b. \
/ B0 Y) M7 W R, z2 f9 l
现再上传一位网友读姚守中散曲的读后感,供大家赏览。 4 n$ D# b1 @* S/ E# e* Z9 {0 ]1 y
/ _, W4 @8 V- [# O" Y
元曲很伟大,但一如汉赋,不如唐诗宋词般普及,但这并不影响其经典的价值。近读姚守中《[中吕·粉蝶儿] 申诉冤》,又名《牛诉冤》,很有无限感触。古今一体,人心系之,能无共鸣吗! % E1 ^& Z+ V* L3 j
姚守中(?—约1290) 河南洛阳人。元代杂剧作家。 姚守中为著名词曲家姚燧的侄子,生平不详,仅知其官至江平路吏。贾仲明为其补有挽词:“《挂冠》解印汉逢萌,扫笔成章姚守中。布关串目高之吟,《牛诉冤》巧用工,扯诏谏《扶立中宗》。麒麟阁,狐兔冢,怨风雨愁。”钟嗣成《录鬼薄》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之中。姚守中所着剧作,现仅知有《神武门蓬萌桂冠》、《汉太守郝廉留钱》、《褚良扯诏立东宫》三部,俱不存。此外还有[中吕·粉蝶儿]《申诉冤》套曲。 从其所选的题材来看,他的剧作注重昭彰社会名分和个人道德,颂扬清正廉洁的官吏。朱权《太和正音谱》称其曲词“如秋月扬辉”,有清丽之风。 7 b: f8 N" k$ G( t
《申诉冤》入选《元曲三百首》。贾仲名《凌波仙》挽词评其《申诉冤》为“巧用工”之作。全套用颇有寓言意味的拟人化手法,以一头将被屠杀的老牛的控诉,抒发了作者对是非颠倒的人间社会的愤怒。全套手法新颖,构思巧妙,在整个元散曲中,不失为上乘之作。元散曲套数作品中同类的有:姚守中的《牛诉冤》 ,曾瑞的《羊诉冤》,刘时中的《代马诉冤》等近于比喻和寓言之间的一类作品。比喻中的隐喻与寓言之间有时的确是难分难解的,在姚作 [ 中吕·粉蝶儿 ] 中, 牛被描写成 “一勇性天生胆气粗, 从来不怕虎”的无所畏惧者。它“为伍的是 伴哥王留, 受用的是村歌社鼓” 牛在曲中显然是被人格化了。 从前三曲来看, “杏花村, 桃 。林野, 春风几度, 疏林外红日西晡“ 以及 “横雨斜风”,“暮烟晓雾”“芳草岸白苹古渡”,“绿杨堤红蓼平湖”的描写, 正是元曲家们在归隐类曲子中反复讴歌的环境。看其中二曲:“[ 五 ( 煞) ] 泥牛能报春, 石牛能致雨, 耕牛运土遭诛戮。从今后草坡边野鹿无朋友, 麦垄上山羊失去了伴侣, 那的是我伤情处。 再不见柳梢残月, 再不见古木昏乌。[四] 儿铺了弓, 皮儿鞔做鼓, 骨头儿卖与钗环铺。黑角儿做就乌犀带, 花蹄儿开 成玳瑁梳。 无一件抛残物。好材儿卖与了靴匠, 碎皮儿回与田夫。”这样的下场是令人伤悲的, 曲子嗟叹再三, 曲折倾述的仿佛正是元代士人的不幸命运。而且曲语平白, 丝毫不作修饰, 然就里透出的悲凄哀怨, 却不能不令人去作许多联想。 2 ? ~" I2 J1 }% e
7 t* D( h* w0 e3 P6 ?# p' I
9 _6 d, P- U- u P) F) R5 M9 W
: G* n( g! g8 A* z- J" F" x/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