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和云谱--姚网专业修家谱,姚家修谱找姚网

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华姚网扫黑除恶倡议书
姚网网训,与家人共勉姚网建设捐助,宗亲合力助姚网姚网建站宗旨及姚网使命
文明姚网“九不发”中华姚氏十大人文精神姚家修谱,找姚网第五届姚商会于平公故里成功召开
楼主: 枣庄姚绍峰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南昌姚氏迁往山东临沂苍山县的族人资料

  [复制链接]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31#
发表于 2017-7-14 05:10:40 | 只看该作者
姚家修谱找姚网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7-7-14 00:50
我们是一家不用客气!自宝宗亲说大约在90年前,祖上从长城姚村迁到芦塘村,那么你们是南昌姚已经没有疑 ...

外迁山东的南昌姚氏宗亲们:身居故乡的南昌亲人日夜想念您们!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2#
 楼主| 发表于 2017-7-14 09:13:45 | 只看该作者
姚湾公瑞 发表于 2017-7-14 05:10
外迁山东的南昌姚氏宗亲们:身居故乡的南昌亲人日夜想念您们!


南昌家谱中记载,山东沂州府郯城县长城集西王家庄有南昌姚氏。自宝宗亲证实说,王家庄确实有姚家人居住,户数人口多少不详,只是听说有守字辈的。自宝宗亲答应说抽时间去寻访一下。假如说西王庄居住的是南昌姚,那么现在的苍山县长城镇至少有三支南昌姚氏:
一,长城姚村姚氏;
二,长城芦塘姚氏;
三,长城西王家庄姚氏。(有待考证)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3#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00:09: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7-7-15 09:52 编辑


  关于长城姚氏的信息,我是从南昌姚氏沙窝团四房房谱中找到的。我发现,早在明万历年间,沙窝团就有族人已经来到了山东。像第32世宏草公,宏洋公就定居于山东巨野县;37世才勳公居于山东峄县石沟营;还有曹州府,沂州府南安县,兖州府滕县桑村等地。
  族人们来到山东,虽然历经战乱天灾人祸,但是思乡之心不改,敬祖修谱之心不绝,南昌老家的每次修谱活动,都积极参加,以求香火不断,绵延不绝。以沂州府长城集族人为例:
   长城族人自37世盛字辈族人迁来山东,始终与老家保持联系,积极参与修谱。
  家谱记载,郯城县长城集西王家庄族人姚武福,是文孜长子,字同茂,号文武,清咸丰八年(1858年)南昌姚氏第十二届续修族谱,武福公就曾被谱局聘任,担任对读职务,为南昌姚氏续修族谱做出了贡献。武福公生于清嘉庆二十五年,有子三,均居于长城集。
  武福公的二弟武祥公 ,主持参加了清光绪十七年的南昌姚氏第十三届修谱活动,被南昌谱局聘为协修;武福公字元茂,妻蛟溪俞氏,生子三。
  公元1995年,对于南昌姚氏来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其时距离民国十八年(1929年)南昌姚氏的第十四届修谱已经整整过了66个年头!很多姓氏也是很多年没有续修族谱了。由于摸不准国家的政策,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就在各家各姓氏纷纷观望之际,以南昌斗门姚氏观前房族彦姚卿荷会长为首的南昌姚氏宗亲会,高瞻远瞩,力挽狂澜,在他们精心组织安排下,南昌姚氏开始了隆重的第十五届续修族谱活动。而远在山东临沂苍山县长城姚村的宗亲,也率先得到消息,在以姚志刚等几位宗亲为首的族人的带领下,第一个以南昌姚氏外迁分支的形式参加了修谱活动,开创了以分支形式加入南昌姚氏族谱的先河,也给客居全国各地的南昌姚氏宗亲积极入谱带了个好头!
  现在,山东临沂苍山县长城镇的自宝宗亲又在姚网发起寻根帖。他的执着与热情,又一次彰显了沂蒙姚氏尊祖敬祖,热心家族事业的拳拳之心!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34#
发表于 2017-7-15 05:51:44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7-7-14 09:13
南昌家谱中记载,山东沂州府郯城县长城集西王家庄有南昌姚氏。自宝宗亲证实说,王家庄确实有姚家人居住 ...

相亲相爱的南昌姚氏人,相亲相爱的兄弟姐妹们!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7-7-15 23:37:14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7-7-15 00:09
关于长城姚氏的信息,我是从南昌姚氏沙窝团四房房谱中找到的。我发现,早在明万历年间,沙窝团就有族人 ...

感谢绍峰宗亲对外迁在临沂苍山族人的关切,工作之余发帖有关族人资料,为姚氏宗亲寻根问祖提供了有力的线索!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36#
发表于 2017-7-16 06:07:40 | 只看该作者
南昌姚氏是我们共同的家!南昌姚氏回归是我们共同的梦!祝远方的家人一切安好!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7#
 楼主| 发表于 2017-7-16 22:02: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7-7-17 09:53 编辑
姚自宝 发表于 2017-7-15 23:37
感谢绍峰宗亲对外迁在临沂苍山族人的关切,工作之余发帖有关族人资料,为姚氏宗亲寻根问祖提供了有力的线 ...

在《清代疆域地理图》上,山东沂州府(今临沂)的整个外形就像一片不规则的法国桐的树叶。沂州府的府治在兰山,兰山县往南就是郯城县,与江苏的邳州和新沂接壤。而当时的苍山,只是兰山县和郯城县以及靠近兖州府峄县(今枣庄)交界处的一个中型集市,远没有现在繁华。
  苍山集、卞庄集、磨山集、长城集自北向南,不规则的排列在东泇河流域;西边的西泇河有鲁城,向城,洪山等集镇;苍山集的东南,沂河、沭河和白马河的河水则滋润着郯城县肥沃的土地,使得马头集,郯城集,杨家集和红花铺注定要成为商贾云集之地,而清太宗乾隆爷六下江南有两次选择东走郯城,也使得古时就连接苏鲁的古驿道又焕发了生机。
  据史料记载,就是在康熙年间的郯城大地震事件和乾隆下江南这两次大事件期间,江南和江右的一部分移民开始迁入苏北鲁南地区生活。南昌家谱中就记载了族人分布在沂州府,兰山和郯城这两县的主要集镇的大致情况。打个比方说,如果说把沂州府比作一个大棋盘,那南昌姚氏迁沂的族人就是一粒粒活泼的棋子,星星点点地钉在了沂州府南部的这个大棋盘上,也就是说在清代,沂州府南部的很多大的集镇,基本上都有南昌姚氏族人在那里活动。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38#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00:16:22 | 只看该作者
枣庄姚绍峰 发表于 2017-7-16 22:02
在《清代疆域地理图》上,山东沂州府(今临沂)的整个外形就像一片不规则的法国桐的树叶。沂州府的府治 ...


清代沂州府地图

签到天数: 494 天

连续签到: 2 天

[LV.9]二品侍郎

39#
发表于 2017-7-17 06:31:40 | 只看该作者
南昌姚,我的祖!姚宗亲,我家人!

签到天数: 280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8]三品御史

40#
 楼主| 发表于 2017-7-17 11:10: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枣庄姚绍峰 于 2017-7-17 21:05 编辑
姚湾公瑞 发表于 2017-7-17 06:31
南昌姚,我的祖!姚宗亲,我家人!

在清代沂州府地图中,可以看到,自沂州府府驻地的兰山县往南,只标有十五六个集镇的名字,但这只是较大的集镇,其实还有很多小规模的集市。
  
在《清代中国中部各省市镇人口》
(文章来源:互联网   作者:佚名)一文中,对清代的集市规模做了定义:“……市镇铺户之多寡,既是考察市镇人口规模的重要依据,又是考察市镇商业地位的重要指标。清光绪年间刊本《建昌县乡土志》即以店户之多少作为衡量市镇经济规模的尺度,如涂埠市,“距城十五里,店户较他市居多数,市面阔大”。虬津市,“距城二十里,店户不及涂埠,市面尚大”。马口市,“距城三十里,店户少,市面不大”,等等。据清同治《安化县志》卷4《舆地·疆域二》,在安化县30个市镇中,铺户在100户以上者有6个,其余多为20—30户,最少者只有10余户……”。    从以上介绍中可以了解像山东苍山集,长城集,卞庄集,红花铺,马头集等集市,应该属于铺户在100户以上的大集,像铺户数在40到60户的中型集市和30户以下的小集市,还应该有很多,只是由于规模较小,在清代的地图中没有标出。
  在南昌姚谱中记载的族人迁徙信息中,我有一点小小的发现,就是以从事中药药材和开药铺或者从事其他生意的姚氏族人,除了在大型码头,巨镇,县治、府治,省城,京师等大区域的地方,设有多家店铺外,像规模小的集市镇店,基本上一个集市只开有一家同一种生意的店铺。拿我们分支的情况来说,当年我祖世浚公由山东向城迁到山东峄县利国驿(今江苏铜山县利国镇),开创了“万春堂”药铺,后来世浚公的两个儿子长大后,继柍公接掌了“万春堂”药铺,而他的哥哥继材公则北迁临城驿,在陶庄(古称小窑)开办了“协力堂”药铺,“协力”药铺壮大后,又在邹坞集以及陈郝集又开了分铺(据说在北临城也开过一家药铺)。那么这些集镇上有其他的南昌姚氏族人居住吗?回答是肯定的,南昌姚42世定有公和定发公兄弟二人在陈郝集开瓷器店;四十三世的公才公在邹邬集开油坊。  在清代陶庄(小窑)是个人口较多的集镇,以煤窑居多,市面繁华。当时在陶庄就有上马刘氏,小武学村褚氏和姚氏开的三家药铺,可以说再开一家药铺也不是不行,但是陶庄姚氏宁愿选择到其他集市开分号的原因,大概就是为了一件事,那就是保持家族的团结,以免为了生意而影响家族的和平共处。团结互助是南昌姚氏的一贯家风。             可是不断的迁徙,不断的分支,注定使得南昌姚氏在客居地不能形成较大族群,这也可以说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前帖中说到清代至少有数支南昌姚氏族人定居长城集,他们有的开药铺,有的以其它生意来维持生活,主要是为了避免因争夺生意而引起家族不和。一个集市容纳店铺的多少,也是受人口数量、地域范围等外在条件所限制的。
  那么南昌姚氏到底有多少族人迁到了沂州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中华姚网,全球姚姓“根”之网。欢迎您宗亲!

手机版|Archiver|姚网--姚氏宗亲网上寻根与交流平台 ( 粤ICP备10011825号-1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0877号

GMT+8, 2025-7-25 17:13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