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姚尚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姚姓历史名人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九品芝麻官

41#
发表于 2017-3-1 23:19:34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河南襄城人 明代宰相
/ B1 \  E5 e9 x0 [3 O/ P$ B: X1 [2 y

mmexport1488381478154.jpg (163.45 KB, 下载次数: 343)

mmexport1488381478154.jpg

签到天数: 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42#
发表于 2018-4-14 18:42:43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的姚姓名人(据案头有限史料记载)
# r9 ~- M/ s0 \6 A3 ?. W  L6 t( J6 H0 b; T  G- d' W5 ~1 Z
5 Q/ N# ?1 I* C8 T% ^
--春秋时郑国(公元前806-476)有姚句耳。
8 }# o3 D! g1 }# ~5 i# R
. Z6 j  X, Z% I6 p--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有姚平,河东人,经学家。. K# @. J) S* v) s. m9 V

( Z( M( d, `5 ^; |--姚弋仲:(280-352)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人。世为羌族部落的首领。西晋末年率领他的部落从赤亭迁到榆眉(今陕西千阳东),有众数万。先后投靠前赵、后赵。石虎时(公元323年)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迁居清河(治今山东临清东)之灄头,后被任为冠军大将军。太宁元年(公元349年)参与清剿梁犢领导的起义军。后赵亡降于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封高陵郡公。死后,公元352年其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姚襄在三原被杀之后,襄弟姚苌(chang)趁淝水之乱攻入长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后秦,建都于今陕西西安西北。
8 q" ?" ^4 X! M1 M3 B$ b5 H& B& L+ @  _
--姚襄:(330-357)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人。字景国。羌族首领姚弋(yi)仲之子。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弋仲死,领众将归东晋,驻谯城(今河南夏邑北)。次年叛晋,袭破晋殷浩军,屯盱眙。招纳流人,众至七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屯许昌(今河南许昌西南),谋取关中。升平元年(公元357年)在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为前秦苻坚所败,被杀。
% d) O$ C* ]4 E6 g4 [4 A5 X) {2 E3 o% q3 z% B1 V
--姚苌:(331-393)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建立者。公元384-393年在位。字景茂。羌族首领姚弋仲之子。姚襄之弟。襄死,他率众降于前秦,苻坚时累迁龙骧将军。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大败。次年,他率羌人独立,称万年秦王,年号白雀,进据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不久,擒杀苻坚。白雀三年(公元386年)称帝,国号大秦,都长安,改年号建初。在位时与前秦苻坚相攻,子姚兴继位,灭前秦。
0 @9 p* u" V' C8 @- p
8 ~" D4 l( t& S. o! r4 t--姚兴:(366-416)十六国时期后秦国君。字子略。姚苌之子。公元394-416年在位。为了巩固统治,他释放了自卖为奴婢的平民,注意农业;提倡佛教和儒学,邀请龟兹僧鸠摩罗什翻译佛经,兴学校,生徒至一万数千人。先后灭前秦、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相抗衡。; \9 h" |& A' l/ C  K) J
$ ?# `! H1 y/ E, u

7 S8 P/ t7 V) o3 ?/ ~--姚思廉:(557-637)唐初史学家。字简之。本江苏吴兴人,陈亡后、迁入关中,为万年(治今陕西西安市)人。其父姚察,在陈(公元558-589)时任吏部尚书,入隋著梁陈二史,未成而卒。他少时从父习汉史,得其家学。在隋为代王杨侑(you)侍读;入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贞观时官至散骑常侍。唐修有晋、南北朝诸史,他根据家传之稿、兼采他书,编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他的孙子姚寿博涉经史,育才辩,武后(公元684-704)时任地官尚书,姚寿之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 ; i2 a  W' _1 `) ~5 Z
0 H5 a8 x% ^% g, T) J
--姚崇:(650-721)唐大臣,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本名元崇,改名元之,后为避开元年号,又改名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睿宗时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以削弱其权力,被贬职。开元初复相,奏请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佛寺道观的营造,奖励群臣劝谏等十事。并纠正了当时不敢扑杀蝗虫的陋俗,推行焚埋之法,减轻了灾情。后来引宋璟(663-737)自代,史称“姚宋”。姚崇曾孙姚合,唐诗人,元和进士,官秘书少监。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他开创的诗体也称武功体。姚崇玄孙姚瑁,长庆(公元821-824)进士,湖、常二州刺史。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
1 J8 v& A$ I* p3 A& O: t& T' d5 l0 S8 d! m5 ^. t1 M& `
--姚合:(775-854后)唐诗人。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人。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官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也称“武功体”。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为五律,刻意求工,颇累贾岛,故“姚贾”并称。其诗为宋江湖派诗人所师法。有《姚少监诗集》。又编有《极玄集》。/ y7 w  `4 ?+ ~+ M- G
$ J& k7 V! `' m; ~! m9 F" I) K! ]
--姚铉:(968-1020) 宋庐州合肥人,字宝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进士。善文辞,藏书颇富。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纂集唐代文章为《唐文粹》百卷,去取谨严。与柳开、穆修等开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声。
* P+ g6 M) I  G( V5 ^5 M: p3 c+ i; d$ s$ S
--姚孳: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进士。哲宗元佑(1086-1093)中补武陵墓令,讯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资修孔子庙,督课诸士,奏课为天下第一。以荐除提举成都府常平等事。后由江东副曹除知夔州,兴学劝农,有古循吏风。有《桃花源集》。
! O$ o+ P- Q( y# L" K+ X! f3 K
& y7 i* `' t3 I# ?--姚訔(yin):(?-1275)南宋潼川(治今四川三台)人,寄籍宜兴。元军陷常州,他策划组织民兵反攻。未几,宋军收复州城,随被任为知州。元帅伯颜来攻,他和通判陈炤(zhao)、都统刘师勇、王安节等坚守半年。城破后不屈牺牲。
: d/ e0 h) Y8 A- Q
% p2 t; _5 }) V: ~--姚枢:(1203-1280)元柳城(今河南西华西)人,字公茂。太宗时从蒙古军攻宋,受命访求儒道释医卜者,于德安得儒生赵复,始见程朱之书,遂为理学的信徒。忽必烈(元世祖)为亲王时,请他教授世子经书,并备顾问。宪宗(公元1251-1259)时请兴河南屯田。世祖时授昭文馆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9 v  z9 j* d# `% L
6 U) a% o; l- L1 @4 z
--姚燧:(1238-1313)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牧庵集》。
) H1 \( l% \: R3 g! Z/ g6 t! s8 j4 K
--姚广孝:(1335-1418)明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十四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从燕王(即成祖)到北平(今北京),为其心腹谋士。惠帝削藩,他劝燕王起兵,并为之筹划军事。成祖朱隶夺取帝位(公元1403年)后,复姓、赐名广孝,拜授太子少师。曾参与修纂《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宏大工作。 * D; ~  C+ f1 }* b
+ K+ q* p& x7 a* l) p  I
--姚绶:(1423-1495)明画家,字公绶,号榖庵、云东逸士,又称丹丘先生。嘉善(今属浙江)人。官监察御史、江西永宁知府。擅长画山水,宗吴镇,也取法赵孟頫(fu)、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扁舟垂钓之景,墨色苍润。亦写竹石。工行草书,初学宋克,后法魏晋,风格近张雨。兼能诗,有《榖庵集》。
! f* \9 `4 g8 u( c8 u- f, ]4 f7 R) F5 O5 _
--姚长子:(?-1555)明代民间抗倭英雄。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进入县境,逼迫他作向导。他把敌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先密秘吩咐乡亲撤桥,断其归路。倭寇中计,遂为明军所围歼。姚长子因此殉难。事后,被乡人尊为英雄,立祠祭祀。   M) @5 i1 ~/ r( u6 `

( j8 g& P+ g' F--姚际恒:(1647-约1715)清学者。字立方,号首源,安徽人,寄居浙江仁和(今杭州)。曾从事《九经通论》的撰述,越十四年而成。于《书》辨证梅赜(ze)所献《古文尚书》之伪,于《诗》力主废《序》,敢于批评前人不敢怀疑的经书。另有《庸言录》,推论经史、理学、诸子;末附《古今伪书考》,收入《知不足斋丛书》中。又有《好古堂书目》。
; ]1 b8 X( a' o6 L/ m1 n9 X
( w+ e, `' `. t" v--姚范:(1702-1771)清文学家。字南青,号薑坞,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编修,任三礼馆纂修,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与刘大櫆(kui)友善,承受方苞的论文主张,持论对其侄姚鼐颇有影响。有《援鹑堂文集》、《援鹑堂笔记》等。 % b& \( N0 d- x) J$ Y0 ?
% `' d3 i! j" P& _5 M: t
--姚鼐:(1732-1815)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榖,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姚范的侄子。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来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有《惜抱轩全集》。选有《古文辞类簒》、《五七言今体诗钞》。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7 v& a2 G0 `9 u7 t. |0 P3 W7 _4 K% A$ Z. v' w
--姚之富:(?-1798)清嘉庆年间湖北襄阳农民起义军首领。襄阳人。襄阳白莲教首齐林的弟子。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齐林因发动起义被杀,他与王聪儿、王廷昭等率众起义。次年入川与四川起义军会师后,和王聪儿同为襄阳黄号首领。后来在郧(yun)西卸花坡(阎王扇)战斗中失利,跳崖死。
* C5 l& f9 j& q4 v
+ k. J* t+ M* `1 j+ \" C. w--姚文田:(1758-1827)清学者。字秋农,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嘉庆进士,官礼部尚书。治学宗宋儒,亦兼取汉学之长。有《易原》、《说文声系》、《雅堂集》等。
3 K/ E* a! d3 U# ~- K; ?. d4 v
--姚莹:(1785-1853)清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人,姚鼐侄孙。嘉庆进士。任台湾道时,值鸦片战争起,积极防御,曾击败英国侵略军。后曾奉命入藏处理两呼图克图之间的争端。咸丰初为广西按察使。参加在永安围攻太平军之役,失败后,随军至湖南,任湖南按察使,病死。散文长于议论。著作中颇多关于台湾和西藏的资料,有《中复堂全集》。/ W* g0 w5 J. i

1 Y, d6 y# [7 |( \4 i- a- i1 S2 J--姚燮:(1805-1864)清文学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举人。善诗、词、曲、 文,又长于绘画。不少反映鸦片战争的诗篇,歌颂反侵略斗争,揭露敌人罪行,谴责清朝的投降派官僚和将领,情词悲愤激昂。有《复庄诗问》、《复庄骈(pian)俪文榷》、《疏影楼词》、《今乐考证》等。) G- {0 q8 t. h, _
$ i) I8 W2 O: R" n9 y
--姚文林:(1897-1980) 河北青县人。字南枝。化学家。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康乃基工学院。1928年回国,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九.一八”后转任河北省立工学院化学制造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专员。1948年到台湾,接任台湾碱业公司总经理,后专任董事长。病逝于台北。著有《电石分析法》等。
2 c2 _) Y# E5 c* w# l. m& S+ g  D% G% Q8 N3 S) q/ ?3 f
--南朝齐(公元480-502)有画家姚昙度;) m; Q- g1 z- N& ~1 V) q
--唐代有女画家姚月华;
/ b3 I  O$ M" D6 c--宋代有西北名将姚平仲;6 k* U& Q% W, g5 [! \2 S: G
--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公元1103-1142)之母姚氏;
( |0 b: L4 m% L0 K! Z7 s等等。* G. g, ?) L4 r& }6 o, O

签到天数: 7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五品郎中

43#
发表于 2018-4-14 18:43:41 | 只看该作者
历史上的姚姓名人(据案头有限史料整理)
--春秋时郑国(公元前806-476)有姚句耳。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有姚平,河东人,经学家。
--姚弋仲:(280-352)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人。世为羌族部落的首领。西晋末年率领他的部落从赤亭迁到榆眉(今陕西千阳东),有众数万。先后投靠前赵、后赵。石虎时(公元323年)被任为西羌大都督,率羌众数万迁居清河(治今山东临清东)之灄头,后被任为冠军大将军。太宁元年(公元349年)参与清剿梁犢领导的起义军。后赵亡降于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年)为车骑大将军、大单于,封高陵郡公。死后,公元352年其子姚襄率领部众返回关中;姚襄在三原被杀之后,襄弟姚苌(chang)趁淝水之乱攻入长安,建立了威震四方的后秦,建都于今陕西西安西北。
--姚襄:(330-357)十六国时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人。字景国。羌族首领姚弋(yi)仲之子。晋永和八年(公元352年)弋仲死,领众将归东晋,驻谯城(今河南夏邑北)。次年叛晋,袭破晋殷浩军,屯盱眙。招纳流人,众至七万,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后移屯许昌(今河南许昌西南),谋取关中。升平元年(公元357年)在三原(今陕西三原东北)为前秦苻坚所败,被杀。
--姚苌:(331-393)十六国时期后秦的建立者。公元384-393年在位。字景茂。羌族首领姚弋仲之子。姚襄之弟。襄死,他率众降于前秦,苻坚时累迁龙骧将军。公元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大败。次年,他率羌人独立,称万年秦王,年号白雀,进据北地(治今陕西耀县东南)。不久,擒杀苻坚。白雀三年(公元386年)称帝,国号大秦,都长安,改年号建初。在位时与前秦苻坚相攻,子姚兴继位,灭前秦。 --姚兴:(366-416)十六国时期后秦国君。字子略。姚苌之子。公元394-416年在位。为了巩固统治,他释放了自卖为奴婢的平民,注意农业;提倡佛教和儒学,邀请龟兹僧鸠摩罗什翻译佛经,兴学校,生徒至一万数千人。先后灭前秦、西秦及后凉,与北魏、东晋相抗衡。
--姚思廉:(557-637)唐初史学家。字简之。本江苏吴兴人,陈亡后、迁入关中,为万年(治今陕西西安市)人。其父姚察,在陈(公元558-589)时任吏部尚书,入隋著梁陈二史,未成而卒。他少时从父习汉史,得其家学。在隋为代王杨侑(you)侍读;入唐,为秦王文学馆学士。贞观时官至散骑常侍。唐修有晋、南北朝诸史,他根据家传之稿、兼采他书,编成《梁书》50卷、《陈书》30卷。他的孙子姚寿博涉经史,育才辩,武后(公元684-704)时任地官尚书,姚寿之弟姚班自幼聪明好学,官至户部尚书,亦善经史,撰有《汉书绍卷》40卷。
--姚崇:(650-721)唐大臣,陕州硖石(今河南三门峡南)人。本名元崇,改名元之,后为避开元年号,又改名崇。历任武则天、睿宗、玄宗朝宰相,为政清廉,深得众望。睿宗时奏请太平公主出居东都,以削弱其权力,被贬职。开元初复相,奏请禁止宦官、贵戚干预朝政,禁绝佛寺道观的营造,奖励群臣劝谏等十事。并纠正了当时不敢扑杀蝗虫的陋俗,推行焚埋之法,减轻了灾情。后来引宋璟(663-737)自代,史称“姚宋”。姚崇曾孙姚合,唐诗人,元和进士,官秘书少监。因曾授武功主簿,世称姚武功,他开创的诗体也称武功体。姚崇玄孙姚瑁,长庆(公元821-824)进士,湖、常二州刺史。他本人及其家族在政治方面很有成就。
--姚合:(775-854后)唐诗人。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人。元和进士,授武功主簿。官秘书少监。世称“姚武功”,其诗派也称“武功体”。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喜为五律,刻意求工,颇累贾岛,故“姚贾”并称。其诗为宋江湖派诗人所师法。有《姚少监诗集》。又编有《极玄集》。
--姚铉:(968-1020) 宋庐州合肥人,字宝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进士。善文辞,藏书颇富。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纂集唐代文章为《唐文粹》百卷,去取谨严。与柳开、穆修等开宋代古文运动之先声。
--姚孳:宋明州慈溪人,字舜徒,以字行。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进士。哲宗元佑(1086-1093)中补武陵墓令,讯民疾苦而振雪之,捐资修孔子庙,督课诸士,奏课为天下第一。以荐除提举成都府常平等事。后由江东副曹除知夔州,兴学劝农,有古循吏风。有《桃花源集》。
--姚訔(yin):(?-1275)南宋潼川(治今四川三台)人,寄籍宜兴。元军陷常州,他策划组织民兵反攻。未几,宋军收复州城,随被任为知州。元帅伯颜来攻,他和通判陈炤(zhao)、都统刘师勇、王安节等坚守半年。城破后不屈牺牲。 --姚枢:(1203-1280)元柳城(今河南西华西)人,字公茂。太宗时从蒙古军攻宋,受命访求儒道释医卜者,于德安得儒生赵复,始见程朱之书,遂为理学的信徒。忽必烈(元世祖)为亲王时,请他教授世子经书,并备顾问。宪宗(公元1251-1259)时请兴河南屯田。世祖时授昭文馆大学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
--姚燧:(1238-1313)元文学家。字端甫,号牧庵,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原籍柳城。官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能文,与虞集并称。所作碑志甚多,大都为歌颂应酬之作,原有集已散佚,清人辑有《牧庵集》。
--姚广孝:(1335-1418)明苏州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十四岁出家为僧,名道衍,字斯道。洪武中从燕王(即成祖)到北平(今北京),为其心腹谋士。惠帝削藩,他劝燕王起兵,并为之筹划军事。成祖朱隶夺取帝位(公元1403年)后,复姓、赐名广孝,拜授太子少师。曾参与修纂《太祖实录》、《永乐大典》等宏大工作。
--姚绶:(1423-1495)明画家,字公绶,号榖庵、云东逸士,又称丹丘先生。嘉善(今属浙江)人。官监察御史、江西永宁知府。擅长画山水,宗吴镇,也取法赵孟頫(fu)、王蒙,好作沙坳水曲、扁舟垂钓之景,墨色苍润。亦写竹石。工行草书,初学宋克,后法魏晋,风格近张雨。兼能诗,有《榖庵集》。
--姚长子:(?-1555)明代民间抗倭英雄。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倭寇进入县境,逼迫他作向导。他把敌人引到四面皆水的化人坛,并于事先密秘吩咐乡亲撤桥,断其归路。倭寇中计,遂为明军所围歼。姚长子因此殉难。事后,被乡人尊为英雄,立祠祭祀。
--姚际恒:(1647-约1715)清学者。字立方,号首源,安徽人,寄居浙江仁和(今杭州)。曾从事《九经通论》的撰述,越十四年而成。于《书》辨证梅赜(ze)所献《古文尚书》之伪,于《诗》力主废《序》,敢于批评前人不敢怀疑的经书。另有《庸言录》,推论经史、理学、诸子;末附《古今伪书考》,收入《知不足斋丛书》中。又有《好古堂书目》。
--姚范:(1702-1771)清文学家。字南青,号薑坞,安徽桐城人。乾隆进士,官编修,任三礼馆纂修,其学深究遗经,综括精粹。与刘大櫆(kui)友善,承受方苞的论文主张,持论对其侄姚鼐颇有影响。有《援鹑堂文集》、《援鹑堂笔记》等。
--姚鼐:(1732-1815)清散文家。字姬传,一字梦榖,室名惜抱轩,旧时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姚范的侄子。乾隆进士,官刑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扬州等地书院凡四十年。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曾受业于刘大櫆,为桐城派主要作家。曾参加过清代《四库全书》的编纂。主张文章必须以“考据”、“词章”为手段,来阐扬儒家的“义理”;并以阳刚、阴柔来区别文章的风格;同时又发展刘大櫆的拟古主张,提倡从模拟古文的“格律声色”入手,进而模拟其“神理气味”。作品多为书序、碑传之属,大抵以程朱理学为依归。有《惜抱轩全集》。选有《古文辞类簒》、《五七言今体诗钞》。他的主要成就在散文上。
--姚之富:(?-1798)清嘉庆年间湖北襄阳农民起义军首领。襄阳人。襄阳白莲教首齐林的弟子。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齐林因发动起义被杀,他与王聪儿、王廷昭等率众起义。次年入川与四川起义军会师后,和王聪儿同为襄阳黄号首领。后来在郧(yun)西卸花坡(阎王扇)战斗中失利,跳崖死。
--姚文田:(1758-1827)清学者。字秋农,浙江归安(今吴兴)人,嘉庆进士,官礼部尚书。治学宗宋儒,亦兼取汉学之长。有《易原》、《说文声系》、《雅堂集》等。
--姚莹:(1785-1853)清文学家。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桐城人,姚鼐侄孙。嘉庆进士。任台湾道时,值鸦片战争起,积极防御,曾击败英国侵略军。后曾奉命入藏处理两呼图克图之间的争端。咸丰初为广西按察使。参加在永安围攻太平军之役,失败后,随军至湖南,任湖南按察使,病死。散文长于议论。著作中颇多关于台湾和西藏的资料,有《中复堂全集》。 --姚燮:(1805-1864)清文学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浙江镇海人。道光举人。善诗、词、曲、 文,又长于绘画。不少反映鸦片战争的诗篇,歌颂反侵略斗争,揭露敌人罪行,谴责清朝的投降派官僚和将领,情词悲愤激昂。有《复庄诗问》、《复庄骈(pian)俪文榷》、《疏影楼词》、《今乐考证》等。 --姚文林:(1897-1980) 河北青县人。字南枝。化学家。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留学美国芝加哥大、康乃基工学院。1928年回国,任东北大学化学系教授。“九.一八”后转任河北省立工学院化学制造学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时期,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专员。1948年到台湾,接任台湾碱业公司总经理,后专任董事长。病逝于台北。著有《电石分析法》等。
--南朝齐(公元480-502)有画家姚昙度;
--唐代有女画家姚月华;
--宋代有西北名将姚平仲;
--南宋抗金名将、民族英雄岳飞(公元1103-1142)之母姚氏;
等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10-10 03:40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